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減肥,
「每天一萬步,走滿才舒服」?
久坐辦公室的你,
是不是也熱衷於運動減肥?
可是你需要怎樣的運動計劃,
你對自己的身體了解嗎?
前不久,在蘇州九龍醫院新開設的骨科特需專家門診,唐天駟教授接診了一位40歲左右的女患者。這位患者一開始以為自己是運動過量造成的腰椎損傷,在外院實施手術後疼痛依舊,幾番折騰,才打聽到了唐教授在蘇州九龍醫院坐診。經唐教授親自手術後三天,便能下床走路,可三天前,這位患者還只能坐在輪椅上……
患者王女士是一名日語翻譯,由於長期久坐和上半身微胖,她從去年11月就開始運動減肥,並要求自己每天走滿一萬步。偶爾會覺得小腿有緊繃感,以為是正常的運動反應,就沒有太在意。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今年6月早上的一天,突然直不起腰無法上班,才到就近的三甲醫院查出了問題:腰椎間盤突出症。根據核磁共振(MRI)的報告顯示,王女士的L5/S1腰椎間盤突出明顯,已經壓迫神經。
這是一種常見於上班族久坐後發生的病症,一般情況下,能保守治療就堅決不動手術,王女士也是這麼想的。然而,經過了4個月的吃藥和針灸理療,但仍不見好轉。為了不影響工作,王女士說服自己,在家附近的三甲醫院做骨科微創手術,想著這樣能迅速好起來,並儘快投入工作。
術後王女士感覺疼痛並未明顯改善,醫生告知疼痛和神經水腫是術後的正常反應。到了第四天,王女士突然感覺疼痛加重,連路都不能走了,只能像只蝦米一樣蜷坐在輪椅上。
後來又回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做第二次手術。王女士聽到要再次手術,內心非常恐懼。隨後,王女士把蘇州能掛到的骨科專家號,都問診了一遍,也做了很多功課。直到遇到了唐天駟教授。
王女士問診於不同醫院的骨科,很多醫生得出的結論都是手術不徹底,直到遇到了唐天駟教授,他很確切地跟王女士說,這個手術是失敗的,但如果要治,的確還需要再次手術。
唐天駟教授很有耐心地,結合王女士的病情,講解了椎間盤微創手術、傳統小切口手術和腰椎融合手術之間的差異,並給出了建議。
王女士回憶說,現在想想,唐教授真是「敢醫敢言」,其他醫生都不會這麼直面告訴自己,只有唐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就衝著這份直言,於是王女士和丈夫商量,決定接受唐教授的建議:第二次手術。
原本,王女士認為唐教授工作太忙,不會親自手術。誰知,唐教授因考慮到王女士已經是第二次手術了,若術後效果不明顯,將會非常影響患者愈後及心理狀況。於是,唐教授決定親自主刀。
在王女士出院前的早間查房,骨二科醫護團隊除了細心叮囑出院後的一些注意事項,還精心準備了一束鮮花送給王女士。
為表感謝,今天出院的王女士向蘇州九龍醫院骨二科唐天駟教授團隊全體醫護人員贈送了一面錦旗,上書:「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
唐天駟團隊憑著良心和尊嚴行使醫生的職業,以人為本,避免對患者進行盲目檢查和過度治療,以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腰椎間盤突出很常見,尤其在腰椎磁共振(MR)檢查中,大部分患者椎間盤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出,但是真正引起症狀的比例並不高!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臨床症狀是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常伴有抬腿受限。如出現上述症狀,就應高度懷疑腰椎間盤突出症。若患者經過臥床休息不能緩解,應及時就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經嚴格保守治療,不能緩解,須行手術治療。
常用的手術方式有:傳統開放單純椎間盤髓核摘除術、介入治療、微創手術、椎間盤假體置換、腰椎融合術。
近年來微創手術非常流行,但手術效果好壞不一,所以並非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都適合行微創手術。微創手術有其適應症及禁忌症,也可能出現各種併發症,且手術效果與術者技術相關,所以患者不要盲目追求微創手術。
蘇州九龍醫院骨二科唐天駟團隊具有幾十年小切口單純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經驗。該手術創傷小,不植入內固定,切口3—4cm,術後三天可下床活動,手術效果良好,手術費用低。
唐天駟教授提醒:預防腰椎間盤突出,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長期伏案工作者,定期改變姿勢。職業工作中經常需要彎腰動作者,需定時伸腰、挺胸活動。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內在穩定性。如需彎腰取物,建議採取屈髖、屈膝下蹲方式。
骨科疑難雜症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長期著重於脊柱外科學的研究工作,為中國骨科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學組組長、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骨科專業委員會主委和名譽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專家委員,世界創傷骨科學會委員。《中華骨科雜誌》、《中國脊柱脊髓雜誌》、《中華外科雜誌》、《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等8種雜誌的副總編、副主編、常務編委和編委。曾獲江蘇省醫學傑出貢獻獎和江蘇省醫學會終生醫學成就獎,擔任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委。2018年獲得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卓越成就獎,2020年10月被聘為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質疏鬆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顧問,第十一屆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微創外科學組顧問。曾獲得市、省部級、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0餘項(次),其中《脊柱後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分別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省以上醫學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主編(譯)、參編《髖關節外科學》《外科手術學》(第二版)《脊柱外科學》《骨科手術學》《脊柱外科手術學》《脊柱外科手術圖譜》《外科學》(第二版)《黃家駟外科學》(第七、八版)等醫學專著和教材20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