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題答題模板
(配合b站:木辛講解視頻最佳)
農業
1.農業區位條件
利:
(1)自然因素:
①氣候:該地區屬於____氣候 (類型)。_____(特點:光照、熱量、降水、溫差),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②地形:地勢低平,地形平坦開闊。
③土壤:__土廣布,土壤肥沃
④水源:臨近______ (河流、 湖泊),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
①市場廣闊,需求量大;
②有國家政府政策的支持;
③勞動力豐富/貧乏
④臨近____ (河流、 湖泊、鐵路、公路、港口等), 交通便利
⑤:農業科技水平較高;
⑥歷史經驗及飲食習慣。
弊:
①熱量不足、水資源短缺、土壤鹽鹼化等
②凍害、寒潮、旱澇、颱風、酸雨、荒漠化,蟲災等。
2.農業地城類型及其特點
(1)季風水田農業(水稻)
分布:亞洲季風區(東亞、南亞、東南亞)
特點:①以家庭為單位,精耕細作,人均耕地少——適度擴大經營規模。
②單產高,商品率低——控制人口數量。
③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機械化水平。
④水利工程量大——增加投入,興修水利。
(2)商品穀物農業(小麥、玉米)
分布:美、加、阿根廷、澳、東北和西北地區
特點: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地區專業化生產。)
(3)大牧場fang牧業
分布:牧牛---美、阿根廷 牧羊一澳、南非
特點:面向市場。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
共性:幹早、半乾早氣候區,草場廣闊。
不適宜發展種植業、地廣人稀
(4)乳畜業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區,西中歐、澳、紐西蘭等。
特點:面向城市市場(市場 交通)的商品化、集約化
生產:奶牛,、產品是牛奶及其製品。
PS:西歐成為乳畜業的區位因素(氣候, 市場)
飼料因素:
①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氣候溫涼、潮溼,多雨霧。日照少,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②以平原為主, 地形平坦開闊。
③土壤肥沃。
市場因素:
①西歐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高。
②飲食習慣。
③市場廣闊,求量大
(5)混合農業(種植業+畜牧業)——因他制宜
3.農業布局及其特點(土地利用與地形關係)
(1)平原一耕作農業
東北一春小麥、玉來、馬鈴薯、甜菜、大豆(溫帶)
華北一冬小麥、玉米、棉花
南方一水稻、油菜、甘蔗
西北一小麥、棉花、特色瓜果
(2)山地丘陵一林業、果園業
(3)高原—畜牧業
4.開發中的問題(環境汙染與生態環境破壞)
東北一溼地破壞
華北一土地鹽鹼化一合理灌溉
東南一早澇一水利設施建設
西南一水土流失一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保水土
西北一土地荒漠化一 植樹種草
5.採取措施(發展方向)→開源節流
①調整衣業產業結構(農林牧副漁業的比重)
②發展節水農業(噴灌、滴灌技術)
③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合理利用地下水
④實施跨流域調水,合理分配水資源
⑤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⑥加強水利設施建設
⑦創新科技,培育優良品種
⑧發展生態型立體農業
6.發展意義或影響
①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②增加農民收入
③改善生活條件
④改善生態環境
⑤促進經濟發展
工業化
1.傳統工業/重工業(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等)
(1)區位條件
自然因素:
①原料:臨近_____(資源、能源、原料)產地,_______資源/能源。節省運費,降低成本.
