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洲:非洲豬瘟精準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2020-11-27 騰訊網

編者按

當前,全力恢復生豬產能,多方引導穩定市場是必然之舉,而實現豬業復興的有力保障是堅持不懈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嚴格落實執行各項有效防控措施。

面對疫情,養豬人如何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如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生物安全體系?陳芳洲博士分享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非洲豬瘟精準清除成功案例分析》,供參考。

01

案例介紹

某900頭母豬存欄的規模化豬場,近期才轉群過來,分為5個獨立單元,母豬都在限位欄,12個限位欄共用一個通槽,母豬區域存在問題,其他區域無問題,且已經切斷和其它區域交叉感染的途徑。由於轉群時以及轉群後的疏忽,在我們處理前5個單元都已經感染(感染率1%左右),其中1個單元感染較為嚴重,內部只有7人,外部異常豬只有3人負責處理,所有人員共用生活區。根據檢測結果分析,豬場已經處於第二階段(排毒期)(表1),且有向第三階段(爆發期)(表1)發展的趨勢。

表1.非瘟發展的不同階段

02

處置措施

2.1 分析原因,可能來自轉群,對所有人、車、物等媒介生物和飼料送餐進行切斷,進行關門剔除,避免重複引入傳染源,同時對豬場實行柵格化處置。

2.2 所有採樣和處理物資齊備,有相應的消毒、隔離、停止生產等措施,且經過緊急情況處置演練,建立早期報告機制,並第一時間送檢,送檢環節無汙染,大概送檢4h後出可靠結果。將豬只、人員和棟舍劃分生物安全等級,專人專崗,不得交叉,進出換防護服、口罩、鞋套、手套等個人防護措施。到達生活區,所有衣物立馬浸泡消毒2 h以上。依據檢測結果,全場經過3輪消毒後,搭建環形通道(一次性,每次搭建前使用燒鹼消毒),對陽性豬只及其周邊的豬只甚至通槽的豬只進行精準剔除,同時每隔2天即開展全群的普檢,進行了2輪,發現還是零星檢出非瘟,僅有一個單元存在成片檢出,部分豬只皮膚發紅、精神不振。

2.3 因為豬價較高,前期過於依賴檢測結果來處理豬只,一方面難以根斷;另一方面,處理豬只較晚,難以保證處理效果,環境中存在散毒風險,人員在採樣和處置中存在較大的風險。

2.4 在良好生物安全操作和分工前提下,果斷淘汰成片感染非瘟的一個單元,考慮到檢測到非瘟之前可能已經感染六天了。每天專人觀察記錄豬只情況,對於陽性單元不食、發熱、嘔吐等的豬只,連同兩邊的各兩隻豬直接處理掉,可以不採樣。對於存在飼料剩餘1/3以上的、採樣時因為精神沉鬱不配合的、其他輕微臨床症狀的、健康度差的豬只,直接無害化處理掉其後周邊的各一頭,採樣檢測,結果供參考,考慮到漏檢可能及時淘汰異常豬只。每天儘早進行觀察處置,儘量在白天進行。同時通過給藥器飼餵酸化劑,殺死水槽中傳播的ASFV。

2.5 後期持續檢測到陰性後,堅持預防性處置方案。

03

處置結果

3.1 處理總時間為15天,第一階段9天,第二階段經過兩輪普檢,檢測結果都為陰性,因為轉群汙染和接觸處理較晚,整體留存率為74.8%,感覺有些低,與上面的兩個因素關聯性很大,我們有留存率99%以上的案例,在這裡不列出。

3.2 目前豬群穩定近兩個半月,已經轉入正常的生產。

3.3 對於剩餘豬只繼續執行預防性剔除方案,對於汙染的單元,已經有專人進行消毒和檢測,環境中糞尿中核酸為陰性,開始開展全面的洗消工作,同時和其他單元的工作是獨立的。

04

總結分析

4.1 非瘟壓力時期,豬群任何流動都需十分謹慎,需要提前保證人、車、物、豬等無汙染,規劃好相應的流動曲線,特別是要杜絕交叉點被汙染。

4.2 異常問題處理的時間越早越好,預防性剔除在本次案例的穩定中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

4.3 同一個豬場,處於不同階段(可能界限不清晰)的不同單元可以果斷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4.4 檢測非常重要,特別是陰性場,但是檢測也只是作為參考,伴隨著我們對非洲豬瘟臨床特點的進一步了解,預防性剔除,或者檢測為陰性的豬只剔除也有一定的價值,因為檢測到的時候可能已經感染六天以上。

