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優客工場合併後,終赴美上市:張野十問無界空間創始人Randy

2020-12-0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青山資本,對話 | 張野、Randy,文字整理 | 魯瑤

2020年11月24日,優客工場正式通過SPAC的方式登陸美股,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

無界空間是青山資本在2015年所投資天使輪的項目,曾陸續獲得多家機構投資,2018 年3月9日,無界空間與優客工場宣布合併,兩者合併後青山資本持股優客工場,本次上市為青山資本帶來10倍回報,而無界空間的創始人Randy也踏上了新的創業徵程。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參與無界空間第一個聯合辦公空間落地開幕儀式

在無界空間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重要節點都能看到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的身影。值此優客工場上市之際,投資人張野與二次創業者Randy進行了一場對話,從不同角度講述天使投資與早期項目的陪伴與成長。

以下為對話實錄:

張野:你在2015年創立了無界空間,那時候你25歲剛從BCG離開,記得當時是WEWORK比較火的時候,你是否是被WEWORK激勵,從而創立聯合辦公空間的項目呢?

Randy:對,我覺得無論多少,所有做聯合辦公的創業者都是受到WEWORK一定的影響。當時我們選擇看這個行業的時候,一方面是源於我非常想創業,礙於沒有技術背景,且考量自己的人脈關係完全不認識技術口的人,所以做任何技術相關的創業,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又很希望能夠做一件事,讓我快速進入到這個圈子,同時為以後做一些技術創業提前做一些鋪墊。在這個期間我們看到了WEWORK在美國做的co-working,就是聯合辦公室這種概念,後來我發現聯合辦公這件事也能做的非常大,所以開始系統性的研究。這件事情不需要太多技術層面的東西就可以開始,雖然之後大家都嘗試做一些空間管理相關的軟體,但一開始本質還是設計、裝修以及社區運營的事。

另一方面,它能協助我們在整個圈子裡認識更多人,而且我們也發現身邊創業的朋友,不管條件好壞,辦公環境都不是很好,所以當時就想趕緊出來做,只是沒想到聯合辦公這件事在國內一下就變成這麼熱的風口,一堆人衝進來做這個行業,這是比較出乎我們意料的。

張野:我記得與無界合作的時候,你還處在有這個想法的階段,第一個辦公空間還沒有完全落地。我們青山也是剛剛成立,甚至可以說還沒有正式成立,基金還沒有註冊好,是先用自己的錢打給你,基金成立之後才替換出來的。當時很多機構都對你們,對這個賽道很感興趣,為什麼最終會選擇青山?

Randy:對,其實當時我們的選擇還蠻多的,大概接觸了10家左右投資機構,但是基本上有四五家都想投,本質是因為2015年那時候創業本身就很火,聯合辦公也很火,然後我們又是一個偏海歸的比較高大上的一個團隊,所以還蠻多人看好的。

當時我們也是面臨一個比較難的決策,與青山其實是碰巧認識的,我們是在已經決定要拿梅花的錢,然後梅花辦公室聊天的時候認識了野哥。選擇青山最主要還是因為野哥,覺得野哥很好玩,又非常能聊的來,而且特別能感覺到他是真的想幫助創業者。同時我覺得作為一個新基金,一定會把所有資源給到前幾個所投資的項目,因為對新基金來說前幾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關鍵,再加上我們相信野哥一定會用所有的精力來幫助我們,最終就決定拿青山的錢了。

張野:記得那時候我還幫你一起去拿一個工體的場地,結果被中間人坑了,那個人拿著你給他的押金去炒股,然後賠了。你知道這個錢後來是我個人墊上的嗎?

Randy:啊~不知道,這個我真的不知道!

