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心跳減弱」 地球2030年進入小冰河期?

2020-11-23 第一財經

凜冬將至。

這句貫穿《冰與火之歌》的預言,不知是不是作者喬治·馬丁在創作初期閱讀了大量關於太陽黑子活動減弱的科學論文而得到的靈感。

近年來,各國科學家的發現均支持太陽「心跳減弱」這一事實,而根據英國一組科學家團隊的最新預測模型成果,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並有可能導致地球再次步入「小冰河期」。

重返蒙德極小期

科學界對太陽活動周的編號約始於18世紀,目前已進入第24周。在過去數十年中,太陽活動進入了高峰期。

但目前對第24周太陽活動的觀測顯示,這一太陽活動極大期(grandsolarmaximum)恐怕將結束了。2014年,有觀測顯示,在一天之中沒有發現任何太陽黑子。

在2010年,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曾認為地球在40年之內重返蒙德極小期(MaunderMinimum)的可能性僅有8%。

蒙德極小期(Maunderminimum)指的是1645~1715年太陽活動非常衰微的時期,持續時間長達70年。此時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那個時代的天文學家們觀測到太陽黑子顯著減少,並捕捉著藥用水蛭來抵擋因長期低溫所帶來的討厭的感冒。在英國,泰晤士河上曾結冰的場景也被記錄在眾多藝術作品之中。

然而,今年《自然》雜誌網站上發布一份報告。該報告是由英國氣象局科學家伊奈森(SarahIneson)帶領來自於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們對太陽活動觀測而撰寫的。報告指出,太陽活動周期總體減弱的速度要比宇生同位素數據(cosmogenicisotopedata)中覆蓋的9300年數據中的速度要快。如果將近五年下降速率同2010年的計算分析相融合,可以預測地球在40年之內重返蒙德極小期的概率將上升至15%~20%。

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召開的2015年國家天文會議上,英國諾森布裡亞大學教授扎爾科娃(ValentinaZharkova)帶領的另一個團隊公布了他們最新的太陽周期模型。該模型運算的結果將重返蒙德極小期的時間縮短至2030年,太陽活動屆時將減少60%。

這一新模型根據太陽兩個層面的發電機效應(dynamoeffect)進行研究:一個層面的電磁波靠近太陽表面,另一個層面則處於太陽深處對流區。

扎爾科娃表示,太陽活動在第25周的2022年達到頂峰後,這一對電磁波則逐漸相互抵消,並在進入2030~2040年的第26周時,這對電磁波將變得完全不相匹配,而這一現象將導致太陽活動大量減少。

「當兩組電磁波在同相位時,它們就表現出強烈的互動或共振,從而產生強烈的太陽活動。當兩組電磁波處於相位差(outofphase)時,就產生了太陽活動最小期。」扎爾科娃解釋道,「當這兩組電磁波完全相位分離(fullphaseseparation)之時,就產生了在370年前蒙德極小期的情況。」

扎爾科娃表示,如果將模型與同期太陽周期數據(1976~2008年三個太陽周期的磁場活動)做比對,將可以證明其預測有97%的準確性。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目前相關學術期刊上尚未查閱到扎爾科娃新模型的正式學術論文。按照慣例,一般國外學者會選擇大型學術會議「搶鮮」透露最新研究結果。

全球還是會變暖嗎

太陽活動極小期可能在2030年到來的消息傳出後,有外國網友在網絡上揶揄地評論,「原來以為氣候變暖,現在看來有可能會被凍死」。

然而,在科學界,人類活動的影響大於太陽活動極小期的影響仍是共識。

「即便進入了蒙德極小期,也沒有辦法同氣候變暖做鬥爭,太陽救不了我們。」伊奈森表示,她的研究顯示,歐美各國領導人更應該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作出更多努力——蒙德極小期無法改變氣候變化的整體圖景。

