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個國家感染非瘟,只有13個根除,如何做到非洲豬瘟不再發生?

2020-12-06 小豬逛世界

看似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現在存在一種聲音「非洲豬瘟防控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基礎下,可以做到可防可控」。短時間內還不能確保此病不再發生,可能未來十幾年我們都要適應這種情況。因為,目前全球只有個別國家做到根除非洲豬瘟,而且還是執行的嚴格撲殺,幾乎撲殺了全國大部分生豬。

非瘟從2018年8月3日在我國首次發現,到現在已經有了22個月的時間,從最早感染到全國各省上報首例,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傳播之快令人咋舌,但是國內恢復速度較其他國家也比較快,1年半的時間,大部分地區非瘟防控壓力降低,目前國內復產、擴繁的豬場較多,集團化豬場在全國批地、建場,中小規模散養戶也都在不斷引種,相比於去年和前年的養豬景象,現在已大有不同。

而且按照國家公布的母豬存欄數據,從去年10月份已經開始恢復,今年生豬出欄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豬肉供應壓力,從年前到現在豬肉價格也又30多元降低到24元左右。那麼國內如何做到如此恢復速度呢?

面對非瘟,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措施,減少感染概率。目前來說非瘟是可防可控不可治,法律法規不允許治療,當然也沒有特效藥物和安全可靠的疫苗可用。我們只能通過加強生物安全、提高飼養管理、減少人豬接觸頻次、加強豬群營養及保健等措施來減少病毒進入豬場,提高豬群健康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一、加強生物安全

豬場生物安全措施,不僅僅是消毒,尤其是現在很多豬場的消毒都是無效效果,每次只是把消毒藥在空中噴灑,但卻不關注空中消毒根本殺不死病毒,必須加強圈舍和棟舍之間腳盆以及走廊消毒,病毒需要與消毒劑有充分的接觸。另外要重視豬場車輛管控和人員隔離,對於中小規模豬場,賣豬車輛是最大隱患,同時還要關注保險車輛、淘汰豬車輛等。對於人員來說,要減少外出頻次,尤其是有豬相關的地方,屠宰和市場等。

二、減少人豬接觸頻次

現在很多集團都在縮減工作量,能不操作的儘量不操作,減少清糞次數,減少治療次數,減少人工餵豬,提高料線效率,減少產後仔豬操作等。

三、提高豬群營養

就像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生建議小孩子多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能夠促進抗體產生。同樣的道理,養豬生產中要加強豬群營養,在不營養豬群消化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魚粉等蛋白性飼料攝入。

四、加強藥物保健,緩解亞健康狀態

傳染病傳播的三要素是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前兩點我們做的都挺好,但是最後一點豬場必須加強,因為國內豬場目前重視養豬效益,忽視了豬群福利,大量抗生素和疫苗使用,導致很多豬群呈現亞健康狀態,眼屎、淚斑、便秘、黃尿等情況非常多見,這就在無形中降低了豬群健康度,增加感染疾病風險,當然也包括非瘟。因此,我們平時除了加強飼養管理,還要針對亞健康豬群進行保健。

