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監測的誤區和盲點

2020-12-01 騰訊網

編者按

非洲豬瘟(以下簡稱非瘟)是嚴重危害養豬業的烈性傳染病,臨床上以高熱、多發性出血、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徵,每年給世界養豬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市場上尚無安全有效的商品化非瘟疫苗,主要通過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精準清除技術對該病進行綜合防控。快速、準確、敏感的檢測技術在非瘟綜合防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本病的監測存在以下誤區和盲點。

一、忽視監測,造成非瘟病毒傳入場內

(一)忽視引入後備種豬的監測,致使病毒隨著引種傳入場內

為此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豬群入場前,一定要進行隔離檢疫,一般最短隔離檢疫時間為21天,同時需密切觀察豬只的臨床表現。隔離之後經非瘟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均為陰性並經過常見疾病的馴化後方可入群。若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結果,則需要進行後備豬群的精準清除,陰性豬將繼續隔離21天。

2.為防止漏檢,最好同時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豬感染非瘟強毒一般會在10天內死亡,弱毒一般在感染後7-14天檢測到抗體。在自然條件下,豬接觸感染性病毒後第6天左右可在口腔(或鼻腔)拭子中檢測到病毒,第9天和10天在血液和肛拭子中檢測到病毒,因此需要根據引種和隔離情況合理採集樣品。

(二)忽視人、車、物等流動因素的監測,使得病毒突破豬場生物安全屏障

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點:

1.人員監測:人員到達隔離點,生物安全專員對其隨身物品進行消毒處理,人員洗澡更衣後,生物安全專員對隔離人及隨身物品分別進行採樣檢測,合格後方能入場。

2.車輛監測:外部車輛禁止入場,內部車輛採取檢測與監測相結合,異常情況比如拉死豬,先採樣檢測,然後消毒處理。每次轉豬前對裝豬臺與轉豬車輛及相關工具採樣檢測評估,合格後備用。

3.物資監測:

(1)飼料屬於大宗物品,難以準確採樣。對於使用罐料車的豬場來說,將浸有生理鹽水的紗布(50cmx50cm,6-8層),綁縛於進料和出料的管道口,收集樣本5-10分鐘,將附著於紗布上的飼料進行檢測即可;對於使用噸包料的豬場來說,乾燥存放兩周方可使用,期間可使用紫外線照射料包表面進行消毒。

(2)對於疫苗獸藥,檢測外包裝,同時也要做好表面的消毒。

(3)對於外購精液,建議檢測外包裝和精液(按批檢測25%,採樣1mL/瓶或1mL/劑);精液檢測在提取DNA時,建議使用專門的精液裂解液。

(三)忽視豬場內外環境的監測,導致病毒易形成很大汙染面

1. 重點監測區域:包括場外道路、場內道路、料槽、飲水槽、風機進風口、出豬臺、無害化處理區域、洗滌淋浴間等重點區域。

2.「四害」監測:因老鼠、蒼蠅、蚊子、蟑螂等「四害」無孔不入,無法做到實時監測,而理論上都有機械帶毒的可能,建議當周邊有疫情時,需加強除「四害」,尤其是老鼠,避免由發病豬場竄入。

3. 監測頻率:豬場應根據周邊疫情壓力和場內情況,制定合理監測頻率,因場施策。

二、過度監測,導致豬群應激、疫病散播和資源浪費

(一)豬群過度採樣,引起豬群應激過大

為避免此類情況,豬群採樣時建議做好以下兩點:

1. 制定符合本場的採樣監測的標準操作程序(SOP),針對不同的目的,採集不同的樣品,最大程度地減輕豬群應激。

2. 實時關注周邊疫情:周邊有疫情時,增加採樣監測頻率;周邊無疫情時可適當降低監測頻率。

(二)採樣造成交叉汙染,導致疫病散播

豬群採樣時,「豬-人-豬」密切接觸,如果操作不當,易造成疫病的散播,為此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採樣所需物資如手套、注射器、棉棒、紗布、生理鹽水等均需滅菌處理。

