與其罵漫威拍尚氣的爭議,不如談談中國電影如何反攻好萊塢

2020-12-05 騰訊網

自從7月21日,

漫威老大凱文·費奇宣布了《尚氣》的卡司陣容,以及2021年春節登陸北美院線後,

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就掀起了一股罵漫威拍《尚氣》辱華抵制其在內地上映的熱潮。

核心觀點:

在漫畫中,梁朝偉扮演的滿大人原型是傅滿洲。這是一個典型的辱華角色。

這種感覺就像是讓猶太人看《希特勒俠》、黑人看《尼格俠》

雖然電影還沒有開拍,但為什麼居心叵測的漫威非要翻拍一個帶有原罪的辱華角色呢?

某知名電影網站評論區甚至出現了「反漫威聯盟」這樣的ID,在每一條漫威新聞的底下,痛罵漫威拍《尚氣》絕對有辱華的動機。

平心而論,

關於《尚氣》是否辱華還得等影片上映後才能蓋棺定論。

漫威老大凱文·費奇要為自己的每一個決策負責任。

如果《尚氣》最後涼了,成為首部無法在內地上映的漫威大片,影響整個迪士尼的品牌形象,他必須背鍋。

內地電影行業從業者也將一起承受經濟上的損失:

至今,漫威已經在中國拿下破200億人民幣的累計票房,至少150億元進了中國電影行業從業者的腰包,用來支付昂貴的影院租金。

但各位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鐵的事實:

誰出錢誰老大!

現在,錢、人、物的主動權都在美國人手中。

他們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退一萬步說,就算《尚氣》真的辱華了。

對漫威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中國上不了,全球其他影市照上不誤。

因此,口袋君真心覺得:

罵漫威發洩情緒只是圖一時之爽,

只有理性思索根源本質,並作出行動才是真正的強者思維。

與其罵漫威拍《尚氣》辱華散發負能量,口袋君真心覺得可以探討一個相當正能量的話題:

中國電影該如何反攻好萊塢?

如果將影視劇作品類比成「文化武器」,那麼工業化大片就是真正的航空母艦。

絕對能在潛移默化中,將本民族和本國的文化價值觀輸出給他國。

中國商業大片到底比好萊塢差在哪裡?

口袋君之前屢次說過,因為一個字: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原話:

在太空艙中有一段戲份,吳京前方有很多屏幕。

按照好萊塢的工業標準,應該專門做一套系統控制屏幕牆,但因為預算不夠,他最後只能選擇用N臺筆記本來「偽裝」。

已經大賣13億「國漫之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原話:

受困於大環境,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中國動畫人,曾將主要精力用在了減少動畫製作的成本上。

直到看到《大聖歸來》突破天花板大賣9.56億後,才意識到:

只有「不惜一切代價」做高質量動畫才能拯救這個行業。

本質上,商業大片行業,其實就如同裝修行業。

砸多少錢,出多少效果。

所有全球商業電影的行事邏輯都是三個字:

倒推法

內地影史,已有27部中國電影破10億人民幣。

按照製片方得1/3來算:

5000萬美元(3.4億人民幣)的成本,在國產片領域已算是風險較高的A級大作。

好萊塢影史,則已有42部美國電影過10億美元。

正是基於這一數字,好萊塢六大才敢投資2億美元以上的超A級大片

才會出現3.56億美元預算的龐然大物:《復仇者聯盟4》。

從收入上而言,中國電影片比好萊塢少的就是那塊海外票房

因此,中國電影如何反攻好萊塢 可以轉化為:

如何將最優秀的國產片賣到全世界去?

在提出具體的可執行計劃前,口袋君覺得很有必要探討這個問題的本質:

為什麼好萊塢大片可以賣遍全世界?

