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周前,五級颶風瓦拉卡(Walaka)登陸美國,造成了建築物倒塌、洪水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癱瘓等嚴重破壞。
援引衛報報導,夏威夷的東島(East Island)在本輪颶風碾壓後幾乎被「除名」,最新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該島幾乎完全從地圖上消失,只剩下一條小沙灘。
東島(East Island)長約1公裡、寬僅120米。雖然島上無人居住,但卻是夏威夷僧海豹及夏威夷綠海龜兩種瀕危生物的重要棲息地。
夏威夷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弗萊徹表示,東島是已沉沒海底的火山的一部分,並因海平面下降而露出水面,大部分是薄薄的沙礫,相信是颶風的威力將沙礫颳走,因而令島嶼消失。有專家指,如果沙礫積聚情況穩定,東島日後還有可能重現。
颱風和颶風名字的由來
近期全球範圍內颱風頻發,前有日本強颱風「飛燕」,後有美國超級颶風「佛羅倫斯」,再過幾天超強颱風「山竹」又有可能席捲我國。今年的颱風真是皮的很啊!四處挑釁,把世界上的幾個強國全都溜達了個遍,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密切關注,同時也有人發出疑問,為什麼美國叫颶風而在中國叫颱風呢?
其實中國的颱風和美國的颶風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颱風和颶風都一樣,都是 熱帶氣旋,只是各地區文化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的名稱。中國的颱風,其實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沒有颱風這個詞,我們的古人是把颱風稱為颶風的!早在南宋時期中國就有颶風的說法,南宋的《南越志》中有記載:「熙安多颶風,颶者,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
到了清代,晚清閉關鎖國,整個大清帝國只有廣東的一些地區可以對外經商,所以那個時候來中國的洋人基本都聚集在廣東,而廣東又是颱風的主要登錄地,所以那時候在廣東的洋人也能經常聽到廣東話中的"大風"一詞,這個詞被洋人帶到西方翻譯為「typhoon」後來又傳回中國翻譯成了颱風,這就是中國颱風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