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納米銅油墨印刷RFID標籤天線

2021-01-16 RFID世界網

在電子行業中 ,製造導電線路是必需的 ,也是至關重要的。印刷線路板 (PCB)和柔性電路板 (FPCB)、電子標籤 (RFID)採用刻蝕技術製作電路圖案 ,這是目前的主流技術 ,但存在工藝流程長、廢料廢水多和不環保的缺點,業界一直在尋找替代的方法。

納米導電油墨

近年來 ,隨著微納材料及微納製造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印刷電子產業 ( Printed Electronics)應運而生 ,它採用高速低廉的印刷方法製造電子部件及線路 ,在平板顯示( Flat Panel Display) 、電磁屏蔽層 ( EMI Shielding )、電子標籤( RFID Tag)、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印製線路板 (PCB)和觸控螢幕 (Touch Screen)、光伏薄膜 (PV Film)等應用中顯示出強勁的上升趨勢」 。納米導電油墨印刷電子線路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極具潛力替代傳統PCB線路製造工藝。

納米導電油墨形成電子線路的原理是 ,通過油墨載體將納米粒子分散 ,再印刷在基材上形成線路圖案 ,在後續的燒結中,由於納米粒子表面活性強 ,在低溫下可將納米粒子燒結成連續體 ,導電性提高 ,克服了以往導電油墨電阻率高的缺點,成為電子產業的一個研究熱點。

貴金屬 (如金和銀)納米導電油墨已被廣泛深入研究 ,並已有產品出現 ,它們具有高導電性和高的抗氧化性能,但是過於昂貴 (金:300 元/g~4 00元/g,銀:5元/g-7元/g),用於替代普通的電子線路顯然不現實。若採用碳粉、導電聚合物和有機金屬化合物,其導電性又不夠好。相比之下,銅是一個極好的候選材料 ,其導電性好,成本低(銅:0.05元/g-0.07元/g),抗電遷移性能好,是最有潛力普及應用的印刷電子材料之一。

目前HF和UHF電子標籤天線的主流製造技術仍是蝕刻技術,與PCB製造相似,但是線路更簡單。因此,本文採用納米銅導電油墨試做了RFID電子標籤的天線電路,以方便地評估其性能和成本。

1 RFID標籤製作實驗

1.1 印刷RFID標籤天線

本文採用了三種印刷方案在聚醯亞胺(PI)柔性基板上製作天線線路,分別是噴墨列印、絲網印刷和刻蝕法,並專門為每種方法設計了黏度不同的納米導電銅油墨配方。

噴墨列印採用富士公司的Dimatix Materials Printer DMP-2800系列噴墨印表機(如圖1所示)。一般來說,噴墨列印中影響印刷質量的兩個關鍵參數是油墨性能和列印系統參數設置。導電油墨的主要性能參數有黏度、表面張力和分散穩定性。列印設置關鍵參數包括噴射墨滴大小、噴頭移動速度、印刷頻率和噴墨溫度等。我們將噴墨列印頭和基材的間距保持在0.5mm,噴墨溫度設定在30℃。噴墨列印頭如圖1(b)所示。

圖1 DMP-2800噴墨印表機

絲網印刷和刻蝕法是傳統方法。絲網印刷是通過刮板擠壓,使油墨通過柔性絲網上的網孔,轉移到承壓物上,如圖2所示。

圖2 手動絲印平臺

刻蝕法是將導電油墨通過甩膠鋪展到承印物上,固化後形成導電薄膜,再用類似PCB線路刻蝕的方法獲得導電圖案,如圖3所示。

圖3 蝕刻法工藝流程

使用上述三種方法,在PI基板上印刷一批HF和UHF電子標籤以及一些測試粘接力和電阻率的簡單圖案樣品。

1.2 印刷天線燒結

納米銅粒子比表面積大,容易發生氧化,因此印刷好的納米銅油墨天線通常在保護條件下燒結,例如在真空爐或氮氫混合氣體中低溫燒結,但是這樣時間太長,不利於大規模生產。本實驗中,油墨設計為採用紫外光照的方式固化。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納米銅油墨在數秒內完成固化,形成導電線路。固化好的標籤天線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PI基板上掩膜-蝕刻法得到的RFID標籤

圖5 PI基板上噴墨印刷得到的RFID標籤

1.3 RFID標籤封裝

將射頻晶片(本文採用NXP提供的G2XL超高頻晶片)封裝在天線的兩個端子上,以製作RFID標籤,測試天線性能。實驗發現納米銅油墨印刷天線厚度薄,不奈溫,不具有釺焊性能,故利用各向異性導電膠(ACA)封裝。先在顯微鏡下用點膠工具將ACA膠水點塗在天線端子上,再用抗靜電鑷子輕夾晶片,對準倒扣於兩個端子上,然後150℃下固化膠水,射頻晶片被固定到天線上,其截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