2. 注意採樣流程,及時更換一次性手套和鞋套等物品。採集拭子時,一根棉籤可由一人採集口鼻處,裝封,同時要更換一次性手套。不同豬舍的樣品採集需專人負責,避免交叉。

(三)監測過頻,增加豬場運營成本

大型豬場生產和後備母豬存欄量大,每次檢測的樣本數量動輒成百上千,檢測成本極高。為有效降低檢測成本,可以合併樣品進行檢測。在保證檢測結果準確的前提下,建議口、鼻、肛拭子每3-5份樣品合成一個檢測樣,血液樣品可以更多個頭份合成一個檢測樣。

三、操作不當,造成檢測結果失真

(一)樣品保存或運輸不當,導致樣品DNA降解

為避免此類情況,建議做好以下兩點:

1.採樣後儘快進行檢測或運輸,如需要長時間運輸可在樣品中加DNA保存液,並加入乾冰運輸(對比數據詳見表1、表2)。

2. 實驗室檢測時,也應儘快進行,如當天檢測不完,可先提取DNA,將DNA進行凍存後,次日進行檢測。

(二)檢測方法不敏感,造成假陰性檢測結果

普通PCR或試紙條檢測方法的靈敏度較差,易產生假陰性結果,不利於非瘟病毒的早診斷、早發現、早處置。建議選擇敏感度高、重複性好的螢光定量PCR檢測試劑盒,或實驗室自行建立和優化螢光定量PCR方法,保證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三)實驗室局部氣溶膠汙染,產生假陽性檢測結果

實驗室檢測的汙染主要由樣品採集不當、樣品間交叉汙染及PCR體系中的試劑耗材汙染等三方面所引起。為避免此類情況,建議做好以下四點:

1.樣品檢測時,樣品的處理、DNA的提取及PCR反應等實行分區操作,並且每個區域內的物品專用,做到人流、物流單向流動。

2.定期使用紫外線、臭氧、DNA裂解液等對生物安全櫃、超淨臺、離心機及實驗室進行消毒;合理通風也是避免汙染的有效措施。同時對實驗室環境進行監控。

3. 整個PCR體系是一個時間長且繁雜的過程,在進行檢測時要設置無模板、陰性樣品、陽性樣品和環境樣品等對照,最好設立內對照,通過這四個方面對整個檢測過程進行監控,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4. 在保證擴增效率的前提下,把PCR反應體系中的胸腺嘧啶(dTTP)替換為尿嘧啶(dTTP),從而使PCR產物中含有大量尿嘧啶,下次PCR反應前加入尿嘧啶糖苷酶(UNG)降解產物,可消除PCR產物的殘留汙染。

四、小結

非瘟防控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生物安全體系,而日常的監測與監控對於生產具有關鍵性的指導作用,監測是否準確是非瘟防控的重點環節,但大規模、高頻率的採樣監測增加了豬群的應激和感染的風險。因此,非瘟的防控尤其要把握好豬場的進出口及周邊環境的監測,同時提升監測技術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每個豬場需要根據自身的疫病壓力和條件制定合理的監測體系。

專家點評

本文作者以非洲豬瘟監測的誤區和盲點為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與歸類,將引種、進場人員、物資、車輛等作為監測重點,同時針對目前比較普遍的過度採樣和監測以及實驗室的汙染等弊端進行剖析,值得一線檢測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自非洲豬瘟首次報導至今已經22個月了,我們見證了養豬人從最初的手忙腳亂的應急處置到目前的有條不紊的應對處理。實踐證明,非洲豬瘟確實可防可控,相信中國必將戰而勝之!

