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女博士獲Nature年度十大!中美「天眼」境遇各不相同

2020-12-16 木木西裡

2020年即將過去,又到了這一年進行盤點的時候了。


最近,《自然》雜誌進行了一次評選,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HIV治療、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等科研成果入選。


在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的研究中,一個中國人組成的團隊成果亮眼,其中第一作者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博士林琳



而在這項研究成果背後,離不開FAST的功勞。


FAST的全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中國天眼



林琳博士團隊的文章發表在今年11月5日正式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是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



這篇天文學領域的學術內容沒有在網絡上引起太大關注,但是在文章發表一個月後,一個天文學領域相關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得更廣


當地時間12月1日,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坍塌!



阿雷西博望遠鏡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建成於1963年,在口徑305米的接收盤面,18根鋼絲吊起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


在12月1日的這次事故中,接收平臺掉落,阿雷西博望遠鏡徹底損毀!



在這架望遠鏡徹底損毀之前,今年1月它已經遭受了一次地震,8月時又受到了颶風的破壞,因為經費不足缺乏養護,早就像垃圾場一樣破敗不堪。



阿雷西博望遠鏡曾經也輝煌過。如1974年,阿雷西博發現了第一顆繞另一顆恆星運行的脈衝星,間接證實了引力波。在很多電影中,阿雷西博望遠鏡也出鏡過。如《超時空接觸》這部電影的取景地,就在阿雷西博望遠鏡。



但隨著阿雷西博的轟然倒塌,這一切都成了過往。


接下裡,天文觀測領域的重任,將會落在中國天眼的肩上。在阿雷西博損毀後,中國天眼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大型射電望遠鏡。


在天眼建成之初,網絡上經常出現這樣的疑問:中國天眼能幹啥?



有人是因為不了解,因為這麼大的一項工程,在中國是首次。天文學相對小眾,知道的人並不多。


而另一些人,完全是抱著鄙夷的態度在看待中國天眼:



不願去了解新事物,和見到新事物就知道抄起鍵盤開噴,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天眼確實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來建設。從1994年,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構想,到2016年建成,整整22年。


天眼之父南仁東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的深山中,交通不便,施工難度大,南仁東為了建設中國天眼,將畢生所學都投入到這座射電望遠鏡中。


2016年,南仁東在肺癌手術傷及聲帶的情況下,堅持從北京飛往貴州帶病工作,終於親眼見證了中國天眼的建成。



中國天眼有多厲害?


這是全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接受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綜合性能是已經損毀的阿雷西博的十倍。


看數據沒有概念,那就看成果。自中國天眼建成以來,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的觀測數據,已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中國學者,再也不用拿著國外的數據做研究,中國天眼直接貢獻一手數據資源。


而中國天眼從16年建成起,經過了3年調試,2020年年1月才正式宣布建成。



對於中國天眼來說,探索宇宙的步子才剛剛邁開。


如果不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倒塌,中國天眼還會默默地進行著自己的工作,在浩瀚的太空中探尋人類的未知。


如果不是《自然》雜誌的評選,中國天眼產生的高水平論文還不會被人關注。


但中國天眼確實一直在默默探索著浩瀚宇宙。


回到前幾年網絡上熱議的中國天眼有什麼用的話題上,今天回過頭來看中國天眼,意義已經不是一座射電望遠鏡那麼簡單了。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遠在國外,不容易拿到一手。


到了2020年,它還塌了……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已並被宣布永久關閉,中國天眼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個大型射電望遠鏡。


可以預見,中國天眼還將繼續貢獻成果,中國的學者在家門口就能做研究。


幾年前網絡上那些有關中國天眼的討論,可以開始給出答案了。


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中國天眼確實就像眼睛一樣,開始看到宇宙的秘密。


總要有一群人,面對浩瀚的宇宙,去發現更多的秘密。有了中國天眼,這項工作就可以由中國人承擔。


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中國的科學家擺脫了二手數據的困境,用自己的設備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最近,中國天眼宣布,自2021年將面向世界開放,讓「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巨眼」。


中國天眼,無愧其名!

