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瘟中招的豬場有這幾種表現

2020-12-06 騰訊網

在當今的養殖業當中,非洲豬瘟絕對是人們討論最多最關心的一個話題。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和野豬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非洲豬瘟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如果不幸中招,對養殖戶造成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慘重。

本病的發病症狀與豬瘟非常相似。由於本病最早發生於非洲地區,因此稱為非洲豬瘟。本病自2018年8月份首次傳入我國,到現在將近兩年時間,給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臨床症狀:

發病大多先從母豬產後開始,體溫升高,咳嗽,呼吸困難,嘔吐,食慾減退或廢絕,體溫40.5℃到41.5℃之間。

打針後即吃,有的停藥後就是體溫正常也不吃,頑固性高熱。一般二至七天後耳朵、全身發紅,耳朵發紅後四天左右開始出現拉血或針孔流血不止,一般出現拉血後兩天內死亡。剖檢內臟器官出血,脾臟高度腫大。

原因:

本病近一段時間雖然稍有緩和,但仍有部分豬場發病。歸納起來大多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引種。豬場每年必須要更新種豬,種豬更新率大約為25%到35%。種豬的更新率與質量關係到養豬企業的命運。

不過很多養豬朋友在引種的時候都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往往會造成引種失敗,影響經濟效益。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傳染病,因此我們在引種的時候要看引種地區是否為疫病區域。如果不放心的話,最好是能夠進行抽血化驗。

在實際生產當中,我們大家幾乎很少做到抽血化驗。種豬引進之後沒有進行合理的隔離措施,從而導致非瘟的發生。

第二,購進小豬育肥,現在豬價好,養豬利潤大。刺激一部分養殖朋友四處外購小豬。外購的小豬沒有抽血化驗,沒有進行有效的隔離措施。購入後直接跟豬場的其他豬混養在一起,如果捉到的小豬處於非洲豬瘟潛伏期,那麼很快就會引起豬場暴發疾病。

第三,放鬆警惕。我認識一個朋友。自己的豬養的非常漂亮。他有一個玩的比較好的哥們,他那個哥們平常喜歡找他幫忙。有一次他朋友家的豬不吃料,喊他去幫忙賣豬。他回來之後時間不長,他場內的豬群開始發病。先從母豬開始,接著全場發病。按他初步預算,一場疫病,200萬直接沒了,那個時候真的是欲哭無淚。

第四,豬群豬瘟和藍耳的抗體低下,也是誘發非洲豬瘟的一個重要原因。藍耳病毒感染可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造成豬體免疫抑制產生免疫麻痺,引起豬體免疫功能下降。我國豬場母豬群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非瘟疫情之下母豬群發病率高的原因。

第五,拉豬車裝豬時離豬場的距離低於3km。有的甚至讓拉豬車直接到豬廠門前裝豬,存僥倖心理。

第六,從別的場拿回精液給發情母豬用。

預防措施:

在當前的形勢下不建議引種,如果必須引種的話,應抽血化驗,引種到家後豬應隔離42天後再抽血化驗,沒有異常方可混群;

平時賣豬時應加強車輛消毒,讓拉豬車離豬場保持3公裡以上的距離,自己找比較安全的車全面消毒後到場外裝豬,與拉豬車接觸後不得返回豬場;

