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我爺爺患有嚴重的肺心病,上個月不幸去世了。奇怪的是,當時他已經是神志不清、滴水不進的垂危病人了,但是在臨終前的一天,突然神志清醒,精神好了很多,還吃了很多東西,感覺病情轉好。誰知道第二天,爺爺便去世了。後來,很多人說這是「迴光返照」,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什麼是「迴光返照」?
其實上,「迴光返照」原始的意思是,日落的時候,太陽光線的反射作用會讓天空變亮,時間不會很長,就突然暗了下來。
而在醫學臨床和現實生活中,「迴光返照」病人在生命垂危之際發動全身的所有的力量所做的「最後的掙扎」迸發生命最後的火光。就好像蠟燭即將燃盡之際,往往會迸發轉瞬即逝的強光一樣。
為什麼人臨終會出現「迴光返照」?
這一種現象的出現,是人體在病入膏肓之時,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功能衰竭,處在危急狀態下的器官就會向大腦發出求救信號。
作為人體的「司令部」的大腦,在生命最後的關頭會「孤注一擲」,通過傳出神經,「命令」腎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一方面來促進心臟的加強功能,升高血壓,提高呼吸功能,補充身體的氧氣;另一方面加速了身體三大營養素的代謝,短暫的滿足身體所需要能量和營養。
經過這種緊急的調整,人體血壓回升,血糖升高,各器官的功能也出現增強的表現,但都是短暫的。
此外,人體細胞內還有一種稱為ATP的物質,能儲存和供應能量。當人體遇到強烈刺激或瀕臨死亡等嚴重情況時,ATP便迅速轉化為ADP,同時釋放出巨大能量供給各器官,在這種強大動力的作用下,人體會出現充沛的活力,比如神志清晰、食慾變好等現象。但是,這種狀態的維持也是短暫的,人體很快就會進入衰亡。
所以,人在臨終之前「迴光返照」並非具有神秘色彩,科學上是完全可以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