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養殖業當中,非洲豬瘟絕對是人們討論最多最關心的一個話題。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和野豬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非洲豬瘟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如果不幸中招,對養殖戶造成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慘重。
本病的發病症狀與豬瘟非常相似。由於本病最早發生於非洲地區,因此稱為非洲豬瘟。本病自2018年8月份首次傳入我國,到現在將近兩年時間,給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臨床症狀:
發病大多先從母豬產後開始,體溫升高,咳嗽,呼吸困難,嘔吐,食慾減退或廢絕,體溫40.5℃到41.5℃之間。
打針後即吃,有的停藥後就是體溫正常也不吃,頑固性高熱。一般二至七天後耳朵、全身發紅,耳朵發紅後四天左右開始出現拉血或針孔流血不止,一般出現拉血後兩天內死亡。剖檢內臟器官出血,脾臟高度腫大。
原因:
本病近一段時間雖然稍有緩和,但仍有部分豬場發病。歸納起來大多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引種。豬場每年必須要更新種豬,種豬更新率大約為25%到35%。種豬的更新率與質量關係到養豬企業的命運。
不過很多養豬朋友在引種的時候都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往往會造成引種失敗,影響經濟效益。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傳染病,因此我們在引種的時候要看引種地區是否為疫病區域。如果不放心的話,最好是能夠進行抽血化驗。
在實際生產當中,我們大家幾乎很少做到抽血化驗。種豬引進之後沒有進行合理的隔離措施,從而導致非瘟的發生。
第二,購進小豬育肥,現在豬價好,養豬利潤大。刺激一部分養殖朋友四處外購小豬。外購的小豬沒有抽血化驗,沒有進行有效的隔離措施。購入後直接跟豬場的其他豬混養在一起,如果捉到的小豬處於非洲豬瘟潛伏期,那麼很快就會引起豬場暴發疾病。
第三,放鬆警惕。我認識一個朋友。自己的豬養的非常漂亮。他有一個玩的比較好的哥們,他那個哥們平常喜歡找他幫忙。有一次他朋友家的豬不吃料,喊他去幫忙賣豬。他回來之後時間不長,他場內的豬群開始發病。先從母豬開始,接著全場發病。按他初步預算,一場疫病,200萬直接沒了,那個時候真的是欲哭無淚。
第四,豬群豬瘟和藍耳的抗體低下,也是誘發非洲豬瘟的一個重要原因。藍耳病毒感染可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造成豬體免疫抑制產生免疫麻痺,引起豬體免疫功能下降。我國豬場母豬群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非瘟疫情之下母豬群發病率高的原因。
第五,拉豬車裝豬時離豬場的距離低於3km。有的甚至讓拉豬車直接到豬廠門前裝豬,存僥倖心理。
第六,從別的場拿回精液給發情母豬用。
預防措施:
在當前的形勢下不建議引種,如果必須引種的話,應抽血化驗,引種到家後豬應隔離42天後再抽血化驗,沒有異常方可混群;
平時賣豬時應加強車輛消毒,讓拉豬車離豬場保持3公裡以上的距離,自己找比較安全的車全面消毒後到場外裝豬,與拉豬車接觸後不得返回豬場;
配種用本場公豬精液,不從外面拿精液給本場發情母豬用。
禁止外來人員進入豬場,條件允許時設中轉庫,把豬場用的原料、獸藥等物資充分消毒後再拉到豬場,力爭把危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