配種用本場公豬精液,不從外面拿精液給本場發情母豬用。

禁止外來人員進入豬場,條件允許時設中轉庫,把豬場用的原料、獸藥等物資充分消毒後再拉到豬場,力爭把危險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豬場非瘟後復產反覆失敗?歸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良表現!
    從2018年8月份非瘟感染首例在東北報導以來,非洲豬瘟以風轉殘雲之勢席捲全國,很快很多大型的規模化豬場、農牧公司被洗劫一空。 通過一年多的與非瘟抗爭歷程,大家對非瘟防控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很多豬場開始走復產模式,很不幸有很多豬場被非瘟感染,導致復產失敗。
  • 「中招」非瘟的豬場有3個共通點?看完就明白了
    還有些養豬人表示:「夏天是非瘟的潛在高發期,沒有豬,就沒有資本翻身呀?如何防控「非瘟」侵擾呢?」養豬讓豬農喜憂參半,那麼如何防控疫情,讓養豬人站穩腳跟呢?專家:留心,「中招」非瘟的豬場有這3個共通點據了解,從去年8月份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新增疫情一百餘起。
  • 豬場遭遇非瘟,如何處理讓豬場減少損失?過來人分享經驗
    從18年非瘟發生以來,19年7月經歷一次,19年12月底經歷一次,20年7月又經歷一次。第一次經歷非瘟在去年7份,肥豬圈先發病,有一圈肥豬,飼養員告訴我有一頭肥豬精神不好,讓我去打針,我量下體溫,41度打了兩天針豬起不來了,看著挺肥的就讓廠裡殺了,過了兩天那一圈豬又出現三頭精神不好,起不來的,打針也沒退下燒,仔細觀察肥豬裡有拉血便的,隨即給老闆溝通做下檢測,然後固定圈舍所有人員工具,廠裡路面火鹼消毒,整棟肥豬圈拔牙清楚。
  • 最近非洲豬瘟中招的豬場有這幾種表現,看完不虧!
    原因:這種病最近緩解了一段時間,但仍有部分豬場發病。 總而言之,有很多理由如下:第一個是播種。 豬場每年都要更新豬種,豬種更新率約為25%至35%。 豬種的更新率和品質關係到養豬企業的命運。但是,很多養豬朋友在播種時都有誤解。
  • 非瘟時期,豬場拔牙,拔的是什麼?
    首先,大家應該相信非瘟是可防可控的,這也是行業內專家一致的觀點,但是,非瘟是有腿的病毒,它可不是老老實實在原地待著的,如果條件允許,它可以隨波逐流,不斷地攻城略地,所以,現階段非瘟疫情仍有零星散發,值得注意的是:不是非瘟病毒減弱了,而是生豬整體存貨少了,豬群密度低了,讓外人看上去疫情形勢基本穩定,但是處於行業內的朋友知道,這只是所謂的掩眼法,各地區的生豬存欄、豬價就是各種問題的體現
  • 發生非瘟的豬場還能繼續養豬嗎?復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目前防控非瘟有很大難度,但並不是不可以,很多人面對非瘟束手無策,認為非瘟來臨只能束手就擒,這完全是被以前的非瘟嚇到了。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何以前防非很難?為何豬場「拔牙」大多數以失敗告終?
  • 非瘟後時代,豬場免不了引種,四大方面易被誤導
    生產性能優越的種豬,是豬場管理者獲取更高利潤的重要條件。然而,管理者盲目引入種豬,卻會增加疾病風險。 誤區一、僅引入公豬 1、成本角度:公豬比母豬的引入成本高; 2、使用年限:規模化豬場種公豬的使用年限為3年,合理的飼養、採精管理甚至可以延長至8年,而種母豬為3~4年的使用年限。
  • 豬大面積死亡就是非瘟?別緊張,有這幾個症狀時再懷疑也不遲!
    2、病豬嘔吐、便血、鼻子流血,出現這幾種臨床症狀就說明病豬發病很嚴重了,多數疾病不會這麼嚴重,鼻子流血常見的是傳染性胸膜肺炎和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但是這兩種病不會出現便血,導致便血的常見有魏氏梭菌和迴腸炎,而這兩種不會導致鼻子流血,所以豬群同時表現這兩種症狀時就可以懷疑是非洲豬瘟了。
  • 非瘟下,如何完善豬場缺失的功能?豬價和疫苗可期待但不能等待!
    前言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席捲我國養豬業,生豬產能急劇下降,生豬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以豬場生物安全為重點升級的豬場數見不鮮,但我們要用實踐說話,這一點揚翔頗有發言權。非瘟之下,養豬人應有借他人之法鑑己身的思想觀念,學習先進經驗,拓寬防控思路。
  • 豬感染非瘟後,一定不要打退燒針,切忌!
    ,給發病豬打退燒針,非洲豬瘟病毒不同於現有的病毒,豬群感染髮病後,潛伏期最短4天,最長19天,感染後2-3天就會在扁桃體和下頜淋巴結的巨噬細胞中複製,但是只要病毒數量少,是不會表現明顯的臨床表現的,這也是很多陽性豬轉陰的黃金期。
