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民過得比以前幸福很多,"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這是農民們的真實寫照,農民有多苦呢?
物價上漲,而糧價穩定,收入不高。
農民種地也需要很多的成本,包括農藥、化肥、種子等開銷,但是這些物品的價格不斷上漲,這使得種地的成本不斷升高,而糧食價格又趨於穩定,上漲空間不大,這使得農民種地的利潤越來越少。
農民們每天辛辛苦苦耕耘,即使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也要堅持勞動。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什麼休息日,每天都是工作日,不論天氣如何,都要下地幹活。付出這麼多,最後到手的利潤和城裡人的工資相比依然很少,而且沒有多少上漲的空間,上有封頂。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物價變貴了,我們的日用消費品價格也不斷升高,面對越來越高的日常消費,農民手中的錢越來越不經用了。即使他們很勤儉節約,但是能夠攢下的錢也不是很多。
進城務工難,各種問題突出。
我們會看到很多的農民進城打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民工兄弟。由於缺乏知識和專業技能,他們從事著又苦又累、危險係數還高的體力勞動,在建築工地和工廠經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身影。作為弱勢群體,他們工資低、安全條件差,經常被老闆拖欠工資,還會烙下一身的職業病。
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超過2億人,他們雖然處於社會的底層,但是卻有著如此龐大的數量,他們已然成為了社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民工的問題會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也是需要迫切解決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這些依靠體力的工作逐漸會被機器取代,這對農民來說是一個挑戰。
紮根城市消費高,子女教育讓人愁。
農民進城肯定要考慮住的問題,但是當他們看到城市裡高高在上的房價之後又望而卻步,只好打消買房的念頭,轉而變成租房。對於他們來說,租房租的壓力也不可謂不大,不僅如此,城市的消費水平比農村高出很多,農民們不捨得花錢,買東西都可能要挑著特價商品夠買。
在農村,糧食可以自給自足,住房也是便宜的自建房,平時沒有什麼消費需求,種地掙來的錢基本都可以攢下來,而到了城市裡,打工賺來的錢卻花在了方方面面,這讓喜歡儲蓄的農民們一時間有些不適應。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進入重點學校學習,也不惜出更多的學費進入私立學校,以求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孩子想要上補習班都要思考再三,平時的書本費交著也很心疼,更別談私立學校了。
如果不進城陪著孩子上學,子女們就只好留在農村的學校。那裡的教育資源遠不如城市的學校,師資力量和學習氛圍都有所欠缺,教育條件的不足帶給了孩子們更大的學習壓力。有些人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哪怕再難也要讓孩子到城裡讀書,而自己只能默默承受著。
社會保障少,無退休金。
城裡人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放心的離開工作崗位回家養老,過著幸福的老年生活。可是農民卻不行,他們沒有退休金可領,甚至根本就沒有退休的說法,有的人還要繼續種地維持生計。對於他們來說,如果自己實在是幹不動農活了,就需要子女們贍養,也給子女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年齡大了之後,身體難免會出現各種小毛病,去醫院看病又是一筆很大的支出。農民們深知錢的來之不易,不想為了自己看病就輕易地把錢用掉,而更想要把錢留給子女或者孫子孫女們。即使自己很不舒服,也要一個人扛著,吃點藥忍一忍就過去了。
注重面子、尊嚴和人情,讓自己更苦。
村裡人之間禮尚往來,平時送禮都是在所難免的。遇到結婚等喜事也會隨個份子錢,這些錢可能只有幾百塊,但是親戚眾多,累計起來也很多,給農民增添了更多的負擔。
農民們樸實善良,他們乘坐公共汽車時經常會站著,生怕弄髒了座位,遇到需要讓座的人會毫不猶豫主動地站起來,看到別人有困難也很樂意伸出援手,幫起人來絲毫不會打折扣。
農民們為社會做出了太多的貢獻,社會應當給農民更好的待遇,更加接納農民工,幫助他們維護自身權益,讓他們幸福地生活著,不論生活有多苦,都要堅強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