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記者 謝鵬飛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7日16時訊(記者 王瑋)下月初,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準備情況如何?今年又將帶哪些建議參會?近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了部分在渝的全國人大代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仍然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關注的焦點。
在重慶出版集團任職的別必亮一直在呼籲重點圖書出版的問題,希望以此助推文化強國。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別必亮提交的三篇個人建議中,有兩篇與文化出版有關,一是為傳承優秀文化,提出關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建議,二是關於以閱讀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議,提出出版行業要針對農村、農民、農業實際,出版更多人民群眾願讀愛讀之書。
「我提交的這些建議在2018年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回覆,尤其是第三條建議,關於加大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三期工程在重慶市建設力度的建議。」別必亮稱,關於自己提交的這一建議,已經得到了有效回復,從2016年起,將人工造喬木林中央補貼標準由300元提高到500元,封山育林每畝70元提高到100元,分別比原標準提高了67%和43%。
別必亮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專訪。記者 謝鵬飛攝
自己提交的建議得到高效的回覆,讓別必亮特別振奮,他更加堅定要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提交更貼進市民學習、生活的建議,文化領域的發展仍然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針對目前國內市場引進國外的科普讀物遠比原創多這一現象,別必亮建議鼓勵更多科學家出版科普讀物。
「通過我自己去調研、了解,發現目前國內的科普讀物市場存在『五多五少』的現象。」別必亮把發現的問題都記錄在冊:「因襲過往內容多,關注前沿知識少;知識介紹多,精神傳播少;國外引進多,國內原創相對較少;跟風出版多,自主品牌少;少兒讀物多,青年、成年人的讀物少。」
究其原因,別必亮也談了自己的發現,很多科學術語對於科學家來說理解很容易,但需要將其轉化成老百姓都懂的通俗表達,這一過程耗時長,而且有些科學家覺得寫科普讀物是「小兒科」,於是不屑於去做。此外寫科普讀物也未納入科學家績效考核等原因都是導致國內市場原創的高質量科普讀物稀缺的重要原因。
「如果把科學比作一個金字塔,那科普讀物就是塔基。」別必亮表示,只有讓更多老百姓通過科普讀物了解科學、走近科學,讓更多小朋友從小對科學感興趣,才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科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