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一字之變毀掉一產業:價格由12元跌至1.4元
小沙江鎮是海拔1200多米的高寒山區,這裡曾經一直是貧困山區,因為金銀花產業才帶動了當地瑤族同胞脫貧致富。然而記者在小沙江鄉巖背村,卻碰巧看到了一個帶著小孩的女村民在砍金銀花樹。她說,現在種金銀花不賺錢,還要搭進太多人工,不合算。[詳細]
新京報訊(記者王姝)昨晚11時15分,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副主任陸群發布了「南方金銀花」更名風波以來的第二篇博文,對於此前藥典委回應的「更名是為了實現『一藥一名』」、「更名是為了正本清源」提出質疑,強調「『金銀花』的品牌權屬於眾多忍冬科植物」。
質疑「一藥一名」說法
其他同名中藥藥物為啥不更名?
此前,藥典委回應說,更名為實現中藥的「一藥一名」,「藥物要精確到克,甚至到毫克。藥物起作用的是其內在化學成分,既能治病也會有副作用,有時稍有差池,就會帶來療效和安全風險的巨大差異,即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
陸群提出,「中國藥典中收錄的中藥,有很多具有毒性。國家藥典委明知藥典中藥性相左、藥名相同、有毒害風險的藥物比比皆是,為什麼不抓緊進行更名和分列,卻急著要將無毒無害、藥理藥性完全一致並千年通用的北方金銀花和南方金銀花分家呢?這裡面的原因,一定要邵明立和錢忠直們才能說清楚」。
質疑「正本清源」說法
陶弘景稱忍冬「今處處皆有」
國家藥典委及國家藥典委中藥材專業委員會屠鵬飛都曾提出,從本草考證結果看,金銀花的植物來源只有一種,即忍冬科植物忍冬初開的花及花蕾「忍冬」,更名系「正本清源」。
「《本草經集注》作者陶弘景稱忍冬『今處處皆有』,《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說『忍冬在處有之』」,陸群表示,古今的本草名家,陶弘景、李時珍等都是南方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們不可能隨時跑到北方省份去考察藥物資源和調藥治病。在他們眼裡『隨處可見』、隨時可就地取材的金銀花,顯然包括以灰氈毛忍冬為代表的南方地區各種金銀花」。
他強調,今天的「忍冬」不是歷代本草著作中的「忍冬」,「如果有人非要鑽牛角尖,認定本草中的『忍冬』,就是今天藥典中的『忍冬』,那麼誰能夠回答:古代這些生長在南方的本草名家和方書作者,不可能沒見過、也不可能沒使用過其他忍冬科的植物,那麼這些植物在本草著作中都叫什麼名字呢?」
相關閱讀:
金銀花改名:南方70%份額一夜歸零 稱北方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