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打破了量子材料自旋態和軌道態之間的聯繫

2020-08-11 用戶92322398432

在設計電子器件時,科學家們會尋找操縱和控制電子三個基本性質的方法:電子的電荷;產生磁性的電子自旋態;以及它們圍繞原子核形成的模糊雲的形狀,即軌道。

直到現在,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石的一類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之間被認為是無法分割的,你不能迅速的改變一個而不改變另一個。但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一項研究表明,雷射脈衝可以顯著改變一類重要材料的自旋狀態,同時保持其軌道狀態不變。

在這個系統中我們所看到的與之前完全相反。這就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我們可以分別控制一種物質的自旋和軌道狀態,並利用軌道形狀的變化作為進行計算和將信息存儲在計算機存儲器中所需的0和1。並且該研究結果為基於「軌道電子學」的未來一代邏輯和記憶設備的製造提供了新的途徑。

一種有趣、複雜的材料

研究小組研究的材料是一種基於氧化錳的量子材料,稱為NSMO,它具有非常薄的晶體層。NSMO已經存在了30年,並被用於通過磁場從一個電子自旋態轉換到另一個電子自旋態來存儲信息的設備中,這種方法被稱為自旋電子學。NSMO也被認為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候選產品,用於製造未來的計算機和基於斯格明子的存儲設備,斯格明子是由旋轉電子的磁場產生的類似粒子的微小渦流。

但是氧化錳這種物質也非常複雜,與半導體和其他常見材料不同,它是一種量子材料,其電子以合作或相關的方式運行,而不像通常那樣表現的獨立。這就使得在不影響所有其他電子的情況下,很難控制電子行為的一個方面。

研究這種材料的一種常見方法是用雷射打它,看看它的電子狀態對能量注入的反應。研究小組就是這麼做的。他們用SLAC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發出的X射線雷射脈衝觀察材料的響應。

