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下豬場的生存哲學——巴西淨化非洲豬瘟給我們的啟示

2020-12-06 豬兜人

作者簡介

非洲豬瘟(簡稱非瘟)就像決堤的黃河縱橫肆虐,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全球成功淨化非瘟的國家屈指可數,但依然有經驗可供學習借鑑。西班牙的非瘟淨化經驗離現在較近,成為了爭相學習的參考。而遠在南半球的全球第四養豬大國巴西在大約40年前用7年時間淨化了非瘟。這些成功的非瘟淨化案例中蘊含的非瘟下的生存哲學值得探索!

一、假作真時真亦假

一般而言,屠宰場和發病豬場在感染非瘟後不允許私自做流行病學調查。但是在巴西聖卡塔琳娜州屠宰場的控制比較滯後,所以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並發現:

1)平均發病率為7.51%;

2)平均致死率為72.64%,但是在26例疫情中發現18例致死率達到100%;

3)最大發病率為71.73%,最小發病率為0.18%。

這些數據顯示,有些疫情非瘟不是主要病因,即使實驗室檢測結果非瘟病毒陽性。因為單一因素不可能表現出如此不一致的發病率。有些病例可能是由於送樣或者樣品處理技術失誤出現了假陰性或假陽性。這對於制定加速淨化非瘟的策略以及避免出現假陰性導致的疾病擴散非常重要。

1978年時檢測了1976年起保存的血樣,發現有些竟然是非瘟陽性。這個結果導致當時公眾懷疑巴西1978年報導的第一例非瘟並不是首例,但是後來又被證實為假陽性。

很多檢測都能夠發現真陽性和真陰性,同時也可能會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檢測的準確性取決於其敏感性和特異性。敏感性是檢測方法發現真陽性的能力,特異性是檢測方法發現真陰性的能力。豬場得到的非瘟檢測結果可以用如下表格顯示:

如何控制非瘟PCR或螢光定量PCR檢測中的假陽性和假陰性?

對豬場或者養豬企業而言,首先要儘可能杜絕假陰性。假陰性率通過如下公式計算:

通過上面表格的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想杜絕假陰性的出現,必須提高檢測的敏感性。當敏感性接近至等於1時,假陰性率會非常低,趨近於0。

理想情況當然是假陽性率也極低,假陽性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綜上,對於豬場或養豬企業而言,要提高檢測敏感性,儘可能杜絕假陰性。同時也需要定期將少量樣品送到3個實驗室(環測試原理)來驗證檢測,減少假陽性結果。

二、壯士斷腕

衛生管理局在實驗室檢測結果出來之前,就下令立即處死發病豬。暴發區內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並且也處死了該區域內的活豬。當巴西收到美國非瘟參考實驗室的報告後,動物健康管理部門承擔起了淨化非瘟的責任,因為該局認為這些病例高度疑似非瘟。

這個例子可能導致了1978到1979年間公布並撲殺的一些非瘟疫情實際上可能是由於假陽性檢測結果而被誤判為非瘟疫情造成的。這也導致了當時大眾對檢測技術的懷疑,但是這些錯殺在整個快速淨化過程中還是發揮了作用。

對於國內豬場而言,當臨床上發現疑似症狀,這個時候實驗室的檢測可能不一定顯示是陽性。如果結果是可疑怎麼辦?這個時候需要停止場內一切操作。圍繞可疑豬只及周邊豬只重新採樣,並送到3家實驗室檢測。如果結果依然存疑,建議按照陽性結果進行局部清群。在處理非瘟過程中是否具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是將損失最小化的關鍵。

三、步步為營

防控方案在全國分區域執行。1980年起將巴西南部區域作為首要監測區,這個區域擁有全國44.65%的母豬場(圖1),以及調出較多生豬和豬肉產品到其它州,這個區域也跟其它幾個國家接壤,區域內豬肉出口企業也比較多。其它州的防控方案也同步進行。這個方案分區域鑑別哪些區域是非瘟淨化區。對於疑似發病場,分區域管理並鑑別是否有非瘟是防控過程中的關鍵。

圖1 巴西1980年母豬場區域分布圖

按部就班的執行行動方案。制定淨化行動方案後,由巴西農業部、陸軍部隊和武警部隊聯合執法。對於企業而言,監測和防範非瘟的職能部門是否在工作中能獲得相關單位如此強有力的支持?這將是養豬企業防非的基本功。

