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化的童年會讓父母自食其果

2020-11-30 騰訊網

01

21世紀職場的特點是全球化、節奏快、變化此起彼伏。要想獲得成功,具備以下這些能力的重要性變得前所未有:主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抗挫力。是的,10年、20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那時的不少工作種類至今可能還沒辦法定義。那麼,今天在父母規劃出來的清單式教育下,我們的孩子能夠有所但當、完全勝任嗎?顯然不能。因為,這種問題今天已經顯現出來,2017年的一份中國職場新人表現報告指出,90%的大學畢業生在工作3年後,對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幾乎所有僱主都反映出,現在的年輕人更容易依賴他人,應對策略差,缺乏當代僱主重視的一些能力,比如責任心和最低程度的但當。形成這個結論的根源來自於二十年前出現的「直升機「式家庭教育,來自於父母為孩子越來越細的清單化發展規劃,父母替孩子們做了許多他們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結果是往往會弄巧成拙。

2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幹涉和保護正在日益擴大,是的,這就是今天中國學齡家庭的現狀。有時,看著公司新進的90後員工,再看著自己年幼的孩子,不免憂心忡忡,因為,如果不改變,10年、20年後我們自己的孩子也必然得到這樣的評價。孩子們,再父母的庇護和過度養育下,完全喪失了自我解決問題、自我精進的能力,加上不斷加碼的「標準化」測試體系,所有事情都必須有明確的答案。那麼,應變何來,擔當何來?這種觀念的形成,將在日積月累中毀掉孩子的未來。比如,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這個班級太吵、太差,不再適合我的孩子,不安全,必須給他換個學校或者班級」或者「孩子還小,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多幫他們規避風險,確保他們的安全」。久而久之,孩子們知道了,遇到問題,父母會幫我們解決;只有做對每一件事,才能獲得家長和老師的讚許;只要按照大人的吩咐,就會走向未來成功之路。這樣,孩子們被籠罩在一個象牙塔裡,在溫室裡成長,一旦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就會變得不知所措。

3

或許,很多家長都會對我所言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們長大後自然會找到其生存的方式,現在擔憂還為時過早,畢竟孩子們首先要跨過中學、大學這些眼前的門檻。這種看法也對也不對,對的是今天沒有做好,就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就沒有機會獲得更大人生舞臺。不對的則是,學生時代是形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關鍵階段,家長的越俎代庖,錯失孩子們自我生長的重要時機。結果是,等孩子們長大進入職場之後,如果告訴他們做一二三四,他們會做得很出色。但如果你告訴他們:「瞧,我們的目標是四,我們只告訴你一到三點五,剩下的創新部分,你自己解決去吧。」那麼,他們會很為難,他們的心態是:「告訴我路徑,即使很難,我也會跟著走。讓我自己闖蕩,自己解決?那我做不到。」這就是清單化童年在作怪。是的,作為家長,我們花了比過往父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卻可能在孩子們長大後連最基本的自主經歷都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則更不能具備。

4

當然,今天的90後也並非都是一無是處的,在今天的教育體制下的確培養出了一小部分精英,而且這些精英比任何時代更為出色。在過去的10年中,我也曾努力地想與一些90後展開最好地合作。專注於他們願意工作多少時間,希望在哪裡工作,想要在團隊中扮演什麼角色,以及盡最大努力的學會傾聽他們的意見。我發現:那些出色的年輕人,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如果他們不理解任務的語境,他們就不會參與;他們關心公平問題,所以透明度很重要;他們強烈渴望不同的工作方式及高度的靈活性,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少工作,他們最在意的是控制自己的工作方式。對於這類來說,理解他們的語境,向他們解釋我們期待怎樣的最終結果,然後授權他們思考實現的方式,特別是這項工作有趣且富有挑戰性,他們就會像其他任何一代人那樣努力工作,並以非凡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務。

出於好奇,我也很認真地這類型的孩子進行過深入的交流,看看他們的童年、學生時代是如何渡過的,表明看來與其他孩子似乎並無二致。各種補習、各種興趣班、各種各樣的學習清單,父母的百般呵護與管理,等等,他們的父母同樣提供了諸多的教育機會,也是在家長們「成龍成風」的願景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洞悉其中不同的是:他們有著同樣出色的父母,這些父母懂得傾聽,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關愛和支持;他們與孩子共同去制定和定期調整目標清單,讓孩子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持續發展。這樣一來,在孩子們的人生成長之路上,他們受到了足夠好的教育,充滿自信,具有健康的心態和自我實現的獨立性,而他們的父母則一直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總之,父母給予孩子清單化的童年,並非完全不對,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去為他們量身定製最合適的清單。而那些緊緊盯著最優秀孩子去規劃孩子生活清單的家長,不僅事與願違,反而會自食其果,剩下的只有焦慮和不安。

