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直博培優計劃」研究生...

2021-01-11 東北大學新聞網

1月11日,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直博培優計劃」研究生班開班儀式在漢卿會堂蔡冠深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為首期院士「直博培優計劃」研究生班學生頒發證書。

「直博培優計劃」依託RAL國家重點實驗室雄厚科研資源,由我國著名鋼鐵材料與加工領域專家王國棟院士領銜指導培養,RAL重點投入優秀師資、科研資源、創新培養機制,為培養高端優秀博士研究生而實施的培養模式。副導師由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青年千人」等國家中/青年領軍人才和部分留學歸國學者及優秀青年教師組成聯合導師團隊,在東北大學冶金-成形-材料-自動化等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平臺下,結合領域國際前沿及重大引領性科研方向遴選研究課題,採用「RAL+國內國外頂尖學府」無縫銜接聯合培養模式,通過匯聚和重點傾斜投放國內外高水平教育和科研資源,使直博生開展高水平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成長為既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熟悉本學科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的前沿動態,又能做出兼具重要基礎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成果的高水平國際化優秀青年創新人才。為推動我國高端先進金屬材料科技進步、產業發展提供高端後備人才。

儀式上,實驗室副主任趙憲明教授介紹了「直博培優計劃」研究生班的培養目標、培養環節、培養體系等內容。李林鮮、王涵樂、馬彥琦、王諾金、袁森等5名同學入選首期院士「直博培優計劃」研究生班。根據實驗室總體發展的需求和定位,本次開班的院士「直博培優計劃」班的研究方向為成形過程金屬材料計算科學與工程。