經過了這幾天的深度思考,我覺得可以歸結為6個字:

語言+團結+耐心

我們一個個來說:

-1-

語言

今年1月,口袋君休假去了次德國柏林和法蘭克福。

第一次踏足歐洲大陸,當然要去當地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正好,當時正在德國熱映《波西米亞狂想曲》和《掠食城市》。

本來想兩部都看掉的口袋君,在買票時,問了前臺小哥,有沒有英語原聲版。

小哥說:

我們德國人看好萊塢電影都愛看德語配音版,英語原聲的場次排片很少。

臥槽!差點中招,口袋君只得放棄。

在雅思平均成績上,德國長期全球第一(平均分7.2分)。

德國人的英語總體而言,肯定比中國人好。

沒想到,在看片習慣上,

倒是中國人更喜歡看[英語原聲+字幕版]。

不得不說,

字幕組近20年的薰陶讓很多中國人養成了一種還挺難的技能:

一邊看畫面,一邊瞄著字幕。

以至於現在國產片也要做雙語字幕。

而在美國看好萊塢電影時,是不會有任何字幕的。

仔細想來,

德國人偏愛配音無字幕版電影更符合人類的天性:

電影畫面本身信息量就很大了,字幕的確會影響視聽效果,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其實是權宜之計。

事實上,

好萊塢電影(特別是動畫片)國語配音版和英語原聲版的配比問題,一直是讓很多中國影院經理頭疼的問題。

不得不說,

好萊塢電影能那麼強,與英語是全球第一強勢語言有很大關係。

英語真正開始流行,源自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

二戰之後,美國又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隨著網際網路在美國的誕生,英語在全世界的老大地位已牢不可破。

1993年,

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成為首部海外票房高於北美本土票房的作品。

至今,26年過去了。

好萊塢六大的辦公室遍布世界各地,真正搭建了一整套電影的全球發行體系,甚至連冰島、立陶宛這樣的小國的渠道也能覆蓋到。

由於英語的強勢,

一方面,

美國人與當地政府、電影業內人士交流時,都能直接溝通。

另一方面,

在製作符合當地觀影習慣的配音版時,也能較容易地找到翻譯和聲優人才。

一回生,二回熟。

就像TVB港劇,專門有一支普通話配音隊伍一樣。

好萊塢長期穩定的大片輸出,讓每個非英語系國家都培養了一批電影聲優。

比如《復聯4》上映前,

為火箭浣熊擔綱配音的墨西哥聲優劇透:

一位關鍵人物將死去。

事實證明:他真的沒有說謊,鋼鐵俠死了。

-2-

耐心

負責任地說,

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火起來,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口袋君經常在私底下讚嘆:

美國這幫猶太人做生意的心態真的是好。

八個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錢,可以先不賺;片,得讓你們看起來。

總有一天,你們會離不開好萊塢大片,此時再收割利益。

作為一名85後,

口袋君經歷了好萊塢大片從中國籍籍無名,到如今家大業大的所有過程。

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1994年到2002年 興趣萌芽期

1994年11月12日,

哈裡森·福特的《亡命天涯》成為中國內地首部分帳大片。

美方拿13%(你沒看錯哦 13%)的分帳比例。

1999年後,從原來每年10部擴充到每年20部的引進量。

初嘗到好萊塢電影味道的中國影迷一發不可收拾,

通過錄像帶、VCD、錄像廳、DVD、衛星臺等各種渠道瘋狂地看美國電影。

當時,中國人還發明了一種盜版碟叫九區。

就是將前6區的字幕、音軌、花絮統統拿來拼在一起,只賣幾塊錢。

那個時候,老外來中國,最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就是淘碟。

口袋君曾親眼目睹,一個老外一下買了幾十張碟。

2)2002年到2010年 興趣爆發期

2002年開始,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那個年代,中國影迷最愛兩套好萊塢大片系列《諜影重重》和《碟中諜》

而超經典美劇《老友記》如日中天,培養了真正意義上的首批中國美劇迷。

2005年,《越獄》紅遍全中國!

一個強大無比的雷鋒組織誕生了:網絡字幕組。

他們與過往做字幕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快。

信奉0Day精神的字幕組,美國中午剛一播完,下午就分工翻譯,在傍晚之前就能壓片發布,忙碌工作一天的上班族回家正好能看最新一集的《越獄》。

正如口袋君之前所言:

在十幾年的字幕組文化薰陶下,中國人的觀影習慣全球獨一無二,就是愛看[英語原聲+字幕版]

從《紙牌屋》《絕命毒師》《盜夢空間》《頭號玩家》這樣很有觀影門檻的美劇/大片在中國火成這樣就能看出:

內地影迷對於片子的理解和品味,絕對不輸給美國影迷!

