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非瘟後復產反覆失敗?歸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良表現!

2020-12-06 騰訊網

曾經有一種病毒來到我的豬場,我沒有在意,等我的豬場全軍覆沒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假如上天能夠給我再來一次復產的機會,我會對「非瘟」說三個字:我……怕……你!如果非要在這個「怕」字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為什麼非瘟後復產失敗?

從2018年8月份非瘟感染首例在東北報導以來,非洲豬瘟以風轉殘雲之勢席捲全國,很快很多大型的規模化豬場、農牧公司被洗劫一空。

通過一年多的與非瘟抗爭歷程,大家對非瘟防控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很多豬場開始走復產模式,很不幸有很多豬場被非瘟感染,導致復產失敗。2019年下半年開始,豬價一路飆升,養豬的超爆利潤十分誘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豬場再次躍躍欲試,走復產模式。

自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大環境的影響,長江以北及東北地區再次感染非瘟,引起新的一輪大面積流行,很多豬場復產損失十分慘重。根據地理區域的大流行趨勢分析,前前後後算起來應該是第三輪爆發。為什麼復產變成了「復慘」,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歸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01 對非瘟的認識不足或不夠全面

一方面,非瘟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即所有的非瘟防控硬體物質投入常態化;所有緊急非瘟防控措施進入常態化;所有嚴密的生物安全措施全部進入常態化;所有嚴格的飼養管理進入常態化等等。既然是常態,就要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它、去認識它、去防控它。即使豬場感染了非瘟病毒也不要驚慌失措,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只要措施得當、行動迅速、保障有力,非瘟是可防可控的。

另一方面,對非瘟病毒的認識較片面,導致輕敵,從而影響非瘟防控工作不夠徹底。隨著非瘟常態化的到來,大家對非瘟的認識和了解比2018年剛開始發生非瘟的時候要相對深刻一些。在防控非瘟的行動中大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地加強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加強實驗室對豬群的監測、檢測與診斷,加強非瘟陽性豬群的撲殺或淘汰等一系列工作,使非瘟的防控工作埠前移,發現較早,處置及時,經過一年多的防控和實踐,大家積累了一點經驗。

現在有一種傾向,很多人(包括部分「知名專家」或「知名人士」)認為非瘟的毒力沒有以前那麼強了,傳播速度也沒有那麼快了,甚至現在連典型的非瘟症狀也看不到了(或很少看到)......這種嚴重的思想意識形態的錯覺,直接給今後的非瘟綜合防控指導工作帶來巨大的隱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意識形態是直接導致非瘟復產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02 非瘟的防控思維一直處於靜態防控模式

有很多豬場感染非瘟後,因防控不力,導致豬場爆發非瘟,損失慘重,豬場很快進入清場、空場期。在一系列的欄舍、場房、倉庫、環境及設備設施的徹底清理、清洗和消毒後,通過實驗室環境樣檢測合格,復產達標了,在重新引進非瘟陰性豬群飼養一段時間後,結果還是被非瘟了,導致復產失敗。

「樹欲靜而風不止」,因曾經復產達標之前的工作全部是靜止狀態,保持豬場大環境乾淨、安全只是復產前的基礎工作,當進豬以後,豬場馬上由靜態轉為動態。因生產的需要,豬場內外的人、車、物,就會頻繁動起來,交叉來往。甚至「四害」也開始活躍起來,它們不厭其煩地從外地光顧豬場,進入豬舍,與豬群保持密切的接觸。此時的生物安全防控難度增加,傳播途徑多種多樣,防控思維沒有從靜態防控轉為動態防控模式,所有「中招」是必然的。

03 非瘟防控沒有做到「快、準、狠」的清除

豬場感染非瘟病毒後,沒有遵循「早、快、嚴、小」的防控原則,導致發現晚、處置慢、力度小。拔牙是否能成功,取決於拔牙力度。拔牙一定要在豬只感染不排毒期間完成,如果豬群在排毒期間拔牙,其他豬群會增加感染風險,其結果就是豬場「拔牙」越拔越多,直到清場、空場。受高豬價的影響,每處理一頭豬只都是重大的利潤損失。

因此在處理非瘟拔牙過程中出現「手軟」或僥倖的心理,使拔牙不夠徹底。殊不知,非瘟防控屬於生產範疇,疾病發生以後應第一時間清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迅速採取「快、準、狠」的方式儘快清除豬群中的帶毒豬只。否則,一旦病毒開始向周邊擴散,會形成無數個傳染源,導致防控難度加大。