建議豬場成立生物安全小組,組長為獸醫,成員至少由獸醫、生產總監和總經理組成。只有組成這樣強有力的綜合執法小組,才能更有效的將很多生物安全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回顧這麼多發病的大型規模豬場,難道他們沒有生物安全的措施嗎?問題的關鍵是這些生物安全措施如何日復一日的落地。生物安全的執行靠的是自上而下的以一貫之,是豬場生存的哲學,是生產企業所有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的規則。但是豬場同時又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所有生物安全措施的制定,一定要考慮人文關懷。讓所有養豬人的基本權利在生物安全這部「憲法」面前獲得保障。

四、有舍才有得

沒有新發病例後,繼續監測至關重要。監測程序和生物安全升級(洗消烘乾站、中轉臺、隔離站、生物安全監測系統BioRisk和實驗室)的費用比啟動應急方案的花費低的多。巴西淨化非瘟後,為了繼續保持陰性。在養豬主要地區的監測進一步增加,並對港口和機場進行特殊審查。對於所有沒有發病的豬場而言,在非瘟常態化之下,提高生物安全投資並增加對所有風險點的監測是持續保持非瘟陰性的關鍵。

隨著國內非瘟的肆虐,豬價持續高位運行。從企業投資的角度來講,追加生物安全的投資一方面能夠大大降低生物安全的風險,保證企業能夠在非瘟下長期持續獲利;另一方面追加的生物安全投資在非瘟常態下,對於靜態投資回收期的影響幾乎忽略不計(圖2)。從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來講,生物安全具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企業在控制成本的時候,是否能從生產中的諸多環節來優化,而不是爭相建立更便宜的洗消中心!外部生物安全附屬設施的功能,可能就在這樣的節約成本下效果打折扣甚至變為徒有其表。對成本優化後的功能進行定期的評估,這是保證生物安全體系有效的並平穩運行的關鍵。

圖2 追加生物安全投資與不增加生物安全投資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差值

五、畢其功於一役

巴西同時啟動了非瘟淨化程序和豬瘟防控程序。兩個程序總體上是一樣的,區別是血清學檢測只在非瘟防控的初始階段使用,而豬瘟防控程序需要免疫C株豬瘟疫苗。而且這兩種疾病流行病學決定因素是一樣的。在監測階段,除了監測非瘟和豬瘟外,還監測了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和其它常見疾病。對於國內的養豬企業而言,防控非瘟的當下也是淨化或防控其它疾病的黃金期,為生存下來的豬場生產潛能的釋放提供了助力。

巴西無豬瘟的區域包含了15個州,佔其國土面積的一半,包含了幾乎全部的商品豬場。這些區域從2001年起至今沒有新發病例。雖然巴西北部尚未淨化豬瘟,但對其養豬業的影響甚微。目前,世界上前五大養豬國家或者地區的疾病狀況(表1)顯示了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管理面臨著世界上最嚴峻的挑戰。

表1 前五大養豬國家或地區的疾病狀態

豬場在防非的同時,可以藉機啟動如豬藍耳病、偽狂犬病和豬流行性腹瀉等重要豬病的淨化。一方面可以提升生產水平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非瘟的鑑別診斷在臨床上變得簡單,提高非瘟預警能力和減少防非應急反應時間。

六、總結

淨化非瘟健全了巴西的疫病防控體系,成就了全球第四大養豬大國保持多種豬重要傳染病均為陰性的成績,使巴西的養豬水平進入到世界前列。在國內非瘟橫行的今天,養殖企業在監測篩查時抱著假作真時真亦假的科學批判態度,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做出綜合診斷;當綜合判斷難以評判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求生,以免錯過最佳時機。在搭建體系或者優化體系時秉持有舍才有得的投資理念,建立經得起非瘟考驗的防控體系,而不是成本最低的體系;企業內部制定生物安全方案以及企業間聯合防控時,以步步為營的嚴謹,堅定地執行生物安全措施,並一點點擴大非瘟陰性區域,實現區域淨化並最終完成全國淨化。防非瘟生物安全體系也能抵禦其它重要疾病,為淨化其它重要疾病提供了良機,以畢其功於一役的戰術,贏得非瘟保衛戰的同時也實現其它疾病的淨化。非瘟下的生存哲學,請以史為鑑!

感謝仇華吉老師的鼓勵和細心指導!

專家點評

《黑天鵝》的作者、風險管理大師納西姆近日針對新冠肺炎撰文指出,我們正處在一個極端的「肥尾」分布,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失效。各國決策者必須迅速行動,避免出現這樣的謬誤:

在可能發生的、不可逆的災難面前,在不確定性面前猶豫不決,走向「妄想症」;

或反之,認為什麼都做不了,走向「宿命論」。

反觀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後的一年多時間,有多少人幻想非瘟毒力減弱?又有多少人聽任非瘟疫情宰割?有多少豬場糾結於復養?又有多少豬場執迷於打苗?