電子自旋和軌道表現出相互獨立的狀態

他們期望看到的是,當電子吸收近紅外雷射脈衝時,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的有序模式將完全混亂或「融化」。但令他們驚訝的是,只有自旋模式融化,而軌道模式保持完整。這表明自旋態和軌道態之間的正常耦合已經完全被打破。這在這類相關材料中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以前從未觀察到過,因為通常光激發的一小部分就會破壞一切。在這裡,它們能夠保持電子狀態,並且是最重要的軌道狀態沒有損壞。這是對軌道電子學和相關電子科學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就像在自旋電子學中切換電子自旋狀態一樣,也可以切換電子軌道狀態以提供類似的功能。從理論上講,軌道電子設備的運行速度可能比自旋電子設備快1萬倍。通過使用太赫茲輻射的短脈衝,而不是現在使用的磁場,可以在兩個軌道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在未來的應用中獲得更好的設備性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打破了量子材料的自旋和軌道態之間的聯繫
    在設計電子器件時,科學家們尋找操縱和控制電子的三個基本屬性的方法:電子的電荷;電子的自旋狀態,即產生磁力;以及電子在原子核周圍形成的模糊雲的形狀,也就是軌道的形狀。直到現在,電子自旋和軌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石,在一些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被認為是齊頭並進的;你無法在不改變其中一個的情況下迅速改變另外一個。
  • 軌道電子學向前一步:自旋與軌道態的捆綁被打破
    現代材料中電子一般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如果改變電子的自旋態,其軌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在量子材料釹鍶錳氧(NSMO)實現了自旋與軌道態的「獨立」變化。這項成果或將對新一代邏輯和存儲設備的研發開闢新道路。
  • 我國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我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
  • 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關聯電子材料的自旋態限域調控與...
    為總結項目執行情況,更好地完成項目研究目標,由復旦大學牽頭的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關聯電子材料的自旋態限域調控與自旋電子器件應用」和「關聯體系多種量子有序態的競爭與調控」項目,於2018
  • 科學家首次證實量子相變中量子金屬態存在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成都11月18日電 中外科學家攜手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上以「first release(首次發布)」形式刊發。
  • 人工量子系統中量子糾纏新途徑被發現
    原標題:人工量子系統中量子糾纏新途徑被發現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系和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王大偉研究員同王浩華教授聯合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首次在人工量子系統中合成了反對稱自旋交換作用,演示出利用手徵自旋態製備量子糾纏的新方法。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山大學王雪華團隊在自旋態按需調控的量子光源研究上取得進展
    光子自旋態是最重要的量子資源之一,自旋態按需調控的量子點單光子源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晶片等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然而,量子點單光子輻射的隨機性導致自旋態的調控非常困難,使其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近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教授和團隊成員李俊韜教授、包燕軍研究員等人為克服量子點單光子輻射和其自旋態的隨機性,提出一種基於超構表面透鏡雙焦點輻射的量子點單光子源結構,該結構對位於雙焦點上的量子點和其鏡像的輻射光子能實現方向可控的準直出射,並能同時實現左右旋偏振態的按需調控。
  • 我國首次實現聲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絕緣體近年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其電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之具有獨特的輸運特徵,有望在自旋電子學、熱電以及量子信息領域獲得應用。同時,玻色子(光子和聲子)的拓撲態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於光子,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光量子霍爾效應、光自旋量子霍爾效應和光拓撲絕緣體等理論。但由於聲子縱波偏振為零,空氣聲的拓撲態設計極為困難。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製備含單分子的量子糾纏態
    本報訊(記者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 陳根:十五萬億糾纏原子,打破量子糾纏脆弱態
    >粒子處於1態時,B粒子一定處於0態。這種多個粒子間的奇特聯繫,就是量子糾纏。物理家們一般認為,量子糾纏是一種既奇怪又脆弱的現象。有趣的是,這種纏結似乎將不一定相互靠近的原子連接起來--在任何一對原子之間都有成千上萬的其他原子,而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的夥伴。
  • 中國科大等基於自旋態精細調控實現高效電解水催化產氧
    特別是對具有鈣鈦礦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而言,電催化產氧性能與其過渡金屬離子的3d電子中eg軌道有效填充數緊密相連。當eg軌道的有效電子填充約為1.2時,其催化性能達到最好。作為一種典型的電子強關聯體系,鈣鈦礦過渡金屬氧化物往往呈現出各種奇特的電子序態,其晶格、電荷、自旋和軌道各自由度之間相互關聯。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首次製備含單分子的量子糾纏態
    本報訊(記者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團隊與美國合作者,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迷你《星際迷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
    比方說,如果一個光子的偏振態是「向上」的,那麼另一個光子的偏振態必然是「向下」的。 製備出這樣一對糾纏起來的光子,科學家們就可以進一步開展「大變光子」的演示。   「墨子號」曾實現星地量子隱形傳態  我們假設小紅想把手上1號光子的量子態傳給小明。那麼,科學家就製備出一對糾纏起來的2號光子和3號光子,通過光纖傳輸、或是通過衛星分別發給小紅和小明。
  • 科學家首次實現: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量子隱形傳態|華人一作
    然而,這些技術都依賴於「量子信息」 ,這些信息通常編碼在單個量子粒子中,極難控制和測量。而最近,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丹麥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實現了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也就是說,在不需要任何物理和電子連接的情況下,信息能夠從一個晶片即時傳送到另一個晶片。
  • 國科大等提出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
    破壞時間反演對稱性的情況更加有趣,也就是磁性的外爾半金屬,這種情況下磁有序和能帶拓撲同時存在,系統的性質會更加豐富。二維磁性拓撲材料對於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非常重要。  該項研究工作提出,實現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2D WHS)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要選擇一個二維鐵磁性材料,以獲得自旋極化的能帶。
  • 科學家們發現,電子之間也有量子隱形傳態,這對量子計算機來說很重要
    羅徹斯特大學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量子隱形傳態不僅可以發生在光子之間,還可以發生在電子之間。這項研究對改善量子計算的效率至關重要,而量子計算又有望促進更快,更高效的傳感器和處理器單元的發展。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科技前沿】本報合肥9月8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9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本成果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