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Lime特特特
前言
作為一名海外記者兼影視從業者,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相機有著深厚的交情,基本處於每天都要撫摸它的狀態。出門大包小包,別人都是帶著旅行用品,而我卻帶著成箱的攝影器材。談到器材,咱們今天來聊聊相機上的配件——兔籠,這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能讓你提升相機的擴展性,也能讓甲方開心,我們將裝有全套兔籠設備的相機稱之為「甲方快樂套裝」,原因很簡單,在一些拍攝中,它能給你的甲方有一種非常專業的感覺,且能夠讓甲方覺得有面子。
而我在第一次選擇合適自己的斯莫格兔籠以及相關配件時,我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好幾百件產品中,我該如何清楚的明白哪一件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安裝A部件時是否需要B部件的加持、每一個部件都有著什麼樣的作用?我帶著疑問跟客服溝通交流,每一次的溝通我都要花費至少10分鐘左右才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產品的特性和功能。
我相信還有很多的影視從業者以及愛好者都有著相似的經歷,故我將針對此問題並結合我的經驗來寫一篇攻略。
核心主體——兔籠
兔籠是承載起整個附加產品的核心,它與相機連接,以提升相機的擴展性,便於用戶在產品上安裝其他五花八門的攝影附件,如閃光燈、常亮燈、麥克風、無線圖傳、跟焦器、手柄、HDMI線夾、升降底座、導管、鏡頭支架、錄機、監視器、魔術怪手、上提手等。
兔籠主體方面,有兩種選擇,一是A7不選配原廠電池手柄的版本,二是A7選配原廠電池手柄的版本,我習慣使用SONY原廠的電池手柄,因此這兩個版本的兔籠我都有選擇。不帶手柄版本是最常見的兔籠,基本我見過使用兔籠的用戶都是使用上圖這種版本的兔籠,這種兔籠機動性強,也便於收納,佔用體積小,基本不太改變A7的形態,也可以直接安裝在穩定器上使用。但若想連接更粗大的鏡頭,它就必須搭配升降底座和鏡頭支架以及導管來支持鏡頭。
而兼容原廠電池手柄的方形兔籠則體積更大,好處也很明顯,在不用更換電池的情況下就可以滿足一整天的拍攝(絕大多數項目),這樣就能避免頻繁拆卸電池而引起的物品丟失。我曾在婚禮現場因更換電池而丟失過一塊原廠電池,從那之後我都在使用電池手柄進行拍攝,目的就是降低換電池的頻率,以減少丟失電池的風險。
在這一版本兔籠與大型鏡頭的連接中,我們就不再需要升降底座,可直接通過一個轉接支架連接導管和鏡頭支架,這樣一來能降低不少附件選配成本。
拯救索尼持握手感——手柄
在手柄的選擇中,我在選配初期有糾結過,我到底是該選擇左手手柄還是右手手柄,還是應該同時選擇。
本著節約成本的原則,我最開始選擇的是左手柄。它能提升A7M3/A7R3的左手持握體驗,但是我在裝上它之後,我發現相機整體平衡會出現問題,經常會因為左邊太重而傾倒,右手邊卻空空如也,總擔心相機被磕碰。
最後又咬咬牙,選了這個帶電控系統的右手手柄,它使用Type-C接口,木頭造型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持握感很舒服。但要想把它裝在兔籠上,就必須選擇右下角的轉接。否則,當你收到手柄的時候一定會不知所措。別問為什麼,因為這是過來人的痛苦…………
將左右兩邊的手柄裝在兔籠上,我相信大家還會關心一個問題——手握手柄該如何操作相機的撥輪呢?這個問題我當天就問過自己,於是自己實驗了一番。如果你手大,那麼這個問題PASS,如果手短小的話,努努力也是可以正常操作的。
