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宇宙中,黃金的真正起源可能又一次發生了變化

2020-11-28 和訊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人類最終在2017年檢測到兩個中子星之間的碰撞後,我們終於證實了一個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理論,即比鐵更重的元素形成於這些大爆炸的高能火焰之中。

以及因此,我們相信這也解釋了這些重元素(包括金元素)是如何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的。

然而,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問題。根據新的星系化學演化模型,中子星碰撞產生的重元素豐度甚至都及在當今銀河系中觀測到的重元素豐度。

「在宇宙初期,中子星合併並不會產生足夠的重元素。並且,140億年之後,它們依然不會,」莫納什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阿曼達·卡拉卡斯說,「宇宙製造這些重元素的速度還不夠快,不足以解釋重元素在古老恆星中的存在,以及總的來說,就是碰撞的數量還不夠多,因此無法解釋當今宇宙中的重元素豐度。」

恆星是產生宇宙中大部分元素的熔爐。在早期的宇宙中,最初的夸克湯冷卻到足以積聚物質後,就形成了氫和氦——這兩種依然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

當這些物質塊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時,第一批恆星就形成了。恆星的核心,是核聚變熔爐。它們把氫聚合成氦;又把氦聚合成碳;依此類推,較輕的元素耗盡後就繼續用較重的元素聚合更重的元素,直到聚合成鐵元素為止。鐵元素本身也可以聚合,但這個過程消耗的能量太多——超出了聚合本身可以產生的能量。因此,鐵核即終點。

卡拉卡斯說:「我們可以把恆星想像成一口創造新元素的巨型高壓鍋。製造這些元素的反應也為恆星提供能量,使其能夠發光發熱數十億年。隨著恆星慢慢衰老,它們內部的溫度會逐漸升高,產生越來越重的元素。」

如果要產生比鐵更重的元素(例如金、銀、釷和鈾),就需要依靠快中子捕獲過程,也叫R-過程。R-過程可能發生於真正的高能爆炸中,該爆炸會產生一系列核反應,其中原子核與中子碰撞,合成比鐵更重的元素。

但問題是,這個過程必須非常地快,快到放射性衰變在原子核捕獲更多中子之前根本來不及發生。

我們已經知道,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千新星爆炸是一個足以產生R-過程的高能環境(603588,股吧)。這是沒有爭議的。但是,若要產生我們觀測到的這麼多重元素,我們需要找到中子星碰撞的一個最小頻率。

為弄清楚這些元素的來源,研究人員利用銀河系中最新的天體物理觀測和化學豐度,為從碳到鈾等所有的穩定元素構建了星系化學演化模型,其中包括理論上的核合成產量和事件發生率。

顯示建模元素來源的周期表

他們用一張周期表列出了自己的工作,這張表顯示了所有建模元素的來源。並且,他們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從宇宙初期到現在,中子星併吞頻率不足。相反,他們認為,可能的解釋或許是另一種超新星。

這些超新星被稱為磁轉動超新星,並且它們產生於具有強磁場的大型快速旋轉的恆星核心坍塌之時。這些超新星爆炸也被認為具有足夠的能量,可以產生R-過程。如果質量介於25個到50個太陽之間的恆星中,哪怕只有一小部分的超新星爆炸是磁轉動超新星爆炸,其結果也可以彌補這一差異。

「哪怕是對中子星併吞頻率最樂觀的估計,也無法解釋宇宙中這些元素的豐富含量,」卡拉卡斯說,「這確實令人驚訝。因為這看起來仿佛是,具有強磁場的快速旋轉的超新星才是這些大多數元素的真正來源。」

先前的研究還發現一種被稱為「崩塌星超新星」的超新星也可以產生重元素,即一顆質量超過30個太陽的快速旋轉的恆星在崩塌成黑洞之前變成超新星。一般認為,這種超新星爆炸比中子星碰撞更加罕見,但它們也可能是產生重元素的一個因素——而且與該研究團隊的其他發現也十分吻合。

該研究團隊發現,質量小於8個太陽的恆星會產生碳、氮、氟以及比鐵更重的所有元素中的近一半元素。質量超過8個太陽的恆星則會產生生命所需的大部分氧和碳,以及碳到鐵之間的大部分剩餘元素。

「除了氫之外,沒有哪一種元素只能由一種恆星產生,」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小林千秋解釋說,「一半的碳來自瀕死的低質量恆星,而另一半碳則來自超新星。一半的鐵來自大質量恆星的正常超新星爆炸,而另一半的鐵則來自Ia超新星。Ia超新星則產生於低質量恆星的聯星系統。」

