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的歐洲應該是什麼模樣?
乾淨整潔的街道,方方正正的廣場,廣場周圍是精心布置的花團錦簇,中央是一座座姿態各異的雕像。可只有這些,卻只能稱為一幅標註為歐洲的靜態畫卷——還應該有許多鳥,鴿子,張揚跋扈地走在大街上,不害怕在一旁拍照玩耍的行人;看見不小心遺落的食物就撲閃著翅膀飛快地撲上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為敬。
幸運的是在赫爾辛基,不光看見了鴿子,我還邂逅了各種各樣的鳥兒們。
早上出門時,天氣陰沉沉的,在火車站換乘電車。因為時間還早,倒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地,只是一不留神就坐到了波羅的海之女的雕像旁。
匆匆下車,頓覺冷風凜冽,再放眼望去,發現幾艘遊輪就在眼前,碼頭就在不遠處。清晰可見的遠方,有陽光穿過厚厚的雲層想要一展拳腳。於是趕忙跑到了碼頭邊,想要近距離地看看渡船與波羅的海。
還沒到每天的客運高峰,碼頭上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於是自己便在海邊慢慢踱著,不經意地向下一瞥,便發現有一雙眼睛也正在看著遠方的遊船與朝陽。
向前走兩步,發現它絲毫不懼地巋然不動,再向前走,發現它似乎是保持距離般地又後退了兩步,卻並沒有飛走。沒有辦法,只好放棄愛撫它的想法,掏出攜帶的相機,遠距離地讓它充當畫面的主角。
不知是否因為運氣好的緣故,在前往幾個教堂時,總能看見大群大群的鳥。
走出烏斯佩斯基教堂時,雲層善解人意地向四周散去,露出了湛藍的天空,而教堂的窮頂上,恰有幾隻烏鴉在十字架周圍盤旋翻飛。
赫爾辛基大教堂前很長很寬的臺階上,有一群種類各異的鳥,為了共同的目標——食物,對著來來回回的行人虎視眈眈。發現目標後,更是不惜對著公眾展示其尖利的牙齒。
赫城的教堂有許多,每一個都擁有它不同的特色。
除卻上文中提到的旅客繁多的紅白教堂,更讓我心動的卻是巖石教堂和康比教堂。
巖石教堂坐落在城市街道一側的石頭山上,或者說,整個教堂就處在小山的裡面——因此回音效果很好,走進去發現正在流淌著令人身心寧靜的音樂;聽說平日裡會不定時地在這裡舉辦音樂會,想想感受到自然(巖石)在與人類和鳴的過程就令人神往。
康比則身處赫城鬧市,身邊就是最大的公交集散中心與購物廣場,可它化作一個密不透風的木桶,將喧譁與急躁都隔離在外面;聽說它的另一個名字是靜默教堂,或許落針即聞的說法有些誇張,但確實是一種能夠讓你錯覺聽力失靈的沉寂。
更多時候只是在教堂走走停停,攫取一些意料之外的景致;不過也許只有坐下來閉目深思,試著將思緒本身傳遞到遙遠寧靜的地方,才會收穫些許西方宗教中獨特的地方。
愈發覺得,西方教堂所給予的平靜,是一種與大自然萬物所共通的,包容著的和諧,是不是又有些類似於老莊的那一套了呢?
若是能和大自然中的諸多生靈一樣活得純粹自然,就算身邊有再多枷鎖與危險,也會朝著自己嚮往的方向奔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