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勢在必行,「微納星空」助力國家「造星」計劃

2020-10-05 創業邦

2015年被稱作中國商業航天元年,自此,我國商業航天管制放寬、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且立法逐步完善,國內商業航天活動進入發展快車道。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末,我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約350顆,2019年發射約80顆,其中微小衛星發射佔比高達67.5%,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預計在未來5~10年,我國商業小衛星的發射需求將在4000顆以上,商業衛星製造需求將大面積爆發。

作為局中人,微納星空創始人&CEO高恩宇也感受到了政策導向和市場先機。而有別於其他企業淺灘試水的策略,他從創業之初就將發展目標定位於高價值、業務化衛星。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他向創業邦介紹:「當前,建設大規模的星座組網是大勢所趨,國內相關領域在衛星批量化生產能力上仍有所欠缺。率先攻克技術難題、佔領制高點正是微納星空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納星空)成立於2017年8月,定位於微小衛星的研發設計與製造,主要從事衛星星座系統及衛星整星的研發製造業務,並可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

公司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衛星平臺和核心部組件,具備衛星整星設計和集成測試能力,擁有電子通信和光學載荷等衛星系統研製經驗。且自主研發衛星地面通信終端,具備衛星通信系統集成經驗,可為國防、行業、區域等用戶提供基於衛星資源的天地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解決方案。

2018年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目前已獲專利17項,軟體著作權30項。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而國內商業航天建設發展至今已取得小規模突破,資本與市場也逐漸冷靜,想要獲得持續發展,更多要依靠企業的內在動力——戰略規劃是否長遠、能否拿出核心技術、技術水平究竟如何,亟需企業給出解答。

微納星空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郇一恆同樣出身中國航天國家隊,談及企業核心競爭力,他總結了三個方向:戰略規劃優勢、技術經驗優勢、核心團隊優勢。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首先,要達到高價值、業務化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企業必須要掌握核心的設計、研發、製造能力,微納星空的市場戰略正遵循著這一原則。

郇一恆介紹道:作為國內首批民營商業衛星創業公司,微納星空從一開始就確立了衛星自主研發、製造戰略,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工廠裡完成組裝、集成和測試,積累更全面經驗的同時,還有利於拓展更多業務方向。

圍繞衛星製造這一核心,現階段,微納星空已可以為客戶提供衛星單機部件、整星製造與地面通信終端等產品。公司自主研發了星務計算機、姿控計算機、星載天線等星上部組件產品以及衛星數據採集終端和衛星寬帶通信終端產品,已打造八個模塊化、標準化衛星平臺,基本可滿足除高軌衛星外其他所有衛星需求。

2019年,微納星空分別於8月、12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兩次發射任務,成功將4顆衛星送入軌道。截止目前,微納星空百公斤級以下的衛星已經在軌驗證7顆,預計將於2020年11月,公司將再次執行微小型衛星發射任務。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而在技術方面,微納星空以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技術、衛星星務及數據管理技術和高精度姿軌控制三大核心技術能力作為支撐,有效構建起自身技術壁壘。

公司已全面掌握太空飛行器創新設計的仿真、測試及集成能力,完成自主研發設計及仿真環境的搭建,並基本實現衛星的機動、變軌、姿態保持、能源獲取及任務執行的自主控制,掌握在軌衛星軟體的補丁修復、更新能力,實現重複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微納星空核心團隊成員多來自於航天五院,中科院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具有豐富的衛星研製和衛星應用經驗。

創始人高恩宇系北京理工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聯合培養航天工程博士,曾參與多個運載火箭和通信衛星總體設計工作,擔任國防課題技術負責人,是國內空間攻防和在軌服務領域專家。

公司自創立以來匯集了多位行業資深科學家,現有員工100人左右,技術人員佔比高達80%。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當前,微納星空主要面向G端用戶需求,輔以部分B端用戶,以「一個衛星,一個客戶」為標準模式,部分可搭載額外用戶需求,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及商業公司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衛星整星研發製造及在軌交付服務,可滿足通信、遙感、新技術驗證需求。現已與海南省政府、中央電視臺等達成合作,預計2020年底可實現收支平衡。

