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16:26:1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培育科技「探險家」!上海啟動「求索」計劃
新華社上海8月21日電(記者周琳)瞄準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等前沿領域,平均年齡不到30歲、來自上海15個不同單位的40位青年科學家,近日通過評審,正式成為上海「求索傑出青年」。不改變人事關係,在原有單位科研經費上做加法,創新採用「雙聘制」做法後,他們每人每年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的科研經費增量,進行「開拓式」創新。
想要成為「求索青年」,論文、職稱都不是最主要的「敲門磚」,能不能以原創性的研究方向,通過行業頂尖大咖們的評審,才是關鍵。這一由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簡稱「上海腦中心」)發起的研究計劃,旨在探索培育一批聚焦「原創」研究的科學家。
根據計劃安排,上海腦中心擬對「求索」研究組長、青年研究員、博士後,分別最高增量資助科研經費100萬元/年/人,津貼10萬元/年/人,資助期3年。
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顧運,此次被聘為「求索」計劃青年研究員,今年他才剛剛30歲。顧運一直研究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在醫學影像和手術導航中的應用,也關注類腦計算。
「機器學習依賴大數據,小數據無法換得好性能,但人腦就能做到舉一反三。我一直在思考,能否把這種『舉一反三』推廣到人工智慧上。」顧運說,成為「求索青年」後,自己可以進行更多跨學科的溝通交流,有更多機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我們有三類科學家,第一類是『探險家』,走人家沒有走過的路,在科技的無人區披荊斬棘;第二類是『導遊』,年輕時是探險家,找到新天地後,他們帶領更多人在這裡尋找創新突破;第三類是『遊客』,導遊帶著他們來到這個領域,他們做一些小的創新突破和研究,不敢走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說,像「探險家」這樣,真正做重要原創性發現的科學家現在還是太少,「求索計劃就是希望從年輕人中篩選、培育出這樣一批探險家。」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蒲慕明看來,第一要素就是人才,「探險家」的誕生需要長時間的培育,更需要改變原有的評價方式。
「我們堅持國際同行評審的標準,絕對不會因為一個青年人短時間內沒有論文,就對他採取差別待遇,而是看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具備原創性、前瞻性。第一批還只是個開始,未來會不拘一格、多點突破,讓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蒲慕明說。
對科學人才的吸引,機制創新和配套環境很重要。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認為,上海將發揮好腦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的體制機制優勢,有計劃、針對性地聯合引進國內外優秀青年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好地配套環境,為腦科學領域打造人才培育平臺。
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