綜上所述,以現在的養豬情況來看,我們還不能確保非瘟一定不發,但是通過以上介紹的措施,可以做到非瘟可防可控,降低感染概率。未來還期待科技進步,研究出針對非瘟有效的疫苗和藥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非洲豬瘟在中國傳播得更快?養豬人到底如何應對?
    4.被感染的豬被運到屠宰場,屠宰後受非瘟病毒感染的豬肉又被運輸到其他的地方。東南亞和中國想要在短期和中期內做到根除ASFV的可能性不大,為了成功地減少ASFV的影響,建議政府和行業之間沿著豬肉價值鏈建立有效的聯合聯動機制。 5.生物安全水平較低。尤其是對相關的運輸車輛必須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
  • 非洲豬瘟遍布全球,那麼若是感染了,潛伏期是幾天?
    當前國內非瘟疫情的嚴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與去年非瘟初傳入我國時的輿論情形不同,現在可以從網絡上不斷獲取事關非洲豬瘟的消息。為什麼非瘟可以這麼快肆虐全國,造成如今的狀況的呢?第一是病豬病肉的遠程攜帶;第二是非瘟的高致死率,傳染源未及時清除;第三是無藥可治無苗可防;第四是較長的潛伏期,難以實行全面檢測;第五是病豬大量的排毒。這五大因素,導致疫情快速傳播,一旦進入豬場難以根除的基本事實。那麼非洲豬瘟潛伏期有多長時間?它又是如何排毒的呢?據資料顯示非洲豬瘟潛伏期一般在4-19天。發病快的頭天出現症狀,第二天就會死亡。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非洲豬瘟還沒結束,非洲馬瘟又來襲了!
    2018年突如其來的非洲豬瘟大了養殖戶們搓手不急,直到今年3月份之後全國陸續的報導了13起非洲豬瘟疫情,12起涉及到家豬,總共撲殺了1313頭生豬,由此可見當前的豬瘟疫情是可控的,但還是要保持著高度警惕。但是今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嚴防非洲馬瘟的輸入究竟是怎麼回事?
  • 發生非瘟的豬場還能繼續養豬嗎?復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非洲豬瘟進入我國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與前兩年相比,現在豬場發生非瘟的概率大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也相應減少。豬場得過非洲豬瘟,附近完全可以養豬,只要做好生物安全就可以。在工作期間,就曾幫助很多豬場復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成功復產兩次,第一次復產後半年沒有任何問題,後來當地出現二次疫情爆發,感染後清場,後期又復產成本。
  • ...透過2020第二屆中國西部豬病論壇看如何織牢非洲豬瘟防控網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在缺乏安全有效的非瘟疫苗的情況下,我們究竟該如何防控非洲豬瘟?期望復養復產的企業又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8月5—6日,在陝西楊凌舉行2020第二屆中國西部豬病論壇上,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仇華吉博士以《非洲豬瘟防控之道》為題,與參會者分享了其對非洲豬瘟的認識和思考。2018年的8月3日—15日,在遼寧瀋陽、河南鄭州、江蘇連雲港3個相隔很遠的地區,接連發現3起非洲豬瘟疫情。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有些豬場發生非瘟後,就全面停止其他各種疫苗的接種,您認為這樣對嗎?但是,一陣子以後發現,原來穩定的藍耳病、圓環病毒又開始活躍起來,我們應該怎麼辦?(崔陽)在豬場發生非洲豬瘟時,應該暫停各種疫苗接種和其他的查情、配種、轉群等工作,以防加快非洲豬瘟病毒在場內傳播。
  • 全球豬業發展大會紀要:非瘟疫苗研發難一蹴而就,生豬產業呈現三大...
    摘要非洲豬瘟在中國註定是場攻堅戰,疫苗研發麵臨巨大困難。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62 個國家、地區發生非洲豬瘟,只有 13 個國家根除,其中 3 個國家出現復發。葡萄牙用 36 年根除非洲豬瘟、西班牙用了 35 年、巴西用了 6 年。
  • AFS2019中外專家話"非瘟"科學大會在京召開
    José Sanchez-Vizcaino教授用精確的數據為大家介紹了非洲豬瘟在非洲、歐洲、非歐洲國家、亞洲等國家爆發的態勢,列舉了可能的風險因子及潛在的風險區域。Pfeiffer拉脫維亞副首席獸醫官Kristine Lamberga與大家分享了非洲豬瘟疫情的控制和管理的主要四個步驟,預防-準備-監視-根除控制,及詳細介紹了被感染農場如何復養。
  • 非洲豬瘟症狀有哪些?豬感染後潛伏期多久?
    時下,非洲豬瘟疫情仍在我國蔓延,「該病對養豬業威脅巨大,是世界範圍內危害養豬業的頭號殺手。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性很高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極高!  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臨床表現為發熱(達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部分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黏膜明顯出血,非洲豬瘟臨床症狀與豬瘟症狀相似,只能依靠實驗室監測確診。  二、非洲豬瘟幾天豬全死光?
  • 飲水途徑接觸,1個非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
    廣州格拉姆李莉:10次飲水途徑接觸ASFV,感染概率增加到近100%《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龍振輝 攝影 遊耀君雙節之後,多地豬價連續下跌,與此同時飼料又再宣布漲價了。儘管養殖利潤有所縮減,但收益仍較可觀。