張野:那筆你以為是他還給你的錢,其實是我借給他墊付了,到現在都沒有還,已經5年了。所以說天使投資和創業者的關係其實是很有趣的,有時候好像更像是一起幹一件事兒的關係,不是很像資本和企業的關係。

Randy:是的,我覺得其實也只有天使投資人能做到這一步,尤其是像青山這樣的天使機構。因為後來我們也拿了一些其他機構的錢,當然不是說他們不好,但是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他們投的項目比較多,所以精力和資源其實還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某一條資源對接給特別多個被投企業。所以青山這種本身投的不會那麼多,但是每看準一個項目,就不斷的支持,不斷的加注,把所有資源都幫助你,其實這是最好的一種天使投資人。

張野:2016年聯合辦公空間以及各種孵化器好像在國內迅速興起了。現在回憶起來無界空間當時做對了什麼事,讓你們能夠在這麼多聯合辦公空間的創業公司中一直保持在頭部?

Randy: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定位自己是主打年輕的創業者群體,我覺得我們在細分市場選擇方面做的非常準,因為當時團隊中我是25歲,我的合伙人是26歲,整個高管團隊基本沒有超過30歲的,通過定位自己是最懂90後的創業空間,從而吸引來的創業項目不管是第一批還是後面的,都是年輕且質量非常好的項目,這也讓我們在業內的口碑迅速區分開來。

在早期的時候,我們的宣傳路徑以及獲客渠道,就跟大部分在行業裡的玩家不一樣,使得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個體模型。在15至17年期間,我們用很少的錢做了非常好的業績,在整個行業都是虧損的時候,我們還能實現某些月份甚至某些季度都盈利的水平。所以我覺得

定位差異化是區分我們和別人的最關鍵的要素。

張野:當時為什麼選擇與優客工場合併,而不是繼續獨立向前衝?這個事當時我們好像還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Randy:對,當時我記得咱們分歧還挺多的,在17年的時候,從宏觀數據來看,我們發現了一些底層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租戶量,潛在租戶量在快速的變少,同期未來幾年寫字樓的新增量又在變多,所以這意味著其實會有大量的新增面積出來,但是租戶又不多。

所以在這個節點我們意識到需要快速拿更多的錢去過冬,但是發現我們團隊的基因,跟優客工場這種玩家來比較,他們的優勢比我們大太多了。我們本身是一個年輕團隊,好處在於我們能發現一些差異化的東西,比如說打年輕的創業者這個群體比別人做的好。但是在資本端,大錢還是會傾向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是大佬。在行業裡優客工場的融資能力一直是最強的,當時他們拿的錢接近我們的10倍,但合併的時候,我們的收入是他的1/3,所以我們感受到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拿更多錢去為過冬準備,是件很難的事情。並不是說做不到,而是說做到優客工場的融資量級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需要找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去過冬,優客在資本端有很大的力量,無界在運營上又非常有優勢,兩者合併在一起必然是一種強強聯合的方式。

張野:自己創立的企業,不再受自己的管控,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Randy:其實這件事非常難,也是掙扎了很久。但我覺得從創始人角度考慮,創業時間越長,越覺得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把感性和理性分開,雖然感性的東西是逃不掉的,但是得用理性去分析。我記得在合併的那天,我們有一個很棒的儀式,大家很開心,之後還喝了一杯,其實等我回到家還是忍不住哭了一會兒,因為感覺像把自己的孩子送給了別人。而且後來面對團隊的時候也很難,因為大家都是為了能夠把公司做到行業最大,抱著希望去改變這個行業的夢想創業的,沒有人創業是為了最後把公司賣掉,所以對團隊我覺得當時是最難交代。

雖然理性上我們都認為這是必走的一條路,但是感性上整個團隊還是很難過的。我覺得當時合併的那一刻,50%是開心,另外50%是非常大的傷心。

張野:被併購的過程整體比較順利,但事後也經歷了很多波折,尤其是整體交付這個過程接連不斷的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你們團隊犧牲了很多利益來保障投資機構的權益。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這樣的事,才能夠最終實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交付?