2020年4月,微納星空獲得由中信建投提供的數千萬元A3輪融資,所得資金將用於網際網路通信衛星產品研發並布局飛行試驗,加速通信衛星製造業務增長。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獲得超兩億元投資,歷史投資方包括長江航天產業基金、深創投、科鑫資本、元航資本、湧鏵資本、灃揚資本、創想天使基金、中科創星等多家行業投資機構。公司預計在2020年底完成新一輪融資,創業邦將持續關注。

本文文章圖片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微納星空受邀出席第十一屆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討會
    微納星空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孔令波受邀出席了此次大會並發表主題為「低成本商業小衛星總體發展思考」的演講商業部門主導了該市場,幾乎佔全球航天業務的75%。截至 2019 年底,太空中共有 2460 顆在軌活躍衛星,其中大多數是商業衛星,由75個國家運營。與此同時,國內外眾多星座組網也正如火如荼。
  • 成都商業航天布局分散,哪個區能「C位出道」?
    ,實施「星河」智能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重大工程,建設人工智慧(AI)衛星總裝工廠,打造通導遙一體化空間信息大數據中心。星空年代是園區內另一家高知名企業,公司專注高通量(Ka)通信衛星網絡服務,將與簡陽共建「一帶一路」高通量寬帶衛星產業基地。該項目預計2021年3月一期項目竣工,完全投產後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有望成為成都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新增長點。
  • 美國計劃10年內建成「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無法破解,堅不可摧
    【新智元導讀】近日,美國公布了一項致力於打造量子網際網路的計劃,目標是十年內建成與現有網際網路並行的第二網際網路,讓網絡共享信息變得「無法被攻破」,此舉或將掀起新一輪的「量子追逐賽」。剛剛,美國公布了一項計劃,將致力於打造量子網際網路。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來了?
    最近馬斯克又上了熱搜,這次他成了「宣誓火星主權第一人」。 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 Starlink )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 」呢?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 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最近馬斯克又上了熱搜,這次他成了「宣誓火星主權第一人」。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呢?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 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 雙料之王|微納星空2020中國航天大會掠影
    微納星空在此次盛會上榮膺「新銳企業獎「,創始人兼CEO高恩宇先生同時被獲評為「青年領袖先鋒」。同期,微納星空展示廳也在會展中心驚豔亮相。此次航天界的盛會選擇在福建省舉辦,受到了福建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微納星空兩款自研衛星平臺也驚豔亮相。MN50衛星平臺,由綜合電子分系統、姿控分系統、電源分系統、結構分系統、測控分系統、數傳分系統、導航分系統和熱控分系統等8個分系統組成。可生成亞米級對地遙感影像,將應用於農作物災情監測、林業森林防火、林業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等領域。MN200衛星平臺也同樣滿足各領域應用需求。
  • 「悅馬星空」用戶共創計劃,長安馬自達"用戶+"的進化論
    11月20日,長安馬自達正式在廣州車展發布「悅馬星空」用戶共創計劃。2021年—2023年,圍繞「品牌&用戶價值共創」的願景,長安馬自達將依託「悅馬星空」線上工具,打造「悅聯」、「悅創」、「悅享」3大平臺,開展「智享購車」、「舒享用車」、「專享管車」、「價值傳遞」、「價值共創」、「合伙人計劃」、「產品共創」7大行動,進一步強化品牌和用戶粉絲的互動與連接,實現
  • 逐夢星空!解讀中國首隻衛星網際網路獨角獸!
    11月17日,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家獨角獸企業這也是全球首次通過低軌衛星網際網路鏈路完成運營商公網中5G基站的開通和測試。」近年來,美國商業航天公司Oneweb、SpaceX已經率先布局低軌通信星座,在通信帶寬的設計上,銀河航天對標國際領先技術,在國內低軌寬帶衛星上首次實現技術對標國際的24Gbps通信能力。
  • GNSS掩星探測載荷成功發射,「雲遙宇航」背後是兩千億商業衛星氣象...
    成立於2019年的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國內首個發射商業GNSS掩星系統的民營公司。它致力於打造「全球空間氣象數據生產」+「空間氣象數據應用推廣」 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2020年1月,「雲遙宇航」設計研製的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雲遙掩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入軌。董事長李峰輝告訴36氪,「雲遙宇航」「不只做掩星探測本身,還要致力於做國內頂級的數據研發商。」
