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由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和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聯合舉辦的「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行。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出席論壇並講話。中國科技體制研究會秘書長、科學技術部政策法規司原副巡視員王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管中心運行指導處處長向準,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館長張大慶發言。此外,來自醫藥衛生健康領域,醫藥期刊行業專家學者,媒體單位代表共110人參加會議。會議由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館長張大慶主持。
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主席臺。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講話中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是我國科技研究迅猛發展的四十年,也是學術期刊繁榮的四十年,2018年我國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已經超過1200多種,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以自然科學當中發表中文論文的數量計算,僅臨床醫學2017年論文的發表量已經達到13萬篇並位居首位。學術產出是科研成果的直接體現,而學術期刊是學術產出的重要載體,學術期刊也是學術話語權的重要陣地。
韓啟德強調,受國內學術界過度重視期刊、過度關注學術期刊的影響,這些評價指標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科技研究的走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學術評價機構開始通過引入一系列計量指標評價科技期刊,例如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創建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但是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由此導致我們建立起來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連我們自己都不認同。與此同時,國外一些商業出版機構,為了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和經濟利益,製造出許多專門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發表學術論文的期刊,扭曲了學術期刊的價值,和科學評價體系的價值。為了體現中國特色,建立為中國學術界廣泛認同的評價體系是當前迫切的任務。
韓啟德指出,我國醫藥衛生類期刊不但數量大,也是發展學術最活躍的科技期刊,由於既涉及到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又涉及到生物基礎研究、公共衛生、環境生態,關乎社會、文化、心理等人文問題。因此建立醫藥衛生類期刊的評價體系,是一項複雜而浩繁的系統工程。建立這樣的體系,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看中其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學術期刊首先考慮的是它對於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社會價值方面所做的貢獻。一個健全、公正、開放、包容的評價體系,是鼓勵期刊發展那些有原創性、引領性、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研究成果和學術理念。
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首先對前來參加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的各位嘉賓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肯定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穩定發展與提高。
李東東在講話中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氣勢輝煌的畫面。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歷程,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開闢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李東東強調,醫學衛生類期刊作為專業的傳播媒體,承擔著傳播醫學專業技術知識,推動醫學專業技術發展的使命。隨著數量的迅速增加,醫藥衛生類期刊已經逐漸成為我國醫學界倡導科技創新、發展專業文化、促進學術交流的重要媒介。與期刊出版事業相適應的一系列科技期刊評價體系也相應誕生。這一系列的指標運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科技期刊的競爭機制,改善了科技期刊的行業影響力,也極大調動了醫學期刊編輯的責任心,對推動我國醫學期刊沿著良性軌道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隨著醫學期刊雜誌社對評價指標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隨著許多醫學期刊影響因子的不斷升高,確實需要建立對醫學衛生類期刊發表的科技論文的科學性分析體系,進一步完善符合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醫學期刊的評價體系。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鄔書林在講話中說,全行業要高度重視,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討論五個文件,其中三個與此次論壇內容性質相關,一是加強改進出版物;二是深化改革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建設;三是在縣級建立綜合平臺。
鄔書林強調,要加快學術期刊發展,建設出版強國。如何把中國的研發優勢、大國體制優勢、學術成果優勢結合起來。要準確把握學術出版的本質功能,並全面發揮學術期刊的作用。要加強出版與評價的協同,提高學術期刊的水平。打破國外壟斷評價的最好辦法是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發揮我國體制優勢。
中國科技體制研究會秘書長、科學技術部政策法規司原副巡視員王宇在發言中說,醫藥衛生事業是關乎生命的事業,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醫藥衛生需求也不斷提高,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生物醫療等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為人民的健康維護帶來無限的曙光。醫藥衛生是高新技術密集型的領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系改革的重要領域和內容。改革也是創新,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才能保持改革的平穩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管中心運行指導處處長向準在發言中說,自醫管中心成立以來,主要圍繞醫療質量、醫療技術、標準管理為中心,指導我國醫療體系的健康發展,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管中心還建立了國家患者安全報告學習系統和國家醫療數據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管中心的宗旨是指導醫療服務,服務醫療管理,秉承創新、服務的精神,助力醫療服務的發展。
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館長張大慶在發言中說,醫藥衛生類期刊是促進醫藥衛生發展的重要學術平臺,開展醫藥期刊的評價體系建設,有利於國家的醫藥衛生事業和科學研究,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均有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在較長時間內,我國醫藥衛生類期刊已得到良好發展。然而,隨著期刊逐漸與國際接軌,我國醫藥衛生類期刊受到了國外期刊的深遠影響。在當今,我國的科學研究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如何提升科學研究的質量,特別是醫藥衛生類期刊如何反應科技水平的質量,是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韓啟德院士、李東東理事長、鄔書林會長、王宇秘書長、向準處長分別向醫藥衛生期刊組委會專家組主任委員頒發聘書。
經評審,武警總醫院原院長、武警醫學院原院長、武警少將、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長雷志勇,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少將魏萬林,中華醫學會原黨組副書記、紀委書記、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吳玉普,北大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建六,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秘書長趙貴英,中國出版協會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敬德等36人當選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組委會專家組主任委員。
啟動儀式結束後,受聘專家進行了閉門圓桌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