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衛中心「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

2020-12-01 騰訊網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2019年9月申報的二級標準物質「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評審鑑定,批准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物質編號GBW(E) 091033。該標準物質將在非洲豬瘟相關的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產品質量檢測、計量追溯、測量方法驗證分析、儀器校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發的非洲豬瘟病毒B646L基因質粒標準物質通過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評審

中國獸醫網消息,由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OIE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參考實驗室研發的非洲豬瘟病毒B646L基因質粒標準物質,2019年9月17日通過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評審,獲得標準物質編號GBW(E)091034。

該項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填補了非洲豬瘟標準物質的空白,可用於我國非洲豬瘟的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試劑評價、實驗室能力驗證等方面。為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具有重要意義。

非洲豬瘟病毒研究獲進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李繼喜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ASFV)DNA連接酶(AsfvDNAL)的分子機制。該項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ASFV是一種獨特的雙鏈DNA病毒,能導致受感染豬死亡,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儘管已研究了100多年,目前仍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報導。ASFV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豬飼養業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並於2018年在中國首度暴發,導致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ASFV中有一套完整的DNA修復通路。與通常的DNA修復通路不同,ASFV的DNA修復通路中的聚合酶和連接酶的保真性都非常低,在ASFV基因組的修復和突變過程中均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悉,該團隊此前研究發現,AsfvPolX擁有一個獨特的磷酸根識別位點,對其底物結合和催化活性十分關鍵。「AsfvDNAL與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很低,但其容忍鹼基錯配的分子機制還不明確。」該論文第一作者陳屹勍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成功解析了AsfvDNAL與不同類型DNA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晶體結構顯示,AsfvDNAL具有一個獨特的DNA結合結構域,該結構域對底物結合十分重要。雖然AsfvDNAL與常見的DNA連接酶在催化機制方面保守,但AsfvDNAL在底物催化位點附近具有一些明顯不同的胺基酸組成。

「蛋白突變、體外DNA結合以及活性研究顯示,催化位點附近的胺基酸對催化形式AsfvDNAL-DNA複合物的形成及活性至關重要。」甘建華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蛋白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

