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家、數學家伽利略的成長故事

2020-08-28 西南數學之家


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01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伽利雷出生在義大利西海岸比薩城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家。據說他的祖先是佛羅倫斯很有名望的醫生,但是到了他的父親伽利略·凡山杜這一代,家境日漸敗落。凡山杜是個很有才華的音樂家,生前出版過幾本牧歌和器樂作品,他的數學也很好,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和英語,但是美妙的音樂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皮,他的數學才能也不能給他謀到一個好職位。大約在小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離比薩城不遠的佛羅倫斯開了一間賣毛織品的小鋪子,這完全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是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凡山杜只好違背自己的意願去經商。

伽利略是凡山杜的長子,父親對他寄予很大希望。他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從小對什麼事物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不僅如此,這個孩子心靈手巧,他似乎永遠閒不住,不是畫畫,就是彈琴,而且時常給弟弟妹妹做許多靈巧的機動玩具,玩得十分開心。

小伽利略最初進了佛倫勃羅薩修道院的學校。在這所學校,他專心地學習哲學和宗教,有段時間,小伽利略很想將來當一個獻身教會的傳教士。但是凡山杜聽到這個情況後,立即把兒子帶回家,他勸說伽利略去學醫,這是他為兒子的未來早已設計好的一條路。

17歲那年,伽利略進了著名的比薩大學,按照父親的意願,他當了醫科學生。比薩大學是所古老的大學,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這很合伽利略的心意,但是伽利略對醫學並沒有多大興趣,他很少上課,一上課就對教授們教課的內容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使教授們難於回答,在教授們的眼裡,伽利略是個很不招人喜歡的壞學生。不過,伽利略只是興趣不在醫學,他孜孜不倦地學習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並且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

1591年其父病逝,家庭負擔加重,他決定離開比薩。1592年伽利略轉到帕多瓦大學任教,在此時期,他深入而系統地研究了落體運動、拋射體運動、靜力學、水力學以及一些土木建築和軍事建築等;發現了慣性原理,研製了溫度計和望遠鏡。

1597年,他收到J.克卜勒贈閱的《神秘的宇宙》一書,開始相信日心說,承認地球有公轉和自轉兩種運動。1604年天空出現超新星,亮光持續18個月之久。他便趁機在威尼斯作幾次科普演講,宣傳哥白尼學說。由於講得精彩動聽,聽眾逐次增多,最後達千餘人。

1609年7月,盛傳一荷蘭眼鏡工人發明了供人玩賞的望遠鏡。他未見到實物,思考竟日後,用風琴管和凸凹透鏡各一片製成一具望遠鏡,倍率為3,後又提高到9。1610年初,他又將望遠鏡放大率提高到32,用來觀察日月星辰,發現甚多,如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與其他行星所發的光都是太陽的反射光,水星有4顆衛星,銀河原是無數發光體的總匯,土星有多變的橢圓外形等等,開闢了天文學的新天地。是年3月,出版了他的《星空信使》一書,震撼全歐。隨後又發現金星盈虧與大小變化,這對日心說是一強有力的支持。

1615年,一詭詐的教士集團和教會中許多與伽利略敵對的人聯合攻擊伽利略為哥白尼學說辯護的論點,控告他違反基督教義。他聞訊後,於是年冬第三次去羅馬,力圖挽回自己的聲譽,祈求教廷不因自己保持哥白尼觀點而受到懲處,也不公開壓制他宣傳哥白尼學說,教廷默認了前一要求,但拒絕了後者。教皇保羅五世在1616年下達了著名的「1616年禁令」,禁止他以口頭的或文字的形式保持、傳授或捍衛日心說。後來有人在教皇烏爾邦八世面前挑撥說伽利略在《對話》中,違背「1616年禁令」,問題嚴重,亟待審查。1633年6月22日在聖瑪麗亞修女院的大廳上由10名樞機主教聯席宣判,主要罪名是違背「1616年禁令」和聖經教義,伽利略被迫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在教廷已寫好的「悔過書」上簽字。主審官宣布: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對話》必須焚絕,並且禁止出版或重印他的其他著作。此判決書立即通報整個天主教世界,凡是設有大學的城市均須聚眾宣讀,藉此以一儆百。

