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1世紀職場的特點是全球化、節奏快、變化此起彼伏。要想獲得成功,具備以下這些能力的重要性變得前所未有:主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抗挫力。是的,10年、20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那時的不少工作種類至今可能還沒辦法定義。那麼,今天在父母規劃出來的清單式教育下,我們的孩子能夠有所但當、完全勝任嗎?顯然不能。因為,這種問題今天已經顯現出來,2017年的一份中國職場新人表現報告指出,90%的大學畢業生在工作3年後,對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幾乎所有僱主都反映出,現在的年輕人更容易依賴他人,應對策略差,缺乏當代僱主重視的一些能力,比如責任心和最低程度的但當。形成這個結論的根源來自於二十年前出現的「直升機「式家庭教育,來自於父母為孩子越來越細的清單化發展規劃,父母替孩子們做了許多他們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結果是往往會弄巧成拙。
2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幹涉和保護正在日益擴大,是的,這就是今天中國學齡家庭的現狀。有時,看著公司新進的90後員工,再看著自己年幼的孩子,不免憂心忡忡,因為,如果不改變,10年、20年後我們自己的孩子也必然得到這樣的評價。孩子們,再父母的庇護和過度養育下,完全喪失了自我解決問題、自我精進的能力,加上不斷加碼的「標準化」測試體系,所有事情都必須有明確的答案。那麼,應變何來,擔當何來?這種觀念的形成,將在日積月累中毀掉孩子的未來。比如,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這個班級太吵、太差,不再適合我的孩子,不安全,必須給他換個學校或者班級」或者「孩子還小,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多幫他們規避風險,確保他們的安全」。久而久之,孩子們知道了,遇到問題,父母會幫我們解決;只有做對每一件事,才能獲得家長和老師的讚許;只要按照大人的吩咐,就會走向未來成功之路。這樣,孩子們被籠罩在一個象牙塔裡,在溫室裡成長,一旦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就會變得不知所措。
3
或許,很多家長都會對我所言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們長大後自然會找到其生存的方式,現在擔憂還為時過早,畢竟孩子們首先要跨過中學、大學這些眼前的門檻。這種看法也對也不對,對的是今天沒有做好,就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就沒有機會獲得更大人生舞臺。不對的則是,學生時代是形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關鍵階段,家長的越俎代庖,錯失孩子們自我生長的重要時機。結果是,等孩子們長大進入職場之後,如果告訴他們做一二三四,他們會做得很出色。但如果你告訴他們:「瞧,我們的目標是四,我們只告訴你一到三點五,剩下的創新部分,你自己解決去吧。」那麼,他們會很為難,他們的心態是:「告訴我路徑,即使很難,我也會跟著走。讓我自己闖蕩,自己解決?那我做不到。」這就是清單化童年在作怪。是的,作為家長,我們花了比過往父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卻可能在孩子們長大後連最基本的自主經歷都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則更不能具備。
4
當然,今天的90後也並非都是一無是處的,在今天的教育體制下的確培養出了一小部分精英,而且這些精英比任何時代更為出色。在過去的10年中,我也曾努力地想與一些90後展開最好地合作。專注於他們願意工作多少時間,希望在哪裡工作,想要在團隊中扮演什麼角色,以及盡最大努力的學會傾聽他們的意見。我發現:那些出色的年輕人,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如果他們不理解任務的語境,他們就不會參與;他們關心公平問題,所以透明度很重要;他們強烈渴望不同的工作方式及高度的靈活性,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少工作,他們最在意的是控制自己的工作方式。對於這類來說,理解他們的語境,向他們解釋我們期待怎樣的最終結果,然後授權他們思考實現的方式,特別是這項工作有趣且富有挑戰性,他們就會像其他任何一代人那樣努力工作,並以非凡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務。
出於好奇,我也很認真地這類型的孩子進行過深入的交流,看看他們的童年、學生時代是如何渡過的,表明看來與其他孩子似乎並無二致。各種補習、各種興趣班、各種各樣的學習清單,父母的百般呵護與管理,等等,他們的父母同樣提供了諸多的教育機會,也是在家長們「成龍成風」的願景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洞悉其中不同的是:他們有著同樣出色的父母,這些父母懂得傾聽,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關愛和支持;他們與孩子共同去制定和定期調整目標清單,讓孩子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持續發展。這樣一來,在孩子們的人生成長之路上,他們受到了足夠好的教育,充滿自信,具有健康的心態和自我實現的獨立性,而他們的父母則一直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總之,父母給予孩子清單化的童年,並非完全不對,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去為他們量身定製最合適的清單。而那些緊緊盯著最優秀孩子去規劃孩子生活清單的家長,不僅事與願違,反而會自食其果,剩下的只有焦慮和不安。
完
文章部分圖片及文字內容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
請私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