本文作者根據巴西淨化非洲豬瘟的經驗,結合自身的抗非實踐,提出非洲豬瘟下豬場的「生存哲學」。希望養豬同仁在面臨疫情挑戰躑躅不前時,能從本文總結的防控理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既不要有「妄想症」,也不要有「宿命論」,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科學應對,化危為機。

相關焦點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非洲豬瘟疫苗有戲?專家:淨化才是目前最好策略
    該疫苗是目前最具實現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疫苗,將為我國及有關國家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該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重點專項和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第一財經採訪專家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實驗室結果跟實踐應用中的結果相差很大。而且大型養殖集團均對疫苗的態度非常慎重,行業內主流聲音認為,淨化是最好的策略。
  • 【回應關切】非洲豬瘟防控明白紙
    一問:非洲豬瘟是什麼樣的疫病?  答: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接觸性傳染病,發病死亡率高,可達100%,嚴重危害養豬業。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豬和野豬之外的其他動物。
  • 非洲豬瘟症狀
    時下,非洲豬瘟疫情仍在我國蔓延,「該病對養豬業威脅巨大,是世界範圍內危害養豬業的頭號殺手。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性很高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極高!奧可欣穩淨Ⅰ--防控非瘟增免疫,阻止傳播保收益非洲豬瘟面前人人平等,不會對誰網開一面,防非,態度決定高度,行動決定未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提醒各位養戶一定要密切關注細節問題:人車物是否確保消毒到位、是否提升豬本身抗病能力、豬精是否確保安全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但是,一陣子以後發現,原來穩定的藍耳病、圓環病毒又開始活躍起來,我們應該怎麼辦?(崔陽)在豬場發生非洲豬瘟時,應該暫停各種疫苗接種和其他的查情、配種、轉群等工作,以防加快非洲豬瘟病毒在場內傳播。在我們成功精準清除非洲豬瘟以後,我們該做的疫苗免疫應該恢復正常免疫程序和其他一系列的操作工作。
  • 豬瘟與非洲豬瘟非常相似,如何鑑別兩者差別,進行有效治療?
    非洲豬瘟進入中國一年了,已經成為養豬行業頭號殺手,但是近期還是頻道接到電話,主要諮詢的就是,我家豬場發生的是不是非洲豬瘟。現在很多豬場只是簡單的豬瘟發病,卻誤認為非洲豬瘟,還沒等整體發病,豬場主動清場了。
  • 非洲豬瘟的防控消毒措施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致死性傳染病,病死率可高達100%,本病迄今尚無有效疫苗應用,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必須通報的動物傳染病,也是我國優先防範的重要外來疫病。
  • 非洲豬瘟定點清除的戰術運用
    非洲豬瘟在我國肆虐近兩年時間,給我國養豬業造成巨大損失。在與非洲豬瘟抗爭過程中,養豬人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和理解了非洲豬瘟病毒的特點。面對非洲豬瘟,我們要做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首先,要相信非洲豬瘟不會毀滅我國養豬業,反而會加速我國生豬產業的現代化進程,我們必將戰勝非洲豬瘟;其次,在戰術上要給予充分重視,針對非洲豬瘟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性,制定針對性戰術方法來防控非洲豬瘟。目前國家對非洲豬瘟防控政策做了適當調整,明確規範了自檢陽性處置程序,允許豬場進行自救,這意味著豬場非洲豬瘟定點清除的合法化。針對非洲豬瘟高度接觸性傳播的特性,制定非洲豬瘟定點清除戰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非洲豬瘟和豬瘟如何區分?養豬人快來學學,本文有好辦法
    非洲豬瘟和豬瘟對養豬業的危害大不相同,前者是毀滅性的打擊,後者雖然打擊也很大但是還有很多拯救的機會。但是,非洲豬瘟和豬瘟不是很好區分,都有發燒、身體發紅髮紫等症狀,導致不少養殖戶判斷失誤,從而採取了錯誤的措施,造成了更大的損害。本文,我們就教養豬人幾個區分非瘟和豬瘟的方法。
  • 多家品牌水餃內檢出非洲豬瘟病毒,該如何看待?談談非洲豬瘟的各種知識!
    除了三全水餃以外,其他很多品牌水餃,同樣檢測出來含有非洲豬瘟病毒。那麼我們要問,這些廠家使用的豬肉,是由誰來檢疫的?廠家是不是使用了病死豬肉做水餃?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豬還在非洲豬瘟潛伏期的時候宰了。但是這麼多水餃,都出現非洲豬瘟病毒,用潛伏期來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 非洲豬瘟影響豬肉供應 推動豬肉漲價 豬瘟防控具有兩個特點
    自從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已持續近6個月。這次疫情的複雜性和長期性,超出我們預期。對食品和肉類行業影響以及國人消費習慣,也將慢慢呈現出來。  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諸多因素共同決定了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複雜性和長期性。
  • 非洲豬瘟下 玉米市場面臨的挑戰