伽利略於1642年1月8日病逝,葬儀草率簡陋,直到下一世紀,遺骨才遷到家鄉的大教堂。

02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斯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裸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伽利略的科學發現,不僅在物理學史上而且在整個科學中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不僅糾正了統治歐洲近兩千年的亞里斯多德的錯誤觀點,更創立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新方法。伽利略在總結自己的科學研究方法時說過,「這是第一次為新的方法打開了大門,這種將帶來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來的年代裡,會博得許多人的重視。」

後來,惠更斯繼續了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他導出了單擺的周期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數學表達式。牛頓再系統地總結了伽利略、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後,得到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伽利略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寶貴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愛上數學:從數學家的故事開始
    原標題:讓孩子愛上數學:從數學家的故事開始 很多偉大的數學家有一些傳奇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不是無意義的瑣碎,也不是一些讓人盲目追求的癖好。而且一些高貴的品質和令人稱豔的能力,讓我們對其敬仰,這些偉人也會因此成為我們的偶像,讓孩子有一個追逐的目標。
  • 伽利略的故事永不過時
    在數不勝數的經典中,是否還有空間為伽利略寫一本新的傳記?天體物理學家Mario Livio打賭可以。他的《伽利略和科學否定者》旨在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鼻祖和他的發現置於現代科學和社會背景下,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他特別指出,伽利略在17世紀因其科學主張而面臨的異端指控,在今天科學否定論者的譴責中也有對應。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二戰前後,數學家的成長數學家成長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徒階段,該階段一般持續到在導師指導下做出一篇像樣的論文一通常是博士論文為止,第二個階段是成熟階段,該階段還要繼續學習,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最大限度,成為一個好的數學家。
  • 伽利略的故事永不過時
    在數不勝數的經典中,是否還有空間為伽利略寫一本新的傳記?天體物理學家Mario Livio打賭可以。他的《伽利略和科學否定者》旨在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鼻祖和他的發現置於現代科學和社會背景下,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他特別指出,伽利略在17世紀因其科學主張而面臨的異端指控,在今天科學否定論者的譴責中也有對應。
  • 伽利略的故事永不過時-虎嗅網
    ,是否還有空間為伽利略寫一本新的傳記?在比薩,伽利略深入研究力學,用自己的觀察來質疑公認的關於運動的觀念。1592年,他前往義大利帕多瓦大學——一個智力自由的環境,幸運地獨立於教皇的管轄範圍。在這裡,他開始討論波蘭數學家哥白尼於1543年提出的革命性理論,即地球並非像亞里斯多德所堅稱的那樣是宇宙的固定中心,而是實際上圍繞太陽運行的。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伽利雷(1564— 1642)伽利略是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他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體運動規律,並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第一人。
  • 中國數學家的故事
  • 珂學小故事:伽利略的煩惱
    這個矛盾就叫做伽利略悖論。3你看這個問題的焦慮,集中在,整體會大於局部是否一定成立?我們從直覺上來說,這肯定是廢話嘛。但是科學不能只憑直覺,你看科學家總是幹毀三觀的活。4為了避免這類悖論的出現,數學家最初採用了迴避的態度,就是不要提這個問題,不要承認什麼自然數全體,什麼偶數全體這種概念。那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解決的呢?後來有一位數學家主張,如果我們接受部分可以等於整體的觀念,這個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 青春勵志故事蘇步青:從放牛娃到數學家