  • 陳芳洲:非洲豬瘟精準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編者按當前,全力恢復生豬產能,多方引導穩定市場是必然之舉,而實現豬業復興的有力保障是堅持不懈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嚴格落實執行各項有效防控措施。面對疫情,養豬人如何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如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生物安全體系?
  • 豬感染非瘟後,一定不要打退燒針,切忌!
    如果豬感染了非洲豬瘟,發燒打了退燒針後豬還會吃食嗎? 如果豬感染了非洲豬瘟,發燒打了退燒針後豬大多數情況是會退燒和採食少量飼料的,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病毒得到控制,也不是疾病在好轉,而是機體被強制退燒,反而加快了病豬的死亡速度。所以,建議養豬人在感染後儘量不要去打退燒針。
  • 非瘟下,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
    非洲豬瘟病毒經口鼻接觸傳播,感染依賴於感染劑量和接觸頻率,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動物傳染病發生需要一定條件,一般來說,傳染病這塊是個平衡關係,像蹺蹺板,一邊是健康狀況,另一頭是病毒。非洲豬瘟病毒也不例外,非洲豬瘟病毒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毒力,毒越強,傳染率就越高。二是病毒的量,量越多,豬群發病也就越快,這裡就涉及到豬群抵抗力。如果抵抗力強,相對來說不易患病。臨床上有現象,豬群裡不含有藍耳病等其他疾病,控制得的都比較的話,豬場暴發非瘟概率相對會小一些,不幸受災後的損失也會小一些。豬群的抵抗力相對強一些,當然我一直說是相對而言。
  • 非洲豬瘟無症狀豬vs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烈性傳染病的後續發展
    分別在接種後的35天 (C1), 65天 (C4), 99天 (C3)和134 天(C2)安樂死感染豬,在暴露後42天(CC14)和62天(CC13) (dpe)安樂死暴露豬。然後用PCR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用豬外周血巨噬細胞進行病毒分離和滴定。
  • 非洲豬瘟下豬場的生存哲學——巴西淨化非洲豬瘟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簡介非洲豬瘟(簡稱非瘟)就像決堤的黃河縱橫肆虐,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全球成功淨化非瘟的國家屈指可數,但依然有經驗可供學習借鑑。西班牙的非瘟淨化經驗離現在較近,成為了爭相學習的參考。而遠在南半球的全球第四養豬大國巴西在大約40年前用7年時間淨化了非瘟。
  • 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徵,抓住關鍵,務求實效
    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侵襲我國,生豬產能驟降,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如何利用豬場生物安全措施打開轉型升級的思路?仇華吉研究員策劃「抗非大家談」主題系列,旨在匯聚豬業大咖、實戰專家、企業精英的抗非經驗,為養豬人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背離實際的理論是空虛的,同時缺乏理論的實際是盲目的。
  • 非洲豬瘟症狀
    時下,非洲豬瘟疫情仍在我國蔓延,「該病對養豬業威脅巨大,是世界範圍內危害養豬業的頭號殺手。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性很高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極高!       部分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的養殖場,豬群發病非常急,最急性型不表現任何症狀而突然死亡,無特徵性剖檢病變。通常,最明顯的剖檢病變是: 1.
  • 施亮:防非保豬活下去,不建議把非洲豬瘟疫苗當作救命稻草
    3、對於大規模養殖來說,揚翔的「鐵桶」樓房養豬也提供了新的參考,該模式通過極致的結構化生物安全系統,建立起了穩固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在非瘟高壓下0感染,同時可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真正實現了「料、養、宰、商」一體化,不僅非瘟下100%保住豬,同時降本增效能力顯著,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是未來集約化養豬發展值得參考與借鑑的思路。
  • 非洲豬瘟疫苗,我待你如初戀,你卻虐我千百遍
    只是在「非瘟疫苗創製成功」、「非瘟疫苗上市言之過早」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論連續轟炸下,大家的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麼之前會有「非瘟疫苗創製成功」的新聞?如果非瘟疫苗現在無法上市,那麼哈獸研疫苗研製究竟走到哪一步了?對於非洲豬瘟,我們究竟靠疫苗還是做好淨化?1、為什麼會有「非瘟疫苗創製成功」的新聞?
  • 科學家通過疣豬抗非洲豬瘟現象,研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西班牙的一項研究表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有助於對非洲豬瘟病毒(ASFv)提供部分保護。 這項研究由加泰隆尼亞研究中心CReSA IRTA的研究人員完成,發表在同行評議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這是《自然》雜誌的一份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