Randy:肯定是不是所有東西都會像預想的那麼順利,我覺得這和創業是一樣的。尤其是融天使的時候,夢想都是很美好,但是企業不斷的成長,越往後會發現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偏差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整個過程,我們雖然處在一個比較掙扎的狀態,但是還是一直堅持一定要把完整的把交割做完,才能是給到投資人一個好的交代。因為合併時發現,我們在17年看到的市場情況,自18年開始發生且快速的惡化,整個聯合辦公已經開始冷下來了,然後19年WEWORK爆雷,就會看到整個行業想融資都變成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行業龍頭企業才有一定的機會。

所以在如此的市場情況下,我們覺得一定得把交易做完,才是最理性的一個方式。當時談到一些犧牲利益的時候,我們團隊一開始就一致就決定了不犧牲投資人的利益,因為整個過程我們非常感激,對於我來說也是第一次創業,非常感激每一個支持我們的投資人。現在創業時間長了回頭來看,我覺得天使投資人還挺有勇氣的,選擇支持一個那麼年輕那麼無知的創業者,假如我能做投資,在那個節點遇到當年的我,可能都不會投資,所以對投資人是更加感激的。希望他們支持了我們,選擇了我們,我們不能在碰到問題了以後,也讓他們去犧牲利益,最終有幸保證了投資人的利益,讓團隊做一些犧牲。

我們團隊好處是在於年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創業,所以也沒關係。我們繼續在做自己新的東西,包括現在在做的inDeco,利益上的東西即使短期沒了,長期總可以賺回來的,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保持這樣一個心態。

張野:你離開優客工場之後就創立了一個新公司inDeco,新型的工裝解決方案,我們馬上要搬去新辦公室,也是inDeco在做的裝修。整個過程環節體驗還是很標準的。為什麼要做這個方向?和當時無界空間的創業有沒有關係?

Randy:我覺得有絕對性的關係,沒有任何一個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想著未來要當一個包工頭,這不可能是任何人的一個夢想。尤其是我8歲去了美國,在美國長大,可能以前根本沒想到現在會是這麼大一個包工頭。

但是在做無界空間的過程中,我們融到很多錢,其實都花在設計和裝修上了。我們發現這個行業裡的痛點實在太大了,從設計師和裝修公司扯皮,到整個工程管理,到偷工減料,以及過程不透明化,再到每個項目都有多多少少一定增項,這些問題基本是在我們的做無界的過程中體驗到的,且發現真的是無解的,而且行業裡沒有一個人在做這件事,那麼就決定我們來做,成立inDeco。核心還是覺得這個市場很大,而且問題非常明顯,我們希望能做出一點貢獻來改變這個行業。

現在inDeco發展的比較快,將近300人了,同時也正在籌備,明年把我們自己的內部用來提升效率的這些工具和軟體開放給其他裝修公司,希望能賦能整個行業裡的玩家,讓他們能做的更好,給客戶有更多的服務。

所以也很感謝無界這次創業過程,讓我看到有機會能夠進軍裝修這件事。雖然現在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包工頭,但是我們對能改變這個行業還是充滿了激情,最終希望讓大家的空間變得更健康、更幸福。

inDeco深圳辦公室開業

張野:優客工場這次是通過SPAC來上市的(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這次以這樣的方式上市,也算是給國內的創業者展示了還有這樣一種在美國已經比較成熟的產業,可以去實現資本化登陸二級市場,你覺得什麼樣的創業公司比較適合 SPAC這種模式?

Randy:我自己認為其實大部分公司都值得考慮將SPAC作為一種武器。資本市場有多種渠道,但在國內大家的想法還是太單一,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只有一些比較差的公司才會通過SPAC去上市。但是在美國資本市場已經發現遠遠不是這個情況了,今年美國其實有50%的IPO市場是依靠SPAC,有一些非常大的公司,比如說Opendoor通過SPAC這種方式以10億美金上市,所以是完全改變了一些傳統大家對SPAC的看法。

對創業者來說,這一定是個好事,SPAC的優勢在於第一它的速度快,傳統情況要做IPO基本上是9個月到一年的一個籌備期起。且很有可能是你在上市前一年到一年半就得做一系列的準備,但是如果你找到好的SPAC,談好後基本上3~6個月的時間就能順利的上市。第二是相對來說它的成本也是比較可控的,而且某種意義上會比純上市的直接成本低一些,所以我覺得SPAC是值得所有創業公司去考慮的一種方式。它不限於任何行業和任何階段,在資本市場上可以多一個武器。

張野:最後一個問題,除了投資人和創業者關係之外,咱們還有另外一個關係,都是康奈爾大學的校友,康奈爾大學在國內創業的勢頭或者說創業熱情不是特別高,在這兒能不能對康奈爾大學的校友以及準備創業的校友說點什麼?

