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導致行業產能嚴重下降,是災難,但又何嘗不是一次機遇?非瘟的侵襲,其實也是對行業進行一次優勝劣汰的選擇。外防非瘟,內抓成績!防控非瘟的同時有效管理後備母豬、提高母豬產能,在產能下降的情況下,能正常出欄的豬場,賺得盆滿缽滿只是時間問題。
「非瘟或帶來行業損失起碼超過4000億元。」有行業人士分析說,自2018年下半年後,種豬更新幾乎停滯,間接引起全國母豬存欄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地區二元種豬已經漲至2400元/頭的高價,各地掀起一股母豬補欄熱,甚至還有養豬戶將育肥豬留種作為後備。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2019年5月份我國生豬存欄同比下降22.9%、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3.9%。非瘟導致產能下降對產業鏈也造成嚴重影響。據4月份不完全統計,種豬產銷量下降15%,二元母豬下降24%,仔豬下降30%,對正常的養豬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非瘟導致行業產能嚴重下降,是災難,但又何嘗不是一次機遇?一場非瘟,讓養豬業深刻認識到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公母不分場、母豬不全進全出、無生物安全概念等,在非瘟到來前是國內大多數養殖場常態,也勢必讓養豬人在非瘟衝擊中吃盡苦頭。
非瘟的侵襲,其實也是對行業進行一次優勝劣汰的選擇。身體狀態不好的豬、管理及設施落後的豬場,都會是這場疫病中的淘汰品。在非瘟侵襲中存活下來的豬場,其設計、運營、監管等能力必將得到大幅提升。對於這些豬場,非瘟對養豬業造成的影響將成為一次歷史性機遇。生豬產能減少,豬價大幅上漲,能正常出欄的豬場,賺得盆滿缽滿只是時間問題。
7月3日,國內第三例、江蘇省首例非洲豬瘟發病場連成牧業復產成功,已經實現上市銷售。對國內養豬業有不小的振奮。另一方面,不少大型養豬企業內部都成立了針對復產的部門。據證券機構調研,一些地域陸續有養殖戶和養殖公司投入復產陣列,但十分謹慎,復產比例普遍控制在30%,大型養殖公司份額快速提升,但中小戶仍然是市場供應的有生力量。一些企業、養殖場也時刻心念復產。
外防非瘟,內抓成績。豬價高漲,防控非瘟的同時有效管理後備母豬、提高母豬產能是豬場賺錢的關鍵。採用批次化管理,能使生豬出欄生產更整齊規律,仔豬的免疫水平更整齊,疫苗免疫效果更佳,空欄消毒更方便,有利於疫病和生物安全管理。隨著防非對豬場的深度改造,批次化管理今後必然被大力提倡。詩華後備豬管理計劃(cGMP)應運而生。cGMP將通過批次化和群體健康管理,從生物安全和生產效能兩個方面為牧場做出貢獻。
詩華後備豬管理計劃(cGMP)究竟是什麼?既注重生物安全,又提高生產效益能否做到?7月16日晚19:00,詩華邀您參加「詩華後備母豬管理計劃(cGMP)網絡分享會」,為您提供有效的後備母豬管理方案。
屆時將有詩華中國豬產品事業部獸醫服務總監、高級獸醫師袁衝,以及詩華中國豬產品事業部產品經理周維帶來詳細講解並回答網友疑問。
本文來源:《農財寶典》新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