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下,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

2020-12-06 養豬界

非洲豬瘟病毒經口鼻接觸傳播,感染依賴於感染劑量和接觸頻率,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

動物傳染病發生需要一定條件,一般來說,傳染病這塊是個平衡關係,像蹺蹺板,一邊是健康狀況,另一頭是病毒。非洲豬瘟病毒也不例外,非洲豬瘟病毒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毒力,毒越強,傳染率就越高。二是病毒的量,量越多,豬群發病也就越快,這裡就涉及到豬群抵抗力。如果抵抗力強,相對來說不易患病。

臨床上有現象,豬群裡不含有藍耳病等其他疾病,控制得的都比較的話,豬場暴發非瘟概率相對會小一些,不幸受災後的損失也會小一些。豬群的抵抗力相對強一些,當然我一直說是相對而言。

我們可以根據普通傳染病的規律來進行分析,若是對非瘟病毒一次微量的接觸,發病機率相對少,若是大量,則發病多。如果是多次接觸,則發生較多,這是毫無疑問的。

(翻牌子啦,看到一些朋友多次問到這個問題,在此進行解答,歡迎大家留言探討。防控非洲豬瘟三要素: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

相關焦點

  • 62個國家感染非瘟,只有13個根除,如何做到非洲豬瘟不再發生?
    看似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現在存在一種聲音「非洲豬瘟防控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基礎下,可以做到可防可控」。短時間內還不能確保此病不再發生,可能未來十幾年我們都要適應這種情況。因為,目前全球只有個別國家做到根除非洲豬瘟,而且還是執行的嚴格撲殺,幾乎撲殺了全國大部分生豬。
  • 飲水途徑接觸,1個非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
    非瘟疊加禁抗,養殖場防控與安全生產問題依舊近期,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秋冬季節是各種病毒性疾病的高發時期。近期韓國、德國地區非洲豬瘟持續爆發,非洲豬瘟防控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豬瘟防控中,豬場往往最容易忽視飲水安全。
  • 豬感染非瘟後,一定不要打退燒針,切忌!
    確診處理:如果豬感染了非洲豬瘟病毒,確診情況下,最好不要採取任何治療方案。第一,國家不允許治療;第二,治癒率極低,病死率接近100%;第三,治療過程中,豬帶毒傳播,容易感染更多的豬群。
  • 非瘟大環境下,這種危害你注意到了嗎!
    非瘟危害如此之大,但是眾所周知,非洲豬瘟是病毒性疾病,目前仍無有效的疫苗來防控。那麼如何更好更有效防控非洲豬瘟呢?這個問題也許是現在豬友最為關心的問題。一是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和易感動物進入養殖場;進出養殖場及其生產區的人員、車輛、物品要嚴格落實消毒等措施。
  • 非瘟時期,豬場拔牙,拔的是什麼?
    首先,大家應該相信非瘟是可防可控的,這也是行業內專家一致的觀點,但是,非瘟是有腿的病毒,它可不是老老實實在原地待著的,如果條件允許,它可以隨波逐流,不斷地攻城略地,所以,現階段非瘟疫情仍有零星散發,值得注意的是:不是非瘟病毒減弱了,而是生豬整體存貨少了,豬群密度低了,讓外人看上去疫情形勢基本穩定,但是處於行業內的朋友知道,這只是所謂的掩眼法,各地區的生豬存欄、豬價就是各種問題的體現
  • 豬場遭遇非瘟,如何處理讓豬場減少損失?過來人分享經驗
    從18年非瘟發生以來,19年7月經歷一次,19年12月底經歷一次,20年7月又經歷一次。第一次經歷非瘟在去年7份,肥豬圈先發病,有一圈肥豬,飼養員告訴我有一頭肥豬精神不好,讓我去打針,我量下體溫,41度打了兩天針豬起不來了,看著挺肥的就讓廠裡殺了,過了兩天那一圈豬又出現三頭精神不好,起不來的,打針也沒退下燒,仔細觀察肥豬裡有拉血便的,隨即給老闆溝通做下檢測,然後固定圈舍所有人員工具,廠裡路面火鹼消毒,整棟肥豬圈拔牙清楚。
  • 發生非瘟後,不甘心放棄養豬,得空欄多久復養好?確切消息來了
    無非這兩大主因所致,一是前幾年的環保禁拆;二是去年的非瘟疫情。 自去年8月3日至今,養豬行業經歷了一年多的非瘟肆虐,從北方到南方,發生非瘟豬場的養豬人損失慘重,截止2019年10月25日,全國有32個省市均發生過非瘟疫情,一共播報有159起疫情,包含3起野豬疫情,撲殺數百萬頭豬,直接損失經濟數百億元,間接損失不可估量。
  • 豬場非瘟後復產反覆失敗?歸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良表現!
    從2018年8月份非瘟感染首例在東北報導以來,非洲豬瘟以風轉殘雲之勢席捲全國,很快很多大型的規模化豬場、農牧公司被洗劫一空。 通過一年多的與非瘟抗爭歷程,大家對非瘟防控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很多豬場開始走復產模式,很不幸有很多豬場被非瘟感染,導致復產失敗。
  • 非瘟大背景下 仔豬少發病的秘訣——提高豬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01 提高初生仔豬活力 初生仔豬的活力會影響後續的生長發育,想要提高初生仔豬活力,就要改善懷孕母豬的營養飼養管理,母豬健康體內毒素蓄積少,生下的小豬自然健康有活力。
