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看普洱】雲南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立竿不見影、太陽在此...

2020-11-25 四川新聞網

墨江縣城北回歸線標誌園。李漢勇 攝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與墨江成了神交已久的「老朋友」。濃鬱的哈尼文化、北回歸線穿城而過、每年都舉辦的雙胞胎節,還有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碧溪古鎮……而這一切,都令我心馳神往。日前,我終於有機會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去探尋墨江背後神奇的故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北回歸線標誌塔上時,這座「回歸之城」便開始慢慢甦醒。作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誌園,行走其中,仿佛進入了一個由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等共同構成的神奇世界。

在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內,有「立竿不見影」的神奇天文景觀,美麗的「雙胞之城」傳說和夸父追日傳說;這裡是太陽轉身的地方,也是墨江哈尼族祭拜太陽神、取下了火種的神聖之地。

立杆無影,這裡是太陽轉身的地方

墨江人的浪漫,在於把關於北回歸線的傳說演繹到極致,把所有關於北回歸線的東西都集中放在了北回歸線標誌園。所以來墨江,不得不到北回歸線標誌園,來感受這座城市的獨特文化,感受太陽如何在這座城市優雅轉身,以及哈尼人獨有的智慧、幽默和浪漫。

景區以穿城而過的北回歸線為中軸,利用天然的山丘緩坡,由低到高構成了一個極富變化而又自成體系的立體景觀。從山腳到山頂依次建有回歸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超越、日月交輝、日晷計時、窺陽塔、主標館、雙子星廣場等15組景點,將天文、地理、園林藝術、民族文化等元素完美地融為一體。

其中,北回歸線沿山脊依序修建。腳踩這條神奇的分隔線,仿佛感覺到了這座城市,一半在熱帶熱情似火、一半在溫帶溫暖如光,這種一腳踏兩帶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穿過象徵地球公轉軌道的拱形大門,我們來到了五行柱。據了解,哈尼族在遠古時代便將五行與曆法融合在一起,發明了一種古老的曆法叫做「十月太陽曆」,用來計算時間。該太陽曆將一年分為五季,而每季只有兩個月,每月有36天,全年有360天,剩下的5或6天便是節日,用來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夸父追日石雕,也有著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故事講述了夸父為降服太陽拯救族人,把太陽追趕到墨江後累死在了這裡。於是他的肌膚化成黃土,毛髮化成綠野,血液化成河流……而太陽神也最多只敢來到墨江便回頭南去,因此墨江被稱為「太陽轉身」的地方。

每年夏至日,如果立足於墨江北回歸線上,到了中午13時15分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便造就了「立杆不見影」的天文奇觀;在短短的3分半鐘的時間裡,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後轉身向南回歸線方向離去,造就了北回歸線上「太陽轉身」的傳說,這也是神奇的見證。

站在「石環」面前,回望墨江縣城,感受這個哈尼人世代勞作的地方,享受時光留下的痕跡;回過頭向前,便是著名的天文景觀「日月交映」。

在日月交映的水池中央,有兩個分別重達十六噸的大理石球,它們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每年的夏末秋初,由於太陽、月亮、地球的公轉和自傳到同一條線上,此時墨江就會出現太陽還沒有落山、月亮便開始升起的景象。在日光和月光的照射下,這兩個大理石球便會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投影並交織在一起,從而出現「日月交輝」的景觀。

喝一口雙胞井的水,就能生雙胞胎?

墨江縣城雙胞胎公園。李漢勇 攝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的雙子星廣場,其主體雕塑是一對年輕的哈尼族夫妻,左邊的哈尼婦女肚子突起,夫妻倆彎曲雙腿、手持貢品……他們正向天神祈求,以保佑他們的雙胞胎孩子平安降生。

在墨江縣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居住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夫妻,大多會生雙胞胎。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墨江縣有1200多對雙胞胎,其中生活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就有600多對,全縣的雙胞胎密度非常大。除此之外,在動植物中也存在著神奇的雙生現象。