Randy:加油~我覺得創業這條路很難,但是其實康奈爾的校友們都是很願意互相幫助的,在資本圈也好,創業圈也好,雖然不是那麼多,但是康奈爾的校友只要你主動找他們,他們一定是願意跟你交流或者是幫忙的,在整個過程中,我還是鼓勵大家,假如選擇這條路,就好好加油,走這條路非常難,但是千萬不要不敢找康奈爾校友來幫忙。因為像我們互相支持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相關焦點

  • 股票代碼為「UK」 優客工場終於美國上市
    .完成合併,昨日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UK」。成立以來,優客工場獲得多次融資,2015年到2017年,優客工場每年都獲得了4輪融資,2019年4月,星牌集團旗下龍熙地產對優客工場追加投資逾2億。據不完全統計,優客工場目前共獲得總融資金額超過47億元。優客工場還合併無界空間、併購Wedo聯合創業社、收購洪泰創新空間、將Workingdom納入麾下。
  • 優客工場成「全球聯合辦公第一股」,重新定義全產業鏈空間服務模式
    2020年11月18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OrisunAcquisitionCorp.和中國領先辦公空間解決方案提供商優客工場,聯合宣布完成合併。完成合併後的公司或Ucommune International Ltd.仍是公開交易主體,A類普通股和權證已於11月18日分別以「UK」和「UKOMW」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市場交易。
  • 優客工場成功上市,但聯合辦公的「雷區」還沒有排完
    隨後幾年間,優客工場、氪空間、SOHO 3Q等國內外背景的共享辦公企業不斷湧現,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然而2019年「獨角獸」WeWork上市失敗引發估值危機,曝光了聯合辦公的高風險。一年後坎坷上市的優客工場,估值同樣縮水嚴重,而且3年虧損將近14億。「藏雷」的聯合辦公,會成為共享辦公市場的小黃車嗎?
  • 聯合辦公空間運營商優客工場借殼登陸納斯達克,第三季度淨虧損47.8...
    優客工場(UK.US)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Orisun Acquisition Corp.完成合併,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完成合併上市首日開盤價9.4美元,漲幅達4.8%。
  • 優客工場提供多樣化工作環境
    優客工場國內領頭羊聯合辦公空間,入駐會員能在工作中結識到有趣的人,然後一起創造新事物。除了入駐會員,優客工場同樣把沒落的建築物打造成充滿活力的辦公空間,裡面容納了各種各樣的人才構建出一種新的辦公模式。
  • 優客工場成立區塊鏈研究院,Astar 合伙人馬治宇擔任院長
    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治宇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 於日前正式成立 ,馬治宇擔任院長,優客工場首席戰略官張鵬,優客工場首席技術官徐彬超擔任副院長。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已組建由 5 名海外歸國碩士組成科研團隊並計劃逐步邀請國內行業專家共同加入探討空間服務及區塊鏈結合的行業可借鑑方向,未來主要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1、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在共享辦公行業的應用場景和落地方案,並推動相關技術在共享辦公領域的實踐。2、設立專項專家委員會,研究並建立共享辦公行業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白皮書。
  • 毛大慶為何走出萬科,去做優客工場?實體企業如何破界創新?
    今兒,請來的是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他將闡述對於自身創業的思考,為何想要做優客工場,從需求的剖析、趨勢的判斷、合適方向的選擇三方面慢慢道來個中緣由,探索出從空間、服務、流量三大塊的盈利方向,跳出單純的「房東」收租方式,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聯合辦公的獨角獸。
  • 優客工場與WayLink Capital籤約儀式圓滿舉行!