  • 微納星空亮相第三屆雁棲航天論壇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開幕式上,微納星空CEO高恩宇代表公司與解放軍航天工程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為更好服務一流人才培養和航天事業發展,開幕式上,航天工程大學與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同期,本屆論壇還舉辦了空間技術創新成果展,微納星空作為商業衛星公司的先進代表攜最新研製成果MN200SAR雷達衛星參加了展覽。
  • 商業航天提速「升空」
    隨著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迎來了良好發展前景。對標「星鏈計劃」,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也開始加速發展。10月初,民營衛星研發公司銀河航天發布消息,公司將在南通開工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示範項目,建成後衛星的年產量將達到300至500顆。
  • 「龍江青年硬核榜樣」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90」後力量服務...
    箭四星方式,成功將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疫情防控和發射任務「雙勝利」的優異表現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信心。鮮為人知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負責的新技術試驗衛星E星研發隊伍中,有幾名「90後」年輕人的身影,他們都來自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 拓展網際網路星座業務,想成為「太空界華為」,「九天微星」宣布完成...
    36氪獲悉,商業衛星公司「九天微星」已於日前完成2.7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航空工業中航資本旗下基金中航產投、北京國富資本聯合領投。據了解,本輪融資將用於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賓分別建設網際網路衛星平臺、載荷自動化產線,同時強化寬帶通信系統研發能力,加速地面終端產品投產。
  • 微納星空第8顆衛星「天雁05」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微納喜訊該星為70公斤級衛星,由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研製。該衛星將應用於海洋環境監測、農作物災情監測、林業森林防火、林業資源調查、環境監測、地震監測、氣象監測、水利和山洪災害監測等領域,進一步滿足用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同時該衛星也將為明年發射的海南一號衛星進行先導技術驗證和在軌測試。
  • QQ音樂「銀河計劃」開啟 汪蘇瀧擔任推廣大使發歌《銀河·行星版》
    4月3日,為讓音樂創作者能夠更好地發展,QQ音樂開放平臺正式推出全新衍生升級計劃「銀河計劃」,並由知名音樂人汪蘇瀧擔任推廣大使,同時他還帶來了一首精心重製的《銀河·行星版》作為推廣曲。通過追加千億流量、億元激勵計劃、聯動多元資源、完善成長機制等升級舉措,「銀河計劃」將以更加切實有效的全方位扶持,讓不同階段的音樂創作者施展才華,也讓更多好音樂被大眾聽到。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最早出現了「降維攻擊」一詞,因其概念與網際網路行業的某些商業競爭實踐異曲同工,所以也時常被大家拿來形容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顛覆型創新。
  • 專注AI衛星賽道,「國星宇航」要讓衛星有「大腦」 | 星際賽
    以商業航天領域為例,空天網際網路作為未來網際網路的新基礎設施正展現出巨大價值,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也支持民間力量的進入,巨大市場需求顯現。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新一輪的空天競賽即將到來。2021年伊始,36氪浙江特別策劃《星際賽》系列報導,與商業航天賽道的佼佼者們盡興暢聊,復盤2020年的得與失,發現2021年的趨勢與變化。 本文是其中一篇。
  • "立方108"衛星計劃啟動:發射108顆衛星進行氣象監測
    4月23日在哈爾濱拉開帷幕,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牛旼在大會上發布了「立方108」衛星計劃。未來宇航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牛旼據了解,「立方108」衛星計劃是聯合國內外百所高校院所,共同發射108顆立方星,進行全球氣象監測,同時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實現北鬥導航天基增強。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據了解,在國星宇航的發展規劃裡,衛星組網完成後,不僅能夠在環保監測、防災減災、交通管理等領域發揮重要應用,還將實現「記錄歷史,分享未來」的功能,獲取全球任意地點的影像數據,數據能夠實現分鐘級的更新。與普通的微納衛星不同,國星宇航研製的AI衛星採用了人工智慧模塊。「每一顆衛星都帶著『眼睛』和『大腦』升空,能在星上完成智能識別、篩選,從而提高響應效率,節約傳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