3)2010年至今 觀影文化成熟期

2010年1月4日,卡神的《阿凡達》在內地重磅引爆,以首部真正意義上的3D大片為賣點,狂攬13億的票房。

從數據上來看,正是這部行業革新作將中國人重新拉回電影院。

《阿凡達》上映當年,內地影市69%的增幅,冠絕全球影史。

隨著2012年,中美雙方達成「中美電影協議」。

好萊塢分帳片片引進數量從每年20部提高到34部;美方票房分帳從原來的13%升至25%。

加上愛奇藝、騰訊、優酷、B站等流媒體的強勢崛起,好萊塢又多了一筆新媒體收入,在內地的蛋糕越做越大。

2018年,內地影市全年票房突破88億美元。

離全年拿下118億美元的北美影市,只剩下30億美元的差距。

回頭再看,好萊塢在中國內地的崛起史,簡直和NBA的「套路」如出一轍:

上世紀80年代末

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在冰天雪地的中央電視臺大門口站了一個小時,才將一盤NBA總決賽的錄像帶通過門衛遞給了領導,免費提供給央視播放。

30年後,NBA與騰訊達成了中國區新媒體獨家版權:5年15億美元。

每年,騰訊要支付給NBA超20億人民幣的天價版權費。

正是25年前,好萊塢六大的猶太老闆們,接受了13%這樣「屈辱」的分帳比例

才有了如今每年10億美元級別的內地票房分帳款收入。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布局長期生意,擁有幾十年的耐心,才是好萊塢能通殺全球影壇的立身之本呀!

-3-

團結

好萊塢內部有多團結,可以從兩大層面來分析

對內,強大無比的工會制度,驗證了一個足以讓所有中國人醍醐灌頂的真相:

同行不是冤家,而是爭取行業最大利益的盟友。

以美國編劇工會為例,

1921年成立,目前有上萬名成員。

他們的收入會按一定比率上繳到工會統一管理,帳目對成員全透明公開。

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編劇工會罷工,造成了全好萊塢32億美金的直接損失。

編劇工會共有4大職責:

1)提供完善的福利政策

工會會給成員發放養老金和醫療金。一旦開啟罷工,還會提供生活費。

2)籤訂集體勞資談判協議

規定最低薪酬,和8小時工作制,以及各種用工條件。

3)追討稿酬

全世界的資本家都愛拖欠寫作者酬勞,必須討回。

以2014年為例,

美國編劇工會一共處理了303個案件,討回了2400萬美元的酬勞。

4)提供法律支持

一旦惹上官司,發生糾紛,工會提供專門的律師,律師費工會出。

相信,

如果你是一名美國編劇的話,肯定會有一種「工會是我家」的溫暖感。

想到今年《八佰》臨上映前撤檔時,

全中國電影行業,真正發出聲援聲音的就賈樟柯一人,

對此事極其反感的口袋君,心裡真的是拔涼拔涼的。

而對外,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組織叫:美國電影協會MPAA

由六大出資成立,早在1922年就成立了。

很多影迷們都知道MPAA負責電影分級。

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

MPAA其實就是好萊塢六大的外交部。

MPAA長期通過遊說來修改美國版權法、與海外政府溝通斡旋打擊盜版,提高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提升行業利潤。

前幾年,參議員出身的MPAA主席克里斯多福·多德經常來中國,口袋君在各種論壇上碰到過他3次,後來老爺子還在2017年將迅雷告上了法庭。

2013年,行業裡還發生過一件大事:

中影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內地票房2%的增值稅,讓20世紀福克斯買單,結果,好萊塢六大集體抵制中影,堅持2%增值稅必須中影買單,否則分帳款就不要打過來。這事兒拖了將近半年,中影讓步,才最終解決。

可見,一旦牽涉到行業核心利益的問題,好萊塢內部真的是出奇地團結!

該罷工的必須罷工,該抵制的必須抵制!

因為,他們深刻地意識到:

如果行業中的某個人、某部片、某家公司被欺負,唇亡齒寒,下一個倒黴的很有可能是自己!

