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現在存在一種聲音「非洲豬瘟防控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基礎下,可以做到可防可控」。短時間內還不能確保此病不再發生,可能未來十幾年我們都要適應這種情況。因為,目前全球只有個別國家做到根除非洲豬瘟,而且還是執行的嚴格撲殺,幾乎撲殺了全國大部分生豬。
非瘟從2018年8月3日在我國首次發現,到現在已經有了22個月的時間,從最早感染到全國各省上報首例,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傳播之快令人咋舌,但是國內恢復速度較其他國家也比較快,1年半的時間,大部分地區非瘟防控壓力降低,目前國內復產、擴繁的豬場較多,集團化豬場在全國批地、建場,中小規模散養戶也都在不斷引種,相比於去年和前年的養豬景象,現在已大有不同。
而且按照國家公布的母豬存欄數據,從去年10月份已經開始恢復,今年生豬出欄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豬肉供應壓力,從年前到現在豬肉價格也又30多元降低到24元左右。那麼國內如何做到如此恢復速度呢?
面對非瘟,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措施,減少感染概率。目前來說非瘟是可防可控不可治,法律法規不允許治療,當然也沒有特效藥物和安全可靠的疫苗可用。我們只能通過加強生物安全、提高飼養管理、減少人豬接觸頻次、加強豬群營養及保健等措施來減少病毒進入豬場,提高豬群健康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一、加強生物安全
豬場生物安全措施,不僅僅是消毒,尤其是現在很多豬場的消毒都是無效效果,每次只是把消毒藥在空中噴灑,但卻不關注空中消毒根本殺不死病毒,必須加強圈舍和棟舍之間腳盆以及走廊消毒,病毒需要與消毒劑有充分的接觸。另外要重視豬場車輛管控和人員隔離,對於中小規模豬場,賣豬車輛是最大隱患,同時還要關注保險車輛、淘汰豬車輛等。對於人員來說,要減少外出頻次,尤其是有豬相關的地方,屠宰和市場等。
二、減少人豬接觸頻次
現在很多集團都在縮減工作量,能不操作的儘量不操作,減少清糞次數,減少治療次數,減少人工餵豬,提高料線效率,減少產後仔豬操作等。
三、提高豬群營養
就像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生建議小孩子多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能夠促進抗體產生。同樣的道理,養豬生產中要加強豬群營養,在不營養豬群消化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魚粉等蛋白性飼料攝入。
四、加強藥物保健,緩解亞健康狀態
傳染病傳播的三要素是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前兩點我們做的都挺好,但是最後一點豬場必須加強,因為國內豬場目前重視養豬效益,忽視了豬群福利,大量抗生素和疫苗使用,導致很多豬群呈現亞健康狀態,眼屎、淚斑、便秘、黃尿等情況非常多見,這就在無形中降低了豬群健康度,增加感染疾病風險,當然也包括非瘟。因此,我們平時除了加強飼養管理,還要針對亞健康豬群進行保健。
綜上所述,以現在的養豬情況來看,我們還不能確保非瘟一定不發,但是通過以上介紹的措施,可以做到非瘟可防可控,降低感染概率。未來還期待科技進步,研究出針對非瘟有效的疫苗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