根據伊奈森團隊的研究,如太陽進入蒙德極小期,北歐和美國東部地區將面臨比地球上其他區域更大的降溫情景。

具體而言,由於在平流層頂部的紫外線太陽能變少,這將引起連鎖反應並影響北大西洋濤動(NAO)。北大西洋濤動在影響大西洋兩岸冬季氣候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北大西洋濤動弱,表明冰島低壓和亞速爾高壓兩個活動中心之間的氣壓差小,北大西洋上西風減弱,為低指數環流。這時西北歐及美國東南部將出現冷冬,而加拿大東岸及格陵蘭西岸則相對溫暖。

西歐將因此遭遇更多暴風雨或降雨,從而緩解該區域因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乾旱前景。「研究顯示,太陽活動最小期對於部分區域的影響,要超過對全球的影響。」伊奈森表示,即便如此,太陽活動最小期仍無法超過人為製造的全球變暖。

相關焦點

  • 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太陽「休眠期」太陽休眠期是指太陽活動減弱進入「休眠」狀態,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科學家一般認為,太陽活動的周期大概是10-12年。研究發現,進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被列為觀測對象的太陽兩個層面的電磁波變得完全不同步,導致太陽活動劇烈減少。
  • 科學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中國日報網 2015-07-11 14:12:30 中國日報網7月11日電(信蓮)據英國
  • 太陽活動減弱,2050 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2月10日報導,未來30年,太陽亮度可能會大幅度減弱,地球將因此進入一個「小冰河期」。▲2050年太陽亮度將大幅減弱,地球將因此進入「小冰河期」這是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一項新研究的結論。
  • 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 地球或步入「小冰河期」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陳薇】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於威爾斯蘭迪德諾召開的國家天文會議上表示,他們研發的太陽活動周期新模型,該模型關注太陽兩個層面——一個靠近太陽表面,另一個深入太陽的對流區——的發電機效應,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屆時地球將很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活動規律,2030年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就是每經過11年的時間,太陽黑子會從活躍期進入到「睡眠期」,再從睡眠期重新進入到活躍期,期間相隔11年,當太陽黑子處於睡眠期的時候很難甚至完全觀測不到太陽黑子在活動,這個時候地球就會進入「小冰河期」,這裡所說的小冰河期並非真正的冰河期,而是指地球大幅度降溫從而發生大雪災。
  • 科學家警告,太陽活動要減弱,地球會進入小冰河,人類會怎麼樣?
    確實在全球變暖的時代,有專家說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該消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上還被提到過。這就類似於大家在2019年-2020年熱議的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一樣,都是利用太陽活動的變化給予的推測性說明,但是無法肯定我們地球一定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這也是長期以來,大家一直在說為何不能確定,到底會不會進入,這些確實都是推測性或者模擬性的數據。
  • 科學家警告,太陽活動要減弱,地球會進入小冰河,人類會怎麼樣?
    作者:文/虞子期 確實在全球變暖的時代,有專家說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該消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上還被提到過。
  • 太陽活動減弱60%,10年後或進入休眠期,地球會迎來冰河期嗎?
    那麼太陽的活動會減弱嗎?根據科學家的一份研究表明,太陽活動可能在2020年達到最活躍的狀態,然後逐漸降下來。到了2030年後,太陽活動會減弱到現在的60%左右。太陽活動的強弱對於地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冰河期。地球漫長的歲月裡,經歷過大小冰河期有很多次,大冰河期持續時間是非常漫長的,少則幾萬年,多則幾百萬年。一旦大冰河期到來,那地球將迎來一次生物大滅絕。
  • 太陽被劃了道口子,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太陽被劃了道口子,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將進入小冰河時期!太陽東升西落,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它源源不斷提供光和熱,讓世間萬物都能享受到它的陽光,可以說太陽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地球的生死存亡。假若未來有一天太陽的壽命走到盡頭,地球有可能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沒了光亮,人類也無法正常生存。這些年來,有一大問題困擾著科學家,太陽活動會不會誘發小冰河時期呢?儘管有人強調這兩者之間沒有聯繫,專家們卻擔憂不已,導致這一話題至今議論紛紛,科學家們正在探測太陽黑子的活動情況。
  • 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或迎來新一輪冰河期
    雖然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但是地球的溫度也不會永遠保持不變,一切都與太陽的運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就會迎來冰河時期。這意味著太陽將進入一段「休眠期」,地球也極有可能因此進入一段小冰河時期,不過這對於地球的影響並不會太嚴重,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大約在1.5萬年之後,地球將迎來一次大冰期,不過目前並沒有直接性的證據來加以佐證。
  • 地球變熱,科學家又預計2030年進入小冰河,到底是熱還是冷?