相關焦點

  • 以鋼鐵強國為己任 放科技創新之異彩 --專訪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
    全球鋼鐵以鋼鐵強國為己任 放科技創新之異彩——專訪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榜單公布,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RAL)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以及貧雜鐵礦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工業示範兩個項目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RAL再次成為行業焦點。
  • 國家重點實驗室,來了一群不一般的青少年
    今天,回顧第一彈——一起走進多樣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01虛擬實境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營7月18日下午,營員們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參觀了虛擬實境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它是我國在虛擬實境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也是國內最早開展虛擬實境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單位之一。實驗室研製了「口腔虛擬實境手術模擬器」、「腹腔鏡手術模擬器」、「心血管介入手術模擬器」等,充分發揮了虛擬實境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重要作用。
  • 校領導春節前夕看望慰問柴天佑院士、王國棟院士
    1月18日上午,校黨委書記熊曉梅、校長趙繼看望慰問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王國棟,代表學校向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節日的問候,聽取他們關於學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陪同慰問。在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熊曉梅和趙繼認真聽取了兩位院士在實驗室科學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介紹以及實驗室2020年主要工作,並就學校發展機遇、面臨的困難、如何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等方面與兩位院士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 「超級鋼」院士,一輩子就愛聽鋼鐵「唱歌」
    王國棟院士(中)指導研究生進行控制冷卻試驗。結緣鋼鐵,譜一首鐵與火之歌王國棟所在的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位於東北大學東南側。每天早上,78歲的他早早便會來到這裡。「我每天走路來上班,既節省了運動的時間,又能保障充沛的體力來完成工作。」王國棟這樣描述自己一天的開始。熟悉王國棟的人都知道,他太忙了。
  • 六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被 「黃牌」警告,其中四個為 「雙一流」建設高校
    IT之家4月6日消息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其中被列入工程領域「整改類實驗室」的共有來自兩所高校的三家實驗室,被列入材料領域「整改類實驗室」的共有來自三所高校的三家實驗室。
  • 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
    國家重點實驗室應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競爭,為增強科技儲備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含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基礎性工作。或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創新思想;或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需求,在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積累基本科學數據、資料和信息,並提供共享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中國超級鋼之父」王國棟院士:為大國重器研發「超級鋼」
    【人物小傳】  王國棟,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軋制技術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1991年開始先後擔任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副主任、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院士長期從事鋼鐵材料軋制理論、工藝、自動化方面等領域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和完成多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高技術項目(863)、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取得了許多創新性的成果。
  • 神仙打群架,中科院自動化研究生複試名單公布,學生一個比一個牛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擁有兩名院士,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所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每年都成為考生們選擇報考的對象
  • 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排名,這25所大學科研實力最強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可以說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了目前中國最精高端的科學研究技術,是中國最高端的科研人才的聚集地。
  • 康振生院士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書記
    5月20日,植保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正式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振生院士擔任首任支部書記。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紅出席成立大會。校黨委組織部、植保學院黨委相關負責人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全體黨員參加會議。  會議宣讀了《關於成立植保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的通知》和支部選舉結果批覆的文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康振生院士擔任支部書記。
  • 王國棟院士做客CCTV-2《中國經濟大講堂》!
    什麼軋鋼技術讓很多國家頭疼,卻被中國的一個大學實驗室攻克了?煉鋼高爐竟有「孿生兄弟」,它們能「心靈相通」嗎?《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王國棟獨家解讀。當時得到這個消息以後,王國棟及其實驗室成員立即意識到了這一技術的重要性,「我們也得幹這個事。」當時,正好石家莊附近的敬業集團有個3100mm的軋機,他們就在這兒做了第一套超快冷卻系統。
  • 「中國超級鋼之父」王國棟: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靠智慧和雙手 | 成風化人
    >結緣鋼鐵,譜一首鐵與火之歌王國棟所在的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開發出「超級鋼」後,王國棟和他的團隊聚焦「新一代軋制控制冷卻技術」,這一熱軋鋼材最重要的關鍵共性技術,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鋼鐵材料的潛力,服務國家需要。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水代替合金提高鋼材性能的加速冷卻技術在日本、歐洲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超級鋼之父」王國棟: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靠智慧和雙手
    (小標題)結緣鋼鐵,譜一首鐵與火之歌王國棟所在的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位於東北大學東南側,每天早上,78歲的他早早便會來到這裡。「我每天走路來上班,一邊走,一邊鍛鍊身體,這樣既節省了運動的時間,又能保障充沛的體力來完成工作。」王國棟這樣描述自己一天的開始。熟悉王國棟的人都知道,他太忙了。
  • 北科大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十三五」國家材料基因工程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主要從事金屬凝固、加工和熱處理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在交通運輸與航天航空關鍵鋁材擠壓加工,高性能特鋼、銅合金和銅鋁複合材料短流程加工新工藝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開發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較多重要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為第一完成人),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項;201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5部。
  • 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前言2010年10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專家在安徽蚌埠召開會議,對依託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和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計劃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實驗室建設計劃合理可行,措施得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同年12月,依託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建設成功。
  • 喜報|北科大材料學部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十三五」國家材料基因工程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主要從事金屬凝固、加工和熱處理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在交通運輸與航天航空關鍵鋁材擠壓加工,高性能特鋼、銅合金和銅鋁複合材料短流程加工新工藝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開發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較多重要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為第一完成人),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項;201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5部。
  • 李燦院士訪問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應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邀請,4月18日至19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李燦院士對其進行訪問,就國家實驗室的籌辦進行交流,並在第62期武漢光電論壇上作了專題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副主任謝長生教授主持,研究人員與研究生10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
  • 「礦冶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讓中國的材料科學登上世界舞臺
    周廉,中國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學專家。他的高臨界電流密度的鈮鈦超導體研究世界領先,金屬纖維研究填補國內空白,在鈦及鈦合金材料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科技攻關、863高技術、973重大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和重大軍工配套與重大工程應用研究項目。榮獲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為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周光召宋健獲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突出貢獻者稱號
    中國科學技術部二十三日在此間召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二十周年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即九七三計劃)五周年紀念大會上,授予中國科技教育界知名人士周光召、宋健、師昌緒、韋鈺、馬德秀等五人「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突出貢獻者」稱號。
  •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LTCS)與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9年12月20日至21日,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LTCS)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力學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2019聯合學術年會暨第三屆湍流與非線性力學研討會在中科院力學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