內容來源:碩士博士俱樂部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獲國際關注!北京女博士研究入選《Nature》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2020年12月14日,《Nature》雜誌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其中,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師林琳博士與FAST快速射電暴團隊合作的關於快速射電暴磁星起源的工作成功入選。"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同一活動期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其中即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Science雜誌,其餘均發表在Nature 雜誌。
  • 《自然》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研究入選
    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其中即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HIV治療、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以及古代陵墓中發現的亂倫等等。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
  • 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Science中國天眼第三篇論文來自中國團隊,第一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觀測結果來自中國的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
  • Ameco獲公務航空年度十大新聞獎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10月24日,在《今日民航IFLY》雜誌主辦的「2020年公務與通用航空高峰論壇暨公務與通用航空年度十大新聞」中,Ameco參與評選的《公務機客艙設計「雲悅」獲德國「紅點獎」》榮獲本次「公務航空十大新聞獎」。
  • 廳公路設計院總工程師牟廷敏獲「2017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殊榮
    4月28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主辦的「2017感動交通年度人物」視頻報告會在交通運輸部隆重舉行,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出席會議並講話,部長李小鵬出席會議並為「2017年感動交通年度特别致敬人物」授牌。
  • 休閒度假好所在 駐馬店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最具活力休閒城市」殊榮
    駐馬店市以優越的自然生態稟賦、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高質量的旅遊發展,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最具活力休閒城市」殊榮。  駐馬店喜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最具活力休閒城市」稱號,是繼去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晉級為三線城市、品牌影響力躍升為全國地市級百強之後,取得的又一項「國字號」品牌榮譽。
  • 2020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回看入口 獲獎名單完整
    關於2020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回看入口 獲獎名單完整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回看入口 獲獎名單完整,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感動中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相關的信息
  • 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發布 盡現時代民生民情
    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新詞語、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活動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投票量達數十萬。最終,「奮」「改革開放四十年」「退」「貿易摩擦」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
  • 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活動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推薦和投票點擊量達2億次。最終,「享」「初心」「智」「人類命運共同體」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揭曉儀式由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王守常、閻崇年為活動潑墨題字。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中國天眼第三篇論文來自中國團隊,第一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觀測結果來自中國的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
  • 成果速遞丨這一年,有哪些成果上了北師大頭條?
    13位專家入選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公示 北師大入選8項位列第一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評審公示 北師大4項課題入選 位列第一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 北師大中國大陸排名第10 世界排名第277北師大3學科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公示名單
  • 2018年度全球十大傑出華人風雲人物榜單出爐
    昨日 ,《全球華人風雲錄》2018年度全球十大傑出華人風雲人物榜單發布浙江匯盛集團沈良文,摳摳網李林彬,意博集團何侃等企業家獲全球傑出華人風雲人物TOP 100。1986年,應邀到美國阿肯色州講學、備受歡迎,並移居舊金山,在中美成功舉辦13場畫展。
  • 互動百科發布2018十大熱詞,「憶」字當選年度漢字
    目錄2018年度漢字:憶2018年度十大熱詞中國過往的歷史記憶,通常由某個階層和著名文人,通過特定時期的文字表現形式記錄下來。這些記憶或是一部部紀傳體通史,或是一首首時代寫照的詩歌,它們是瑰麗的經典,為我們呈現和記錄了一條絢麗多彩的歷史長河。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無處不在,記錄和描述時代的工作不再只是少數人的權力。
  • 深晚報導|深大一項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近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了 "2019 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名單,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 20 項重大光學成果獲此殊榮 ( 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 10 項 ) 。其中,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的研究成果 "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 " 入選十大基礎研究類成果。據悉,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 - 軌道耦合產生的 " 光學斯格明子 " 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生命科學佔半數,趕緊過來圍觀
    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其中即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Science雜誌,其餘均發表在Nature 雜誌。
  • 女博士顏值不高,卻「腳踩四隻船」,學術造假行為讓人匪夷所思
    「復旦女博士『劈腿』致男醫生自殺?你怎麼看待這件事?」一名網友和我聊起了這麼一個話題。話說這位復旦女博士李某的腿劈得也夠長——李某除了和碩導陸某有染之外,其實還和其他三個博士之間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陸碩導在與復旦女博士李某進行「你儂我儂」的過程中,除了送包包、房子、車子、衣服、首飾等雜物之外,這位陸碩導還給心上人送5篇SCI論文,其中一篇還是「含金量」極高、權重極牛的「nature communication」。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不以為然:「切,才送論文而已!我一個早上都可以寫兩篇!」不過我們必須搞清楚這麼一點:SCI論文和普通的中小學教師論文是有很大差別的。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今天上午(12月19日),記者從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官網了解到,「2017年度十大人物」新鮮出爐。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斯坦德機器人獲深圳市十大機器人企業稱號
    (記者 譚君潔)2020年12月26日,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與深圳市光明區科創局指導舉辦的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20深圳機器人年度頒獎典禮成功舉行。頒獎典禮上,斯坦德機器人榮獲深圳市十大機器人企業稱號。
  • 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工人物、2018年度中國百名社工人物
    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工人物、2018年度中國百名社工人物 2019-03-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公益時報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大力發展專業社會工作」的指示,以榜樣的力量推動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化發展,促進中國社會工作事業可持續發展,《公益時報》社發起主辦的「2018年度尋找中國最美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