②地形:以_____(地形)為主,地勢低平,地形平坦開闊,利於建廠:
③水源:臨近_____(河流、湖泊),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
①市場:市場廣闊,需求量大;
②政策:有國家政府政策的支持;
③勞動力:勞動力廉價且豐富
④交通:臨近_____(河流、 湖泊、鐵路、公路、港口),交通便利,降低運輸成本
⑤科技:工業科技水平較高
⑥經濟基礎好
(2)存在的問題
①生產結構單一
②環境汙染嚴重;
③工業用地、用水緊張
④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低下。
(3)採取的措施
①調整工業結構、促進新興工業發展
②加大治汙力度;
③調整工業布局
④增大技術投入,提高生產效率
2.輕工業(毛紡織、自動化設備食品等)
(1)區位條件:基本同上
(2)工業特點:
①以中小企業、以輕工業為主;
②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
③企業大多分散在小城鎮、農村。
(3)存在問題:企業之間缺少聯繫。
(4)採取措施:
重視專業分工和協作,形成一個機構完整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
3.新興工業(微電子工業)
(1)區位採件
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②接近高等院校,勞動者素質高(技術支撐)
③便捷的交通(機場和高速公路)
④市場穩定:
⑤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2)工業特點:低原料和能源調耗
①從業人員知識技術水平高;
②發展速度快,研發費用高(更新換代快,高附加值 )
③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3,)存在問題:土地緊缺,勞動力價格高
(4)採取措施: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提高國家經濟實力。
4.工業區位類型:原料、市場(啤酒,家具)、動力、勞動力、技術導向型。
5.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③創新科技,提高勞動者素質
④政策支持
⑤引進外資
⑥治理環境汙染,
6.意義
①增加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②促進城市化發展
③縮小區域差距
④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⑤促進當地資源開發
7.工業集聚的意義
利
①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
②降低運費和能源消耗;
③充分利用基礎設施;
④增加產品附加值
⑤降低生產成本
⑥提高經濟效益
弊
①加劇資源緊張
②環境汙染嚴重
城市化
1.區位條件( 同工農業)
2.分布特點
運河的起點和終點、河流的匯合處、河口及過河點、沿交通線。
3.城市化問題
(1)原因:
①城市人口膨脹
②用地規模擴大
(2)表現
①用地緊張
②交通堵塞
③居住擁擠
④綠地面積小
⑤環境汙染
⑥就業困難
⑦社會治安差
4.環境問題
(1)環境汙染:
大氣汙染(酸雨)
水體汙染
噪聲汙染
固體廢棄物汙染
(2)生態破壞
耕地減少,土壤肥力下降
區域生態環境
一、荒漠化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深居內陸
②氣候乾燥,降水少,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
①人口增長
②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
③不合理地利用水資源;
④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3.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②退耕還林、還牧;
③合理利用水資源;
④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構建防護林體系,
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布局
⑦制定法律法規,加強環境保護。
4.意義
①有利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②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③促進經濟發展
④改善生態環境。
PS:
石質荒漠化(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區)
原因:氣溫高且多雨、水土流失嚴重、雨水溶蝕作用強
綠洲荒漠化(塔裡木鹽地四周)
人為原因:人口增長、耕地擴大
二.水土流失(黃土高原)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地表植被稀少;
③土質疏鬆
(2)人為原因:
①植被的破壞
②人口增長,耕地擴大
③開礦修路
④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
2.措施:
①退耕還林還草:
②植樹造林
③小流域綜合治理(保塬、護坡、固溝)
④制定法律法規,加強環境保護
三.乾旱缺水問題:華北、西北、長江中下遊地區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氣候幹早,降水少,徑流量小:
②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
(2)人為原因:
①人口多,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
②水汙染嚴重;
③水浪費多,利用率低。
2.措施: (開源節流)
①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
②修建水庫;
③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
④減少水汙染與浪費;提高利用率;
⑥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
⑦樹立節水意識
四.土壤鹽鹼化(華北、寧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氣候午旱,蒸發旺盛;
②地形低洼;
③土壤中鹽分向地表積聚
④鹼性土壤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2.措施:
①引淡淋鹽
②井排井灌
③農田覆蓋
④合理的灌溉,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五.赤潮(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以夏季為盛)
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氣溫高
②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
①工業和生活汙水排入多
②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③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汙染養殖水域。
六.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鹼化>(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1.表現:三角洲面積縮小,海水倒灌,海岸線後退
2.原因:過度抽取地下水,過度開採地下資源或修地鐵,地下商場等工程建設
3.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實行雨季回灌
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森林
1.森林的作用
①涵養水源
②調節氣候
③穩定大氣成分
④淨化空氣
⑤美化環境
⑥維護生物多樣性
⑦吸菸除塵
⑧防風固沙
⑨保持水土
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調節氣候
②維護生態環境
③促進全球的水循環
④調節水平衡
3.雨林生態的脆弱性:土地肥力下降
4.雨林破壞的原因
①人口增長和貧困
②過度遷移農業
③開闢大型農牧場
④商業性伐木
⑤採礦、水利和公路建設
5.雨林前途
①保護雨林刻不容緩
②建立全球環境補償機制
二.溼地(包括沼澤河湖沿海灘涂等)
1.溼地成因
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②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
③夏季降水多
④河網密布,涇流量大
⑤凍土廣布,地表水不易下滲
2.溼地作用
①調節氣候
②涵養水源,為____提供水源
③調節徑流
④蓄洪防旱
⑤降解汙染物
⑥維護生物多樣性
3.河湖面積縮小原因
①氣候乾旱,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②上遊修建堤壩
③過度工農業用水
4.溼地措施:設立自然保護區
三.能源
1.能源資源開發條件
①地理位置優越
②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③市場廣闊,需求量大;
④交通便利
例:評價山西煤炭開採條件?
