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非瘟疫情影響下,二元母豬緊缺,市場比較緊俏,第一批三元豬已經配種生產,由於選種倉促,著急配種生產,從目前豬場三元豬的生產成績來看,確實有一定影響,尤其是母豬繁殖障礙帶來的PSY下降。第一批三元母豬多數是從200斤以上的育肥豬選出,沒有嚴格按照後備母豬選種流程,從保育開始到後備要選擇3-4次。因此,現在一些豬場一邊擴繁,一邊主抓育種和後備選留工作。
關鍵詞:仔豬、育種、種豬、繁殖性能
那麼什麼豬崽做種豬好?如何選擇、培育?
一、種豬評價標準
要想選育種豬,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合格種豬,現在國內主要養殖瘦肉型豬,除了瘦肉率指標,其他標準如何評價?
1、生長發育快
仔豬從初生到220斤是衡量母豬生長速度的一個指標,因為大多數肥豬是220-240斤出欄,大約需要時間在6個月以內,算是合格。
2、繁殖性能好
繁殖性能是衡量種豬的最根本指標,產仔數根據不同品系,美系、加系母豬國內總產仔數12頭左右,法系母豬國內總產仔數14頭左右。
3、發情明顯
豬生長發育過程中從體成熟到性成熟,性早熟是後期選種一大標準。如外陰發達、喜爬跨、鬧圈等,便於日後發情配種。
4、抗逆性強
抗逆性就是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應激比較大的豬不適合後期的飼養,因此有較強適應性的母豬較好。
二、如何從豬崽中選育種豬
一頭合格的種豬的選育要從出生就開始,考察父母代種豬的繁殖性能、產仔性能等,出生後根據公母分類,母豬預留打耳號留種以待後期觀察,第一次選種稱為初選,是在保育期30-40日齡開始挑選。第二次選種稱為優選,分別在60日齡、120日齡、180日齡挑選,第三次選鍾稱為終選,是根據母豬發情鑑定及配種情況而定,合適留種,不合適淘汰。
1、初選:出生-保育40日齡
1)父母代無不良遺傳病和健康問題:如臍疝、藍耳、偽狂犬帶毒、抖抖病、抗體產生不好、亞健康等。
2)父母代繁殖性能好:胎均產仔數平均大於10頭,後代長勢快,6月內出欄,料肉比低於3.0。
3)仔豬健康度高:出生健壯,吃奶積極,活力足,同胎次無死胎、木乃伊,胎均數高於9頭,初生重不低於1.2公斤。
4)體貌指標:乳頭排列有序,不低於6對,小母豬外陰形狀正常,毛色、耳型、身長、背腰、四肢、身高等符合種系特徵,二元母豬身腰一般隨父本。
5)40日齡選育:40日齡根據以上條件重新篩選,還是整窩保留。
2、優選
60日齡優選:此時選擇稱為窩選,選擇窩中發育最好或者前幾名的仔豬,且符合品種特徵,乳頭、外陰發育良好。此時選育是為了選出相同飼養條件下,發育最快、生長性能最好個體,剔除發育慢和弱仔。因為60日齡是仔豬保育後期,發育較快。
120日齡優選:120日齡還是以為剔除為主,同時根據血清抗體變化規律,剔除免疫效果差,或長期帶毒豬。120日齡是生長期,主要發育骨骼和肌肉,利於挑選出長勢好的種豬。
180日齡優選:豬只達到180日齡,機體組織器官已經發育好,逐步達到體成熟,外陰和乳頭逐步成型,可根據多方面指標進一步提出,此時選擇窩中優良品種。
3、終選:配種前選擇和配種後選擇
1)配種前選擇:母豬從200日齡以後,就要記錄情期,根據發情次數,進行換料,短期催情優飼,查情,發情鑑定,根據發情表現,選擇配種,對於發情不明顯,周期不規律,性慾不好的母豬選擇淘汰。
2)配種後選擇:配種後妊娠成功的無明顯異常表現的可以留種,對於連續配種兩次返情,或者超過10月齡配不上的直接淘汰,按照肥豬賣掉。
三、非常時期適用非常手段,選種也是如此
養豬是為了掙錢,養豬也要看運氣,有時養豬技術好不如行情趕得好。由於疫情影響,豬價升高,豬盈利期能有多久誰也不知道,但是這種價格,可能遇見得機會不多。因此,養豬人必須把握住。目前育種工作,可以適當放鬆要求,不論種豬生10頭還是5頭,一年只要出欄10頭以上,按照現在得行情分析,盈利的可能性極大。
豬場育種工作,是一項複雜且繁瑣的工作,從父母代考察,出生仔豬初選,40日齡、60日齡、120日齡、180日齡優選,再到配種前後終選,直到母豬妊娠成功,算是選種成功。但是我們養豬人不僅要低頭養豬搞好技術,還要抬頭看路把握住行情,合理育種,適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