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縣城北回歸線標誌園。李漢勇 攝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與墨江成了神交已久的「老朋友」。濃鬱的哈尼文化、北回歸線穿城而過、每年都舉辦的雙胞胎節,還有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碧溪古鎮……而這一切,都令我心馳神往。日前,我終於有機會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去探尋墨江背後神奇的故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北回歸線標誌塔上時,這座「回歸之城」便開始慢慢甦醒。作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誌園,行走其中,仿佛進入了一個由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等共同構成的神奇世界。
在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內,有「立竿不見影」的神奇天文景觀,美麗的「雙胞之城」傳說和夸父追日傳說;這裡是太陽轉身的地方,也是墨江哈尼族祭拜太陽神、取下了火種的神聖之地。
立杆無影,這裡是太陽轉身的地方
墨江人的浪漫,在於把關於北回歸線的傳說演繹到極致,把所有關於北回歸線的東西都集中放在了北回歸線標誌園。所以來墨江,不得不到北回歸線標誌園,來感受這座城市的獨特文化,感受太陽如何在這座城市優雅轉身,以及哈尼人獨有的智慧、幽默和浪漫。
景區以穿城而過的北回歸線為中軸,利用天然的山丘緩坡,由低到高構成了一個極富變化而又自成體系的立體景觀。從山腳到山頂依次建有回歸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超越、日月交輝、日晷計時、窺陽塔、主標館、雙子星廣場等15組景點,將天文、地理、園林藝術、民族文化等元素完美地融為一體。
其中,北回歸線沿山脊依序修建。腳踩這條神奇的分隔線,仿佛感覺到了這座城市,一半在熱帶熱情似火、一半在溫帶溫暖如光,這種一腳踏兩帶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穿過象徵地球公轉軌道的拱形大門,我們來到了五行柱。據了解,哈尼族在遠古時代便將五行與曆法融合在一起,發明了一種古老的曆法叫做「十月太陽曆」,用來計算時間。該太陽曆將一年分為五季,而每季只有兩個月,每月有36天,全年有360天,剩下的5或6天便是節日,用來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夸父追日石雕,也有著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故事講述了夸父為降服太陽拯救族人,把太陽追趕到墨江後累死在了這裡。於是他的肌膚化成黃土,毛髮化成綠野,血液化成河流……而太陽神也最多只敢來到墨江便回頭南去,因此墨江被稱為「太陽轉身」的地方。
每年夏至日,如果立足於墨江北回歸線上,到了中午13時15分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便造就了「立杆不見影」的天文奇觀;在短短的3分半鐘的時間裡,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後轉身向南回歸線方向離去,造就了北回歸線上「太陽轉身」的傳說,這也是神奇的見證。
站在「石環」面前,回望墨江縣城,感受這個哈尼人世代勞作的地方,享受時光留下的痕跡;回過頭向前,便是著名的天文景觀「日月交映」。
在日月交映的水池中央,有兩個分別重達十六噸的大理石球,它們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每年的夏末秋初,由於太陽、月亮、地球的公轉和自傳到同一條線上,此時墨江就會出現太陽還沒有落山、月亮便開始升起的景象。在日光和月光的照射下,這兩個大理石球便會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投影並交織在一起,從而出現「日月交輝」的景觀。
喝一口雙胞井的水,就能生雙胞胎?
墨江縣城雙胞胎公園。李漢勇 攝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的雙子星廣場,其主體雕塑是一對年輕的哈尼族夫妻,左邊的哈尼婦女肚子突起,夫妻倆彎曲雙腿、手持貢品……他們正向天神祈求,以保佑他們的雙胞胎孩子平安降生。
在墨江縣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居住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夫妻,大多會生雙胞胎。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墨江縣有1200多對雙胞胎,其中生活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就有600多對,全縣的雙胞胎密度非常大。除此之外,在動植物中也存在著神奇的雙生現象。
而在距離縣城不遠的聯珠鎮河西村,便有著一眼雙胞井。據說,只要喝了這口井的水,就能生雙胞胎。而在河西這個不大的村子裡,就有著8對雙胞胎,這無疑為該村的雙胞井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墨江當地,有一些人認為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分界線,生活在那裡可以陰陽結合,易生雙胞;還有一種說法是,生雙胞胎多與當地的紫米有關,他們認為紫米裡的葉酸很重要;不過,更多地人還是相信生雙胞胎,其實是與遺傳基因有關。
神秘的北回歸線穿境而過,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而墨江縣的雙胞胎出生率達到6‰,超過了全球2‰的水平。自2015年以來,墨江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活動,吸引著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雙胞胎前來參加。
對於墨江縣為何會出現這麼多雙胞胎,大家眾說紛紜。其背後的原因,我們也是不得而知。但墨江縣「雙胞之家」的美譽,已經被越來越多地人知曉,不停地吸引著他們。
哈尼族祭拜太陽神,點燃北回歸線上的聖火
每年6月21日,夏至將近的這天,墨江縣哈尼族群眾便舉行一年一度的太陽節,祭拜太陽神、取下火種,他們追趕太陽的腳步永不停歇。作為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墨江縣有哈尼族23.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1.8%,素有「哈尼之鄉」的美名。
在墨江哈尼族先民的心中,每年必須要通過神聖的取火儀式向太陽神進行祭祀。哈尼族先祖追逐太陽達到墨江時,溫暖的陽光、秀美的山水,讓他們停止了遷徙的腳步。從此,墨江的山山水水便與哈尼族人的血脈連在一起,生長出了獨有的哈尼文化。
千百年來,墨江哈尼族人一直在追問著自然、生命、陽光的奧秘,也因此對大自然、對太陽產生了至高無上的崇拜。哈尼族一年一度盛大的太陽節活動,將這種崇拜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夏至日當天,墨江哈尼族九個支系的人們,都會沿著北回歸線拾級而上,前往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的最高處——哈尼取火臺,參加神聖的取聖火儀式。
取火儀式開始時,哈尼族人聚集在取火臺前,由「摩披」率領「護法衛士」向神位擺上祭祀供品,祭拜天神、太陽神和火神。隨後,用手中的長火炬取得聖火併傳遞給各族人。
在回歸線標誌園內取得火種後,上千人手持火種,沿街傳遞奔跑、歡呼叫喊著,最後到達太陽廣場,舉行篝火狂歡晚會。墨江哈尼族,是個崇拜太陽的民族,他們以此活動來祈求幸福安康。
墨江的哈尼族人堅信太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他們十分感激這片土地賜予他們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量,他們把太陽繡在服飾上,創作出讚美太陽的詩歌,一代一代傳誦太陽的故事。
雲南網記者 姬祥虎
原標題:【綠色發展看普洱】雲南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立竿不見影、太陽在此轉身,還有神奇的「雙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