    中國青年網記者精心編寫並在今日的青春勵志故事主頁推出蘇步青先生從少年放牛娃成長為享譽國際的數學大師的勵志故事。10多位「兩院」院士趕來了,很多老學者顫顫顛顛地在旁人攙扶下趕來了,著名數學家、年近九旬的陳省身也坐著輪椅趕來了……   這個令眾多國家領導人和數學大家們牽掛和尊敬的百歲老人,就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微分幾何「浙大學派」的創始人--蘇步青。
  • 數學家的故事:高斯
    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 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嗎?不,但伽利略與望遠鏡和火星有一段故事
    今天,李博士將從現代觀測火星的角度,和大家繼續探討火星的故事。人類在很久以前就發現了火星,但一直都僅能靠肉眼觀察。打破這一僵局的歷史時刻,是「透鏡」功能的發明,通過不同種類的「玻璃透鏡的組合」,人類可以看到極細微的東西(顯微鏡),也可以看到很遠處的東西(望遠鏡)。伽利略正是用望遠鏡觀測火星的第一人,但這對他來說似乎無法定義福禍。
  • 伽利略被人罵叛徒,牛頓炒股虧錢,物理學家的八卦故事
    在普通人的眼裡,偉大的科學家們如神一般為人類帶來了知識與智慧,不過再偉大的科學家也終究不是神,他們也會有普通人的煩惱,這次我們為大家分享幾個大科學家的八卦故事,一起吃個科學瓜。1.牛頓是公認的最接近於神的人類。他幾乎無所不能,可惜非常不善於炒股。
  • 伽利略和牛頓的世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我們的故事要從300多年前開始講起(你可能在嘀咕:有沒有搞錯,相對論不是100年前的愛因斯坦發明的嗎,怎麼一下子就要多倒回去200
  • 比薩斜塔的故事是假的?近代物理學啟蒙人——伽利略
    可能很多人知道比薩斜塔是因為中學課本上的那個故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話說在1590年,伽利略在認真研究了亞里斯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這個觀點後產生了質疑。於是他就帶領自己的學生做了個實驗,登上了比薩斜塔的頂層,讓手中兩個質量不等的鐵球同時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他的學生不幸被鐵球砸死了。
  • 【數學家故事】7位大數學家的小故事,有趣又勵志!
    你知道多少位數學家,又知道多少關於數學家的故事呢?今天,一起看看這些數學家的故事!高斯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在還不會講話時就自己學計算,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五)伽利略與比薩斜塔
    從阿基米德的浴缸到伽利略的斜塔,還有牛頓的蘋果和瓦特的茶壺。這些故事給他們增添了許多神奇的光環,也讓這些名字更加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過,遺憾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這些故事中,幾乎沒有一個曾在歷史上真實的發生。
  • 伽利略的發明與發現
    伽利略對木星衛星及其日食軌道的研究幫助創造了更精確的時間表和測量數據,後來的地圖繪製者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這些時間表。雖然當時的科學理論認為太空是完美的,是上帝創造的不變的環境,伽利略的望遠鏡幫助改變了這種觀點。他的研究和繪畫顯示,月球表面粗糙不平,在某些地方有凹痕,實際上是一個不完美的球體。伽利略還觀察到金星的相位,以及銀河系中肉眼看不到的更多恆星的存在。
  • 為科學而獻身,伽利略的科學之路
    1564年2月的一個清晨,一個小生 命降生在義大利的比薩城,父母給這個孩子起名叫伽利萊伊,伽利略。伽利略的父親文森西奧是一位有文化、 有修養的紳士,為了使孩子們受到更好的教育,1574 年,文森西奧舉家遷到了佛羅倫斯。來到佛羅倫斯不久,伽利略被送往一一座修道院開辦的學校讀書。修道院開辦的學校,除了向學生講授宗教教義和宗教故事,也適當開設拉丁文、修辭、邏輯、數學等課程。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 伽利略的新發現
    伽利略於1564年誕生於義大利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也是傑出的數學家。1581年17歲的伽利略考入比薩大學,遵從父命學醫。在大學裡伽利略愛上了數學一天傍晚,伽利略與同學們一起來比薩大教堂禱告。他看到教堂裡懸掛在空中的大吊燈被點燈人扯到一邊加滿燈油點著了燈,然後放開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