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現場圖)
銀河航天於2018年正式投入運營,兩年時間,成功研製並發射了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到24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這樣的發展速度背後除了擁有一支強大的研發團隊外,還有他們以航天科技造福人類的初心使命。今天,中關村科學城官微帶你一起走進銀河航天,聆聽這顆「星」的故事。
(銀河航天首發星在軌模擬圖)
1、衛星網際網路帶來消除信息鴻溝的可能
在紀錄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銀河航天董事長兼CEO徐鳴講述了自己的航天夢想,他出生於安徽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裡長期因信息閉塞處於「移不動、聯不通」的狀態。如今,新時代給了奮鬥者一個追夢的舞臺,銀河航天的成立,就是希望通過努力奮鬥消除信息鴻溝。
5G時代的大幕拉開後,全球全面覆蓋5G網絡仍面臨巨大挑戰,而通過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星座,則可以助力實現全球通信網絡的覆蓋與升級。
當夢想與天空相連,那麼這個夢想的實現將與萬千家庭相關。「改善所有區域、每個人的網絡連接狀況,提供經濟實用、快捷方便的寬帶網絡和服務。」這個夢想的種子開始發芽成長。
2020年1月,中國首顆通信能力可達到24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銀河航天首發星)
銀河航天合伙人、副總裁劉暢:
「2020年6月,銀河航天首發星與聯通公網中的5G基站及傳輸網絡實現直連,成功完成了5G基站的開通和5G用戶的業務測試。在測試過程中,用戶端5G手機實測下載速率382Mbps,上傳速率91Mbps。這也是全球首次通過低軌衛星網際網路鏈路完成運營商公網中5G基站的開通和測試。」
近年來,美國商業航天公司Oneweb、SpaceX已經率先布局低軌通信星座,在通信帶寬的設計上,銀河航天對標國際領先技術,在國內低軌寬帶衛星上首次實現技術對標國際的24Gbps通信能力。
接下來,銀河航天也將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向年產300-500顆衛星邁進。該工廠建成後將是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首條對標「星鏈計劃」——具備低成本、批量化製造新一代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智能生產線,有望把中國新一代衛星批產能力和美國的差距縮短到兩年內。
(銀河航天信關站)
作為我國該領域內的第一個獨角獸企業,銀河航天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發展目標,在人才梯隊建設上下足功夫。打造實力隊伍,除了技術硬核,更需要有對浩瀚星空的熱愛,因為航天工作是一件看起來「很酷」的事情。
2、不止於「酷」,更需要熱愛
銀河航天擁有一支一流的技術研發團隊,深度融合航天與網際網路基因,致力於通過敏捷開發、快速迭代模式,規模化研製低成本、高性能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團隊人才梯隊中除了航天人員、網際網路人員、通信領域人員外,還增加了工業、AI兩大領域的人才。
兩年裡,來自傳統航天工作領域的同志換了一套工作體系,開啟了網際網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工作模式。尤其在載荷方面,對於此前從事網際網路、通信領域的同志來說,相當於進入一個全新領域。但他們還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將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進行簡易化輸出,賦予了航天工作新的活力,這不僅是對專業技術知識能力的考核,更顯示出對浩瀚星空的熱愛與執著。
銀河航天合伙人、副總裁劉暢:
「表面上看,航天工作是一件非常炫酷的事情,實際上,研發團隊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比如,有些測試場地位於人跡罕至的山裡或者戈壁,風吹日曬必不可少,有時還要抵禦野外的突發狀況。但我們還是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完成了首發星從設計、研發、發射,再到通信能力試驗的全過程,這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是極大的鼓勵,振奮了我們的信心,堅定了我們的信念。」
率先在首發星中使用技術難度很高的Q/V/Ka等頻段,並實現了24Gbps通信能力,這樣的成功迎來了無數掌聲,但是在設計研發之初,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銀河航天合伙人、副總裁劉暢:
「做Q/V/Ka等頻率載荷需要強大的內心。研發之初,團隊有兩種不同聲音,一種是保守方案,從現有技術Ka/Ku通信載荷做起,這樣風險更低;另一種是大膽設想,做頻段更高的Q/V/Ka等通信載荷,對標國際上低軌寬帶衛星可以實現的帶寬,但這個方案沒有可借鑑的研製經驗,這對於成立之初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充滿挑戰的徵程。
最後,我們決定做Q/V/Ka等頻率載荷,開啟了硬核技術的攻堅戰。我們採用了Q/V頻段雙極化和雙重特殊函數等技術,最大程度上從設計角度消除了裝配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最終完成了國內通信能力最強的低軌寬帶衛星的研發製造。」
先發性戰略布局,聚力硬技術打磨,大膽嘗試、突破創新,這也正是飛天聯合、微納星空、千乘探索、和德宇航、北鬥星通等中關村科學城企業在空天領域的奮鬥縮影。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圍,同年9月,中關村科學城發布「星谷」項目,空天產業千億級集群已經在北區集聚。國家政策全力支持,創新環境不斷完善,5G技術長足發展,都為該領域企業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相信明天中關村科學城會有更多「明星」升起,逐夢星空,一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