而在距離縣城不遠的聯珠鎮河西村,便有著一眼雙胞井。據說,只要喝了這口井的水,就能生雙胞胎。而在河西這個不大的村子裡,就有著8對雙胞胎,這無疑為該村的雙胞井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墨江當地,有一些人認為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分界線,生活在那裡可以陰陽結合,易生雙胞;還有一種說法是,生雙胞胎多與當地的紫米有關,他們認為紫米裡的葉酸很重要;不過,更多地人還是相信生雙胞胎,其實是與遺傳基因有關。

神秘的北回歸線穿境而過,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而墨江縣的雙胞胎出生率達到6‰,超過了全球2‰的水平。自2015年以來,墨江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活動,吸引著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雙胞胎前來參加。

對於墨江縣為何會出現這麼多雙胞胎,大家眾說紛紜。其背後的原因,我們也是不得而知。但墨江縣「雙胞之家」的美譽,已經被越來越多地人知曉,不停地吸引著他們。

哈尼族祭拜太陽神,點燃北回歸線上的聖火

每年6月21日,夏至將近的這天,墨江縣哈尼族群眾便舉行一年一度的太陽節,祭拜太陽神、取下火種,他們追趕太陽的腳步永不停歇。作為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墨江縣有哈尼族23.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1.8%,素有「哈尼之鄉」的美名。

在墨江哈尼族先民的心中,每年必須要通過神聖的取火儀式向太陽神進行祭祀。哈尼族先祖追逐太陽達到墨江時,溫暖的陽光、秀美的山水,讓他們停止了遷徙的腳步。從此,墨江的山山水水便與哈尼族人的血脈連在一起,生長出了獨有的哈尼文化。

千百年來,墨江哈尼族人一直在追問著自然、生命、陽光的奧秘,也因此對大自然、對太陽產生了至高無上的崇拜。哈尼族一年一度盛大的太陽節活動,將這種崇拜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夏至日當天,墨江哈尼族九個支系的人們,都會沿著北回歸線拾級而上,前往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的最高處——哈尼取火臺,參加神聖的取聖火儀式。

取火儀式開始時,哈尼族人聚集在取火臺前,由「摩披」率領「護法衛士」向神位擺上祭祀供品,祭拜天神、太陽神和火神。隨後,用手中的長火炬取得聖火併傳遞給各族人。

在回歸線標誌園內取得火種後,上千人手持火種,沿街傳遞奔跑、歡呼叫喊著,最後到達太陽廣場,舉行篝火狂歡晚會。墨江哈尼族,是個崇拜太陽的民族,他們以此活動來祈求幸福安康。

墨江的哈尼族人堅信太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他們十分感激這片土地賜予他們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量,他們把太陽繡在服飾上,創作出讚美太陽的詩歌,一代一代傳誦太陽的故事。

雲南網記者 姬祥虎

原標題:【綠色發展看普洱】雲南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立竿不見影、太陽在此轉身,還有神奇的「雙胞水」

