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特斯拉股價上漲,告訴了看空的小散和傳統汽車行業,什麼叫不尊重常識。
今年3月的時候,特斯拉曾經有一波上漲,股價飆升至接近1000美元。
特斯拉的市值第一次超過1000億美元。當時,很多人對比的是美國兩大傳統車企巨頭福特和通用,特斯拉市值超過了兩家市值總和。
不過,通用和福特的高管隔空喊話,特斯拉泡沫吹得太大了,遲早要被刺破。這幾乎是業內的共識,傳統車企都在感嘆,特斯拉的韭菜太好割了。
很快,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一個月內跌掉一半多,股價只剩400多美元了。估值開始回歸理性。特斯拉不過是一家小規模車企!
形象一點做個對比,它的規模和前幾年的廣汽傳祺、上汽乘用車等中國車企差不多大。而且建成的工廠只有兩座,一座在美國加州弗裡蒙特,一座在中國上海。
就拿工廠數量和產能看,甚至比不上廣汽傳祺和上汽乘用車,更別說和中國品牌的前兩名吉利和長城做對比了。
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2、3月的瘋狂只是預演,真正的瘋狂在不久之後。今年4月,特斯拉股價開始由480美元左右飆升,持續了三個月,到了7月20日,特斯拉股價大漲9.47%至1643美元後,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再次刷新裡程碑,達到3047.36億美元。
「宇宙之王」特斯拉,市值已經不是福特和通用能比了,達到同等規模還要加上法拉利和寶馬。
如果說3月的特斯拉吹了一個小泡泡,那麼,7月的特斯拉已經將泡泡吹成了氣球。一家全球車企巨頭內部的高管感嘆,真是活久見了!很難搞懂特斯拉的投資者,到底用什麼邏輯在做判斷。
很顯然,如果拿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市值最高的傳統車企豐田汽車作對比,就算特斯拉以後年銷達到1000萬輛,和豐田同等規模,目前的市值也遠遠超過未來的價值。
而傳統車巨頭,用了近百年、整合吞併了幾十家車企,才將年銷規模整合成1000萬輛;1000萬輛也可以說是車企規模的天花板,大眾、豐田在達到這個規模後,很難再有大的突破。
也就是說,按照汽車產業的規律,特斯拉最樂觀的預期,是達到豐田、大眾的規模。但即使達到後,在可預期的時間內,實際價值不太可能達到目前的市值。
所以,特斯拉吹起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沫,根本就不需要韭菜進行思考。
02
瘋狂的韭菜,永遠都不會去深思底層邏輯。
特斯拉最大、最核心的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的商業邏輯,其實還沒有走通。
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一家新能源車企是盈利的。即使是銷量最好的特斯拉,也依舊是虧損的企業。
從分析師的預估可以看到,第二季度特斯拉將淨虧損為2.4億美元,每股虧損為11美分。特斯拉要實現全年盈利,更加難以預測。
普遍意義上,汽車是規模經濟,車企產銷越高,成本分攤的越低,盈利能力越好。但新能源汽車的商業邏輯中仍存在巨大的變數,特斯拉車型的絕大多數成本來自於電池。
而電池的成本到底是繼續下降,還是有可能上升,並沒有明確的答案。特斯拉一度和它的電池供應商松下發生矛盾,原因就是電池成本的下降速度達不成一致。
另一個客觀的事實是,電池內含有大量稀有材料,地球的礦產資源儲量是有限的,誰能保證未來鋰礦、鈷礦、鎳礦一定會越來越便宜?
前幾年,因為鈷價太高,導致了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特斯拉一直在研究無鈷電池。但即使無鈷電池能推出,其實能解決的也只是電池的短期矛盾。
如果其他礦產的價格上漲,導致電池價格上漲,裝載電池量特別多的高續航純電動汽車,一定會戰勝傳統燃油車和低續航的混動車嗎?
即使能戰勝,需要多長時間也是未知數。而以目前特斯拉的市值,應該已經透支了未來20、30年的價值。
一個商業模型還沒有走通的行業,沒有人知道未來幾十年會發生什麼。也有人說,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激發了人類「大冒險」的心態。像十五、十六世紀的西歐,對未知新大陸的狂熱近似於無知一樣。
特斯拉的市值,已經像電影《加勒比海盜》裡描述的「世界的盡頭」,再往前隨時可能踏入深淵。
03
特斯拉汽車技術有其先進的地方,特別是電池管理系統和智能化技術,但那是前幾年。
很多傳統的車企,現在已經將特斯拉技術拆解,分析得了如指掌。很多技術,並不會比特斯拉落後。
大部分汽車行業內的人,開了特斯拉的汽車後,對特斯拉產品的整體評價並不高。但特斯拉汽車,卻在對汽車不怎麼了解的人群中,大受歡迎。
特斯拉Model 3推出後,購買人群中有相當一大部分,是第一次購車。在中國,特斯拉國產Model 3在6月份的銷量,達到了14954輛,相比5月份的11095輛, 銷量增長了近35%。
這部分人群對汽車的性能、駕駛感受等並沒有較深的認識,也基本沒有對比經驗,甚至對於充電是否便捷、續航裡程等純電動車的致命要素,都不以為然。這部分人群,即為大家俗稱的「韭菜」。
他們對於特斯拉的喜愛,來源於虛無縹緲的「名氣」。特斯拉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全球製造了無數高級別的噱頭,塑造了其高科技的形象。
在我們看來,目前為止,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還不是產品的成功,而是馬斯克在個人形象和特斯拉關聯炒作上,品牌營銷的成功。
馬斯克自稱「鋼鐵俠」,不只有火箭和火星移民計劃,還有腦機接口、膠囊列車等項目持續地出現在輿論面前。按照正常的邏輯,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同時推進如此多改變人類的計劃。
但馬斯克自有他的邏輯,只要保持其在全球輿論中的熱度,就有足夠多的資本支持他去開展項目。而只要有資金,項目未必由自己來完成。
所以,馬斯克需要的,是像明星一樣,每天活躍在推特等社交網絡上,有足夠多的高大上的話題和概念,進行營銷。
從這個角度看,特斯拉的市值之所以能飆升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是由馬斯克對商業和人類心理的運作決定的。
馬斯克和賈躍亭的區別在於,馬斯克在炒作的同時,做了很多紮實的產品;而賈躍亭在炒作的同時,沒有去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