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甚至無法發現我們太陽系中的很多天體?

2021-01-07 老胡說科學

天文學的歷史就是「地平線」後退的歷史。望遠鏡的發明使我們超越了裸眼的能力,讓我們看到銀河系中數十億顆恆星。多波長天文學在望遠鏡上的應用把我們帶出了我們自己的星系,帶到了宇宙的更深處,那裡充滿了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空間。然而,儘管我們對遙遠的宇宙了解甚多,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仍有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世界。

當我們凝視宇宙的時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是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

因為大小和軌道參數,「塞德娜」可能是所有物體中最特殊的一個,它在海王星之外,但仍然在柯伊伯帶,是我們太陽系行星形成時期最早、最原始的遺蹟。你需要理解一個關鍵字,它能讓你正確看待整個問題:規模。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物體都有其固有的亮度,這是由它發出的光的數量決定的。對於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物體來說,這是由於它自身的亮度,因為太陽產生自己的能量並向各個方向發射。對於像我們的月球這樣的物體,這是由於它的反射亮度,因為它只反射來自其他物體的光。月球沒有自己的亮度。

如果在新月期間觀察月球,我們實際上可以分辨出來自月球表面的信號。這不是月球大氣層的把戲(因為它幾乎沒有大氣層),而是由於地球的反射:陽光從地球反射到月球上。

這表明反射亮度和自亮度之間的差異是多麼極端。

但還有另一件事,就是太陽和月亮,月亮和夜空中其他一切事物的亮度差異。根據月亮自身可憐的亮度,它沒有權利比天空中的每一顆恆星、行星或星系都要亮。本質上,月球是地球上任何地方肉眼可見的最暗的物體。然而它看起來比一切都要明亮,除了太陽!

其原因是月球離地球如此之近,其固有亮度與觀測到的表觀亮度並不相同。

物體離得越遠,它顯得越不明亮。但這不僅僅是我們應用的一般規則,還有一個定量關係可以讓我們根據距離來判斷物體的亮度或亮度。簡單地說,亮度下降是距離平方的倒數,也就是b ~ 1/r^2。

如果把一個物體放在兩倍遠的地方,它的亮度就會是原來的四分之一。把它放在十倍遠的地方,它的亮度只有一百倍。把它放在離你一千倍遠的地方,它的亮度就只有開始時的百萬分之一。

對於任何發出自身光的物體,這兩個因素決定了物體的表觀亮度:內在亮度和它與觀察者的距離。

反射望遠鏡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超越了折射望遠鏡,因為你可以構建的鏡子的尺寸大大超過了你可以構建一個類似質量的折射望遠鏡的尺寸。即使我們把地球上所有的望遠鏡都拿來專門用來發現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我們也無法捕捉到它們。這兩個因素,可以說是,當我們決定建造什麼類型的望遠鏡時要考慮的兩個最大的因素。你需要收集更多的光,這意味著要麼建造一個更大的望遠鏡,要麼觀察天空的同一部分更長時間。

如果不考慮錢和工程,每次都會選擇更大的望遠鏡。把望遠鏡放大兩倍,不僅能收集到四倍的光,而且還能提高一倍的解析度。要通過更長時間的觀察來收集4倍的光,需要花費4倍的時間,並且在解析度上沒有這樣的優勢。

我們擁有的最大的望遠鏡能夠以儘可能高的解析度觀察物體,並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它們的細節問題。

這張圖展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特大望遠鏡光學系統。在到達科學儀器之前,光線首先從望遠鏡巨大的39米凹面分段主鏡(M1)反射,然後反射到另外兩個4米級鏡子上,一個凸面鏡(M2)和一個凹面鏡(M3)。最後的兩個鏡子(M4和M5)形成一個內置的自適應光學系統,允許在最後的焦平面形成非常清晰的圖像。這臺望遠鏡的集光能力將超過歷史上任何一臺望遠鏡。還有視野的考慮。目的是什麼?能看見最模糊的物體嗎?或者是觀察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最大數量的天體?

這是一種取捨。望遠鏡可以收集一定量的光,它可以通過觀察一個小區域來達到很高的精度,也可以通過觀察一個大區域來達到較低的精度。就像顯微鏡可以通過將視野的直徑減半而使放大率加倍一樣,望遠鏡也可以通過縮小視野而更深入地觀察宇宙的某個區域。

不同的望遠鏡有不同的優化用途。如果我們想要儘可能地深入,我們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塊區域。

這是哈勃的深度。一個很小的空間區域,用不同的波長進行了23天的成像。揭示的信息量是驚人的:我們在這一小片天空中發現了5500個星系。這幅圖中最模糊的物體實際上是你肉眼所能看到的最模糊物體的100億倍。

由於它的大直徑鏡面、不同波長以及它的高倍放大和小視野,哈勃可以揭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暗的星系。但是這是有代價的:用了23天的數據來創建,只覆蓋了天空的1/32,000萬分之一。

