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稱作中國商業航天元年,自此,我國商業航天管制放寬、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且立法逐步完善,國內商業航天活動進入發展快車道。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末,我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約350顆,2019年發射約80顆,其中微小衛星發射佔比高達67.5%,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預計在未來5~10年,我國商業小衛星的發射需求將在4000顆以上,商業衛星製造需求將大面積爆發。
作為局中人,微納星空創始人&CEO高恩宇也感受到了政策導向和市場先機。而有別於其他企業淺灘試水的策略,他從創業之初就將發展目標定位於高價值、業務化衛星。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他向創業邦介紹:「當前,建設大規模的星座組網是大勢所趨,國內相關領域在衛星批量化生產能力上仍有所欠缺。率先攻克技術難題、佔領制高點正是微納星空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納星空)成立於2017年8月,定位於微小衛星的研發設計與製造,主要從事衛星星座系統及衛星整星的研發製造業務,並可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
公司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衛星平臺和核心部組件,具備衛星整星設計和集成測試能力,擁有電子通信和光學載荷等衛星系統研製經驗。且自主研發衛星地面通信終端,具備衛星通信系統集成經驗,可為國防、行業、區域等用戶提供基於衛星資源的天地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解決方案。
2018年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目前已獲專利17項,軟體著作權30項。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而國內商業航天建設發展至今已取得小規模突破,資本與市場也逐漸冷靜,想要獲得持續發展,更多要依靠企業的內在動力——戰略規劃是否長遠、能否拿出核心技術、技術水平究竟如何,亟需企業給出解答。
微納星空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郇一恆同樣出身中國航天國家隊,談及企業核心競爭力,他總結了三個方向:戰略規劃優勢、技術經驗優勢、核心團隊優勢。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首先,要達到高價值、業務化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企業必須要掌握核心的設計、研發、製造能力,微納星空的市場戰略正遵循著這一原則。
郇一恆介紹道:作為國內首批民營商業衛星創業公司,微納星空從一開始就確立了衛星自主研發、製造戰略,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工廠裡完成組裝、集成和測試,積累更全面經驗的同時,還有利於拓展更多業務方向。
圍繞衛星製造這一核心,現階段,微納星空已可以為客戶提供衛星單機部件、整星製造與地面通信終端等產品。公司自主研發了星務計算機、姿控計算機、星載天線等星上部組件產品以及衛星數據採集終端和衛星寬帶通信終端產品,已打造八個模塊化、標準化衛星平臺,基本可滿足除高軌衛星外其他所有衛星需求。
2019年,微納星空分別於8月、12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兩次發射任務,成功將4顆衛星送入軌道。截止目前,微納星空百公斤級以下的衛星已經在軌驗證7顆,預計將於2020年11月,公司將再次執行微小型衛星發射任務。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而在技術方面,微納星空以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技術、衛星星務及數據管理技術和高精度姿軌控制三大核心技術能力作為支撐,有效構建起自身技術壁壘。
公司已全面掌握太空飛行器創新設計的仿真、測試及集成能力,完成自主研發設計及仿真環境的搭建,並基本實現衛星的機動、變軌、姿態保持、能源獲取及任務執行的自主控制,掌握在軌衛星軟體的補丁修復、更新能力,實現重複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微納星空核心團隊成員多來自於航天五院,中科院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具有豐富的衛星研製和衛星應用經驗。
創始人高恩宇系北京理工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聯合培養航天工程博士,曾參與多個運載火箭和通信衛星總體設計工作,擔任國防課題技術負責人,是國內空間攻防和在軌服務領域專家。
公司自創立以來匯集了多位行業資深科學家,現有員工100人左右,技術人員佔比高達80%。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
當前,微納星空主要面向G端用戶需求,輔以部分B端用戶,以「一個衛星,一個客戶」為標準模式,部分可搭載額外用戶需求,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及商業公司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衛星整星研發製造及在軌交付服務,可滿足通信、遙感、新技術驗證需求。現已與海南省政府、中央電視臺等達成合作,預計2020年底可實現收支平衡。
2020年4月,微納星空獲得由中信建投提供的數千萬元A3輪融資,所得資金將用於網際網路通信衛星產品研發並布局飛行試驗,加速通信衛星製造業務增長。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獲得超兩億元投資,歷史投資方包括長江航天產業基金、深創投、科鑫資本、元航資本、湧鏵資本、灃揚資本、創想天使基金、中科創星等多家行業投資機構。公司預計在2020年底完成新一輪融資,創業邦將持續關注。
本文文章圖片來源於微納星空,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