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好啊!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留長,其中包括各種節日,各類民俗等等。明天就是11月22日,你知道這一天代表了我們什麼傳統文化嗎?沒錯,今天就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雪」,小雪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這些節氣是我們祖先根據不同時候的季節變化和生活習慣而總結出的一種節氣文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小雪」這個節氣包括哪些習俗文化吧。
一、「小雪」是如何規定的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一般在每年陽曆11月的22日或23日,農曆一般就是十月的後期。在古代書籍《群芳譜》中對小雪節氣是這樣描述的:「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思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天氣將逐漸變得寒冷,降水形式將由雨變為雪,由於是剛開始變得冷起來,雪下得還不算太大,因此稱為小雪。
在這一天太陽位於赤緯20°16′,到達黃經的240°。在小學節氣之後,全國的寒潮和強冷空氣將漸漸多起來。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和東西跨度都很大,所以,「小雪」節氣也就直接反映了黃河中下地區和南北不同區域的氣候情況。
二、古代有哪些詩句是描寫「小雪」的
小雪不僅是我們的一個節氣,更是對於季節氣候的重要劃分點。所以,古人對於小雪這個節氣就有很多的詩詞描寫。
唐代詩人元稹在《小雪十月中》寫道: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陰陽依上下,寒暑喜分離。滿月光天漢,長風響樹枝。橫琴對淥醑,猶自斂愁眉。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到了小雪時節,彩虹就不會再出現了,天氣逐漸轉冷,溫暖的氣息慢慢離去。月色灑滿天邊,冷風娑娑吹動樹枝。在這樣的節氣中,縱使彈琴飲酒,都不能釋懷我心中的煩悶。
宋代詩人梅堯臣在《次韻和王道損風雨戲寄》中寫道:小雪才過大雪前,蕭蕭風雨紙窗穿。而今共唱新詞飲,切莫相邀薄暮天。這首詩主要講小雪時節剛剛過去,大雪還未到來。風雨如針般好像要穿透紙窗到屋子裡來。我們不妨現在就開始喝酒唱詞,或者再等到日落西山的時候了也可以。
三、「小雪」節氣習俗都要吃什麼
在小雪這一天,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餈粑實際上就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再加上捶打很長時間,直到將糯米黏在一起,並且看起來晶瑩剔透的樣子就算好了。不同外形的餈耙還象徵著不同的寓意,比如圓形的餈粑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等。
小雪過後一個多月,人們便會開始一年一度的殺年豬活動。到時候邀請親戚好友來到主人家吃「刨湯」,營造一種過年的氣氛。吃完「刨湯」後,一些農家就開始把多餘的肉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做成香腸、臘肉。小雪前後,還有臺灣中南部的海邊會聚集著一群烏魚、旗魚,這時候,臺灣的漁民就會將這些魚打撈上來,曬成魚乾供冬季食用。
四、「小雪」過後人們都應該注意什麼
由於小雪過後,寒冷氣候逐漸襲來,所以要預防並做好保暖工作。還要注意多休息,加強鍛鍊,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人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小雪後,最好多喝一些滋補的粥,比如蓮子粥,八寶粥等,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還要勤運動,有相關研究表明,平日裡活動量少的人,患感冒的概率要比經常鍛鍊的人要高出2-3倍。這是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缺乏陽光照射,會導致身體血液循環減慢,機體抗病免疫力降低,這時候感冒就會來找你。所以在小雪以後,還是要多注意一些習慣上的改變,這樣才能將我們的身體調理到最好。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小雪這個節氣的全部內容啦,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歷史知識,就點點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