這張由Pan-STARRS1天文臺拍攝的從夏威夷島可以看到的整個天空的壓縮圖是50萬次曝光的結果,每次曝光時長約為45秒。另一方面,可以這樣看。這是由Pan-STARRS望遠鏡創建的,它每天晚上從地球上的多次觀察整個可見的天空。它的大小與哈勃太空望遠鏡相當,但它是為寬視場成像而優化的,將覆蓋範圍放大倍數之上。

因此,它幾乎可以顯示位於天空任何地方的物體。Pan-STARRS是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的縮寫,它可以捕捉75%的天空,非常適合探測光點之間的變化。它可以發現彗星、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等等,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它只能找到比哈勃望遠鏡所能探測到的最暗的物體亮幾千倍的物體。

儘管我們很想,但我們不能簡單地測量整個太陽系的大小來發現所有的東西。由於技術的限制,超深、超暗、全天空的探測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可能;我們可以選擇模糊與寬闊,也可以選擇明亮與狹窄,但不能同時兼而有之。

還有一個限制因素:這些物體只反射陽光。如果你觀察太陽系外兩個相同的天體,但其中一個的距離是另一個的兩倍,它的亮度實際上只有另一個的十六分之一。這是因為當陽光照射到更遠的物體上時,它的亮度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但是反射的光不得不以兩倍的距離回到我們的眼睛,使得整體的視亮度以b ~ 1/r^4的形式下降。即使我們在奧爾特雲中有一個木星大小的世界,我們也不會發現它。

柯伊伯帶的存在遠遠超越了太陽和太陽系的行星。然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天體,它們的軌道特性常常是奇異而令人困惑的。我們希望不久就能找到正確的解釋,來解釋它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有很多望遠鏡可以看到非常微弱的物體,但是我們需要知道它們的位置。我們有很多望遠鏡可以觀測廣闊的天空,但它們只能看到更明亮的物體。對於我們太陽系中的物體來說,因為它們反射陽光而不是發射自己的光,如果它們在一定距離之外,任何現代望遠鏡都無法看到它們。

