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聚焦2019全國兩會】別必亮:鼓勵科學家出版科普讀物 築牢...

2021-01-07 華龍網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記者 謝鵬飛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7日16時訊(記者 王瑋)下月初,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重慶市全國人大代表準備情況如何?今年又將帶哪些建議參會?近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了部分在渝的全國人大代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仍然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關注的焦點。

在重慶出版集團任職的別必亮一直在呼籲重點圖書出版的問題,希望以此助推文化強國。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別必亮提交的三篇個人建議中,有兩篇與文化出版有關,一是為傳承優秀文化,提出關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建議,二是關於以閱讀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議,提出出版行業要針對農村、農民、農業實際,出版更多人民群眾願讀愛讀之書。

「我提交的這些建議在2018年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回覆,尤其是第三條建議,關於加大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三期工程在重慶市建設力度的建議。」別必亮稱,關於自己提交的這一建議,已經得到了有效回復,從2016年起,將人工造喬木林中央補貼標準由300元提高到500元,封山育林每畝70元提高到100元,分別比原標準提高了67%和43%。

別必亮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專訪。記者 謝鵬飛攝

自己提交的建議得到高效的回覆,讓別必亮特別振奮,他更加堅定要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提交更貼進市民學習、生活的建議,文化領域的發展仍然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針對目前國內市場引進國外的科普讀物遠比原創多這一現象,別必亮建議鼓勵更多科學家出版科普讀物。

「通過我自己去調研、了解,發現目前國內的科普讀物市場存在『五多五少』的現象。」別必亮把發現的問題都記錄在冊:「因襲過往內容多,關注前沿知識少;知識介紹多,精神傳播少;國外引進多,國內原創相對較少;跟風出版多,自主品牌少;少兒讀物多,青年、成年人的讀物少。」

究其原因,別必亮也談了自己的發現,很多科學術語對於科學家來說理解很容易,但需要將其轉化成老百姓都懂的通俗表達,這一過程耗時長,而且有些科學家覺得寫科普讀物是「小兒科」,於是不屑於去做。此外寫科普讀物也未納入科學家績效考核等原因都是導致國內市場原創的高質量科普讀物稀缺的重要原因。

「如果把科學比作一個金字塔,那科普讀物就是塔基。」別必亮表示,只有讓更多老百姓通過科普讀物了解科學、走近科學,讓更多小朋友從小對科學感興趣,才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科學人才。

