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太空告訴你,中國極度貧困之地如何改變
以下內容影像、地形以及氣象數據都來自衛星觀測記錄我們與這個星球如何共處並解決自身的發展問題氣流受阻之處形成了深藍色的強降水地帶內側則是黃色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這就是青藏高原這裡有中國最乾旱的土地最難以捉摸的氣候和最脆弱的自然環境大自然造就的貧困基因如何改變?
-
彝族深度貧困解析:從地理空間轉向社會空間
【摘要】 以廣受媒體關注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深度貧困村「懸崖村」為切入點,基於對孟德斯鳩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述評,從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關係入手,反思人地關係的本質,探索貧困根源,分析認為地理環境通過對社會生產力的決定性影響,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進程。
-
金風吹來的時候……——青海省財政資金助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紀實
齊心協力共商今後發展之計。(王偉才) 又是一年豐收季。金風吹來的時候,我們走過城鎮鄉村,走過草原牧戶,處處都能感受到財政扶貧資金在脫貧攻堅中所發揮的強有力支撐作用,感受到廣大農牧民群眾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 自從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筆筆財政資金的投入,猶如久旱的土地上灑遍了甘霖,貧瘠的山鄉呈現出勃勃生機!
-
AlphaGo是如何戰勝圍棋高手的?深度學習告訴你
AlphaGo是如何戰勝圍棋高手的?深度學習告訴你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15 07:28:00 AlphaGo(阿爾法狗)戰勝了柯潔,人工智慧贏了,贏家仍然是人類!
-
...高原上綻放的光芒——來自青海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故事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西寧9月19日電題:高原上綻放的光芒——來自青海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張旭東、陳凱、王大千、陳煒偉青海,是民歌中「那遙遠的地方」,受平均4000米以上高海拔等自然條件所限,這裡也成為決戰「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的重要陣地。
-
200名貧困留守兒童參觀科技館 「觸摸」太空感知宇宙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張雨欣 本報記者 石喻涵 馬昭)「火箭為什麼可以上天」、「衛星在天上是怎麼飛行的」、「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與同齡孩子一樣,對於太空為滿足他們的好奇心,9月13日,由涇河新城教育衛體局組織的200餘名貧困留守兒童來到9號宇宙研學基地,近距離深度體驗了一番奇幻航天之旅。
-
如何科學地清理太空垃圾?
什麼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又有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之稱,主要包括世界各國的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與廢棄不用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第二步:與太空垃圾進行「對接」為節省能源,立方帆巧妙地採用了一套應用微型馬達來傾斜風帆的技術。馬達可以在兩個維度上移動來改變風帆的重心,同時使用小型磁鐵的磁場與地球磁場的相互作用來控制風帆。
-
全球還有超過13億人處在貧困狀態,我們探索太空的意義在哪裡?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昨日凌晨發生成功,當全球還有超過13億人處在多維貧困狀態時,我們探索太空的意義在哪裡?*13億人處在多維貧困狀態:出自《聯合國開發署:2019年度全球多維貧困指數報告》。成果之反饋太空探索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工程,其促成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也能從多方面反哺到地球人類的建設中。
-
英雄航天員景海鵬,他是中國唯一3次上太空的人,近況如何?
景海鵬出生在1966年,那時人們的水平普遍都比較低,而景海鵬的家庭條件更加貧困,一家人全靠父親務農維持生計。但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的母親堅決不同意,告訴景海鵬讀書才能改變自己和一家人的命運,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棄學的想法。
-
「環首都貧困帶」再調查:北京依然孤獨地繁榮著
在中國,無論是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還是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都是特大城市經濟圈的典型代表,在長三角或珠三角城市群內部,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不是非常大,但在環首都經濟圈裡,卻出現了這樣一個環首都貧困帶。北京何以孤獨地繁榮著? 然而,龐大如北京這樣的城市,又決然不可能孤零零憑空生長出來。那麼,北京與周邊地區的聯繫、互動機制是什麼?這種機制如何影響、塑造其周邊地區的發展?
