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徵,抓住關鍵,務求實效

2020-11-27 騰訊網

編者按

我國是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佔比高達62.7%,生豬行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侵襲我國,生豬產能驟降,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如何利用豬場生物安全措施打開轉型升級的思路?仇華吉研究員策劃「抗非大家談」主題系列,旨在匯聚豬業大咖、實戰專家、企業精英的抗非經驗,為養豬人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背離實際的理論是空虛的,同時缺乏理論的實際是盲目的。重慶南方金山谷農牧有限公司吳榮傑分享《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徵,抓住關鍵,務求實效》,旨在為養豬人提振信心,應對挑戰、化解風險,堅持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兩手抓。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個「大塊頭」病毒,病毒粒子直徑長達260 nm,嗜鹽,喜歡營養不足的個體,就像是一隻「失去運動能力的粘蟲」,自身不能實施「空陸」作戰,只能藉助人類和媒介生物活動等侵害豬只。

巨型病毒粒子不可能穿透完整的細胞膜侵入細胞,只有在細胞膜結構受到破壞、出現大孔道或缺損的情況下才能侵入細胞,我認為防控非洲豬瘟的關鍵就是要保護細胞膜,我把它稱為「細胞膜屏障」。要維護細胞膜的穩固性、流動性、通透性兩樣東西最重要,就是控制血清鈉在110~140 mmol/L和血清總膽固醇在2.7~6 mmol/L,也就是降鈉、提膽、不限飼、防應激。

縱觀之前所有瘟病,從局部感染到病毒血症都是很快的過程,大都是先發燒、再厭食,唯獨ASFV從局部(口咽)感染到病毒血症需要4-8天的時間,而且局部感染恰恰是在扁桃體(咽喉部),基本上是先出現拱料不吃,就是有食慾但不能採食,48小時過後再慢慢出現發熱症狀,這就是非洲豬瘟區別於其他瘟病的最大特徵。

基於這些判斷,我們做了以下工作,取得了防控非洲豬瘟的切實效果。

01優飼料

我們的做法是,在保證營養充足均衡和選用優質易消化原料的前提下,飼料氯化鈉含量控制在0.3~0.5%,不再額外添加氯化鈉調味;所有飼料品種添加1~5%進口魚粉,以提高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各階段飼料選用國標一級玉米,黃麴黴毒素控制在10 ppb以內;選用優質豆粕,並根據豆粕的添加比例調整鉀、碘添加量,確保利尿排鈉;採用顆粒飼料飼喂,以便於識別拱料不吃。

02不限飼

預防因各種因素致豬只採食不足。從乳豬到保育豬、育成豬全程餵飽不限飼,從後備母豬到妊娠母豬,產仔、哺乳、斷奶、配種等全程不限飼(妊娠母豬確保九成飽),防止飢餓導致血清鈉迅速升高、血清膽固醇迅速降低。妊娠母豬不限飼稍有不利影響,比如從配種開始不限飼會引起5~10%的哺乳母豬奶水不足,從妊娠中期開始不限飼會引起10~20%的哺乳母豬奶水不足,我們的結果是產仔數不但未受影響,還略有提高,健仔數明顯提高,當然這個結論需要更廣泛的實踐驗證。

豬場實況

豬場實況

豬場實況

03防應激

預防熱應激,防止採食不足、膽固醇合成減少、消耗分解過大;預防溼氣過重,防止鈉瀦留;預防冷應激,防止引起脂質過氧化反應,生成有細胞膜毒性的脂質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使細胞膜脂質雙層出現大孔道和缺損等。

04洗消換

針對ASFV是「失去運動能力的粘蟲」的特點,必須做好洗消工作,但由於消毒液配比、溫度、消毒時間及環境的影響,洗消做不到完全徹底。換衣換鞋是減少ASFV接觸豬只的最有效措施,場內增設第二道門衛(人、物品洗消中心),每個車間配置衣鞋清洗消設備,給員工增發工作服和鞋四套,員工回場進第一道門換水鞋通過燒鹼池,進第二道門淋浴換洗全套服裝和鞋,進生產區淋浴更衣室淋浴後,換外套服裝和水鞋通過燒鹼池,進豬舍再換外套服裝和鞋通過燒鹼池。

05勤淘汰

靠淘汰、不治療,是我們的一貫原則;淘汰病殘弱豬,是我們的一貫做法。之前是一周淘汰兩次,現在處於非常時期,每天淘汰一次,豬只拱料不吃,排除飼料(如黴變、酸敗、加藥)和飲水原因後,立即淘汰。