電控手柄的優勢也顯而易見,你可以更快速地按下錄製按鈕,而不是用蹩腳的姿勢去用拇指或者食指去按壓那塊兒處於取景器下方的紅色按鈕。
方便攜帶——上提手
關於上提手,我最開始選擇的是上面那一個型號,由於我經常需要使用在相機熱靴上外接一些燈光設備或者引閃器,這個需要螺絲來安裝的上提手就顯得有些妨礙我的日常使用了。
每次需要再連接熱靴設備的時候,我還需要花費好幾分鐘來拆除螺絲取下上提手,再對螺絲進行收納,以免丟失。
後來實在受不了這安裝和拆卸的麻煩,我就換了個新款的電控上提手,沒錯,又是帶電的配件。
它的安裝需要搭配滑條使用,因為是快拆結構。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快速的根據不同拍攝題材拆卸這個電控上提手,安裝其他配件在相機的熱靴口上。
滑條的高度適中,不會影響各個型號的引閃器以及閃光燈安裝。滑條兩側都具有放滾按鈕,這樣就算是上手柄鬆動,滑條也可以保證相機與上手柄不脫落,降低風險。
之前還總是抱怨冷靴小雲臺總是不能夠穩固的卡在上手柄上,這次的電控手柄增加了這一安全鎖扣,這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太重要了。之前很多次的拍攝都因為監視器太重,而冷靴小雲臺卻不能牢牢鎖緊,最終雲臺連同監視器摔落在地。而這次的冷靴鎖就可以說是很靈巧了,完美解決我之前遇到的問題。
同樣,它同我選擇的右手手柄一樣,都支持電控功能,這也就意味著我提著它拍攝一些低角度視頻時,能兼顧錄製和懸提功能。
對比老舊的上提手型號,這一版本的電控上提手基本完美解決我拍攝所遇到的問題。外觀也更加精緻。
大型鏡頭的好伴侶——升降底座、導管、鏡頭支架
上圖分別為攜帶電池盒手柄版兔籠、不攜帶電池盒版本兔籠。
在給A7系列搭配一些大型鏡頭時,我們總會擔驚受怕,害怕A7的卡口或者鏡頭的卡口斷裂,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需要給兔籠額外添加一套升降底座或者轉接底座以連接導管和鏡頭支架。
不帶電池手柄版的兔籠需要添加這個升降底座才可以與導管連接,裝上後A7和不帶手柄版的兔籠也不再有著較高的便攜性與機動性,也因為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小,我使用它的頻率並不高。
反倒是這枚與帶電池手柄版本相匹配的轉接底座更受我青睞,它有著更小的體積,相機也能提供更久的續航,整體的收納也對背包空間要求較低。
而在導管的選擇上,碳纖維和鋁合金版本我都有嘗試,質量上的差異也不會因為使用有著明顯改善,畢竟整個相機已經很重了,這幾十克的差異也不是問題。通過導管,用戶可以連接鏡頭支架或者是V口供電的底座。當然,還有更多的豐富搭配供用戶自由搭配。
鏡頭支架的選擇,我沒有太多涉獵,總之要根據自己的鏡頭組做出相匹配的長度選擇,不然就會造成兔籠整體頭重腳輕的局面。
其他配件——魔術怪手、HDMI線夾
怪手我一直當做監視器的支架使用,有時候一些奇怪的拍攝角度,我需要監視器監看,而怪手就可以幫助我在奇怪的拍攝角度中尋找舒服的監看角度。
使用到現在唯獨對它與監視器之間的連接穩固性不太滿意,使用久了,監視器總是會鬆動,後面我會去探索其他的DIY連接方式。
HDMI線夾就不用我多說了,應該是大家最喜歡的小配件了,多少人都在拍攝現場折斷了HDMI線,不是我們不小心,而是我們當時沒選這枚小小的線夾,後來選了線夾基本就沒有折斷線材的事情發生了。
寫在最後
這樣一套下來,是不是瞬間覺得霸氣多了,想像一下,你拿著它去拍攝,甲方是不是嘴角上揚,心裡樂開了花呢?
如果你是影視從業者、攝影攝像愛好者,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選擇最合適的兔籠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