  • 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當下豬場對於疫苗免疫顯得比較糾結,特別是藍耳病疫苗,在一些非瘟陽性場拔牙穩定後,由於接種藍耳疫苗而引起非瘟復發的情況也比較多,但另一方面,豬場也擔心如果不做藍耳疫苗,一旦暴發藍耳病,也會帶來較大經濟損失,那麼,在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 疣豬為何能抗非瘟?科學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從本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一些益生菌、發酵方式等對抗非瘟是確實有一定效果的。西班牙的一項研究表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有助於對非洲豬瘟病毒(ASFv)提供部分保護。這項研究由加泰隆尼亞研究中心CReSA IRTA的研究人員完成,發表在同行評議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這是《自然》雜誌的一份出版物。本文證明,疣豬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對斷奶仔豬無害,還可以改變其腸道微生物群,另外,也能對減毒的ASFv株提供部分保護。
  • 二元母豬漲至2400元/頭,非瘟下做好這兩方面賺錢的就是你
    非瘟導致行業產能嚴重下降,是災難,但又何嘗不是一次機遇?非瘟的侵襲,其實也是對行業進行一次優勝劣汰的選擇。外防非瘟,內抓成績!防控非瘟的同時有效管理後備母豬、提高母豬產能,在產能下降的情況下,能正常出欄的豬場,賺得盆滿缽滿只是時間問題。
  • 非瘟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研究表明,ASFV 在環境中至少有 3 種不同的循環模式:叢林傳播循環、蜱 - 豬循環和豬 - 豬循環。目前,我國仍主要關注家豬循環。運輸車進入場區前需在洗消中心嚴格消毒,經非瘟PCR檢測合格後抵達場區,通過轉豬臺將豬苗轉入場區,換用場區內部運豬車送入生產舍。育肥豬出欄時,指定的場外出欄運輸車經洗消中心消毒檢測合格後到達場區等候,豬只通過場內車輛經轉豬中轉(站)臺送至出欄運輸車。無論引種還是出欄,場外車輛嚴格消毒後只能於場區大門處等候,不得進入場內,豬只通過出豬中轉臺通道進出,要做到內外車輛嚴格分開。
  • 發生非瘟後,不甘心放棄養豬,得空欄多久復養好?確切消息來了
    豬價的高漲,正是市場上缺豬的直觀表現,為什麼會這麼缺豬呢?無非這兩大主因所致,一是前幾年的環保禁拆;二是去年的非瘟疫情。 自去年8月3日至今,養豬行業經歷了一年多的非瘟肆虐,從北方到南方,發生非瘟豬場的養豬人損失慘重,截止2019年10月25日,全國有32個省市均發生過非瘟疫情,一共播報有159起疫情,包含3起野豬疫情,撲殺數百萬頭豬,直接損失經濟數百億元,間接損失不可估量。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有些豬場發生非瘟後,就全面停止其他各種疫苗的接種,您認為這樣對嗎?但是,一陣子以後發現,原來穩定的藍耳病、圓環病毒又開始活躍起來,我們應該怎麼辦?(崔陽)在豬場發生非洲豬瘟時,應該暫停各種疫苗接種和其他的查情、配種、轉群等工作,以防加快非洲豬瘟病毒在場內傳播。
  • 非瘟防控十大雷區不要踩
    道勤生物周應培:豬場防非失敗,很可能踩到了這十大雷區!《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文/王文強圖/遊耀君‍‍非瘟防控雷區眾多,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如何才能不踩雷或者少踩雷做到成功防非呢?很多豬場防非失敗,很有可能踩到這些雷區,養豬人要想養好豬,首先要做到大掃雷,目的在於更經濟、少花錢、能落地、少幹活、更實效地防控住非瘟。周應培指出,當前豬場防非存在檢測雷、烘消雷、髒櫃雷、物料雷、分區雷、煙霧雷、幹區雷、溼區雷、飲水雷以及蟲子雷十大雷區。其中,移動病料散毒、行動裝置散毒、假陰性藏毒是豬場防非第一大雷區,豬場做好檢測工作至關重要。
  • 107個豬場調查:關注非瘟下的倖存者——豬場大豬猝死率
    如果你躲過了非瘟,就看到了養豬賺錢的機會。傳統的出欄肥豬110公斤出欄。但隨著豬存欄的減少,屠宰方式的變化,養豬140公斤,基至更大的比比皆是。未來隨著非瘟退去,人們回歸正常生產,相信以後的行業內,飼養大體型豬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 62個國家感染非瘟,只有13個根除,如何做到非洲豬瘟不再發生?
    非瘟從2018年8月3日在我國首次發現,到現在已經有了22個月的時間,從最早感染到全國各省上報首例,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傳播之快令人咋舌,但是國內恢復速度較其他國家也比較快,1年半的時間,大部分地區非瘟防控壓力降低,目前國內復產、擴繁的豬場較多,集團化豬場在全國批地、建場,中小規模散養戶也都在不斷引種,相比於去年和前年的養豬景象,現在已大有不同
  • 科學家研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目前市場上一些益生菌、發酵方式等對抗非瘟是確實有一定效果的。 這項研究由加泰隆尼亞研究中心CReSA IRTA的研究人員完成,發表在同行評議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這是《自然》雜誌的一份出版物。本文證明,疣豬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對斷奶仔豬無害,還可以改變其腸道微生物群,另外,也能對減毒的ASFv株提供部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