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養豬人跟筆者聊到了他自己的近況:「我覺得我現在像是一隻驚弓之鳥,原先國內還沒有「非瘟」的時候,豬有病也不擔心,病個三五天都很正常。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豬一天不進食,就感覺背後發涼,兩天不吃食就如臨大敵,三天不食料內心都快崩潰了。我養豬也有十幾年了,雖然總告訴自己要冷靜對待「非瘟」,但一聽到疫情的消息,內心就抑制不住的亂跳。」
據了解,今日國內生豬均價上漲了0.12元/公斤,這是豬價在五一小長假之後的又一次大幅度增長,不少養豬人拍手稱讚道:「好不容易等到豬價上漲,總算充實一下自己的錢袋子了。」還有些養豬人表示:「夏天是非瘟的潛在高發期,沒有豬,就沒有資本翻身呀?如何防控「非瘟」侵擾呢?」養豬讓豬農喜憂參半,那麼如何防控疫情,讓養豬人站穩腳跟呢?
專家:留心,「中招」非瘟的豬場有這3個共通點
據了解,從去年8月份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新增疫情一百餘起。有養豬人曾說:「養豬從來都不容易,從補欄到出欄,任何時間都可能會面臨虧損。在豬成長的這半年中,防控「非瘟」一刻都不能鬆懈,直到不養豬為止。」那麼養豬人應該如何防控「非瘟」呢?筆者總結了這一百多起疫情,有以下3個共通點,作為養豬人,你要留心了:
第一個共通點:飼料的安全與加強問題。說到飼料安全,就得提到泔水飼喂。有養豬人曾問筆者:「非瘟沒爆發之前,泔水還能餵豬,為何現在管控這麼嚴呢?」「非瘟」是一種致死率100%的豬流行病,泔水中擁有很多病菌,其中就很有可能包含著「非瘟病毒」。據了解超過30%的疫情都是由泔水而起。所以養豬人要留心生豬的飼餵安全,同時也要通過飼料加強豬群的抵抗力,特別是母豬。
第二個共通點:豬場建設與密度大小問題。豬場要保持乾燥、密度小、無蚊蟲和鼠蟻。夏天已至,沒有清洗或消毒的豬圈往往會吸引一些昆蟲,而這些蟲子很有可能會成為傳播「非瘟」的媒介,當然豬場密度也不可過密。一位收豬人曾說道:「之前發生非瘟的那些豬場,其實它本身都有很大的問題,很多豬場都是因為地少豬多,導緻密度過大,一隻發病連帶著整個豬場都倒了。」
第三個共通點:養殖人員與拉豬車的間接感染問題。從目前疫情傳播的途徑看來,人員與拉豬車的間接性傳染的數量,僅次於泔水傳染。就這方面而言,家庭豬場更容易控制進出豬場的人員數量,封閉養殖,杜絕豬場與外界的接觸。拉豬車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一些養豬人總認為多備一輛拉豬車多此一舉,但事實證明小心防控疫情,有備無患。
有養豬人曾說:「非瘟給養豬人敲響了警鐘,讓養豬人認識到生豬安全,明白了豬流行的風險。未來的這兩年對於散養戶至關重要,能否在生豬業佔據一席之地,就看養豬人自己防控疫情的效果了。」筆者希望經歷了大半年的「非瘟洗禮」,留下的養豬人應該更加留心生豬安全與疫情防控,「疫情的頻發期」你都熬過去了,還有什麼能夠難住養豬人呢?那麼作為養豬人,你是如何防控「非瘟」呢?你想對其他養豬人說些什麼呢?請把你的想法寫到下方評論區,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吧?喜歡筆者就請多多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