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則新聞,題目很標題黨《想搞死老子沒有那麼容易!新生兒手握「避孕環出生》
我可以告訴你,這個新聞是假的。
避孕環,醫學名詞叫做宮內節育器,宮內節育器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在過去的20年中O型節育器在臨床中應用的比較多,因此人們習慣稱帶環。
新聞中這個宮內節育器就不是O型的。
宮內節育器為什麼會有避孕效果?
宮內節育器放置到宮腔內,使子宮內膜產生無菌性的物理性的炎症,釋放炎症因子。這些炎症因子具有殺精、抑制著床的作用。
簡單理解,宮腔內有一個異物與胚胎搶佔空間,那麼受精卵或者早期的胚胎是搶不過強行放入子宮內的龐然大物的。
當然,節育器避孕也可能失敗,因此,醫學家也不斷的改進節育器,通過改變形狀、改變體積、改變金屬構成、增加藥物釋放等希望有效率進一步提高。
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的宮內節育器。節育器有惰性金屬、也有含金屬銅的,也有節育器能緩慢釋放避孕藥物的。這些都增加了宮內節育器的有效率,但總的有效率大約在95-98%之間。
為什麼宮內節育器會避孕失敗?
型號與子宮大小不符合;節育環脫落、丟失、移位;不明原因。如果節育環比實際宮腔小,節育器很容易發生下移甚至脫落到宮腔外在上廁所或者月經來潮期間不知不覺的丟失。如果節育器過大,比較容易發生節育器侵入子宮肌層甚至穿過肌層進入腹腔。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避孕失敗。
當然大部分失敗的是原因不明。
宮內節育器避孕失敗,當然是指懷孕了。可能是宮內孕也可能是宮外孕。
宮內節育器避孕失敗宮內孕,孩子能要嗎?
能。
在臨床上,我們也常見。當宮內節育器避孕失敗,在孕早中期,會通過超聲觀察節育器是否還在宮內。如果在,分娩後要找到這個沒有盡忠職守的節育器。
為什麼說新聞的圖片是假的?
宮內節育器避孕失敗會發生宮內孕,也能懷孕到孕足月,但這個節育器不會與寶寶0距離的親密接觸,更不會用手抓著節育器。因為,他們之間有一個屏障,那就是羊膜。
受精卵著床後,細胞不斷的分裂,一部分形成胎盤,一部分形成胎兒,胚胎為了保護自己, 會形成羊膜腔,羊膜腔是全封閉的結構,而胎兒在羊膜腔內與世隔絕。完全不受外界的幹擾。隨著胎兒的逐漸長大、羊水的逐漸增多,羊膜腔逐漸擴大,而原本位於子宮正中的宮內節育器,被擠得緊緊靠近一側的子宮肌層。
宮內節育器位於羊膜腔外的子宮蛻膜層內。胎兒在宮內以及在出生過程中都不可能觸及到節育器,更不可能手握節育器。
(這是我王醫生親自畫的,秒變漫畫家的感覺)
一般說宮內節育器也不會位於胎盤後方 。胎盤是當初胚胎著床的部位。如果著床在節育器附近一定會著床失敗或者早期流產。
所以這張照片是人為擺拍的、是惡搞新生兒,這新聞是假的。
帶器懷孕對胎兒的健康有影響嗎?一般說影響不大。節育器不會發生刺傷胎兒的現象,也不會導致發育期的胎兒肢體深入環中等你所想像的事情。但在孕早期發生流產的概率會增加。
宮內節育器是成功率比較高的避孕措施,但依然不是100% ,事實上任何避孕措施都有一定的失敗率,因此即便是採取了較為可靠的避孕措施,一旦月經推遲,第一時間先做尿妊娠試驗,排除懷孕後再就醫治療。
剛才說到宮內節育器避孕失敗還有一種懷孕叫做共外孕。這也不少見,當然宮外孕的原因並非是節育器導致的。帶器宮外孕與不帶器宮外孕發生率基本相同。
宮內節育器使子宮內膜產生無菌性炎症,一直受精卵著床,避孕作用在在著床環節,而宮外孕著床發生在宮外,宮內節育器上沒有發揮作用,胚胎就著床了。預防宮外孕的安全的避孕的措施是安全套或者口服避孕藥。
圖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快樂孕媽幫)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