文章部分圖片及文字內容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

請私信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央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 2018將實施清單化調度
    中央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 2018將實施清單化調度   在環保督查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地方掀起「環保風暴」的同時,也落實了嚴抓嚴打嚴問責,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首輪中央環保督察的圓滿收官,地方環境治理將迎來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回馬槍」式檢查。
  • 《權力的遊戲》羅柏·史塔克的結局,是命中注定,還是自食其果?
    《權力的遊戲》羅柏·史塔克的結局,是命中注定,還是自食其果?文/長駿撩影視《權力的遊戲》是一部大型的史詩級巨作,劇中人物眾多,人物關係也是錯綜複雜。整部劇中的人物塑造的都很完美,也比較符合人性,讓人看後感覺真實,這些大概就是這部劇火遍全球的最主要原因。曹操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說此話時,孫權才九歲。
  • 這些國家在九一八時拋棄中國,最終自食其果
    德國一看,英法都是紙老虎連中國都保不住,開始大幅擴張,最終國聯自食其果。墨索裡尼聲稱:「國際聯盟在麻雀大聲喊叫時運作的很好,但在老鷹來的時一點用都沒有」。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相繼退出了國聯,並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 香港社會各界:美方公然幹涉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將自食其果
    此舉只會影響他們自己在港的既得利益,只會自食其果。香港時事評論員冼國林表示,任何國家都不會容許任何人,不論是本國公民還是外國人,在境內從事顛覆國家的活動。現在美國制定這些法案和政策,是公然幹涉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所謂制裁對香港經濟沒有影響力。
  • 越南取消對中國遊客免籤,還拒絕與中國的高鐵合作,如今自食其果
    越南取消對中國遊客免籤,還拒絕與中國的高鐵合作,如今自食其果 越南,是一個旅遊比較發達的國家。在前幾年,越南的旅遊業發展的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中國遊客去旅遊。越南的旅遊景點有很多,像芽莊,在中國就特別出名。但是很多中國遊客去了之後,就很少再回頭去。
  • 在人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 我們正在自食其果
    無論如何,為了海洋生態或是自己的健康,人類應該要減少塑料垃圾,否則我們終將自食其果
  • 父母水盲,子女遭殃!!!
    宣傳科普知識,傳播健康理念如今,水盲多於文盲,商家水盲,消費遭殃; 父母水盲,牽連子女;自己水盲,自食其果;官員水盲,百姓損傷;減少水盲,人類興旺。
  • 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是人類自食其果?
    然而現在我們還是在大量的使用塑料製品,對環境的破壞也沒有很好的控制,早晚有一天我們人類會自食其果。
  • 內容針對中國遊客,現如今自食其果
    現在中國遊客數量龐大,各個國家內多多少少都有中國遊客的影子,但是又一國家街頭裡,出現了中文標語,內容引起遊客不適,表示非常生氣,後來該國旅遊業損失慘重,也是自食其果。
  • 湖南衛視封殺三個明星,個個都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朱丹被封殺屬於自作自受,自食其果,但是所謂的封殺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個笑話吧。
  • 人體內出現了不該有的東西,是人類自食其果
    讓整個地球看起來都是一片繁華的現象,但是科技的發達並不會讓所有人都開心,很多科學家甚至會為此感到擔心,霍金曾經預言過,地球在數百年後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原因就是因為人類的不愛護環境,導致自食其果。如今霍金的預言好像真的成真了,因為科學家在人類的體內檢查出了本不該出現在人體內的物質。那就是塑料分子,那這些塑料分子都是怎麼進入到人體內的呢?
  • 火箭用8年創造了一種文化,從哈登來到火箭開始,便註定自食其果
    火箭用8年時間成就了哈登,卻也因為成就了哈登而讓自己自食其果。由於哈登的快速成長,逐漸成為了聯盟數一數二的巨星,火箭逐漸迷失在了哈登的石榴裙下,他們賦予了哈登絕對權力,這與火箭正常的建隊軌道相悖,但火箭明知如此卻越陷越深。為什麼?前火箭教練組的言論給出了答案!
  • 「佛系父母」 還是 「偽佛系父母」?在於父母自身的成長與覺悟
    最近 「佛系」 一詞火了,從佛系員工,到佛系粉絲,到佛系青年……佛系,無關乎任何宗教,只是以一種詼諧幽默表達一種與我們這個社會司空見慣競爭、非要不可,不達到什麼樣的狀態就誓不罷休等亢進狀態的一種反面,是 一種「這樣也行,那樣也好」 的淡然狀態,具體到育兒,自然就有了 「佛系父母」 的 「佛系育兒」 等說法。
  • 曾奇峰: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卻可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什麼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那麼,具備何種人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  有很多說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戀的人、粗心而陽光的人等。我們這裡說個新的:清爽的人。
  • 中國和美國父母差異,工業化社會父母和移民的工業社會父母的碰撞
    從戴口罩這件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得到美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的信息非常混亂,甚至信息截然相反相互矛盾。中國人的看法近似中國對一件事的看法當然也有差異,但是中國價值觀的差異遠遠小於美國社會。例如,我舉一個教育方面的例子。孩子上大學以後,父母是否負擔學費和生活費。在法律上面,父母沒有義務負擔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這純屬是一種價值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