①資源豐富
②分布廣,煤種全,質量優,埋藏淺
③綜合開發效益大
④水資源短缺
2.我國能源的供應問題
①人均資源量少
②單位產值能耗高
③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④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3.開發中的問題
①環境汙染(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汙染)
②地面下沉
③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④荒漠化
4.解決措施
①植被恢復
②進行復墾
③推行清潔能源
④節約用水
⑤加強對礦區的管理
⑥生態保護
5.核電站建設的原因
①常規能源不足
②人口集中
③需求量大
④所需原料少,能量大
⑤地區適應性強,清潔
6.風力發電站建設的原因
①風力資源豐富
②清潔可再生資源
③能源消耗量大
④彌補常規能源不足
7.中哈輸油管道建設的意義
(1)對於哈:
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③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④提高利用率
⑤增加就業,提高經濟水平
⑥加強環保
(2)對於中:
①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②增加石油進口多元化
③輸油線路安全
④獲得穩定的石油來源
⑤節省運費
(3)對沿線
①加強當地基礎設施建設
②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4)總體:加強了區域間各地的經濟交流
(附:產業轉移
1.分類
①國內(區域)產業轉移
②國際產業轉移
原因:發達國-追求產業結構升級
發展國-市場廣闊、勞動力廉價
2.目的(money)
①降低生產成本
②擴大銷售市場
③追求更高利潤
3.影響因素
(1)主因
①勞動力
②內部交易成本
③市場
(2)次因
①國際形勢
②政策
③低價
④環境
4.意義(影響)
(1)轉入地
①產業結構升級
②促進工業化、城市化發展
③增加就業,增加收入
④加強國際分工與協作
⑤加劇資源、生態、環境壓力
(2)轉出地
①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
②改善城市(地區)環境
③減少土地佔用
④利於該地區調整工業布局、工業結構,利於產業升級
(3)整體
縮小區域差距,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加強國際分工與協作
四.水資源——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
1.河流上遊開發水電能源基地的條件
利:
①水能資源豐富
(原因:落差大,流速快;徑流量大)
②多峽谷,利於建壩
弊:
①地形:地形複雜,生態脆弱
②市場:遠離市場,輸電困難
③交通:不便,開發難度大
④經濟:不發達,資金不足
2.開發問題
①水土流失
②滑坡、泥石流
③洪澇
④生物多樣性減少
3.採取措施
①植樹造林
②退耕還林
③修建水庫
④建立自然保護區
⑤發展流域觀光、生態旅遊
4.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①地形平坦,流速緩慢
②降水季節變化小,河流水量平穩
③水陸交通配合好
④經濟腹地廣
5.河流多旱澇災害的原因及措施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季節分布不均,雨季集中且多暴雨
②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河道彎曲
2)人為原因:
①過度砍伐,植被破壞
②圍湖造田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
(2)措施
上遊:①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②修建水庫(削減洪水漫溢
中下:①加固堤壩
②退耕還湖
③疏浚河道
④修建排水等水利工程
⑤加強預報
6.湖泊面積縮小的原因及措施
(1)原因:
1)自然:①降水少,蒸發旺盛
②地下水位下降,補給減少
2)人為:①工農業、生活用水量大
②圍湖造田
③砍伐森林
④水庫蓄水
⑤湖水汙染
(2)措施
①退田還湖
②合理灌溉,發展節水工農業