    所以很多人都說,我們地球是不是進入小冰河時期了,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又出來說明了,2020年全球仍然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按照如今的氣候情況來看,全球變暖是趨勢,而小冰河出現的可能性不高,而說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的是來自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議上的一個報告,科學研究團隊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的一個說明,科學家警告稱,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將會進入到「休眠期」,這個時候將會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 模擬太陽活動,專家推測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該如何應對?
    最近,就有科學家指出,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很有可能進入「休眠」期,從而導致地球因為這個「休眠期」而進入「小冰河期」。而這個預測也曾經被有權威的報紙上報過。但究竟這個預測的準確性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不過,並不意味著地球就肯定進入小冰河期。因為每一天都是充滿各種變數,也許地球並不可能進入這樣的小冰河期。畢竟這也是數據模擬出來,具有一定參考性,但是不能作為實質的依據。
  •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如今氣溫巨變似乎成為一種常態化,全國各地都有體現。不出意外的話,太陽活動將在2022年達到最高峰值,這段時間過去之後,便會逐步下降。到了2030年,太陽活動會比現在下降整整60%,有可能會再次迎來一次小冰河時期。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那麼小冰河時期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說白了與太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 太陽現巨大口子!直徑6794千米,或繼續增大,地球要進入小冰河?
    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系中,太陽的一舉一動或多或少都是影響地球的,而在2019年到2020年,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的活動是否會引發小冰河時期的出現,雖然科學界一再強調可能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還是有少部分的科學家或者專家稱與小冰河有關,所以這個話題至今都沒有停息,而參考的主要標準就是太陽黑子的活動情況。
  • 太陽被劃了一道口子,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據了解,如今的太陽黑子變化明顯,它有25個周期時段,意味著它一直在上升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的可能性不大。太陽被劃了道口子,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將進入小冰河時期!人類對太陽的了解其實失算了,預計到2030年,太陽將進入極小值,這又是爭議不斷的時候,科學家們作出警告
  • 太陽出現巨型黑子!預計還要擴大,地球或在2030年迎來小冰河時期
    尤其2018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帕克探測器,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程度也倍增了。科學家一直重點關注太陽黑子的活動,結果就發現地球或可能要歷經下一個階段了。地球雖是人類溫暖的家園,但災難和風霜也是地球帶來的。地球生態萬物若是能躲避,就會一直存在於地球上,若是不能就會像消失的瑪雅文明,恐龍一樣,成為地球的歷史。
  • 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又會怎樣?人類要當心了
    科學家經過分析和研究表示,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到203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小冰河期。據悉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而太陽活動的下一個周期將於2030年開始。
  • 2020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專家怎麼說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的企鵝號,今天給大家帶來星際小知識的是「2020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專家怎麼說」美國宇航局在2018年通過對太陽的觀測發現,太陽表面的黑子數量持續變少,這意味著太陽活動在減弱。對此有人發出疑問,有可能太陽活動在2020年可大幅下降7%,並會一直持續到2050年,地球則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 科學家稱:2030年地球將迎來的「小冰河時代」,其影響卻沒這個大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科學家曾經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時代」。這一發現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召開的國家天文會議上公布的,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會上介紹了他們研究的太陽活動周期新模型,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從而會進入「休眠期」,到時地球將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其實對於地球是否會再次進入「小冰河時代」,科學家們目前持有的觀點也並不統一。
  • 2030年,小冰河期是否會到來?科學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說到小冰河時期,可能一些朋友還不知道小冰河時期是什麼,也不知道小冰河期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不過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肯定是知道一點的,下面咱們就先說說什麼是小冰河期。約1350年到約1850年 ,當時全球多地包括中國氣溫驟降,且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狂降暴雪。和近期部分地區發生的氣候現象較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