因此,非瘟防控 「早、快、嚴、小」是必須遵循的防控原則,在行動上「快、準、狠」是一定要執行落實的防控手段,每一個點都要同步做到位。

04 無症狀非瘟感染豬只在豬群中大量存在

自2018年感染非瘟病毒以來,當初的感染途徑絕大多數是外源性病毒接觸感染,當時積極採取切斷傳播途徑的防控手段,效果非常好,很多豬場因此而獲得非瘟防控的巨大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一年多的非瘟肆虐,非瘟病毒已在大環境中大量存在,同時在豬場內部小環境中悄悄地潛伏下來。

實踐證明,很多表象所謂健康的豬只通過實驗室監測,居然發現有非瘟抗體存在,甚至有很多豬只的抗體水平都非常高(可能與部分感染過後的豬只,因為環境中的病毒,或者接觸過陽性豬,因自身抵抗較強,存在有較強的抗體),說明非瘟病毒在豬只體內已經攜帶,不發病就成為了無症狀感染豬只。

隨著豬群健康狀況,天氣突變,轉群,免疫等應激反應及外部環境因素變化,病毒被激活並逐漸增強,形成場部多點傳染源,從而向周邊擴散傳播,豬群再次出現發病。由於傳染源比較分散,給拔牙帶來很大的難度,一旦拔牙不夠堅決徹底,就會導致豬場清群的風險。

因此,現在的非瘟防控除了要阻斷傳播途徑,還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控制傳染源,其防控難度可想而知。

05 非瘟防控豬場內控管理混亂

內控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作,是非瘟防控能否成功的關鍵,之所以很多豬場復產反覆失敗,除了生物安全防控不力以外,內控工作有很多是沒有做好或做到位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 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組織管理體系,使非瘟防控中組織不清,責任不明。

※ 沒有加強員工的培訓和「防非」認知,沒有統一員工的思想行為意識,使很多具體防控工作不能有效執行和落實。

※ 沒有建立健全非瘟實驗室診斷工作,也就沒有超前的非瘟防控預警機制。

※ 不重視場部內、外環境的昆蟲及野生動物的驅殺工作,很多豬場對場區內的貓、鼠、狗、鳥、蚊、蠅、蜘蛛、軟蜱等野生動物與昆蟲的存在習以為常,無形增加了場部生物安全風險。

※ 不關注豬群常在的、普通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導致豬群因普通性疾病感染後免疫力下降,促使豬場感染或爆發「非瘟」的機率急劇增加。

※ 豬場內部設備設施和欄舍結構布局不合理,如水槽一體,風機交叉汙染,人豬走道不分等情況。

※ 還有N多種不合理的現象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

06 關於非瘟復產成功標誌的認知

在逆境中,總有生存者,因為適者生存。同樣是非瘟防控或感染,有的豬場先發,但有的豬場後發;有的豬場爆發,但有的豬場散發;有的豬場少產,但有的豬場滿產,如果分為前者和後者。那麼,後者明顯在非瘟的防控中相對前者而獲得成功。

復產是否成功,要用經濟指標來衡量,而不是技術指標來衡量。養豬的目的是盈利。在同一市場經濟體制下,目前豬價一直處於高位,豬場感染非瘟只要拔牙成功就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總結

反反覆覆失敗的原因

綜上所敘,非瘟的防控形式依然十分嚴峻,對它的認識千萬不要有麻痺思想。非瘟防控仍然是個超級難題,它的發病機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徹底搞清楚,非瘟病毒仍然很強,傳播速度仍然很快,死亡率極高,造成的損失巨大,依然給養豬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豬場復產反反覆覆失敗的原因。

非瘟的防控與經營無關,目前豬價再高,利潤再多也不能影響、幹擾非瘟的防控工作,否則在豬場一線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畏手畏腳,猶猶豫豫、瞻前顧後,浪費了很多的防控機會。