③保持水土
④防治汙染
7.評價大壩建設
(1)積極: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
(2)消極: ①下遊土地肥力下降
②海水倒灌
③三角洲鹽漬化加重
④海岸線後退
⑤生物多樣性減少
8.河段含沙量減少的原因
①植被覆蓋率提高
②水利工程攔截泥沙
9.河流地貌特徵
①河流侵蝕地貌(v型谷)
上遊,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蝕作用顯著
②河流堆積地貌(衝積平原)
下遊,落差小,流速緩,泥沙堆積作用顯著
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影響因素題
一.地理位置特徵
1.經緯網位置:範圍,低中高緯,五帶
2.半球位置
3.海陸位置
4.相對位置:xx方位鄰xx國家/省
5.過渡性位置:冷暖、乾濕、農牧、民族、地形
6.其他位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宗教
二.地形特徵
1.五種地形的組成+地形區分布(及山地走向)
2.地勢高低,起伏大小,傾斜方向
3.內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4.海岸線特徵:長短,曲直
三.氣候特徵及影響因素
(一)氣候特徵
1.氣候類型及分布
2.氣溫特點:全年xx/冬x夏x,年日溫差,熱量帶
3.降水特點:全年多少,季節年際變化大小,乾濕區
4.光照狀況
5.氣象災害
(PS:降水的分布特點
時間:__多__少,主要集中在__到__月份,降水年際變化大或小
空間:分布不均,__多__少,
主要集中在___(地方)/降水量自__向__(方向)遞增或遞減。)
(二)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
1.緯度:緯度越高,冬季晝長越短
2.海陸:沿海地區受海風影響,陰雨天更多
3.地形:迎風坡多雨
4.海拔:海拔低,日出較晚
(三)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角、太陽輻射量、氣溫差
2.地形(高度、地勢)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較小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
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四)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四.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一)水文特徵
能水能:豐富貧瘠
量水量/水位:大小
汛汛期:有無,長短
速流速:快慢
變季節年際變化:大小,有無斷流
冰結冰期:有無,長短
沙含沙量大小
(二)水系特徵
長長度
向流向
面流域面積
支支流多少
網河網密布
落落差大小
峽峽谷分布
五.植被土壤特徵
(一)植被
1.類型及分布
2.水平和垂直分異規律(雪線)
3.非地帶性
(二)土壤
1.類型及分布
2.土質特徵:鬆散,粘稠
3.土壤肥力高低
六.礦產資源特徵
1.分布廣/不均
2.種類多少
3.儲量大小
4.質量優劣
5.埋藏深淺
6.開採難易
7.可不可再生
人文地理特徵及影響因素
一.經濟特徵
1.經濟水平高低,發達/發展中
2.經濟內部產業結構差異:一/二/三
3.經濟發展方式:現代/傳統
二.農業特徵
1.農業地域類型(8)
(季風水田、商品穀物、大牧場放牧、乳蓄、混合、地中海、遷移、熱帶種植園)
2.經營方式:國營/家庭
3.農業機械化水平(決定生產效率,不決定產量)
4.科技水平(決定產量質量)
5.商品率高低
6.農業生產規模大小
三.工業特徵
1.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2.工業區的分布
3.工業的主要影響因素
4.工業內部結構差異:輕/重/高新
5.工業對外依賴程度
四.交通人口城市分布特徵
(一)交通
1.方式及線路走向
2.位置特徵:樞紐/中轉港/海上航線要衝/終點/中點
3.綜合運輸網狀況
4.交通網密度
(二)人口城市
1.團塊狀:沿海,平原,盆地
2.條帶/環/線狀:沿河谷/交通線/海岸線
製作:範政 張增強 侯新路 耿松松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