根據我們一年多的非洲豬瘟防控實踐,我覺得通過加強生物安全、優化飼料營養、及時淘汰病弱豬,無需疫苗和藥物,非洲豬瘟可防可控

專家點評

作為一線獸醫人員,能深入觀察思考、提出科學假說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取得較好的防控效果,實屬難能可貴。通過洗、消、換,強化生物安全體系;通過優飼料、不限飼,提升豬群營養水平和健康度;通過防應激、勤淘汰,減少了非洲豬瘟攻擊的薄弱環節,所有這些都抓住了非洲豬瘟防控的關鍵點。這樣做下來豬場經受了疫情的嚴峻考驗,證明了這些措施的有效性。中華民族和廣大人民群眾蘊藏了巨大的智慧和創造性,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找到戰勝非洲豬瘟的辦法。

相關焦點

  • 非洲豬瘟病毒長這樣啊!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非洲豬瘟病毒有哪些特徵?傳播源和傳播途徑有哪些?流行趨勢?
    01、非洲豬瘟病毒特徵介紹眾所周知,非洲豬瘟在中國肆虐十個月以來,給養豬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蟲媒病毒,可引起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豬只,出現烈性、高度出血性症狀,病死率極高,最高可達100%。被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要求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之一。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現今的學術論文也是如此,也要(或借用計算機軟體)畫出研究成果 - 三維的蛋白結構或病毒結構,以展示論文的完美。一、非洲豬瘟病毒是由什麼組成的?《科學》上發表了題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的學術論文。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饒子和院士介紹,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約有百年歷史。「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記者了解到,近百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多個國家。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淺談非洲豬瘟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影響養豬業
    非洲豬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病毒種類,因為類似的傳播方式「氣溶膠」傳播而聯繫在一起。作為病毒,它們一個讓養豬界哀鴻遍野,一個讓九省通衢之地損失慘重,在2019年與2020年交替之際,兩種病毒在中國交匯。它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非洲豬瘟在世界蔓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家首次「看清」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大約100年前,它在非洲肯亞被首次確定,而在2018年8月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後病毒很快傳播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動物疾病防控領域的頂級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將非洲豬瘟病毒稱為「令人敬畏的對手」。
  • 我國科學家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發安全有效的疫苗和防控技術來控制及預防非洲豬瘟疫情。非洲豬瘟病毒作為非洲豬瘟的病原體,是導致非洲豬瘟疫情的罪魁禍首,理解其基本構成和組裝機制對於疫情防控和疫苗研發至關重要。通過收集大量的冷凍電鏡數據,研究人員成功解析了非洲豬瘟全病毒的精細三維結構。
  • 非洲豬瘟的發病特點,潛伏期及各種環境下病毒存活時長
    非洲豬瘟的發病特點1、病原學1.1 分類及形態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屬於非洲豬瘟病毒科, 非洲豬瘟病毒屬成員,其病毒粒子直徑為175-215nm,呈20面體對稱,基因組全長170-190kb的雙股DNA病毒。
  • 中國團隊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三維結構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多家品牌水餃內檢出非洲豬瘟病毒,該如何看待?談談非洲豬瘟的各種知識!
    據報導,還有多家水餃中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三全水餃中已經有非洲豬瘟病毒,任何豬肉產品中都可能有病毒。含非洲豬瘟病毒餃子對人無害並不意味著餃子廠家沒有問題可查。非洲豬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屬非洲豬瘟病毒科 (Asfarviridae)、非洲豬瘟病毒屬 (Asfivirus) 的病毒,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 DNA 蟲媒病毒(Arbovirus),DNA長約 190 千鹼基對 (kb),可編碼超過 170 種病毒蛋白,其中至少有 28 個是結構蛋白。
  • 非洲豬瘟背景養殖戶如何防疫,學會這幾點很重要
    非洲豬瘟的病原是非洲豬瘟病毒, 豬感染後呼吸會變困難、採食量下降,同時病豬的表皮會有出血、潰瘍等症狀,致死率極高。該病自 2018 年傳入我國後,其蔓延擴散速度很快,所以做好該病的防控工十分重要。做好以下加點是應對豬瘟的關鍵舉措。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為疫苗研發提供重要依據
    好消息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歩志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針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去年12月開啟從基礎科研到高效疫苗多方面聯合攻關研究。昨天,研究成果「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高解析度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2013年以來研究團隊解析了四類三十餘種全病毒原子解析度的結構,從結構比較中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十分巨大、複雜的病原體國際在線報導
  • 中國動衛中心「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2019年9月申報的二級標準物質「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評審鑑定,批准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 「非常」時期,非洲豬瘟的鑑別和診斷
    非洲豬瘟並不總是表現出完整的臨床症狀。在疫病的早期階段或當少數動物受到感染時,可能很難實現臨床診斷。因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臨床診斷非洲豬瘟通常是推測性的。此外,一些豬(和野豬)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與急性非洲豬瘟暴發的死亡率相似。在實驗室確診前,任何診斷都不具有結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