  • 不想豬染上非瘟,預防藥品搭配要精準,四通畜牧有方針
    非瘟常態下,非瘟對每個養殖場都存在著威脅,因此非瘟產品是很多養殖戶需要的一類產品。通過在市場上了解的情況,我們四通畜牧的技術老師在非瘟產品的選擇和搭配上給大家以下建議。在省內,非瘟病例一直都有,一直都在發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於應激引起的,應激產生進而誘出非瘟。
  • 養豬的農戶為何那麼害怕非瘟?有特效藥嗎?怎樣加快生豬出欄?
    還是在2018年的時候,「非瘟」就是一個高頻率出現的名詞。這是一種豬類疫病,具有很高的傳播性,並且當時生豬得了非瘟以後的死亡率是100%,這樣的情況下各地大力的捕殺和銷毀病豬。非瘟直接導致了生豬存欄量大幅度降低,給豬肉市場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
  • 扛過非瘟的豬有抵抗力嗎?
    問題5:請問黃老師,非瘟病毒在豬體外的生存時間是多久?譬如小養殖場的玉米,隔離多久或者分批引進是不是更好?小規模豬場沒有像大公司那樣的設備和經濟支持,譬如料塔和烘乾設備,該如何做呢? 答:放置一定時間後再使用玉米,這個思路是正確的。據我了解,非洲豬瘟病毒在脫離豬及其他有機載體的情況下,在環境中存活時間不超過21天。
  • 豬場感染後如何「拔牙式清除」?!
    穩優優 在非瘟防控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多種名貴中藥材和幹擾素能夠迅速提高大群免疫力,(幹擾素)阻斷病毒DNA的複製,從而達到極佳的防控效果。 用過穩優優的豬場已經證實:每月用10天左右能建立豬群自身的免疫屏障,阻斷高熱感染有效率高達85%!
  • 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當下豬場對於疫苗免疫顯得比較糾結,特別是藍耳病疫苗,在一些非瘟陽性場拔牙穩定後,由於接種藍耳疫苗而引起非瘟復發的情況也比較多,但另一方面,豬場也擔心如果不做藍耳疫苗,一旦暴發藍耳病,也會帶來較大經濟損失,那麼,在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 最近非瘟中招的豬場有這幾種表現
    如果不幸中招,對養殖戶造成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慘重。 本病的發病症狀與豬瘟非常相似。由於本病最早發生於非洲地區,因此稱為非洲豬瘟。本病自2018年8月份首次傳入我國,到現在將近兩年時間,給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 發生非瘟的豬場還能繼續養豬嗎?復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非洲豬瘟進入我國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與前兩年相比,現在豬場發生非瘟的概率大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也相應減少。豬場得過非洲豬瘟,附近完全可以養豬,只要做好生物安全就可以。在工作期間,就曾幫助很多豬場復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成功復產兩次,第一次復產後半年沒有任何問題,後來當地出現二次疫情爆發,感染後清場,後期又復產成本。
  • 流感季來啦,提高免疫力,這些乾貨請收下!
    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到底是啥?1、防禦力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對各種微生物的抵抗和清除能力,使人體不會被病原體入侵和感染。換句話說,抵抗力是免疫力中的最基本功能。2、自穩力不受到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和感染,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定的重要條件。
  • 非瘟病毒在各種環境的存活時間隨環境變化,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年
    雖然非瘟病毒只對豬起作用,但是根據樊福好博士、仇吉華研究員等業內專家介紹,非瘟病毒可以短暫性的依附在自然界的各種物質中,而這個依附存在時間的長短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經常出入養豬場的人、物、料、車都可能會成為非瘟病毒的載體,我們強調,進、出豬需要科學合理規劃路線,應當儘量避免經過疫區或屠宰市場等高風險地區,一旦被殘存的非瘟病毒感染,慘重的損失會告訴養殖戶什麼叫刻骨銘心。
  • 全球豬業發展大會紀要:非瘟疫苗研發難一蹴而就,生豬產業呈現三大...
    目前兩廣是新的重災區,由於國內沒有非瘟疫苗,病毒和養豬業會共存,防控將成為常態,未來一段時間保供給成為嚴重挑戰。此外,我國政府若能發揮體製作用,給予行業發展足夠的支持,生豬產業有望在五年內恢復到此前水平。企業應對非瘟疫病需要做好入口管理:一級入口:從場外傳入場內傳播,構建生物安全屏障:杜絕發生;二級入口:場內棟與棟之間傳播,疫病防控:防止蔓延;三級入口:棟內舍與舍之間傳播,防火牆:阻斷傳播;四級入口:舍內欄與欄之間傳播,快速檢測:早發現,拔點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