相關焦點

  • 發生非瘟的豬場還能繼續養豬嗎?復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非洲豬瘟進入我國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與前兩年相比,現在豬場發生非瘟的概率大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也相應減少。豬場得過非洲豬瘟,附近完全可以養豬,只要做好生物安全就可以。在工作期間,就曾幫助很多豬場復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成功復產兩次,第一次復產後半年沒有任何問題,後來當地出現二次疫情爆發,感染後清場,後期又復產成本。
  • 最近非瘟中招的豬場有這幾種表現
    原因: 本病近一段時間雖然稍有緩和,但仍有部分豬場發病。歸納起來大多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引種。豬場每年必須要更新種豬,種豬更新率大約為25%到35%。種豬的更新率與質量關係到養豬企業的命運。 不過很多養豬朋友在引種的時候都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往往會造成引種失敗,影響經濟效益。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傳染病,因此我們在引種的時候要看引種地區是否為疫病區域。
  • 豬場得非洲豬瘟後,多久可以復產?1年、5年、10年還是20年?
    非洲豬瘟在我國已經有10個月的時間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內給我國造成了130多起疫情,直接撲殺生豬100多萬頭,還有更多的豬場因為豬瘟疫情的存在而不得不主動清欄。最近隨著生豬價格的回暖,以前發病的或者沒有發病的豬場現在都有了復養的打算,那豬場得非瘟後,多久可以復產?
  • 感染非瘟後的康復豬能留嗎?復養理論上能夠成功!
    感染非瘟後的康復豬長期帶毒嗎?會不感染其他豬?2018年08月至今,我們對非洲豬瘟的認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據了解,非洲豬瘟病毒致病力有所不同,高致病性、中等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三類的死亡率有差異。有實驗室研究表明,感染中等毒性的豬在一周之內會出現臨床症狀,包括急性致死、延遲致死、慢性病症,以及最終恢復等,幾天後便出現病毒血症,口腔及唾液中就可檢測病毒,糞便中稍晚;然而存活下來的感染豬只並不會長期帶毒,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載量逐漸降低,並最後完全清除,健康豬只與存活感染豬混養也不會出現感染,但存活下來的感染豬並不會產生有效的中和抗體
  • 豬感染非瘟後,一定不要打退燒針,切忌!
    ,給發病豬打退燒針,非洲豬瘟病毒不同於現有的病毒,豬群感染髮病後,潛伏期最短4天,最長19天,感染後2-3天就會在扁桃體和下頜淋巴結的巨噬細胞中複製,但是只要病毒數量少,是不會表現明顯的臨床表現的,這也是很多陽性豬轉陰的黃金期。
  • 非瘟後時代,豬場免不了引種,四大方面易被誤導
    誤區一、僅引入公豬 1、成本角度:公豬比母豬的引入成本高; 2、使用年限:規模化豬場種公豬的使用年限為3年,合理的飼養、採精管理甚至可以延長至8年,而種母豬為3~4年的使用年限。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成功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主要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統一的指揮和防控體系;加強組織管理和宣傳教育;聯防聯控;外防輸入內防輸出;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實行風險分級管理,這些防控措施都可以被我們豬場借鑑,用以防控豬群傳染病,特別是像非洲豬瘟這樣的烈性傳染病。
  • 非瘟時期,豬場拔牙,拔的是什麼?
    首先,大家應該相信非瘟是可防可控的,這也是行業內專家一致的觀點,但是,非瘟是有腿的病毒,它可不是老老實實在原地待著的,如果條件允許,它可以隨波逐流,不斷地攻城略地,所以,現階段非瘟疫情仍有零星散發,值得注意的是:不是非瘟病毒減弱了,而是生豬整體存貨少了,豬群密度低了,讓外人看上去疫情形勢基本穩定,但是處於行業內的朋友知道,這只是所謂的掩眼法,各地區的生豬存欄、豬價就是各種問題的體現
  • 二元母豬漲至2400元/頭,非瘟下做好這兩方面賺錢的就是你