圖6 射頻晶片封裝於納米銅天線的截面示意圖

晶片封裝後滴塗黑膠進行保護,防止水汽等外部環境使標籤過早失效,黑膠滴塗在RFID晶片上將晶片完全覆蓋,將樣品在烘箱中80℃烘烤1h,黑膠固化。封裝好的RFID標籤如圖7所示。

圖7 ACA 封裝的超高頻RFID標籤

2 結果與討論

2.1 外觀和厚度及電阻率

固化的銅膜外觀通過拍照進行對比。觀察發現,噴墨列印、絲網印刷和刻蝕法三種方法製造的電子標籤天線線路外觀都是一樣的,具有與紫銅一樣的光澤。

印刷薄膜的厚度可以通過表面粗糙度儀測量,粗糙度儀如圖8所示。測量探針直線划過被測表面,每次測量必須保證探針划過裸露的基材和印刷銅膜區域,這樣測量的粗糙度即為銅膜的厚度,測量原理如圖9所示。

圖片8 表面粗糙度儀

對一些銅膜厚度1um以下的樣品,用粗糙度儀測量可能會引入誤差,此時可以通過鑲樣製作剖面結構,通過金相顯微鏡測量銅膜厚度,或者通過SEM照片測量其厚度,如圖10所示。

圖10 SEM厚度測量

印刷導電銅膜電阻率用KDY-1型四探針儀測量,如圖11所示,基本原理是恆流源給探針頭(1和4探針)提供穩定的測量電流I,探針頭(2和3)探針測取電位差U,電阻率P根據公式計算:

式中:U為電壓度數,mV;I為電流讀數,mA;W為薄膜厚度,cm;F(W/S)為厚度修正係數,可查表;F(S/D)為直徑修正係數,可查表;Fsp為探針間距修正係數;Ft為溫度修正係數,可查表。

表1對三種方法製作的銅膜天線進行了厚度和電阻率比較。結果表明,各種工藝得到的銅膜電阻率都在1O-5Ωcm量級,比純銅的電阻率(1.75*10-6Ωcm)高一個數量級,與文獻報導的結果相似。此電阻率已能夠滿足一些場合的應用,比如電子標籤天線。噴墨列印單層銅線的厚度可達到2um,可以採用多次列印增加膜厚,以降低電阻率。

表1 不同工藝製作的納米銅膜性能比較

2.2 抗剝離性能

附著力對導電油墨印刷線路和元器件的可靠性影響較大,尤其對於柔性基板,因為需要經受頻繁的彎折,附著力差會使產品過早失效,通過10*10橫切膠帶測試可以評估印刷油墨的抗剝離性能。

在10*10橫切膠帶測試中,100%面積的銅膜仍然保留,這說明固化後的納米銅導電油墨對聚醯亞胺薄膜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如圖12所示。

2.3 閱讀距離

閱讀舉距離是評估UHF RFID標籤讀寫性能的關鍵性指標。本文選用RRU1861型讀寫器搭建測量平臺,如圖13所示。該標籤工作頻率902MHz-928MHz,採用ISO18000-6C通信協議,標籤和閱讀器固定在同一高度,貼有標籤的支架可以沿水平導軌移動。

測量結果表明,閱讀距離可達到3m,這樣的讀寫距離已經可以滿足門票、供應鏈管理和門禁等方面的應用。

2.4 性能提升

在聚醯亞胺基材上成功印刷出納米銅線路是一個好的開端。成本低廉的納米銅粉製作的導電油墨,為製造廉價可靠的電子線路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選擇。我們期望將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印刷電子線路技術逐步推向PCB及相關領域的市場。