和所有事情一樣,我們可以做的掃描是強大的,它揭示了我們太陽系中成千上萬的天體,從行星到衛星,從小行星到柯伊伯帶天體等等。但是隨著望遠鏡技術和天空覆蓋範圍的提高,我們只能看到更小、更模糊和更遠的物體。我們挑戰極限,但我們永遠不會超越它們。但無論我們走得多遠,我們所能觀察到的總是有限度的。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圖片來源:卡內基科學學會來源:中國科學報本報訊天文學家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居民」——一顆微小的矮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120倍。這顆矮行星被臨時命名為2018VG18,並被它的發現團隊暱稱為「遙遠」。觀測表明,2018VG18呈粉紅色,這表明它是一顆冰凍的星球,其直徑可能在500公裡左右。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圖片來源:卡內基科學學會天文學家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居民」——一顆微小的矮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120倍。這顆矮行星被臨時命名為2018 VG18,並被它的發現團隊暱稱為「遙遠」。觀測表明,2018 VG18呈粉紅色,這表明它是一顆冰凍的星球,其直徑可能在500公裡左右。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
  • 讓宇宙盡現眼底——激動人心的天文望遠鏡
    許多重大天文發現背後都有某個天文望遠鏡在默默貢獻著力量,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了天王星用的是自製的望遠鏡;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正是藉助了當時最先進的100英寸胡克天文望遠鏡,第一次發現了銀河系之外還有無數璀璨的星系,而且這些星系正在迅速遠離我們,證實了宇宙正在膨脹。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文望遠鏡也在變得更大更強。
  • 天文學家證實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
    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Farout在僅僅兩年後就失去了它的「王冠」。據悉,Farfarout是目前已知的太陽系中距離最遠的天體。它目前距離太陽 132AU(天文單位),也就是距離太陽約 197 億公裡,而天體 Farout 距離太陽僅 120AU(約 179 億公裡)。在拉長軌道上,天體 Farfarout 最遠距離太陽 175AU(約 261 億公裡)。
  • 太陽系被星雲包裹?人類只能觀測而無法飛出太陽系?
    現在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地深入,雖然我們現在人類還沒有能力飛出太陽系,但是科學家已經將探索的目光逐步地移向了太陽系之外的很多不同的恆星,通過天文望遠鏡來觀測不同的星球,不過人類要想著真的做宇宙飛船飛出太陽系,其實還面臨著很多的難題,除了解決燃料能源等方面的問題之外,我們人類還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來自於太空的麻煩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邊緣新天體—新聞—科學網
    藝術家筆下的太陽系外層空間 圖片來源:NASA/ESA/ G. Bacon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個遙遠的世界,其軌道遠遠超出了冥王星,位於太陽系的極遠端。 這顆天體的非正式名稱為L91,它可能正處於逐步從奧爾特星雲——一個彗星和其他冰凍天體的大本營——向同樣冰冷的柯伊伯帶轉移的過程中。天文學家之前從未在其他天體中觀察到這樣的現象。 經過計算,L91擁有太陽系中已知最長的軌道——其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萬多年。 L91的發現揭示了軌道位於海王星(太陽系中最遠的巨行星)引力影響範圍之外的極端世界的更多信息。
  • 家用天文望遠鏡能看到行星和深空天體嗎?
    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家用天文望遠鏡看到太陽系的行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過肉眼其實就能看到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分別是水、金、火、木和土星,只是解析度的高低問題。人眼的極限分辨角有限,這幾大行星看起來都是亮點,看不清細節。而天文望遠鏡的極限分辨角更小,所以可以看到行星的細節。
  • 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外新天體,或證明太陽系新行星Planet X存在
    最近,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 Scott Sheppard、北亞利桑那大學的 Chad Trujillo 和夏威夷大學的 David tholo 在冥王星以外的遙遠空間發現了一個新的天體,又一次界定了太陽系邊沿。而這顆新天體的的存在,或能證明在冥王星外還存在一個更大的行星 Planet X,這顆行星甚至比地球還大。
  • 太陽系外發現怪物行星 軌道半徑高達650個天文單位-太陽系外發現...
    【科技訊】11月15日消息,系外行星,一般位于于距離地球5000光年之內的天體系統中。在這其中,包含了大質量熱木行星。科學家據此形成了現有的系外行星理論。但是,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怪物」,是目前已知的軌道半徑最大的系外行星。
  • 通過天文望遠鏡,我們看到了古人沒有看到的東西
    限於人類現在的科技,雖然我們的認知範圍已經不僅局限於小小的地球,但是人類至今踏足宇宙之外最遠的地球也只是月球。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人類在宇宙中的視野,天文望遠鏡讓我們看到了宇宙中更遠的地方,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在的天文學。
  • 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真有「第九大行星」嗎
    (原標題: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真有「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看看我們的新發現
    太陽系的傳統假想圖 (圖片來源: Christos Georghiou / Fotolia)2006年8月,天文學家投票將我們太陽系中最小、距離最遠的行星冥王星降級,稱它不應再被視為行星。為什麼我們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第九行星理論首先,我們應該非常清楚地表明,根據NASA的說法,第九行星只是理論上存在,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能重新繪製太陽系地圖。
  • 下一代望遠鏡建在哪裡?唯有月球最完美,多個望遠鏡正在計劃中
    對於現代人來說,月球是我們理解太陽系的關鍵,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在未來,它甚至將要成為我們的工具,為人類提供一個不能更完美的環境,進行更加高深的天文探索。但利用電磁波探索宇宙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天體之間的互相遮擋。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在位於銀心另一側的位置到底有什麼,我們無法觀測,因為它們都被銀心擋住了。另外,像黑洞這樣不發光的天體,我們也同樣無法探測。但是,引力波就不會面臨這個問題,它是我們了解許多宇宙極端現象的最有力工具。一旦GLOC被建立起來,我們可以通過引力波觀測到許多我們不曾看見的宇宙。
  • 太陽系邊緣發現巨型新天體 公轉一周需2萬年
    該天體目前暫名L91,其特殊的位置和軌道或將引導人類發現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L91由位於夏威夷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發現。研究人員目前還沒有獲得其大小與質量的確切值,但計算顯示,L91可能正處於從冷冰冰的奧爾特星雲向另一個冷冰冰的柯伊伯帶遷移的過程中,它擁有太陽系中已知最長的軌道——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萬多年。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 命名Oumuamua
    天外來客非彗星 10月19日,當泛星巡天望遠鏡發現這位「不速之客」時,它距離地球0.2個天文單位,大約3000萬公裡。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這是顆彗星。 10月25日,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照片顯示,Oumuamua並不具備「彗發」,因此並非主體由冰塊構成的彗星,而是由巖石構成的小行星。
  • 美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大新天體 最輕者密度如塑料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導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月5日報導,美國航天局科學家4日在美國天文學會年會上宣布,2009年3月份發生升空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找到了5顆太陽系外行星。這五顆行星都是在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區發現的,它們都屬於「熱木星」,其中兩顆行星上溫度幾乎可以融化鐵。
  • 美宇航局最新天文望遠鏡在太陽系發現一顆小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備受矚目的美國宇航局最新天文望遠鏡——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在2010年1月12日成功發現第一顆行星,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10 AB78
  • 木衛一:太陽系中表面溫度僅次於太陽的天體
    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以外,最熱的天體是哪個?不是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也不是溫室效應最劇烈的金星,而是最著名的伽利略四大衛星第一顆愛莪(木衛一)!  木星衛星數目現已高達63顆,其中最大的四顆:愛莪、歐羅巴(木衛二)、甘尼米德(木衛三)和卡利斯多(木衛四)最為著名,早在1610年,伽利略便已通過他的望遠鏡觀測到這四顆衛星,並以之證明並非所有的天體都繞地球運行,成為「日心說(地動說)」的最佳證據之一,因此天文上以「伽利略衛星」稱呼這四顆衛星。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2012年的一個夜晚,謝潑德和特魯希略使用利於智利的賽拉·託洛洛美洲天文臺發現一顆逐漸遠離的天體,將其命名為2012 VP113,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這顆遙遠天體近日點為80個天文單位,遠日點為440個天文單位,這意味著它將沿著一個高度橢圓的軌道運行,但這還不是最值得關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