來源: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免責申明:本微信訂閱號所發資料信息來自網際網路收集,主要用於供給大家學習、交流。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和單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病原學團隊:重組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
    △來源:視覺中國近日,湖南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病原學研究團隊在國際獸醫學權威期刊《Veterinary Microbiology》發表文章稱,該團隊研究發現重組導致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為何相關疫苗的研發非常困難。」
  • 美國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實現對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的實時檢測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非洲豬瘟病毒科家族的唯一成員,是一種大型(200nM)複雜的囊膜雙鏈DNA病毒。近期,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研究機構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首個結合樣品富集、納米孔MinION測序技術、以及新型快速分析軟體的報告,實現對該病毒基因組序列的真正實時檢測。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院士和王祥喜研究員的團隊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研究員的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南開大學等單位,於2018年12月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開展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檢測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的聯合攻關研究,並在2019年10月17日的
  • 研究進展|基因II型ASFV正在進化為毒性較小的形式?ASFV流行毒株...
    歐盟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學者Gallardo C., Fernández-Pinero J.和Arias M.等人基於歐盟ASF(EURL)參考實驗室在根據歐盟國家的目前ASF流行情況所獲得的經驗和數據對ASF診斷的最新知識進行了綜述,特別是關於結果的解釋及其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的作用,為準確解釋ASF診斷結果提供了指導
  • 非洲豬瘟病毒長這樣啊!
    非洲豬瘟病毒整體結構(左:5層切面圖;右:衣殼層整體結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
  • 「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免疫作用機理
    ASFV 是非洲豬瘟相關病毒科非洲豬瘟病毒屬 (Asfivirus) 的唯一成員,也是唯一蟲媒DNA 病毒。重要提示:1、 針對非洲豬瘟,切斷-不接觸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式,基因缺失疫苗可以雪中送炭,藥物只是錦上添花。
  • 軍科院發文: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
    2021年2月,《中國獸醫學報》刊出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軍事獸醫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論文《1株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的鑑定》,文章指出,針對我國ASF疫情放緩以及感染豬出現的低死亡率現象,軍事獸醫研究所在非洲豬瘟病毒生態學研究中,從主動監測的樣品中分離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變異株。
  • 中國科學家首次「看清」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大塊頭」
    大約100年前,它在非洲肯亞被首次確定,而在2018年8月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後病毒很快傳播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動物疾病防控領域的頂級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將非洲豬瘟病毒稱為「令人敬畏的對手」。
  • 非洲豬瘟無症狀豬vs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烈性傳染病的後續發展
    然後用PCR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用豬外周血巨噬細胞進行病毒分離和滴定。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asfv特異性抗體結果:1、感染動物臨床表現:復發性短暫發熱,關節腫脹,皮膚的紅腫和壞死,體重逐漸減輕,呼吸窘迫伴痙攣性咳嗽超過一個月。
  • 中國團隊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三維結構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2019年中國生豬價格走勢 非洲豬瘟臨床症狀、防範措施及中國非洲...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目前非洲豬瘟病毒科唯一被認可的成員,其從形態結構上看,是一種大型胞質內複製的病毒,由內而外依次由核質體(包含病毒基因組、酶、DNA結合蛋白等)、核衣殼(殼粒)、病毒內外層囊膜等組成。從基因組結構上看,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是一線性雙股DNA分子,不同毒株的基因組長度並不一致,結構上則包括中央可變區、左側可變區和右側可變區。
  • 高福等獲得近16000個蛋白的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結構信息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具有二十面體多層結構的大型雙鏈DNA病毒。ASFV引起致命的豬出血性疾病,目前對亞洲豬肉業造成廣泛破壞。
  • 哈獸研參與成果「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中國...
    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參與完成的重大科學進展「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DNA病毒,能夠引發家豬、野豬患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對生豬養殖產業鏈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尚未有可用的疫苗。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早在1921年,非洲豬瘟就在非洲肯亞被首次發現,近百年來,已經擴散至南美洲、歐洲以及亞洲等多個國家。尤其最近一年來,非洲豬瘟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肆虐,造成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發安全有效的疫苗和防控技術來控制及預防非洲豬瘟疫情。
  • 省疾控中心:非洲豬瘟病毒60℃十分鐘可殺滅 不必恐慌
    掌上春城訊10月30日,記者從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非洲豬瘟病毒在高溫下無法存活,即烹飪加熱後(溫度達到55℃持續30分鐘或者60℃持續十分鐘)可以殺滅病毒。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家豬、野豬(包括病豬、康復豬和隱形感染豬)和軟蜱為主要傳染源。非洲豬瘟病毒存在於病豬和死豬的體液、組織、分泌物和排洩物中,能夠汙染飼料、圈舍、圍欄、器具和衣物。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非洲豬瘟在世界蔓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申聯生物:「非洲豬瘟病毒螢光PCR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農業農村部...
    根據農業農村部 2020 年 1 月 10 日發布的第 254 號公告,公司與 其他單位聯合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螢光 PCR 核酸檢測試劑盒」獸 藥產品獲得農業農村部批准,並發布了該製品製造及檢驗試行規程、 質量標準、說明書和內包裝標籤。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饒子和院士介紹,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約有百年歷史。在這一背景之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微生物所、武漢病毒所、南開大學等單位,於2018年12月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檢測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展開聯合攻關研究。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非洲豬瘟病毒有哪些特徵?傳播源和傳播途徑有哪些?流行趨勢?
    01、非洲豬瘟病毒特徵介紹眾所周知,非洲豬瘟在中國肆虐十個月以來,給養豬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蟲媒病毒,可引起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豬只,出現烈性、高度出血性症狀,病死率極高,最高可達100%。被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要求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