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足協招聘「零基礎」裁判僅要求英語6級體能好
有媒體爆料,正在秦皇島進行的全國U17總決賽中,有一批特殊的觀摩者:他們一律23歲以下,英語水平六級以上,體能條件良好,能達到足協要求的測試標準,他們與裁判們一起活動卻不參與執法,間或還有學習的任務。這些年輕人,就是中國足協面向社會招募的裁判後備力量,是中國足協不要求足球基礎,只要求年齡、英語水平、體能選才方式的新嘗試。按照中國足協理想化的想法,他們年齡有優勢,又有相當的外語基礎,只要自己肯學外加培養得法,肯定能收穫人才。而這也說明中國足球裁判「奇缺」。
裁判選才令足協著急?
中國足球裁判隊伍面臨斷檔,當下裁判的培養、晉級現狀是,地方頒發二級裁判、一級裁判證書並不特別嚴格,差不多「到日子」按部就班地搞培訓和發證,「國家級裁判」頒證周期則是兩年一次,擁有了資格證書的裁判們從執法基層比賽開始經驗就嚴重不足……於是,裁判圈形成了怪現象,國家級裁判的隊伍並沒萎縮,國際級裁判數量也在增加,可似乎業務能力出眾、能在聯賽中「壓住陣」的裁判越來越少,能經常出現在國際賽場上的裁判更是趨於「零」。2011賽季的中超聯賽,一到關鍵時刻就有以韓國裁判為代表的外籍裁判被請來執法,像年輕的金鐘赫,在教練、隊員中間還積累了不少人緣。其實事實是韓國足協派來的裁判,絕不是能力最強、水平最高的,像金鐘赫,他在韓國國內還處於培養和考察階段。
為了能讓未來的中國裁判選拔多些尖子湧現,在國際賽場上多些中國裁判的身影,中國足協今年想到了招聘零基礎裁判的做法。應該說足協的這種選拔培養模式,和之前先憑個人愛好與意願入行,再逐級考核、申報、熬年頭的培養和晉級模式,有著很大的差別,只是能否堅持下去,以及成效如何,還需要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裡來考量,不過由此可見,中國足協在裁判隊伍新陳代謝的問題上,已經著急了。
知情人稱:嫩哨並非「零基礎」
昨日有媒體爆出了中國足協招聘了一批零基礎裁判僅要求英語好、體能好的消息,本報記者向有關方面進行了核實,一名現役執法中超的國家級裁判透露,足協的確有這方面的意向,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意在向日韓學習,不過這批嫩哨並非所謂的「零基礎」,都是體育專項人才。
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足協選拔的這批年輕裁判大多為體院足球專項的大學生、足校的學生以及北體裁判班的學員,相當一部分已經過了英語四、六級,「日韓在培養年輕裁判方面非常有心得,不到30歲成為國際級的裁判不在少數,足協向日韓學習,這是培養年輕裁判員的一種嘗試。」這位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嘗試開拓了培養裁判員的新途徑,經過專業培訓和鍛鍊,必定能壯大我們的裁判員隊伍。不過未來如何發展還是一個疑問,「比如大學生裁判員畢業後面臨一個工作再就業的問題,未來如何繼續培養沒有定數。如果我們要把裁判員隊伍變成職業化,讓他們變成職業裁判,這當然是一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