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可以說是人類最真實的寫照了。
其實不僅體現在吃的上面,還體現在其他方方面面。
就像人類雖然一直生活在陸地上,但是對於海洋裡的世界也一直心馳神往。
比如說今天這種魚好吃,明天那個蟹肉真美味...
咳咳,不對,心馳神往的應該是海洋裡生物的生活。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海洋中一些奇葩的生物。
一開始就來個厲害的:翻車魚。
看到翻車魚的第一感覺:這「小」玩意兒長的真別致。
翻車魚的體型龐大,但是不像其他大型魚類橫著長,它們是豎著長,所以它們就越長越扁,從正面看身體就像被人用刀削掉了一半似的。
翻車魚還有個常見的英文名字叫太陽魚,因為翻車魚很喜歡曬太陽,如果在海面上看到一個有一個比較大的反光點,可能是翻車魚正在曬太陽...
而它們曬太陽的原因可能是為了溫暖身體以加速消化,另外也有利於小魚和海鳥啄食附著在身體表面的寄生蟲。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生活在海裡,翻車魚卻並不會遊泳,只能隨著海浪隨波逐流,屬於真正的划船不用槳,全靠浪...
接下來這位大家估計聽都沒聽說過。
Barreleye Fish,又稱太平洋桶眼魚,屬於小型深海阿根廷魚,主要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600~800米的熱帶水域。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這種魚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眼睛。
你別以為它前面的兩個小黑點是它的眼睛,其實那個只是它的鼻子...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它們的眼睛可以說是長在頭頂的,眼高於頂在這條魚真正身上做到了。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另一個神奇之處就是它們的頭部是透明的,就像是飛行員的駕駛艙一樣。
這個透明魚頭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讓頭頂的眼睛可以收集更多的入射光,來判斷食物的位置。
圖片來源於美國國家地理
因為桶眼魚的獵物生活位置沒有它這麼深,所以它們就必須盯著自己上方,觀察獵物的動向。
下面這位和「環境融為一體」的小哥怎麼稱呼??
電鰩是潛藏在泥沙底的「隱形殺手」,它們屬於自然界為數不多的會放電的生物之一。
在他們的肌肉薄片中,分布著大量排列規則的「小發電機」,在遇到獵物時,大量的「小發動機」就會串聯起來,從而產生幾百伏的高壓。
這就完了??
今天怎麼這麼短??
還沒看夠呢??
沒關係!!!
因為這些既有趣又能在同學面前炫耀漲知識的小故事都潛伏在《神奇圖書館海洋X計劃》中。
這套書由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凱叔編寫(對,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凱叔講故事的凱叔)。
套書總共包含四十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不同的海洋生物作為主角。
比如雌雄同體的小丑魚;
吃什麼顏色變什麼顏色的海兔;
可以用腳品嘗味道的龍蝦等……
通過用故事串聯知識的方法,讓孩子們更能在情節中感受到海洋生物的神奇,並從中學習到課堂之外的知識。
小彩蛋:每本書最後還有一節「大科學家的科考日記」。
比如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員,首位搭乘「蛟龍號」的深潛生物學家——李新正教授寫的科教日記,這些日記記錄了科學家工作的場景、使用的工具、思考的方式以及研究目的等...
一旦孩子們對科學家工作開始有所了解,他們對於科學的渴望,也會變得更加豐滿。
說了這麼多,最後肯定是簡單粗暴的送書環節了。
在此篇文章下面評論,留言點讚數最多的兩位可以免費獲得此套圖書(套裝四本書)。
統計點讚時間截至到9月15號下午五點!!注意是下午五點!!!
獲獎的朋友屆時會有工作人員在評論下方回復,千萬注意不要錯過了!!!
特別聲明
bing圖片、美國國家地理。趣科普
本文如有侵權歡迎原作者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署名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