相關焦點

  • ...全國網絡媒體普洱行】走進太陽轉身的地方: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綠色發展看普洱」全國網絡媒體普洱行】走進太陽轉身的地方: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金羊網  作者:彭勇  2019-06-26 金羊網訊 記者彭勇攝影報導:
  • 【節日】奇觀將現,夏至日到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體驗「立杆無影」!
    記者從墨江北回歸標誌園獲悉,今年6月21日夏至日,北回歸線地區會出現短暫的「立杆無影」奇觀。夏至日活動在景區內於6月18日拉開序幕,將持續至6月28日。 一年一次短暫的「立杆無影」奇觀將於13:00左右在北回歸線標誌園日晷廣場展現。
  •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景區今日恢復營業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景區恢復接待遊客的公告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第10號通告《雲南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的實施意見》及普洱市有關文件的精神,經研究,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景區自公告之日起
  • 普洱市新增國家4A級旅遊景區——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央廣網普洱4月20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普敬東 李昆)近日,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出公告,雲南新增4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普洱市墨江北回歸標誌園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普洱市共有3個4A級旅遊景區。
  • 遊覽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 競睹「立竿不見影」奇觀
    這裡每年夏至都能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本期「周末旅遊圈」帶你走進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在旅遊中體驗地理科學和天文現象。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坐落在汕頭市雞籠山上。標誌塔高13.6米,底寬30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組成。
  • 廣州藏世界最高北回歸線標誌塔,一年有一次「立竿不見影 」奇觀
    據資料顯示,廣州從化這座北歸線標誌塔的塔高23.5米,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誌塔。塔身像火箭般的外型,主體部分是花崗石混砌結構。丫頭沿著看見的標誌塔一直往內走,有一條直直的紅線從大門延伸到塔身,這條紅線就是地理上的「北回歸線」,當雙腳走在這條紅線上時,珊丫頭竟產生了一種神奇的感覺,因為自己走走在熱帶和北溫帶分界線。
  • 給白犀牛洗澡、與萌馬合影、化身原始人……五一假期,這樣玩轉普洱!
    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是否打算出門放鬆一下心情?避開人群,到大自然裡深呼吸;踏上古道,探尋歷史的遺蹟;帶上小朋友學習校園外的科學知識……到雲南普洱,總能找到適合放鬆的出行目的地。
  • 太陽轉身的地方,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
    這是日月交輝,池中兩個重達16噸的大理石球,每年復末初秋之時,由於太陽、月亮、地球的公轉自轉跑到同一條線上,在日光月光的照射下,石球會產生不同方向的光並交織在一起,形成日月交輝的景觀。這是主標塔,每年6月21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一年中所能到達北半球最高的緯度,這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出線立竿不見影現象。
  • 北回歸線上的雲南,太陽轉身創造的奇蹟
    回歸線,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南回歸線是太陽在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最遠位置,與緯度線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就逐漸北移,最終到達我們關注的焦點:北回歸線。
  • 雲南有一個奇特的公園,在這裡可以踩著地球的北回歸線來回踱步!
    雲南省墨江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這裡孕育著勤勞且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民,以北回歸線為軸建立景區,即為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融合哈尼族的民族風情以及當地神秘的雙胞胎文化,形成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櫻花綻放的時節,粉紅色點綴夢幻,我們到訪這裡。
  • 14:00雲南能看,錯過等10年
    14:00雲南能看,錯過等10年 2020-06-2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我們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打通信息高速路。率先在全省搭建市級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鼓勵企業和農戶發展電子商務,做好線上線下融合文章。建成運營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雲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促進區域品牌產品金融化。加快建設「中國普洱雲」,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網際網路+」成為普洱走向世界的新「茶馬古道」。 我們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家園。
  • 夏至將至,去雲南普洱墨江縣「立竿見影」,因為北回歸線穿城而過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物體本身與影子重合,正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有趣。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墨江是雲南省普洱市管轄的一個縣,地處普洱最北部,與玉溪市相連。
  • 雲南墨江:太陽轉身的地方、雙胞之城,有一個北回歸線標誌園
    以北回歸線的位置(北緯23。26)為主軸線,截北回歸線上500米地段,配上「太陽之路」、「夸父追日」、「北回歸線之門」、「日晷廣場」、「春夏秋冬」等建築小品、雕塑以及主體標誌,以科普博物館的形式表達了對自然、生命、陽光的理解,並通過技術手段精確地展示北回歸線的地理位置及變化,使人們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歸線的身影。
  • 雲南天文臺 牽你的手去看星星(組圖)
    站在雲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北回歸線標誌園的廣場中央,面色偏黑、微微發福的老鮑習慣地被人群簇擁著。他扶扶眼鏡,開始挨個對不同方位豎立的石柱講解起來。  「99.99%的中國人都搞混了一個概念,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農曆是陰陽合曆。這裡被北回歸線穿過,到夏至這一天,這些柱子都會『立竿不見影』。」  60歲的鮑夢賢研究員是雲南天文臺搞科普的一員老將和幹將。
  • 石探記雲南普洱太陽河自然學校揭牌成立
    央廣網普洱8月18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通訊員王浩 劉倩) 8月16日,石探記雲南普洱太陽河自然學校正式揭牌成立,該學校依託雲南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擁有石探記科學家團隊雄厚的師資力量,打造集自然導師培訓和青少年科學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自然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