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使用場和拔牙穩定場,在檢測過程遇到最多的情況就是抗體陽性,尤其是疫苗使用場。對於該情況,豬場是不勝其煩,煩的原因且看下面關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論述!
非洲豬瘟抗體產生屬於細胞免疫的範疇,抗體會隨著細胞新陳代謝帶來的不斷更新換代而逐漸衰減,即非洲豬瘟抗體不是長期存在,疫苗接種或野毒感染三個月後逐漸下降,直至檢測不到。
抗體陽性,表明豬最近被感染過或正處於感染期。
抗體陽性,向我們揭示了兩個問題:
一、環境載毒量高,豬群可以獲得達到感染閾值的病毒數量;
二、豬群體內帶毒,鼻拭、唾液、血液等外周液體測不到病毒,但是在淋巴結、扁桃體、脾臟等組織內可以測到休眠病毒,何時復活及排毒,要看豬是否「高興」。
這些只是抗體陽性令豬場煩惱的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檢測到的抗體絕大部分不具有保護作用,即無法中和抗原。
抗體陽性昭示豬場情況如此複雜,怎能不煩呢?特別是種豬場和仔豬繁育場,抗體陽性導致無法通過雙抗檢測,自然就無法正常銷售,生產力無法變現,他們豈不是更煩!
如果豬場想要解除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困擾,需要了解抗體產生的真正原因,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那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分析
前面講過,抗體陽性表明兩種情況:
一、豬群被非洲豬瘟病毒感染過,處於抗體衰減期;
二、豬群正在感染非洲豬瘟病毒,處於抗體產生期。
情況一,只要沒有新的感染發生,抗體會逐漸消失,體內組織殘留的休眠病毒,通過提升豬群耐受性可以逐步清除;《範衛彬‖如何增加豬群耐受性?》
情況二,豬群正在感染或無法阻止新的感染發生,此類抗體陽性對於養豬生產影響最大,我們重點分析第二種情況。
感染病毒分疫苗毒和野毒兩種,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這兩種毒。
疫苗毒
疫苗毒入場方式分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
有意識指主動接種疫苗的豬場;
無意識指通過生物安全漏洞進入豬場的疫苗毒。
人工致弱疫苗毒,多為單基因或雙基因缺失,其毒性大大低於野毒,但是其免疫原性同樣存在,會刺激機體產生抗體。
疫苗毒感染豬群,由於症狀不典型,容易誤判!常被當成普通病治療和淘汰,部分治療效果的顯現,令大家誤判的機率進一步增加。
誤判的過程就是豬群不斷感染的過程,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康復豬間歇排毒或環境殘留毒→陰性豬感染→感染豬排毒→感染豬康復、淘汰或轉陰→部分康復豬間歇排毒或環境毒帶來新一輪感染。
如此情況,疫苗使用場沒有採取正確處置方案時,非洲豬瘟抗體的產生可謂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有意識疫苗毒,疫苗使用場,豬群高帶毒率和環境的大載毒量,為非洲豬瘟抗體產生提供優良的溫床,抗體陽性高發,怎能避免?
無意識疫苗毒,疫苗未使用場,雖然毒量不像疫苗使用場的那麼大,但是疫苗毒表現的非典型特徵帶來的誤判引發的高頻率感染,同樣會讓抗體陽性多發!
野毒
野毒與疫苗毒最大的區別就是死亡率和治療效果,高死亡率和無效治療可以幫助確診!
雖然,由於生物安全整體意識和措施的加強,進入豬場的野毒不再像以前量大且頻繁,發病受制於欄舍結構改造和防控方案執行,同樣沒有了以前的發病速度和面積。但是,由於生物安全漏洞的存在,野毒在不斷入場,感染同樣在不斷進行,發生率同生物安全的科學性和執行力成正相關!
只要感染存在,抗體陽性現象就不會消失!
建議
疫苗使用場在制定新的生物安全防控方案阻斷新毒入場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停止疫苗接種,再者就是制定帶豬循環淨化方案,包括環境和豬群兩方面,通過培育陰性豬群,有序淘汰疫苗豬,直至全場陰性;
疫苗未使用場對現有生物安全防控方案進行查漏補缺、提檔升級,做到杜絕新毒入場,對於部分感染豬進行隔離、淘汰即可!
無論是疫苗場還是未使用場,抗體陽性公豬不建議作為種用,因為其存在排毒風險,公豬帶來的風險是豬場無法承受的!
總結
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無論帶來的感染煩惱還是銷售煩惱,煩惱都在告訴我們豬場不健康!
不健康現狀與我們的管理初衷相違背,揭示我們的管理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提升管理解決問題!
非洲豬瘟是一種管理性疫病,在野毒、疫苗毒、進口毒等多度存在的環境下,抗體的陰或陽可以直觀的反映我們管理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