    非瘟導致行業產能嚴重下降,是災難,但又何嘗不是一次機遇?非瘟的侵襲,其實也是對行業進行一次優勝劣汰的選擇。外防非瘟,內抓成績!防控非瘟的同時有效管理後備母豬、提高母豬產能,在產能下降的情況下,能正常出欄的豬場,賺得盆滿缽滿只是時間問題。
  • 「中招」非瘟的豬場有3個共通點?看完就明白了
    還有些養豬人表示:「夏天是非瘟的潛在高發期,沒有豬,就沒有資本翻身呀?如何防控「非瘟」侵擾呢?」養豬讓豬農喜憂參半,那麼如何防控疫情,讓養豬人站穩腳跟呢?專家:留心,「中招」非瘟的豬場有這3個共通點據了解,從去年8月份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新增疫情一百餘起。
  • 被非洲豬瘟感染的豬場,還能養豬嗎,要過多久才可以復產?
    摘要:非洲豬瘟病毒在凍肉中能存活數年,感染的豬場能養豬嗎,多久能復產?文/農夫也瘋狂近期國內很多的肉價都有所上漲,首當其衝的就是豬肉的價格。看著生豬價格一路「漲勢如潮」,有一些養殖戶也開始心動了,逐漸產生了復養的打算。那被非洲豬瘟感染的豬場,還能養豬嗎,要過多久才可以復產?非洲豬瘟病毒是非常「厲害」的,一旦被感染,基本上是無藥可治,死亡率可以說是100%。也是因為其如此的厲害,還沒有特效藥。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國內已經撲殺生豬數百萬頭之多。
  • 豬場遭遇非瘟,如何處理讓豬場減少損失?過來人分享經驗
    從18年非瘟發生以來,19年7月經歷一次,19年12月底經歷一次,20年7月又經歷一次。第一次經歷非瘟在去年7份,肥豬圈先發病,有一圈肥豬,飼養員告訴我有一頭肥豬精神不好,讓我去打針,我量下體溫,41度打了兩天針豬起不來了,看著挺肥的就讓廠裡殺了,過了兩天那一圈豬又出現三頭精神不好,起不來的,打針也沒退下燒,仔細觀察肥豬裡有拉血便的,隨即給老闆溝通做下檢測,然後固定圈舍所有人員工具,廠裡路面火鹼消毒,整棟肥豬圈拔牙清楚。
  • 62個國家感染非瘟,只有13個根除,如何做到非洲豬瘟不再發生?
    非瘟從2018年8月3日在我國首次發現,到現在已經有了22個月的時間,從最早感染到全國各省上報首例,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傳播之快令人咋舌,但是國內恢復速度較其他國家也比較快,1年半的時間,大部分地區非瘟防控壓力降低,目前國內復產、擴繁的豬場較多,集團化豬場在全國批地、建場,中小規模散養戶也都在不斷引種,相比於去年和前年的養豬景象,現在已大有不同
  • 最近非洲豬瘟中招的豬場有這幾種表現,看完不虧!
    注射後即食,停藥後體溫正常不食,頑固性高熱。 一般兩天到七天後耳朵全身變紅,耳朵變紅後四天左右開始出血,針孔開始出血,一般在出血後兩天內死亡。 剖檢器官出血、脾臟高度腫大。原因:這種病最近緩解了一段時間,但仍有部分豬場發病。
  • 發生非瘟後,不甘心放棄養豬,得空欄多久復養好?確切消息來了
    豬價的高漲,正是市場上缺豬的直觀表現,為什麼會這麼缺豬呢?無非這兩大主因所致,一是前幾年的環保禁拆;二是去年的非瘟疫情。 自去年8月3日至今,養豬行業經歷了一年多的非瘟肆虐,從北方到南方,發生非瘟豬場的養豬人損失慘重,截止2019年10月25日,全國有32個省市均發生過非瘟疫情,一共播報有159起疫情,包含3起野豬疫情,撲殺數百萬頭豬,直接損失經濟數百億元,間接損失不可估量。
  • 種豬大賽帶動行業復產情緒高漲
    種豬和育種是生豬產業的核心和基礎,也是復產的源頭活水,種豬活動也極受關注。2019年9月26-28日,「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全國種豬大賽(湖北賽區)暨第19屆中國武漢種豬拍賣展銷與學術交流會在華中農業大學國家種豬測定中心召開。
  • 非常時期,豬場如何選種,培育後備母豬?
    背景:非瘟疫情影響下,二元母豬緊缺,市場比較緊俏,第一批三元豬已經配種生產,由於選種倉促,著急配種生產,從目前豬場三元豬的生產成績來看,確實有一定影響,尤其是母豬繁殖障礙帶來的PSY下降。
  • 數據導向、現代化企業管理,這家豬場憑超前觀念在非瘟席捲下存活
    天地和玉林豬場為何得以「倖存」?其管理、養殖、營養有何過人之處? 文/圖 農牧前沿 朱敬強 2019年,疫情席捲之後各地所剩豬場屈指可數,廣西天地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和」)的玉林天地和豬場便是碩果僅存豬場之一。
  • 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當下豬場對於疫苗免疫顯得比較糾結,特別是藍耳病疫苗,在一些非瘟陽性場拔牙穩定後,由於接種藍耳疫苗而引起非瘟復發的情況也比較多,但另一方面,豬場也擔心如果不做藍耳疫苗,一旦暴發藍耳病,也會帶來較大經濟損失,那麼,在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