地球上約0.3%的金和鉑原本可追溯到約46億年前的中子星碰撞。但新的發現並不一定意味著,這些金和鉑的起源歷史就要改寫。

而且我們探測引力波才五年而已。隨著我們的設備和技術的改進,日後我們發現的中子星碰撞事件可能會比我們現在觀測到的更加頻繁。

還有一個奇怪的結果就是,研究人員的模型產生的銀元素比實際觀測到的多,而金元素卻比實際觀測到的少。這就說明,模型還需要調整和改進。可能是計算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們對恆星核合成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勻琳)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在我們的宇宙中,黃金的真正起源可能又一次發生了變化
    以及因此,我們相信這也解釋了這些重元素(包括金元素)是如何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的。  然而,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問題。根據新的星系化學演化模型,中子星碰撞產生的重元素豐度甚至都及在當今銀河系中觀測到的重元素豐度。
  • 宇宙中黃金太多了,科學家困惑於它的起源,未來黃金可能不值錢
    黃金是如何誕生的?黃金不能通過普通的化學反應來產生,儘管鍊金術士們已經嘗試了幾個世紀。但要製造這種閃閃發光的金屬,你必須把79個質子和118個中子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原子核。它誕生於強烈的核聚變反應。但這種強烈的核聚變發生的頻率並不高,至少這種核聚變沒有發生在附近,不足以製造出我們在地球和太陽系其他地方發現的巨大黃金寶藏。
  • 生命起源,我們可能來自原生湯,丹布朗《起源》
    達爾文的進化論闡述了我們從海洋中的生命最終進化為人類的歷程。相當於是解答了從1到100,然後從0到1還沒有答案,即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宇宙生命論:這一假說提倡「一切生命來自宇宙」的觀點,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飛來」。3.自然發生論:又稱「自生論」或「無生源論」,認為生物可以隨時由非生物產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體產生。如中國古代所謂「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 地球上的黃金最初是從哪來的?宇宙大爆炸?揭幕真正來源
    黃金價格持續大漲,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據統計,今年整體上漲幅度超過了30%。人們的目光又一次回到了黃金市場,買賣黃金的熱情空前高漲。那地球上的黃金到底是從哪來的?真的不能被人工製造嗎?地球上的黃金都來源於宇宙,因為身為行星的地球,並沒有自發進行核聚變成新原子的能力,而且在這些恆星的自然演化過程中,也不能產生比鐵原子更重的原子,直至恆星生命終結時,聚變到鐵元素的恆星。因為內核不能產生更多能量支持恆星的重量,從而恆星坍縮產生劇烈的爆炸,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 宇宙起源問題再引爭議,科學家:宇宙並非由奇點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我們所在的宇宙已經存在上百億年,對於宇宙是如何產生這一問題,科學界一直都沒有得出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目前,關於宇宙的起源,被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的理論是宇宙大爆炸論。那麼宇宙大爆炸論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宇宙大爆炸論指出,宇宙起源於一個體積趨於無限小的,質量卻趨於無限大的奇點的爆發。在這個奇點爆發之前,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對於宇宙大爆炸論,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奇點是莫名其妙就發生了爆炸嗎?爆炸過後那麼巧就產生了我們目前的宇宙嗎?這個理論是否有實際依據呢?說到宇宙大爆炸論的理論依據,科學家主要找到兩點。第一點依據是約在20世紀發現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人類不是起源宇宙?科學家發現,多名太空人身體發生了變化
    因此關於人類的起源,科學家們也都認為是宇宙,科學家普遍認為人類起源於外太空根據當前的宇宙觀測,星際中有機分子還不少,一般存在於星雲中,也有在行星系統附近,通過長時間的運轉,開始出現了生命。但是人類的生存條件是需要有氧氣的,倘若人類起源於宇宙的話
  • 宇宙起源可能不止大爆炸,還有另外的起源理論,你認可哪個?
    然而,儘管科學家已經捕捉到宇宙中的紅移現象,並證明宇宙一直在膨脹,但這一理論告訴我們的事實有些不可接受。畢竟,沒有人能想像浩瀚的星海是從無窮小的點誕生的,在那之前沒有時間概念。更不可理解的是,根據「大爆炸」(Big Bang)理論,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甚至會再次變成奇點,或者所有的物質都會被湮滅,變成一個充滿虛無的空間。這個結果不僅違背了人類的直覺,而且讓人感到有點絕望。
  •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對宇宙充滿著幻想,也一直不斷努力摸索著,儘管人類肉體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們的思維卻是無所拘束的,歷史一代代偉人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學習方法與思想理論,今天,我們想要再次探討宇宙的秘密,還是得從137億年前的那場大爆炸開始。宇宙並非永恆存在而是從虛無創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 日本科學家:可觀測宇宙中,我們可能是唯一的生命
