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對我們的啟示

2020-12-05 騰訊網

一、ASFV在體外可以在哪些原代和傳代細胞中增殖

ASFV在體外可以在原代細胞:豬外周血單核細胞、肺泡巨噬細胞等,以及傳代細胞系:Vero,COS-1,IPAM和WSL等中增殖。其中,ASFV在肺泡巨噬細胞中的增殖最優(Carrascosa et al 2011)。

二、ASFV進入細胞的主要方式

因為ASFV粒子直接非常大,為200-300nm,ASFV主要通過胞飲和胞吞兩種方式進入宿主細胞(圖1)。胞吞方式最少可以細分為三種: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經典的網格蛋白介導的胞吞作用以及肌動蛋白驅動膜皺褶胞吞作用。其中,經典的網格蛋白介導的胞吞作用是主要的胞吞方式(Andrés 2017)。

圖1.ASFV進入細胞和脫殼的工作模式(Andrés 2017)

三、非洲豬瘟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對我們的啟示

3.1 因為ASFV病毒粒子較大,進入細胞困難,因此更容易進入具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造成了ASFV,特別是潛在疫苗毒株的大規模培養較為困難

3.2 ASFV到底是否會引起宿主的中和性抗體是有爭議的(Escribano et al 2013),部分的原因可能是ASFV可以不通過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進入機體,因此可能沒有明顯的抗原抗體反應,導致得到相互衝突的結果;

3.3為什麼ASF的滅活疫苗基本無用,因為滅活疫苗只能部分阻礙ASFV進入細胞,但對其主要的經典的網格蛋白介導的胞吞作用可能影響並不大;

3.4 組織結構不完整可能會促進ASFV進入機體,對黏膜友好的微生態製劑可能通過減少ASFV進入宿主而幫助防控ASF;

3.5ASFV通過口鼻的直接接觸傳播,可能與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中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細胞相關;

3.6 蛋白pE248R對ASFV脫殼和重組裝非常重要,提示我們可能存在關鍵環節的拮抗物質,能幫助ASF的防控。

(來源:李曼養豬大會)

在看的你正在變好看!