編輯:河北方田馮亞敏 審閱:仇華吉

相關焦點

  • 穀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非洲豬瘟專項監測
    為及時發現和消除非洲豬瘟風險隱患,切實掌握我縣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實際狀況,進一步提高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縣動物疫控中心制定出《2020年全縣非洲豬瘟專項監測方案》,對全縣生豬養殖場(戶)、生豬定點屠宰場、運輸車輛和無害化處理中心等重點場所開展非洲豬瘟專項監測,本月檢測血液、環境等各類樣品已達900餘份,目前監測工作還在持續進行之中。【來源:穀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彌勒市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關於印發《2020年彌勒市非洲豬瘟監測...
    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東風農場管理局產業發展中心:  為全面認真落實國家、省、州各級2020年非洲豬瘟監測方案,按照相關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 2020年彌勒市非洲豬瘟監測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安徽多個非洲豬瘟疫區解除封鎖!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古泉鎮、五星鄉、金壩辦事處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當地按照《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和《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試行)要求,採取了封鎖、撲殺、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疫情處置措施。疫區內應撲殺生豬撲殺完成後,經6周連續監測排查,疫區內未發現新的病例和監測陽性。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非洲豬瘟可怕,但非洲豬瘟病毒長得很「漂亮」,圖文詳細解說病毒
    一、非洲豬瘟病毒是由什麼組成的?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院士和王祥喜研究員的團隊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研究員的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南開大學等單位,於2018年12月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開展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檢測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面的聯合攻關研究,並在2019年10月17日的
  • 非洲豬瘟下豬場的生存哲學——巴西淨化非洲豬瘟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簡介非洲豬瘟(簡稱非瘟)就像決堤的黃河縱橫肆虐,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全球成功淨化非瘟的國家屈指可數,但依然有經驗可供學習借鑑。西班牙的非瘟淨化經驗離現在較近,成為了爭相學習的參考。而遠在南半球的全球第四養豬大國巴西在大約40年前用7年時間淨化了非瘟。
  • 龍子湖區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
    2.2 職責分工區農林水委負責組織實施突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管理工作,並進行檢查、督導;及時發布突發非洲豬瘟疫情信息,並向市農林委通報疫情;緊急組織調撥消毒藥品等應急防疫物資;提出啟動、停止疫情應急控制措施建議;組織對撲殺及補償等費用和疫情損失的評估,積極配合檢驗檢疫、交通等有關部門,共同做好轄區以外非洲豬瘟疫情傳入風險的防範工作,及時開展突發疫情應急處置
  • 石彥東:非洲豬瘟影響下的豬場復養措施
    感染過非洲豬瘟病毒並已經成功控制的豬場應引入哨兵豬進行監測,如果哨兵豬一切正常,最短30 d可以解封,否則解封時間為42 d。在解封後復養之前,豬場首先要考察周邊的大環境,了解周圍豬場近期是否出現過非洲豬瘟疫情;其次要進行自查自糾,分析引發非洲豬瘟的原因,找出豬場內存在的風險點,並及時解決。
  • 非洲豬瘟定點清除的戰術運用
    非洲豬瘟在我國肆虐近兩年時間,給我國養豬業造成巨大損失。在與非洲豬瘟抗爭過程中,養豬人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和理解了非洲豬瘟病毒的特點。面對非洲豬瘟,我們要做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首先,要相信非洲豬瘟不會毀滅我國養豬業,反而會加速我國生豬產業的現代化進程,我們必將戰勝非洲豬瘟;其次,在戰術上要給予充分重視,針對非洲豬瘟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性,制定針對性戰術方法來防控非洲豬瘟。目前國家對非洲豬瘟防控政策做了適當調整,明確規範了自檢陽性處置程序,允許豬場進行自救,這意味著豬場非洲豬瘟定點清除的合法化。針對非洲豬瘟高度接觸性傳播的特性,制定非洲豬瘟定點清除戰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充電課堂:如何控制非洲豬瘟,首先要了解它的症狀和病理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員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和野豬高熱、網狀內皮系統出血和高致性為特徵的傳染病,非洲豬瘟是可在鈍緣蜱中增殖的一種雙股線狀DNA蟲媒病毒,兼有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存在1個血清型、22個基因型。