    2018年8月1日,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以高熱、網狀內皮系統出血和高死亡率為特徵的瘟疫蔓延開來,我們稱它為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最早發生在1921年肯亞的蒙哥馬利地區,之後傳入歐洲,後又蔓延至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家。除去已根除的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目前非洲豬瘟主要在非洲和歐洲地區發生。
  • 非洲豬瘟流行、存活力與滅活方法!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性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的重要成員。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較新的病毒,其歷史只有300-400年(一說1000年),期間非洲豬瘟病毒一直存在於非洲的自然界中,由非洲野豬和軟蜱攜帶。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非洲野豬不表現症狀。
  • 非洲豬瘟疫苗被指創製成功 專家稱目前最好策略仍是淨化
    該疫苗是目前最具實現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疫苗,將為我國及有關國家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  換言之,雖然尚未運用到實踐,但該研究所可以說已成功創製疫苗,且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重點專項和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  第一財經採訪多位專家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實驗室結果跟實踐應用中的結果相差很大。
  • 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
    原標題: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 1.什麼是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2.非洲豬瘟的歷史發生與分布 1921年,東非國家肯亞首次確認非洲豬瘟疫情。
  • 非洲豬瘟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對我們的啟示
    圖1.ASFV進入細胞和脫殼的工作模式(Andrés 2017) 三、非洲豬瘟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對我們的啟示組織結構不完整可能會促進ASFV進入機體,對黏膜友好的微生態製劑可能通過減少ASFV進入宿主而幫助防控ASF; 3.5ASFV通過口鼻的直接接觸傳播,可能與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中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細胞相關; 3.6 蛋白pE248R對ASFV脫殼和重組裝非常重要,提示我們
  • 石彥東:非洲豬瘟影響下的豬場復養措施
    目前,雖然非洲豬瘟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還沒有有效的藥物可用於治療,也沒有疫苗能夠進行預防,因此對非洲豬瘟的防控還非常艱巨,還是一場長期的持久「戰役」。201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頒布了最新版《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對暴發非洲豬瘟的疫區詳細規定了封鎖與解封的時間以及復養措施等。1 要進行風險評估非洲豬瘟疫區內沒有感染過非洲豬瘟病毒的豬場可以繼續飼養。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一、非洲豬瘟病毒是由什麼組成的?《科學》上發表了題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的學術論文。該論文說: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 ASFV)是一種巨大且複雜的雙鏈DNA病毒(1921年在肯亞首次發現),在沒有可用疫苗的情況下,會引起高度傳染性且通常致命的豬瘟。
  • 養豬寶典|養豬人注意了,快來學習下豬場防治非洲豬瘟的實用經驗
    相信大家通過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已經了解到一些信息,非洲豬瘟的感染致死率高達100%,也因此在廣大養殖戶當中引起過一陣恐慌情緒。作為養豬人,我們除了要及時了解市場上生豬價格和豬瘟疫情的變化情況,還要具備一定的疾病疫情防範應對能力,下邊有一些個人的經驗總結,大家不妨借鑑參考一下。1.全面了解疫情始末,做到心中有數。非洲豬瘟是不會在人與豬之間傳染的,因此並不具備短時間內大規模疫情爆發的客觀條件。
  • 非洲豬瘟持續蔓延,豬肉不能吃?謠言!
    2018年8月,中國確診了首例非洲豬瘟疫情。此後,全國各大省市陸續爆出了生豬感染非洲豬瘟的消息。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談豬瘟色變」,認為豬肉不能吃,會感染豬瘟,也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恐慌。國家有關部門已闢謠,儘管非洲豬瘟持續蔓延,但是豬肉是安全的,能吃!1.首先我們要知道,非洲豬瘟是什麼?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而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是我國重點防範的一類動物疫情。2.這可怕的非洲豬瘟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