    基於「自然發生」學說以及其中的「RNA世界」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在可觀測宇宙中,形成功能性RNA鏈(至少包含40~60個核糖核苷酸殘基)的可能性極低,而這一長度是RNA具有基本的自我複製功能的必要條件。當然,在可觀測範圍之外正加速膨脹的整個宇宙中,生命可能出現在無數的行星上,只是我們或許永遠找不到它們。
  • 科普:黃金根本不是地球上的物質,浩瀚宇宙中有一個「金球」
    黃金是地球上稀有的貴金屬,也是一種幾乎從不貶值的硬通貨,地球上的黃金大約有48億噸,但是真正能開採得到黃金礦則不足一億噸,今天跟大家講一個有違常識的觀點:其實黃金根本就不是地球上的物質,黃金是通過一次極其偶然的機會來到了地球,而且宇宙中還存在著一個有黃金構成的星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未來三十年間,我們的生活有可能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歷史的奇異點出發,我們可以發現,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誕生,人類的進化,幾乎都無法想像,為什麼突然間,地球就出現了,生命就誕生了,人類就進化成高智慧生命了。這些在我們現在來看,感覺是很自然的發展歷程,但在當時的環境來看,這些都是幾乎無法發生的存在,從近代科技發展過程來看,工業革命的出現,人類實現自動化生產,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是無法想像的存在。
  • 另一個宇宙現身?宇宙起源不是因一次大爆炸,或許是註定的輪迴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神奇的宇宙,不少人都致力於探索宇宙的奧秘。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只知道宇宙的起源是來自於一次大爆炸。宇宙在最開始的時候膨脹很快,後來隨著時間的沉澱逐漸慢了下來。不過,現在的宇宙似乎又開始加快了膨脹速度。這好像是有一些力量在控制著宇宙,於是科學家都紛紛關注起了宇宙的起源,想知道在大爆炸前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 宇宙微波背景下測量微小的變化,將有助於發現宇宙起源的重大發現
    在宇宙微波背景下測量微小的變化,將有助於發現宇宙起源的重大發現。有可能對近140億年前發生的事情有詳細的了解嗎?值得注意的是,答案可能來自於對宇宙微波輻射的新測量,這種輻射如今瀰漫在所有的空間中,但在宇宙形成後不久就會釋放出來。
  • 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2)
    宇宙起源:宇宙大爆炸(2)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宇宙膨脹,因為它引起了一個問題,是否最終所有事物都將遠離我們,像哈勃定律說的那樣,距離越遠移動越快。描述膨脹宇宙,這裡要使用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中涵蓋時空彎曲的概念,因為物質使得空間彎曲。
  • 我們是怎麼研究宇宙起源的
    我的天文夢首先,為什麼研究恆星能夠窺探宇宙的起始與未來呢?因為從恆星的產生、成長和老去就能窺探出宇宙的奧秘。人類才短短幾千年的歷史,相比較宇宙的年齡,簡直九牛一毛都不如。那我們又怎麼目睹這些過程呢?因為我們所處的宇宙就像一片大森林,森林中有嫩芽,有小樹,有大樹,以及要枯死的樹,宇宙中同樣如此,有正在孕育的初始恆星,有正處青壯年的恆星(太陽),也有即將老去的紅巨星。只要研究了宇宙中的這些恆星,就能窺探恆星形成及演化,推斷宇宙的奧秘。
  • 金子的起源很有可能是極少見的中子星相撞
    諾克斯堡煤礦是目前阿拉斯加最大的開採中的金礦。一項基於太空觀察的研究提出地球上的金子來自罕見的中子星相撞金的原子序數為79,元素符號是Au,是貴金屬中最受歡迎的元素——它的起源可能是外層空間極其罕見的劇烈爆炸,它的閃閃發光顯然從砰地一聲開始。
  • 黃金是如何在宇宙中形成的?條件極為苛刻,人造黃金幾無可能
    他們的分析揭示了所有比鐵重的元素的形成都是在這些巨大的碰撞中形成的。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碰撞不會產生足夠多的黃金,不足以解釋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黃金的數量。金元素在恆星中形成,在中子星的碰撞中形成,在一種特定類型的超新星爆發中形成。當原子在大爆炸後第一次形成時,只產生了氫和氦。其他元素都是在大質量恆星的中,或在恆星超新星的巨大爆炸中形成的。
  • 從三個小丑到超人的三個起源,曼哈頓博士徹底解析了世界的真相
    在《末日警鐘》的第10期漫畫中,編劇Geoff Johns給我們帶來了關於新52宇宙重啟的秘密。實際上小丑並非只有三個,如果他們算上新52小丑的話,真正的小丑其實是有4個的。但是在新52蝙蝠俠中並沒有小丑的起源故事,所以在新52中小丑起源很可能是一個坑。
  • 研究宇宙結構起源的一項新測試
    許多宇宙學家認為,宇宙的結構是早期膨脹過程中發生的量子漲落的結果。然而,到目前為止,證實這一假設已被證明極具挑戰性,因為在分析現有的宇宙學數據時很難區分量子和經典原始波動。波動是在宇宙早期膨脹(膨脹)期間產生的,並導致宇宙中的密度波動,例如此處顯示的宇宙微波背景中看到的溫度變化。
  • 宇宙中發現「真空」,如果把手伸進去,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文明人類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所以科學家把觀測到的宇宙劃分為可觀測宇宙,因為這部分宇宙都是人類能夠肉眼觀測到的,可觀測到的宇宙實在是太小了,或許在宇宙的範圍內,有很多其他未知生物,如果人類能夠成功找到這些未知生物,或許能夠解開人類起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