我們的研究還表明,控制墨水固化形態、控制基材收縮、提高印刷線路的可靠性和互連工藝以及提高燒結線路的抗氧化性是未來需要突破的關鍵。

1

相關焦點

  • RFID標籤天線製備技術
    1.標籤天線的傳統製造工藝①採用蝕刻方式加工製備標籤天線天線在蝕刻前應先印刷上抗蝕膜,首先將PET薄膜片材兩面覆上金屬(如銅、鋁等)箔;然後採用印刷法(絲網印刷,凹印等)或光刻法,在基板雙面天線圖案區域印刷抗蝕油墨,用以保護線路圖形在蝕刻中不被溶蝕掉:然後進行蝕刻,即將印刷油墨圖案已固化的片材浸入蝕刻液中
  • RFID印刷天線技術及應用價值
    低頻RFID電子標籤天線基本是繞線方式製作而成,高頻RFID電子標籤天線利用以上三種方式均可實現,但以蝕刻天線為主,其材料一般為鋁或銅,UHFRFID電子標籤天線則以印刷天線為主。  蝕刻法也稱為減法製作技術。
  • 絲網印刷:印製RFID天線的最佳選擇
    其中天線的製造與印刷有著越發「親近」的關係——由於傳統製造技術銅導線繞制工藝的成本較高、速度慢,而金屬箔蝕刻工藝存在精度低、汙染環境、防水耐折性差的弊病,故採用印刷的方式直接印製RFID標籤天線是近年來行業內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
  • RFID電子標籤天線分類與特點_訪談報導_新聞中心_RFID世界網
    今天我們重點來介紹一下電子標籤天線的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目前,RFID標籤天線由於導線材質、材料結構與製造工藝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大類,蝕刻天線、印刷天線、繞線天線、加成天線、陶瓷天線等蝕刻天線(含銅蝕刻天線與鋁蝕刻天線)
  • RFID印刷天線技術,你知道是怎樣的嗎?
    RFID天線製作技術主要有蝕刻法、線圈繞製法和印刷天線三種。其中,RFID導電油墨印刷天線為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技術。以上RFID標籤天線的製作方法分別適用於不同頻率的RFID電子標籤產品。低頻RFID電子標籤天線基本是繞線方式製作而成,高頻RFID電子標籤天線利用以上三種方式均可實現,但以蝕刻天線為主,其材料一般為鋁或銅,UHF RFID電子標籤天線則以印刷天線為主。蝕刻法也稱為減法製作技術。
  • RFID電子標籤天線的種類與發展趨勢
    RFID天線的製作方式目前RFID天線的製作方式有金屬繞線 (一般適用於高頻)、銅箔或鋁箔蝕刻、電鍍或化學鍍(德國BASF通過使用活潑金屬作為催化劑來電鍍銅)、印刷等。蝕刻法蝕刻天線常用銅天線和鋁天線,其生產工藝與撓性印製電路板的蝕刻工藝接近。
  • RFID技術及其標籤生產新工藝詳解
    1.標籤天線的傳統製造工藝  ①採用蝕刻方式加工製備標籤天線  天線在蝕刻前應先印刷上抗蝕膜,首先將PET薄膜片材兩面覆上金屬(如銅、鋁等)箔;然後採用印刷法(絲網印刷,凹印等)或光刻法,在基板雙面天線圖案區域印刷抗蝕油墨,用以保護線路圖形在蝕刻中不被溶蝕掉:然後進行蝕刻,即將印刷油墨圖案已固化的片材浸入蝕刻液中
  • RFID技術及其標籤有怎樣的新工藝
    1.標籤天線的傳統製造工藝①採用蝕刻方式加工製備標籤天線天線在蝕刻前應先印刷上抗蝕膜,首先將PET薄膜片材兩面覆上金屬(如銅、鋁等)箔;然後採用印刷法(絲網印刷,凹印等)或光刻法,在基板雙面天線圖案區域印刷抗蝕油墨,用以保護線路圖形在蝕刻中不被溶蝕掉:然後進行蝕刻,即將印刷油墨圖案已固化的片材浸入蝕刻液中,溶蝕掉未印刷抗蝕油墨層區域的金屬;然後再去除薄膜片材天線圖案金屬層上的抗蝕刻油墨
  • RFID電子標籤天線有哪一些種類
    RFID天線的製作方式 目前RFID天線的製作方式有金屬繞線 (一般適用於高頻)、銅箔或鋁箔蝕刻、電鍍或化學鍍(德國BASF通過使用活潑金屬作為催化劑來電鍍銅)、印刷等。 蝕刻法 蝕刻天線常用銅天線和鋁天線,其生產工藝與撓性印製電路板的蝕刻工藝接近。
  • 原來耐彎折、可水洗的穿戴標籤天線用電子油墨這麼製作出來的
    由於二維片層的石墨烯與一維的碳納米管具有一定的耐彎折、耐拉伸性能,使得石墨烯導電油墨、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工藝成為現在可穿戴產品與電子標籤技術結合的攻克點。、耐水洗等性能的影響,並調整合適的絲網印刷參數,最終實現線條清晰、無鋸齒、綜合性能穩定的標籤天線線條的印刷。
  • RFID技術及其標籤有什麼新改進的地方