    在此特殊背景下,2021年1月13日,優客工場與WayLink Capital威霖投資在北京正式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力協作,通過資源及平臺優勢,為中國創業者賦能。優客工場董事長毛大慶先生,優客工場coo關心女士,WayLink capital合伙人兼創新項目負責人何來晨博士,外聯集團董事長何梅女士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 ...2020我喜愛的中國品牌揭曉;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在美上市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一周企業資訊看點: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在美上市,強生加速新冠病毒候選疫苗研發,輝瑞進口抗風溼病生物製劑降價35%。賽諾菲和液化空氣投資凱輝基金。英利正式進入司法重整程序。溫德姆在華新增五家華美達酒店,開元酒店集團與優客工場達成合作。戴森史上最輕吸塵器全球首發,網易創始人丁磊首次快手直播。
  • 愛馬仕、盟可來爭開「小鎮店」,完美日記逆行上市
    此外,其設立了一個區域,聚集了上海流行的13家日本餐館,通過利用日本元素的環境設計來營造一個傳達日本食品趨勢的空間。   02 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紐交所上市   11月19日,完美日記母公司廣州逸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紐交所敲鐘上市,股票代碼為「YSG」,擬募資規模約為40.62億元。   成立僅四年的逸仙電商,開創了中國美妝企業上市的最快速度。
  • 鄭州「雙創」高地建設勢頭強勁 UFO眾創空間再獲投資2000萬元
    本報訊(記者楊凌)12月7日,記者從UFO眾創空間獲悉,該眾創空間近日獲得優客工場2000萬元投資,距離上一次獲得投資,不到一年時間。作為河南省首家眾創空間,UFO眾創空間目前已布局8個城市,運營11個空間,場地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服務企業(團隊)超過150家,投資企業10家。
  • 化學品電商平臺摩貝擬赴美上市 最高募資額4.9億元
    日前,化學品電商摩貝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最高募資額4.9億元(約7000萬美元。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摩貝前三季度淨營收91.45億元,同比增長50.3%,同時淨虧損也同比增長51.1%。
  • 格力地產無界文學季╳許知遠:青年變革者
    自開業以來,格力地產無界文化便一直在致敬文學,致敬藝術,致敬美好生活的可能。在這裡,我們閱讀、思考、看展、發呆、歌唱,在這裡,我們遇見豐富和充盈的靈魂,追逐美與自由的彼岸,一次次,逃離生活的庸常。這座海邊城市的精神之海從此有了註腳。
  • ...已下架「價格欺詐」雪鄉酒店;00後CEO融資百萬要挑戰淘寶+微信…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和ofo雙方的矛盾的確存在,在ofo現在的架構裡,滴滴系一度搶奪了戴威的話語權,且希望ofo和摩拜合併。,提高自身全球視野和國際化的領導力,其將於2018年春節後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
  • 膝關節健康行業 香港中基1號國際醫療赴美上市
    膝關節健康行業領導者,讓人類生命延長10年  3月7日,世界膝關節健康行業領導者香港中基1號國際醫療集團啟動赴美上市。集團創始人閆立先生、深圳原政協副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科技委員會顧問李連和先生、亞交所主席劉軍先生出席本次活動,香港商報進行了獨家採訪。
  • 百盛優客城市廣場明日開業 美食+EXO正在來襲!
    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將於1月15日正式開業,此前一直在裝修中的西樓也會在當天迎客,而且這一次百盛優客的餐飲美食將全面啟幕,更有買一送一的優惠活動。另外,韓國人氣偶像EXO的歐巴們開業當天也會來助陣噢,當然和鮮肉男團一同到來的,是一大波優惠,你一定不要錯過哦!百盛優客城市廣場12月19日部分開業!
  • 微美全息(WIMI.US)赴美上市調查:昔日A股神秘玩家,如今敲響美股大門
    美股 微美全息(WIMI.US)赴美上市調查:昔日A股神秘玩家,如今敲響美股大門 2019年7月24日 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