哦,對了,韓國電影人將好萊塢這套精髓制度都模仿了遍,韓國也有類似MPAA的組織,叫: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非常有國際影響力。

古語有云:師夷長技以制夷。

既然口袋君已經將好萊塢大片賣遍全世界的核心原因總結為語言、耐心、團結,那麼最後就來提三個可執行的點子吧。

中國電影想要在未來真正實現反攻好萊塢的偉大夢想,可以走以下3條路:

1.重點發展中國動畫大片(文化差異小),保證每年有5-10部的國漫大片生產量。像《哪吒》這麼好的片子。必須做英語等各大語種的配音,不惜一切代價想辦法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

2.將《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等代表中國最高水準的商業大片,找人做英語/德國/日語/韓語/法語/印度語/西班牙語配音。

最好能到當地電影院放,再不行賣給當地流媒體或大電視臺,哪怕像大衛·斯特恩當年將NBA免費送給央視播也可以。

3.幾大中國電影公司共同出資組成類似MPAA(美國電影協會)的組織,

口袋君建議取名為中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在全球各大影市設立辦公室。

主要目的:保證每年最優秀的國產商業大片能在該國家被更多人看到。

頭10年,不考核收入,只考核覆蓋率。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影迷都會提出自己的疑惑。

口袋君之前在微博和B站上發布過這3條點子,最常見的質疑有3點:

1)想法很美好,但是沒有一個能實現。

有一位和好萊塢六大談過版權的同行曾經私下和我說:

和美國人談判時,我感覺自己在帆船上,對面是航空母艦。

的確,從上述細節描述中,明眼人都能看出:

好萊塢大片的行業護城河有多強大。

不僅僅是片子本身的問題,還牽涉到發行渠道的建立,以及全球的布局。

但好萊塢並非一日建起的羅馬,也是花了近30年的耐心才造就了如今的大場面。

縱觀全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影市只有20億美元的體量,比內地影市差了整整60億美元。

因此說到底,

全球也只有中國的商業電影有資格上臺,與好萊塢大片掰手腕。

其實,全世界很多人都是愛看大片的。

投資巨大的工業化大片是真正的文化核武器。

但首先,先得讓更多老外去看《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這樣的華語片。

一回生,二回熟。幾十年積累下來,必有質變。

中國電影想要繼續發展壯大,不能再窩裡橫,必須要有可觀的海外收入。

2)人家老外看的懂中國電影嘛?

我很想反問一句:

好萊塢電影的每個梗你都能看懂麼?

一部好片,關鍵是要有言之有物的主題。

比如:《我不是藥神》IMDB評分8.1分。

就是因為此片的主題具有絕對的普世性:

全世界所有人都會遭遇生老病死,都希望有好的便宜的醫療。

最近,有一部80%普通話對白的美國電影《別告訴她》火了!

168位北美影評人均給出了好評,爛番茄100%。

3)達到怎麼樣的指標,才算中國電影反攻好萊塢成功?

三步走

a.內地影市全年票房超越北美。

b.內地影市國產片票房輸出超越北美。

c.中國電影全球總票房超越好萊塢大片。

真正的文化自信,

不是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來咬強者一大口,這樣只會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正確的姿態是: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用自己的作品硬實力來贏得天下的尊重:

中國電影,不比好萊塢的差!

近期真心話影評

這個世界配不上基努·裡維斯

「阿凡達2」的票房能超越「復聯4」嗎?