-
中國貧困農民生產的食用菌可能成為人類「移民」太空的食物
中國航天事業的突飛猛進——包括載人飛船、太空站和月球與火星探測等,在民眾中引起太空熱,也使得楊勇萍相信他的企業可以為此做出某種貢獻。 「我們設想過,航天員未來的食物或可用菇類,又比如未來的太空站或可設立小型的菌菇生產基地。」中國航天基金會事業發展部部長楊愛民說,「雪榕集團在中國多地實踐的脫貧攻堅,未來或有可能與航天事業結合起來。」 雪榕集團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被認定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其新鮮金針菇產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
中國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為什麼要花錢去火星
中國能把衛星、火星車精準送上天,這樣就代表了,我們也能精準地打掉敵人的衛星、太空站,如果中國想的話。發展航天事業,是為了保證中國有制太空權,這不是未來的戰爭,這是現在的戰爭。而且,在解決貧困工作上,中國也沒少花錢,都把錢拿去扶貧,才是真的昏招。
-
如何「科學」地清理太空垃圾?
構成地球「行星環」的物質並非星體碎片和巖屑,而是人類親手製造的「白色汙染」——太空垃圾(Space debris)。地球的「行星環」 什麼是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又有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之稱,主要包括世界各國的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與廢棄不用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
-
高原上綻放的光芒——來自青海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故事
青海,是民歌中「那遙遠的地方」,受平均4000米以上高海拔等自然條件所限,這裡也成為決戰「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的重要陣地。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塗新彭自豪地介紹,「青海上個月已刷新的『綠電百日』紀錄,河南、北京等地的『綠電』,都有這個園區的貢獻。」 位於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昔日是沙丘遍布的荒漠戈壁,也曾是三江源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區。 「為生活,要養牛羊種地;為生態,需禁牧退耕。兩難中,風沙逼走住戶,最多的搬家3次。」共和縣恰卜恰鎮西臺村黨支部書記馬進學說。
-
如何成為一名太空人?讓NASA告訴你答案
Roemer在接受《國家地理》採訪時,講述了NASA如何挑選太空人,她希望在候選人中找到怎樣的特質,以及她對目前的太空艙的看法。考慮到篇幅和易讀性,採訪有所改動。 您打算在下一批太空人選拔中選出多少人?
-
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
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月17日電 題: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 作者 郭超凱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以「太空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打水漂」是中國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的返回是中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已在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上實現。
-
外星人深度揭秘地球的星際之門和太空隧道系統
艾菲:星際之門泡泡位於地球外部的適當位置。診所中只有入口點。入口點可以位於地面上。氣泡的入口點是星門的次要手段。入口有供生命形態使用的或貨物用的電梯。阿德裡安:我和艾菲星體是如何穿過大門到達遙遠星球上的議會大廈的?艾菲:步行。當你走上樓梯進入你所看到的光入口的那一刻,你的星體軀體被吸引到了地球外的氣泡方向。它從那裡被吸引了大約1000個星系。
-
太空生活什麼樣 月宮一號告訴你
原標題:太空生活什麼樣 月宮一號告訴你 圖為1月26日,「月宮365」實驗換班,一組志願者和二組志願者在艙內向外揮手致意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今年4月24日,是第三個「中國航天日」。4月21日和22日,位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裡的「月宮一號」科普基地向公眾開放。觀眾能夠不出地球便能一睹神秘「月宮」。 「月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它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是保障人類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長期生存所需關鍵技術。
-
機器學習,讓你了解這世界上最晦暗的戰亂和貧困
然而這樣繁榮的圖景並不是人類的全部,世界上還依然充滿了貧困和戰亂。就像這個在敘利亞戰亂剛剛遭遇空襲的5歲小男孩Omran Daqneesh,出人意料地安靜、麻木和茫然,不哭不鬧地擦掉自己臉上的血,而誰又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殘酷!
-
投資超萬億 中國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經濟觀察)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1000萬人,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3日說,全球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有8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