    1.標籤天線的傳統製造工藝 ①採用蝕刻方式加工製備標籤天線 天線在蝕刻前應先印刷上抗蝕膜,首先將PET薄膜片材兩面覆上金屬(如銅、鋁等)箔;然後採用印刷法(絲網印刷,凹印等)或光刻法,在基板雙面天線圖案區域印刷抗蝕油墨,用以保護線路圖形在蝕刻中不被溶蝕掉:然後進行蝕刻,即將印刷油墨圖案已固化的片材浸入蝕刻液中,溶蝕掉未印刷抗蝕油墨層區域的金屬;然後再去除薄膜片材天線圖案金屬層上的抗蝕刻油墨
  • RFID天線知多少?
    (1) 線圈繞製法用線圈繞製法製作RFID標籤天線時,要在一個繞制工具上繞制標籤線圈並進行固定,要求天線線圈的匝數較多,線圈既可以是圓形環的,也可以是矩形環的。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頻率範圍在125至134KHz的RFID標籤。用這種加工方式製作天線的缺點很明顯,主要可以概括為成本高、生產效率較低、加工後產品的一致性不夠好等等。
  • RFID電子標籤天線印刷製程良率提升辦法
    底材  在電子標籤印刷製程中,最易被忽略的部份就是電子標籤的底材(substrate)一般來說被動式電子標籤的底材種類不外乎PVC、PET,塗佈白紙、瓦愣紙等,但若要用在UHF頻段時,則底材材質的介電係數會大幅影響電子標籤的RF阻抗[5],故在設計電子標籤天線時須考量此因素在內。
  • RFID標籤天線設計和製造的影響因素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呢?
    天線的目標是傳輸最大的能量進出標籤晶片,這需要仔細的設計天線和自由空間以及其相連的標籤晶片的匹配,當工作頻率增加到微波區域的時候,天線與標籤晶片之間的匹配問題變得更加嚴峻。RFID標籤天線未來的發展趨勢RFID標籤天線越來越走向多元化,未來RFID標籤天線將朝著綠色環保、防偽防轉移、原材料的多樣化等方向發展。
  • 導電油墨的用途和前景
    在智能標籤印刷中,導電油墨主要用於印刷智能標籤的天線,替代傳統的壓箔法和腐蝕法製作的金屬天線。它具有兩個主要的優點:(1)傳統的壓箔法或腐蝕法製作的金屬天線,工藝複雜,成品製作時間長,而應用導電油墨印刷天線是利用高速的印刷方法,高效快速,是印刷天線和電路中首選的既快且便宜的方法。
  • RFID抗金屬標籤是什麼?為什麼都用rfid抗金屬標籤?
    RFID抗金屬標籤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一種抗金屬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防止標籤與金屬物體粘合出現失效的情況,這種材料的標籤被稱為rfid抗金屬標籤。 抗金屬材料是一種特殊的防磁性吸波材料封裝成的電子標籤,從技術上解決了電子標籤不能附著於金屬表面使用的難題。
  • RFID天線製造工藝詳解
    目前,RFID 天線製造技術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蝕刻法、線圈繞製法、印刷法。不管是何種方法,其都旨在保證RFID標籤識別的快速無誤。蝕刻技術興盛於歐洲地區,且多用於電路印製,中國僅少數軟性電路板廠有能力運用蝕刻技術製造RFID標籤的天線。
  • 石墨烯RFID電子標籤具備怎樣的優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RFID電子標籤供應商,RFID電子標籤生產總量約佔全球60%左右,特別是高頻RFID電子標籤,我國基本實現了從晶片到天線的全部國產化。普及應用RFID系統的主要瓶頸是標籤的價格、尺寸和環境適應性。現階段,國內普遍使用銅導線繞製法和鋁箔蝕刻法製造RFID電子標籤,國外基本使用陶瓷燒結法。
  • RFID天線技術分析
    天線在上述無線電波傳輸的過程中,是無線通信系統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器件。       RFID天線的極化:有些應用可以採用線極化,例如在流水線上,這時電子標籤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電子標籤的天線可以採用線極化的方式。但在大多數場合,由於電子標籤的方位是不可知的,所以大部分rfid系統採用圓極化天線。
  • RFID標籤生產與封裝的工藝流程
    從製造過程來看,分為晶片製造、天線製造、晶片倒貼、合成材料印刷、層壓或覆膜合成幾大工序。一、標籤生產流程  1.天線合成天線可以採用傳統的腐蝕天線或印刷天線。  比較而言,兩種天線的製作成本基本相同。就目前而言,由於導電油墨的價格不菲以及印刷天線本身的強度,腐蝕天線仍然是市場的主要產品。天線腐蝕因為環境汙染因素,所以很多公司致力於印刷天線的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