相關焦點

  • 2021將上映14部漫威電影、劇集!華人英雄尚氣上線,毒液、屠殺開戰
    漫威電影辣麼多,圈下粉絲千千萬。漫威系列電影第三階段企劃隨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收官畫上圓滿的句號;2021年,漫威系列第四階段的6部電影、8部劇集將陸續和我們見面,本篇將對這些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眾位看官瞧好了~
  • 中國電影應該擁有與好萊塢不同的價值
    繼《功夫熊貓》後,好萊塢再走「中國路線」,推出帶有明顯中國元素的大片《木乃伊3》。雖然在中國市場口碑不怎麼樣,但一個多月下來,全球票房已突破3億美元大關。中國元素何以在這兩年迅速成了好萊塢電影的賣點?    9月11日,著名電影理論專家、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錦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 黑寡婦、哥斯拉、蜘蛛俠、速激,2021年這些好萊塢電影回來了
    那麼,2021年的好萊塢傳統五大電影公司有多少重點大片值得矚目呢?  《尚氣》  《尚氣》  導演:德斯汀·克裡頓  主演:劉思慕、梁朝偉  北美映期:7月9日  看點介紹:尚氣是漫威電影宇宙打造的首位華裔超級英雄,這個漫畫角色的靈感來源於李小龍主演的
  • 中國電影,該如何拍出電影宇宙
    「電影宇宙」成為了好萊塢的主流,這種模式的好處之一是,既可以拍追求品質的獨立故事,又可以拍追求穩定票房的傳統續集。早已進入續集時代,從市場規模到攝製技術都逐漸成熟的中國電影,對於電影宇宙,卻一直沒有建樹。要麼就是一個IP的續集拍到爛,要麼就是同一個IP,不同的獨立故事,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宏大而統一,票房所向披靡的系列誕生呢?
  • 為什麼同樣主打宇宙電影,DC拍不出漫威類型的超級英雄電影?
    但是《小丑》並非是大家感覺上的超級英雄電影,那麼大家影響中的超級英雄電影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就是漫威的一系列宇宙電影,現在DC還拍不出來。為什麼同樣主打宇宙電影,DC拍不出漫威類型的超級英雄電影?北京時間2月5日,好萊塢報導者也就討論了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DC還是因為母公司是華納的問題,導致了DC的超級英雄和漫威英雄不一樣。
  • 卡梅隆想拍,劉慈欣沒同意,國人拍不了《三體》,為何不給好萊塢
    國內拍不了《三體》大電影,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拍?詹姆斯·卡梅隆瘋狂暗示,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真相,到底是什麼嗎?去年《流浪地球》火了一整年,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結果上映之後超乎預期,電影爆了,影迷驚呼:原來咱們自己也能製作出這麼宏大細膩超級震撼地科幻大片。
  • 漫威華裔超英《上氣》將拍,想複製《黑豹》成功?彭于晏呼聲高!
    漫威華裔超英《上氣》將拍,想複製《黑豹》成功?彭于晏呼聲高!不過,這個人物最為爭議的一點就是他父親是傅滿洲,傅滿洲代表著西方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不過,漫威也考慮到這樣一個問題,因此將傅滿洲與上氣的身份分開,而上氣的父親是一位術士,名叫「Zheng Zu」,這樣避免到時候帶來其他的問題。這位功夫大師拍成電影,也意味著其將進入漫威電影宇宙。
  • 國人無法拍《三體》,卡梅隆導演想拍,劉慈欣為何不給好萊塢拍?
    沒錯,《三體》要是能拍出了,劉慈欣妥妥地要被「封神」,前無古人是必定了,後無來者說不準,但至少在看得見的當下,還沒人有挑戰劉慈欣地位的科幻作家。其實,劉慈欣很早就想過把《三體》拍成電影。早在2009年,劉慈欣就把《三體》的影視改編權賣出去了。
  • 長毛皮卡丘的中國電影啟示錄
    這些作者電影總結的創作手法,偶爾應用到主流商業片上能夠增光添彩。不過通篇都是導演個人表達,很大一部原因是創作者過於自我,試圖挑戰普通觀眾的耐受度。馮小剛因為《芳華》票房失利罵大家是「垃圾觀眾」,但馮導也不想想,主流觀眾為什麼放著漫威電影不看,要看一個60歲老頭的青春回憶呢?
  • 來自漫威的中國英雄,古一是中國人,她更是中國英雄裡的女神
    漫威電影宇宙是迄今為止收穫票房最多的系列電影,每一部幾乎都會成為同一時段的票房收割機。而漫威電影現在已經登場了數十位英雄,不過目前還沒有一位作為主角登場的中國英雄,而未來將要上映的尚氣也是備受爭議。而漫威的漫畫裡,其實中國英雄是挺多的,而且不僅有中國英雄,還有一個類似於神盾局一樣的組織「神矛局」也存在於中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漫威的那些中國英雄吧。1.尚氣尚氣的形象是根據李小龍而設計的,他的父親叫鄭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滿大人。尚氣自小便接受嚴格的訓練,但這只是父親想要把尚氣訓練為幫助自己統治世界的工具。