相關焦點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無論是細胞結構還是人體解剖圖,即完美再現了真實的形態,又不像彩色照片會引起不適。這些插圖均出自「被學醫耽誤的畫家」之巧手。現今的學術論文也是如此,也要(或借用計算機軟體)畫出研究成果 - 三維的蛋白結構或病毒結構,以展示論文的完美。一、非洲豬瘟病毒是由什麼組成的?
  • 非洲豬瘟病毒長這樣啊!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
  • 「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免疫作用機理
    ASFV 是非洲豬瘟相關病毒科非洲豬瘟病毒屬 (Asfivirus) 的唯一成員,也是唯一蟲媒DNA 病毒。,破壞病毒細胞,對於已經進入細胞內開始增殖的病毒則無可奈何。重要提示:1、 針對非洲豬瘟,切斷-不接觸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式,基因缺失疫苗可以雪中送炭,藥物只是錦上添花。
  • 測試:消毒劑對非洲豬瘟病毒的有效性
    次氯酸鈉、戊二醛、燒鹼和過氧一硫酸鉀滅活非洲豬瘟病毒(ASFV)的效果最好。 非洲豬瘟(ASF)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是最危險的豬病之一。
  • 如何避免非洲豬瘟進入豬場?
    對於病死的豬,應該格外注意,因為風險性很高,運送死豬的車輛不能進入豬場範圍,必須在豬場外部將死豬運走,如果在豬瘟疫情感染區域死亡的生豬,屍體要經過檢測,看是否含有非洲豬瘟病毒,屠宰場將豬屠宰之後,需要焚燒和深埋,避免再進入食物鏈。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非洲豬瘟在世界蔓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破解非洲豬瘟病毒「真相」,研發疫苗和防疫手段迫在眉睫。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家首次「看清」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非洲豬瘟是一個世界難題,有近百年的流行歷史,1921年在肯亞首次確定,二十世紀中葉進入歐洲,1978年進入西班牙,西班牙用了33年時間消滅了它,這是一場持久戰。」在10月18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王祥喜如此表示。儘管目前非洲豬瘟防控仍然沒有有效疫苗,但步志高認為,「中國在未來肯定會防控住,絕對不會是三十多年,我相信未來幾年我們會取得很大的成效。」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高解析度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近百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多個國家。近一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速度明顯加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說:「非洲豬瘟這個病毒的特性其實非常奇特,不僅是它引起的極高的近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更關鍵的在於它的傳播能力、感染能力是非常強的。在常溫下,這個病毒可以數個月存活,而且還具有極強地傳染性。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饒子和院士介紹,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約有百年歷史。「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記者了解到,近百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多個國家。
  • 為什麼人類的免疫系統能戰勝非洲豬瘟病毒但是豬卻不行? ​
    為什麼人類的免疫系統能戰勝非洲豬瘟病毒但是豬卻不行?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感染人,但是會摧毀生豬的免疫系統。一方面,使得非洲豬瘟病毒在源頭上得到控制,不讓更多養豬場遭受滅頂之災,造成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避免不法商販利慾薰心,利用瘟豬肉進行販賣牟利,造成不可控制的損失。至今世界各國還沒有研製出針對非洲豬瘟疫的有效疫苗,因此唯 一有效的防範措施就是一經發現立即盡最 大努力去把情況控制住,儘量不給它傳染到別地的機會。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非洲豬瘟下豬場的生存哲學——巴西淨化非洲豬瘟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簡介非洲豬瘟(簡稱非瘟)就像決堤的黃河縱橫肆虐,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全球成功淨化非瘟的國家屈指可數,但依然有經驗可供學習借鑑。西班牙的非瘟淨化經驗離現在較近,成為了爭相學習的參考。而遠在南半球的全球第四養豬大國巴西在大約40年前用7年時間淨化了非瘟。
  • 多家品牌水餃內檢出非洲豬瘟病毒,該如何看待?談談非洲豬瘟的各種知識!
    除了三全水餃以外,其他很多品牌水餃,同樣檢測出來含有非洲豬瘟病毒。那麼我們要問,這些廠家使用的豬肉,是由誰來檢疫的?廠家是不是使用了病死豬肉做水餃?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豬還在非洲豬瘟潛伏期的時候宰了。但是這麼多水餃,都出現非洲豬瘟病毒,用潛伏期來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 淺談非洲豬瘟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影響養豬業
    非洲豬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病毒種類,因為類似的傳播方式「氣溶膠」傳播而聯繫在一起。作為病毒,它們一個讓養豬界哀鴻遍野,一個讓九省通衢之地損失慘重,在2019年與2020年交替之際,兩種病毒在中國交匯。它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
  • 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徵,抓住關鍵,務求實效
    重慶南方金山谷農牧有限公司吳榮傑分享《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徵,抓住關鍵,務求實效》,旨在為養豬人提振信心,應對挑戰、化解風險,堅持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兩手抓。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個「大塊頭」病毒,病毒粒子直徑長達260 nm,嗜鹽,喜歡營養不足的個體,就像是一隻「失去運動能力的粘蟲」,自身不能實施「空陸」作戰,只能藉助人類和媒介生物活動等侵害豬只。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之原因解析!
    對於該情況,豬場是不勝其煩,煩的原因且看下面關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論述!   非洲豬瘟抗體產生屬於細胞免疫的範疇,抗體會隨著細胞新陳代謝帶來的不斷更新換代而逐漸衰減,即非洲豬瘟抗體不是長期存在,疫苗接種或野毒感染三個月後逐漸下降,直至檢測不到。   抗體陽性,表明豬最近被感染過或正處於感染期。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作為非洲豬瘟的病原體,是導致非洲豬瘟疫情的罪魁禍首,理解其基本構成和組裝機制對於疫情防控和疫苗研發至關重要。  通過收集大量的冷凍電鏡數據,研究人員成功解析了非洲豬瘟全病毒的精細三維結構。這些精細的結構信息為人們了解非洲豬瘟病毒的基本結構和組裝機制提供了堅實基礎,對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為疫苗研發提供重要依據
    好消息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歩志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針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去年12月開啟從基礎科研到高效疫苗多方面聯合攻關研究。昨天,研究成果「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