4.5 婦人之仁或者貪婪之念,反而可能最終葬送了整個豬場。因此,非洲豬瘟精準剔除的「快準狠小」還是需要堅決執行,而且通過算經濟帳,只要能徹底清除絕對是划得來的。

4.6 理論很完美,現實很無賴,存在很多幹擾因素,只有經歷過、痛苦過、收穫過,才能將二者完美結合。介紹得比較簡單,希望本案例能給大家的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專家點評

拔牙,雅稱是「精準清除」,是中國獸醫界的發明創造,實質上是豬場版的非瘟淨化(根除)手段,通過及時剔除陽性豬、防止病毒擴散而達到淨化非瘟和保住豬群的目的。其理論基礎是,非瘟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其核心要點是,早期發現、精準診斷、快速清除、全面洗消。拔牙雖然不是合法的,卻是符合實際的。廣大一線技術人員和獸醫專家的大膽實踐為拔牙理念注入了豐富的內涵,為穩生產、保供給做出了有益嘗試,他們理應受到尊敬而非苛責。建議有關部門組織相關人士制訂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操作規範,用於指導現地非瘟防控。

相關焦點

  • 餘旭平:非洲豬瘟精準清除與新冠肺炎國內防控方案的對比
    而近期非洲豬瘟疫情卻呈現「回頭看」趨勢,養豬人如何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餘旭平教授分享《非洲豬瘟精準清除與新冠肺炎國內防控方案的對比》,深度剖析傳染病防控,尤其是非洲豬瘟精準清除!
  • 非洲豬瘟定點清除的戰術運用
    首先,要相信非洲豬瘟不會毀滅我國養豬業,反而會加速我國生豬產業的現代化進程,我們必將戰勝非洲豬瘟;其次,在戰術上要給予充分重視,針對非洲豬瘟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性,制定針對性戰術方法來防控非洲豬瘟。目前國家對非洲豬瘟防控政策做了適當調整,明確規範了自檢陽性處置程序,允許豬場進行自救,這意味著豬場非洲豬瘟定點清除的合法化。針對非洲豬瘟高度接觸性傳播的特性,制定非洲豬瘟定點清除戰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非洲豬瘟螢光定量PCR檢測常見假陽性結果分析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兩年多以來,養殖從業人員對於非洲豬瘟疫情的認識從最初的漠不關心,到談非色變,如今多數豬場已經找到了防控非洲豬瘟的辦法,發現非洲豬瘟可防可控,並不可怕。目前,養豬業通過精準檢測發現病原,同時有效執行生物安全措施使得非洲豬瘟防控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可有效遏制疫情發生和蔓延。
  • 非洲豬瘟定點清除場安全生產措施
    (2020年第二版)》:「經覆核確認為陽性且生豬無異常死亡的,按陽性場點處置,不按疫情對待,可精準撲殺、定點清除,只撲殺陽性豬及其同群豬,其餘豬群隔離觀察無異常且檢測陰性後,可正常飼養。」環境中的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人員、物資、車輛、蜱蟲、蒼蠅、蚊子、老鼠、貓狗、鳥類及氣溶膠等媒介帶至豬舍內,進而再次感染豬。因此,加強環境中病毒的檢測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是定點清除場的管理重點。 由於非洲豬瘟定點清除過程中往往過度消毒、頻繁檢測,對豬群造成的應激比較大,影響豬群免疫力。因此,提高豬群免疫力是定點清除場的另一管理重點。
  • 國人獨創的應對非洲豬瘟技術,很多大企業靠它保住了豬場
    拔牙在醫學上指通過外科手術將壞死的牙齒移除以減少病人的痛苦,豬場非洲豬瘟的拔牙技術也是如此,簡單的說就是及時將將患有非洲豬瘟的豬移除出場,以保護其他健康的豬。那麼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在說拔牙之前不妨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操作方法的操作依據,儘管非洲豬瘟病毒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其也不是沒有弱點,經過一年多與非洲豬瘟的較量,聰明的中國養豬人發現非洲豬瘟水平傳播速度很慢並且感染靜默期比潛伏期長,剛剛出現臨床症狀的豬只並沒有向外排毒,我們可以在感染豬只向外排毒前清除。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成功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主要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統一的指揮和防控體系;加強組織管理和宣傳教育;聯防聯控;外防輸入內防輸出;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實行風險分級管理,這些防控措施都可以被我們豬場借鑑,用以防控豬群傳染病,特別是像非洲豬瘟這樣的烈性傳染病。
  • 石彥東:非洲豬瘟影響下的豬場復養措施
    目前,雖然非洲豬瘟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還沒有有效的藥物可用於治療,也沒有疫苗能夠進行預防,因此對非洲豬瘟的防控還非常艱巨,還是一場長期的持久「戰役」。我國的養豬業在經歷了2018-2019年的非洲豬瘟浩劫後,生豬存欄量顯著減少,2019年下半年生豬價格一路上揚,10月底豬肉價格高達70元/kg,一些豬場看到養豬業的巨大紅利後開始盲目增加補欄量,嘗試復養,但是養豬的風險仍然很大,豬場一定要嚴肅對待覆養,採取科學的防控措施,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防止非洲豬瘟再次襲來,以便成功復養。
  • 非洲豬瘟下 玉米市場面臨的挑戰
    2018年8月1日,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以高熱、網狀內皮系統出血和高死亡率為特徵的瘟疫蔓延開來,我們稱它為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最早發生在1921年肯亞的蒙哥馬利地區,之後傳入歐洲,後又蔓延至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家。除去已根除的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目前非洲豬瘟主要在非洲和歐洲地區發生。
