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進入正題
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如今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其系統的基本組件包括RFID電子標籤、RFID讀寫器和天線。其中,天線是一種以電磁波形式把無線電收發機的射頻信號功率接收或輻射出去的裝置。在RFID系統中,天線分為標籤天線和讀寫器天線兩種。標籤天線的目標是傳輸最大的能量進出標籤晶片:發射時,把高頻電流轉換為電磁波;接收時,把電磁波轉換為高頻電流。
RFID天線有多種製作工藝,本文將對RFID天線的製作技術進行總結與分析,重點對RFID天線的最新的製作方法——RFID印刷天線及相關技術進行闡述,並展望其前景。
RFID天線製作技術主要有蝕刻法、線圈繞製法和印刷天線三種。其中,RFID導電油墨印刷天線為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技術。
以上RFID標籤天線的製作方法分別適用於不同頻率的RFID電子標籤產品。低頻RFID電子標籤天線基本是繞線方式製作而成,高頻RFID電子標籤天線利用以上三種方式均可實現,但以蝕刻天線為主,其材料一般為鋁或銅,UHF RFID電子標籤天線則以印刷天線為主。
蝕刻法也稱為減法製作技術。其製作流程如下(以銅質天線為例):首先在一個塑料薄膜上層壓一個平面銅箔片;然後在銅箔片上塗覆光敏膠,乾燥後通過一個正片(具有所需形狀的圖案)對其進行光照;放入化學顯影液中,此時感光膠的光照部分被洗掉,露出銅;最後放入蝕刻池,所有未被感光膠覆蓋部分的銅被蝕刻掉,從而得到所需形狀的銅線圈。
蝕刻印製天線因為其精度高,特性能夠與讀寫機的詢問信號相匹配,同時在天線的阻抗、應用到物品上的射頻性能等都很好,但是它惟一的缺點就是成本太高。
利用線圈繞製法製作RFID標籤時,要在一個繞制工具上繞制標籤線圈並進行固定,此時要求天線線圈的匝數較多(典型匝數50-l500匝)。這種方法用於頻率範圍在125-134 KHz 的RFID標籤,其缺點是成本高,生產速度慢。
印刷天線是直接用導電油墨在絕緣基板(薄膜)上印刷導電線路,形成天線和電路,又叫添加法製作技術。主要的印刷方法已從只用絲網印刷擴展到膠印、柔性版印刷、凹印等製作方法,較為成熟的製作工藝為網印與凹印技術。印刷技術的進步及其進一步應用於RFID天線的製作使RFID標籤的生產成本降低,從而促進了 RFID電子標籤的應用。
印刷天線本身與蝕刻天線、繞制天線相比,具有以下獨特之處:
一、印刷天線製造可更加精確地調整電性能參數,將卡片使用性能最佳化。
RFID標籤的主要技術參數有:諧振頻率、Q值和阻抗。為了達到最優性能,所有RFID標籤製造技術都可以採用改變天線匝數、天線尺寸大小和線徑粗細的方法來獲得。印刷天線技術還可以通過局部改變線的寬度,改變晶片層的厚度等精確調整到所需的目標值。
二、印刷天線製造可以任意改變線圈形狀,以適應用戶表面加工要求。
針對RFID卡片的多用途使用,以及各種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多,印刷天線可按要求方便地改變成任何形狀,如不同曲率、角度的物體表面,以滿足客戶要求,而不降低任何使用性能。
三、印刷天線可使用各種不同卡基體材料。
印刷式天線可按用戶要求使用不同卡體材料,除PVC(聚氯乙烯)外,還可使用PET-G(共聚酯)、PET(聚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脂)和紙基材料等。如果採用繞線技術,就很難用PC等材料生產出適應惡劣環境條件的RFID標籤。
四、印刷天線製造適合於各種不同廠家提供的晶片模塊。
隨著RFID標籤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IC晶片廠家都加入到生產RFID晶片模塊的隊伍。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電性能參數也不同,而印刷天線結構的靈活性,可分別與各種不同晶片以及採用不同封裝形式的模塊相匹配,以達到最佳使用性能。
來源:RFID世界網
排版:王晉芳
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