  • 漫威開發首部華人超級英雄電影 男主角是傅滿洲之子引爭議
    電影還沒開拍呢,一時之間,各路網友就陷入了「是否辱華」的爭論。 有網友強調,原著中,上氣與父親決裂,最後還消滅了他,是一個正義的形象,說是「辱華」未免上綱上線。 但也有網友認為,在一部登上世界熒幕的電影中出現「傅滿洲」的角色,這就是一種惡意。 目前該片電影劇本仍在創作階段,到底該如何處理?漫威的考驗來了。
  • 《黑寡婦》改檔,漫威電影宇宙告別2020
    海外方面,隨著《黑寡婦》、《永恆族》、《尚氣》等多部電影推遲檔期,漫威電影宇宙徹底告別了2020年,這也是十年來首次沒有MCU新片上映的一年。即使加上5700萬美元的海外票房(其中中國內地佔3800萬美元),以及海外其它地區的Disney+收入(未公布),距離回本還有很長的路。3、漫威電影宇宙徹底告別2020年
  • 侏羅紀世界3停拍怎麼回事?好萊塢大廠全線停擺有哪些電影停拍了
    北京時間3月14日,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環球影業宣布旗下多部製作中的真人電影停拍。《侏羅紀世界3:統治》,今年2月在倫敦開拍,定檔2021年6月21日北美上映。由系列第一部導演科林·特雷沃羅執導,克裡斯·帕拉特和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繼續主演,《侏羅紀公園》老卡司山姆·尼爾、蘿拉·鄧恩、傑夫·高布倫回歸。
  • 《死侍3》也有動作,漫威卻說今年不上新電影
    好萊塢某媒體報導稱漫威影業已決定2020年最後幾個月也不會安排新片上映,但會加緊明年《雷神4:愛與雷霆》、《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和《銀河護衛隊3》等影視劇的籌備工作,另外《黑寡婦》、《尚氣》、《永恆族》這三部影片,已經完成的影片也在細化各項籌備工作。
  • 漫威影業宣布漫威電影宇宙重磅消息《黑豹2》存在
    【CNMO新聞】12月份,有一大批新電影要上映,相信這會成為影迷們的福利。不過,對於漫威粉絲來說,今年漫威的作品確實不多,而且加上《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的突然離世,這讓剛剛誕生的黑豹系列也陷入了尷尬境地。如果你在關注2021年漫威的最新動態,我們看看接下來這條消息。
  • 三大漫威「克裡斯」:一個超神,一個本分,一個被罵慘
    《復仇者聯盟3》截止目前為止已突破21億大關,創漫威內地票房新高。票房盆滿缽滿之際,漫威三大「克裡斯」,待遇卻不盡相同。有影迷調侃道:一個超神,一個本分,一個就是shit…同樣都是「克裡斯」,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 《西部世界》男星不屑漫威電影 諷刺「都是拍給小孩兒的」
    01不屑參演漫改電影一般在好萊塢有著出色表現的演員都會參演漫改電影,要麼是漫威的,要麼就是DC的,但文森特·卡索顯然對比並不感興趣。「老實說,我已經不再看這些電影了。」02揭示漫改電影癥結文森特·卡索接著指出了漫改電影的癥結所在,這也是漫威電影經常被指出的不足——反派太弱!「也許,如果你有一個出色的反派,並且是一個真正擁有聰明才智的人,並因此讓這些電影看起來不像是為孩子拍的時候,我可能會參演這種電影。」
  • 如何拍出中國好電影
    在其中的導演座談會上,電影局相關負責人與在京部分導演共聚一堂,圍繞當下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挑戰和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國產電影的創作質量等議題各抒己見。     而對於中國電影如何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評獎制度的問題,導演徐崢說:「在某種程度上,大眾對原有的評獎系統缺少信任感。有的時候,人們甚至不認為得到某個獎項,就真的獲得了行業的尊重和認可。但實際上,一個權威的評價系統對電影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它代表一種主流價值和創作水準的標準,象徵著大家都應當去追求的境界。
  • 黑寡婦&蜘蛛俠&速激,2021好萊塢新片超全盤點
    《黑寡婦》獨立電影的,但因為黑寡婦人氣太高,漫威影業特意開拍影片。 《尚氣》 導演:德斯汀·克裡頓 主演:劉思慕、梁朝偉 北美映期:7月9日 看點介紹:尚氣是漫威電影宇宙打造的首位華裔超級英雄
  • 卡梅隆想拍《三體》,劉慈欣拒絕,國人拍不了,何不給好萊塢?
    好萊塢為什麼不能在中國拍大電影《三體》?詹姆斯·卡梅隆瘋狂地暗示,但劉慈欣笑了。真相是什麼?《流浪地球》流行了整整一年。一開始,大家對此並不樂觀。結果,上映後,超出了預期,電影火爆了。粉絲們驚呼:我們也可以拍出這樣一部宏大、精緻、超震撼的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