  • 非洲豬瘟疫苗被指創製成功 專家稱目前最好策略仍是淨化
    該疫苗是目前最具實現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疫苗,將為我國及有關國家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  換言之,雖然尚未運用到實踐,但該研究所可以說已成功創製疫苗,且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重點專項和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  第一財經採訪多位專家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實驗室結果跟實踐應用中的結果相差很大。
  • 涼山寧南排查出非洲豬瘟!下一步如何防控?豬肉會漲價嗎?
    陳弟詩表示:豬瘟病毒非常狡猾,非洲豬瘟與豬瘟症狀相似,不易區分,且目前還沒有非洲豬瘟的疫苗,因此基礎免疫非常重要,要按時接種豬瘟、口蹄疫、藍耳等疫苗。專家提醒,要加強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堅持抽檢。下一步豬瘟防控工作怎麼辦?
  • 舉監管利劍 促正本清源――A公司涉足「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監管...
    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聯合所內相關部門共同推出「以案說法」系列投教文章,選取典型性、代表性案例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及時傳遞監管理念,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本篇為第一篇,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A一則投產「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的公告,引發市場廣泛討論和媒體質疑,並因信息披露違規受到處罰。一則公告為何引發重罰?
  • 2019-2023年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分析
    三、非洲豬瘟的特點分析  (一)非洲豬瘟傳播範圍廣  1921年肯亞首次報導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隨後於1957年流傳至西歐和拉美國家,多數被及時撲滅。但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在全球多個國家發生、擴散,特別是俄羅斯及其周邊地區。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非洲豬瘟在世界蔓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
    在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饒子和院士介紹,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約有百年歷史。「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記者了解到,近百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多個國家。
  • 非洲豬瘟下豬場的生存哲學——巴西淨化非洲豬瘟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簡介非洲豬瘟(簡稱非瘟)就像決堤的黃河縱橫肆虐,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全球成功淨化非瘟的國家屈指可數,但依然有經驗可供學習借鑑。西班牙的非瘟淨化經驗離現在較近,成為了爭相學習的參考。而遠在南半球的全球第四養豬大國巴西在大約40年前用7年時間淨化了非瘟。
  • 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之原因解析!
    對於該情況,豬場是不勝其煩,煩的原因且看下面關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論述!   非洲豬瘟抗體產生屬於細胞免疫的範疇,抗體會隨著細胞新陳代謝帶來的不斷更新換代而逐漸衰減,即非洲豬瘟抗體不是長期存在,疫苗接種或野毒感染三個月後逐漸下降,直至檢測不到。   抗體陽性,表明豬最近被感染過或正處於感染期。
  • 非洲豬瘟真的可怕嗎,養豬人用事例給分析
    我們先從數據來分析下問題。在去年的8月份,我國北方地區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首先是生豬存欄量下降。然後疫情病毒從東北地區逐漸擴散到華北、華東地區,而今年的4月份疫情又到了南方地區。疫情所到之處,生豬存欄量儘是下降。
  • 非洲豬瘟過後多久可以復養?復養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答案來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非洲豬瘟過後多久可以復養?復養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答案來了非洲豬瘟是一種惡劣行傳染病毒,它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值得我們去注意,那就是抗病性強,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由於非洲豬瘟病毒比較複雜,疫苗研製直到現在也是全世界的一個難題。而對於農村散養豬不幸中招豬瘟,被要求三年內禁養,這個明顯就是一個錯誤的話題,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