相關焦點

  • 「聚焦兩會」國內30本科普圖書六成為引進,科普讀物能不能讓科學家...
    「在中國創造已成為時代強音的今天,科學家缺位科普應引起高度關注!」作為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鼓勵科學家創作科普讀物的建議」,建議讓科學家參與到科普讀物的編寫之中。然而,今天的圖書市場上,科普讀物創作出版卻出現了不少問題。
  • 調研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五多五少」癥結在哪裡?
    調研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五多五少」癥結在哪裡?  記事人: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  3月4日 星期一 多雲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聚焦文化建設,助推文化強國」是我的情懷與使命。所以,去年兩會期間,我提交的三份建議中,兩份事關文化。
  • 「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發布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史競男)「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30日在京發布。經多輪評審及組織公示,最終55個項目從694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
  • 聚焦兩會 | 網際網路大佬代表,2020年兩會帶來哪些提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5月22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5月21日在北京開幕。2020年全國兩會,網際網路企業大佬帶來了哪些提案或建議?小編為大家做了專門梳理。
  • 這些新上市的少兒科普讀物推薦給你
    今天全國科普日 浙江人最愛買科普書今天9月14日是全國科普日。這兩年,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科技概念層出不窮,科技熱點頻現,也讓科普書籍的銷量水漲船高。京東圖書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剛剛發布了科普圖書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科普圖書銷量比去年整整提升了三成。其中,少兒類科普書和百科讀物最受歡迎。在今年京東科普書2019年前8個月的銷售額中,少兒科普和百科讀物的佔比已經超過了80%。報告還根據銷售額對最喜歡購買科普書的省份和地區進行了排名,浙江人排在了全國第一位。
  • 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聯名倡議: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今天繼續進行。「摸得著的科學、讀得到的趣味、看得見的美妙,都在你翻開科普讀物的那一刻。」今天下午,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普圖書分享會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中科院28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發出聯名籤署的《倡議書》,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的倡議。
  • 聚焦2019年以來河北省新聞輿論工作: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守正創新...
    圍繞全國及省兩會,省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首屆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等,打贏了一場場宣傳硬仗、新聞勝仗,筆力酣暢、振奮精神;聚焦推動河北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動能、治理大氣汙染……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深挖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再添新動力;著力做好「六穩」、落實「六保」、紮實推進三創四建……關注民生熱點,讓社會感受到新時代的河北溫度和河北信心
  • 李四光紀念館系列科普叢書出版
    ◎趙曼/文李四光紀念館系列科普叢書之《聽李四光講宇宙的故事》《聽李四光講古生物的故事》近日正式出版發行。該套圖書共分3冊,其中《聽李四光講地球的故事》已於2019年出版。作為弘揚李四光精神、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李四光紀念館深入研究並積極開展將李四光著作科普化的工作。《天文·地質·古生物》是李四光應毛澤東主席要求編寫的科普著作,於2017年被科技部評選為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對開展地學科普教育具有指導意義。聽李四光講故事系列科普圖書就是將《天文·地質·古生物》科普化的成果,受眾主要為中小學生。
  • 關於在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舉辦科普系列活動的通知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活動暨第二十九屆廣西科技活動周·廣西創新驅動發展成果展將於8月23日至8月29日在全區舉辦,我市將在全市範圍內同期舉辦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主題為「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按照科技廳的統一部署,現將活動周期間舉辦的科普系列活動通知如下: 一、重點活動內容(一)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市科〔2020〕27號)1、「全民科普齊參與,共創全國文明城」系列活動2、「感受科學,啟迪勵志」系列活動3、「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4、「科學防疫,普惠民生」系列活動
  • 張向榮︱國內科普讀物的春天到來了嗎?
    這一年的榜單因為同時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因此在國內備受關注。其中,有一位八〇後中國科學家黃軍就,被稱作「基因編輯者」,因為他對人類的胚胎進行了DNA某些位點的改變,通俗的說就是他對人類胚胎的基因進行了再編輯。這一科學事件引起的深遠影響之一,就是我已經在兩本今年新譯出版的國外科普書籍上讀到了對其的評價。兩本書的評價截然相反,「一則一喜,一則以憂。」
  • 2019中國出版年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2019中國出版年會在京召開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中國十大出版人物和中國版協30本好書揭曉   1月19日,2019中國出版年會在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總結出版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經驗,再啟新時代新徵程。
  • 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舉行
    分享會上發布了由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聯名籤署的《倡議書》,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的倡議。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有5本科普讀物入選2020年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活動」,這五本書分別是《細胞總動員》,作者周琪、李天達;《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編者周忠和;《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作者王元卓;《尋找宜居行星》譯者
  • 【聚焦2020全國兩會】「脫貧雲中雲」西藏篇:脫貧摘帽絕對不是終點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津雲新媒體聯合河北、甘肅、西藏、青海、新疆等天津結對幫扶地區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策劃錄製了《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系列視頻訪談節目。    首期節目聚焦西藏,邀請到的嘉賓有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一級巡視員、副主任王東,天津援藏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領隊,西藏昌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楊灝,全國人大代表、昌都市藏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澤仁永宗,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叢屹。
  • 知乎推薦科普讀物 Top10
    知乎上科普讀物推薦問答眾多,但自己找起來費時費力,在這裡,本號特別統計知乎科普讀物推薦中1W個回答,得出以下10本最受推崇的科普讀物,大家一起看看吧,一定會有所收穫。1.《怪誕行為學》[美]丹艾瑞裡 / 2017 / 中信出版集團豆瓣評分 : 8.49.
  • 少兒科普讀物的作者,竟然將常識問題寫錯,還出版了!
    而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質問本草》是根據原稿收藏在日本薩潘南山,未及梓行而卒,至其曾孫麟洲,始付梓,但流傳不廣。而《質問本草》是根據中醫研究圖書館藏日本天保八年(一八三七)精刻本影印本進行的整理髮行,出版時間為一九八四年三月份。
  • 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出版
    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日本引進出版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叢書前五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古生代1》《顯生宙古生代2》《顯生宙古生代3》已在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新書首發會,引發了一陣科普熱潮,在書展現場賣到斷貨。如今,這套叢書已在全國實體書店以及噹噹、京東等各網絡渠道全面上架。
  • 人民網2018全國兩會專題:融合聚力奏強音
    聚焦高端解讀   回應網民關切   人民網專題中,相繼推出《高談客論》《對話兩會——新時代·強國策》等多檔訪談欄目,根據各自定位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力求做出新面貌,增強可看性。   同時,人民網聯合中國政府網、中國網等18家網站共同推出了2018全國兩會「我向政府工作報告獻一策」的策劃,邀請網友針對上學、養老、住房、看病等20個核心熱點進行建言,並結合全國兩會相關熱點,針對不同問題、不同人群,進行相關的街採,製作成短視頻話題,引出民眾的發聲與思考。
  • 民進中央:打通出版和廣電藩籬,鼓勵開展各種形式的跨界合作
    民進中央:打通出版和廣電藩籬,鼓勵開展各種形式的跨界合作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8-02-27 14:49 來源:澎湃新聞
  • 武漢「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十佳科普讀物均為武漢本土作家創作
    記者郭麗霞 攝長江網9月19日訊(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鬍子君)9月19日上午,2020年武漢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徐紅星出席活動並發言。活動現場,武漢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介紹了2020我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情況;武漢市五星級科普特色社區、科普特色鄉村、科普特色基地、科普特色學校被現場授牌;十佳科技志願者、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十佳科普特色活動、十佳科普讀物發布。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硬核科普,讓防疫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張文宏及其團隊參展本屆工博會的圖書不僅是硬核趣味科普讀物,還是家庭必備疾病應急手冊,更是強大的「謠言粉碎機」。他們用紮實的科普、風趣的講述、平實的語言,讓一篇又一篇科普文章「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多平臺、多媒體形式的科普宣傳及再創作,大大擴展了新冠病毒相關防護知識的受眾面。包括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均進行了轉發,傳播效應指數級放大。 各類平臺發布的相關科普推文的閱讀量、下載量、音頻視頻的累計點擊量已超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