  • 科普:關於非洲豬瘟,這些你該知道!
    非洲豬瘟如何診斷? 由於非洲豬瘟與古典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丹毒等疫病症狀相似,臨床上難以進行鑑別診斷,因此必須依靠實驗室技術進行確診。發現豬無症狀突然死亡,或出現步態僵直,呼吸困難,腹瀉或便秘,糞便帶血,關節腫脹,局部皮膚潰瘍、壞死等症狀,可懷疑為非洲豬瘟。 發現非洲豬瘟疑似病例怎麼辦?
  • 永吉成全國第四個無非洲豬瘟小區
    近日,永吉縣先後通過省和國家評估組對該縣無非洲豬瘟小區建設情況評估驗收,成為全國第四個無非洲豬瘟小區。  據悉,為保證不發生非洲豬瘟重大疫情,永吉縣全面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強化流調監測、檢疫監管、流通監管、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等綜合防控措施。
  • 2018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最新消息 國外防控經驗借鑑
    流行於俄羅斯的非洲豬瘟是由基因II型毒株引起的,對家豬和野豬的致死率高達100%,家豬和野豬的感染性試驗表明,該毒株毒力強,具有較強傳染性。很多實例證明,該病的「跳躍式」蔓延和時空分布特徵是由生豬和豬肉產品非法無序流動引起的。  俄羅斯每年爆發數十起甚至上百起非洲豬瘟疫情,累計造成經濟損失近千億盧布。
  • 非洲豬瘟下,養豬場消毒都有哪些誤區?以下五點最為重要!
    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意識到了非洲豬瘟的嚴重性了,它的高發病率和致死率給我國整個養豬行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目前最主要的防控措施就是消毒,不過在很多經驗不足的的養殖場,消毒措施往往做得不到位,這樣不僅不能達到防控的作用,反而會讓豬只生病。
  • 「非常」時期,非洲豬瘟的鑑別和診斷
    非洲豬瘟並不總是表現出完整的臨床症狀。在疫病的早期階段或當少數動物受到感染時,可能很難實現臨床診斷。因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臨床診斷非洲豬瘟通常是推測性的。此外,一些豬(和野豬)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與急性非洲豬瘟暴發的死亡率相似。在實驗室確診前,任何診斷都不具有結論性。
  • 非洲豬瘟病毒有哪些特徵?傳播源和傳播途徑有哪些?流行趨勢?
    01、非洲豬瘟病毒特徵介紹眾所周知,非洲豬瘟在中國肆虐十個月以來,給養豬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蟲媒病毒,可引起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豬只,出現烈性、高度出血性症狀,病死率極高,最高可達100%。被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要求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之一。
  • 非洲豬瘟和豬瘟如何區分?養豬人快來學學,本文有好辦法
    非洲豬瘟和豬瘟對養豬業的危害大不相同,前者是毀滅性的打擊,後者雖然打擊也很大但是還有很多拯救的機會。但是,非洲豬瘟和豬瘟不是很好區分,都有發燒、身體發紅髮紫等症狀,導致不少養殖戶判斷失誤,從而採取了錯誤的措施,造成了更大的損害。本文,我們就教養豬人幾個區分非瘟和豬瘟的方法。
  • 廣安市召開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
    1月12日,廣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龔顯軍主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貫徹落實全省相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和縣級獸醫實驗室建設等工作。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各區市縣農業農村(畜牧)局分管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問答
    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2.非洲豬瘟的歷史發生與分布 1921年,東非國家肯亞首次確認非洲豬瘟疫情。
  • 軍科院發文: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
    ,軍事獸醫研究所在非洲豬瘟病毒生態學研究中,從主動監測的樣品中分離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變異株。軍科院發文: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來源:中國獸醫學報圖片來源:知網2021年2月,《中國獸醫學報》刊出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軍事獸醫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論文《1株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的鑑定》,文章指出,非洲豬瘟(ASF)於2018年傳入我國後已流行了2年有餘,我國非洲豬瘟病毒(ASFV)毒株未曾出現較大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