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潮:別讓孩子來一次博物館就被嚇跑了

2021-01-13 人民網教育頻道

「我最怕發生的事情就是:老師帶孩子遊覽式地去博物館轉一下就走,這沒有任何意義。」

「來博物館,是為了體驗、感受這裡的氛圍。孩子喜歡這裡,覺得好玩,還願意再來,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前幾日舉行的「學校、家庭、博物館在青少年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設中的權重關係」教育論壇暨中國博協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他說,2008年起博物館免費開放,此前每年約辦七千個展覽,走進博物館的不到3億人次;現在每年展覽達到2.6萬個左右,參觀者已經超過7億人次。


宋新潮參觀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館,在他看來,博物館一定要以教育為核心為目的,如果沒有教育計劃、教育項目,就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

今年年初,國務院頒布了《博物館條例》,明確了博物館教育、研究、欣賞的職能。宋新潮說,《條例》對博物館的定義,改變了過去認為博物館是保護研究文物之處的老看法,採用了國際博物館協會對於博物館功能的定義。現在國家提倡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博物館正好可以承擔知識普及的功能。身處網絡時代虛擬空間中的人們、平時忙於工作希望周末遠離喧囂的人們,可以走進博物館,那裡是真實、準確的知識的源泉。宋新潮認為,博物館,是為了教育和欣賞目的進行收藏保護研究的地方。

中國人愛去博物館嗎?宋新潮用數據告訴記者,可以說是人滿無患,每年7億觀展的人大都集中在部分博物館中。對於大家是否已經習慣隔著保護罩看展品?宋新潮表示這是個讓人鬱悶的話題,他說,中國人觀展熱情高,對於展品來說磕碰的風險高了起來,對文物也就構成了「威脅」。布展是為了吸引觀眾來看,有時候卻是觀眾高高興興來了,卻看不清展品的真面目。至少在目前看來,觀看和保護之間的度、技巧把握得還不太好。


博物館教育具有實物性、真實性、體驗性等特點,那麼如何把博物館作為教育資源,如何使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結合?

「我最怕發生的事情就是:老師帶孩子遊覽式地去博物館轉一下就走,這沒有任何意義。」宋新潮說,每次來博物館之前,學校要預設一下今天孩子們做什麼每次只講解一個內容就可以了。博物館教育要親近青少年、兒童,不要讓孩子來一次博物館就被嚇跑了。「來博物館,是為了體驗、感受這裡的氛圍。孩子喜歡這裡,覺得好玩,還願意再來,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國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天文館、科學館、紀念館……學校對博物館教育的需求很迫切,既是因為博物館的內容包羅萬象,也是因為課外活動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工作內容。宋新潮告訴記者,他們曾經設想讓博物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但教育部門更希望讓孩子們走出校園去體驗。

「貪多嚼不爛,博物館工作者給孩子做講解時要注意這個問題。」宋新潮舉例說,講青銅器時,不用去講青銅的構成,而是帶領孩子去欣賞一件青銅藝術品,可以告訴孩子:這件藝術品上的動物紋飾不是凡界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因為它是用來祭祀的,是溝通神界與凡界的媒介。講到這裡就可以了。再比如講中國的錢幣,現在是金屬和紙幣,可以用來交換物品。最初是海貝,「寶貝」就是說貝殼珍貴;到了戰國時期錢幣叫「布」,像農具一樣不好攜帶;後來變成了圓錢,能夠串起來,攜帶方便,也不扎手……要知道,信息量太大孩子其實也接受不了。

同時,宋新潮也提醒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博物館教育不是專業教育,不是用來培養專家的,孩子願意來博物館就是好的開始,有興趣、好奇,孩子才願意常常來。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聯合教育部積極探索構建均等性、廣覆蓋的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機制,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博物館教育資源與當地的學校教育資源有機結合,並在15個省份開展博物館教育試點。

親手造一張紙、織染一塊布……在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政府合作的指南針計劃專項基地,孩子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據了解,指南針基地項目由上海市政府出資,虹口區教育局提供一所校舍,開設了2個「主題展館」和5大「體驗館」,分別是「天工開悟」中國古代創造發明展覽、「紙的文明」展覽和中國古代造紙印刷體驗館、中國古代陶瓷體驗館、中國古代染織體驗館、中國古代青銅體驗館、中國古代建築體驗館。從周二到周五,虹口區的25所中小學可以免費使用相關資源,佔到全區中小學數量的三分之一,周末和寒暑假則面向社會開放。2012年項目啟動以來累計參加活動的已有7萬多人。

宋新潮認為,指南針項目很成功,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複製,但是不希望各地圖省事只引進不創新,讓項目長成一個樣兒。項目的複製推廣工作主要靠地方來做,國家文物局可以提供教師培訓。他表示,現在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今後要總結並明確項目的目標。他希望各地博物館和教育廳做好對接,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設計核心內容,使教育內容「本地化」。同時,還鼓勵專題博物館做主題項目並做出品牌,如玻璃主題教育項目,這類項目覆蓋面會更廣些。「但是不要指望一個項目覆蓋所有的內容。」宋新潮強調。

宋新潮說,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不能干擾其正常的教學計劃,博物館教育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從布展時,就要融入教育理念,讓孩子在沒有講解的情況下能看懂,信息量不要太大、不要有看不懂的字出現。宋新潮告訴記者,兩部門的指導意見,核心內容就是如何分工協作,明年兩個部門還將深入探討,爭取年內出臺一個實施細則,明確評估方式與考核辦法,更有效地指導各地博物館與教育系統的合作。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逛博物館更有收穫?來聽「變色龍」怎麼說→
    快來抓住暑假的尾巴,帶孩子們去逛一次真正收穫滿滿的博物館吧~「博物館研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和我們平時自己逛博物館又有什麼區別?周到君替大家跟團體驗了一次,此次去的是昆蟲博物館,快一起去看看吧~「變色龍博物館研學」為了保證每個小朋友的參與度,一次博物館團隊的人數控制在15人之內。
  • 以文會友,國潮盛宴,湖南省博物館開啟「宋風·雅集」全民慢生活...
    此次湖南省博物館「宋風·雅集」全民慢生活公益宣傳活動,緊密結合「宋朝展」,通過「琴、棋、書、畫、茶、酒、花、香」等場景展示和互動,向社會公開招募和邀請各類「慢生活體驗官」「慢生活展示官」,讓公眾在博物館裡親身體驗慢生活的樂趣。活動契合展覽核心內容、依託展陳特色,生動再現了宋朝當時「雅集」這種最流行的聚會。「慢生活NPC」沉浸式演繹,為觀眾打開通往傳統文化的一扇門。
  • 來過的朋友,評出了最美十大宋韻打卡點
    9月26日起,我們推出了「清河坊十大宋韻打卡點」徵集活動,邀大家來說說,清河坊最美的古今結合剪影。昨天,根據業內專家點評與推薦點讚率,我們評出了最終結果:1.南宋瓦肆瓦肆,是南宋時的開放性遊藝場所。杭州首次恢復重現南宋瓦肆,於9月25日至10月7日,引入原創木偶音樂劇、雜耍、不倒翁等藝術表演。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馬遠擅畫山水、人物、花鳥,情景交融,別有文人意趣。
  • 智教慧學汪玫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源泉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每天都會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成為家長以後,這句話可以改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變得「好」一點,孩子就會成長得好一點。好父母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教育若只靠老師,那真的是耽誤孩子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當一個甩手掌柜了,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了。殊不知,這恰恰是最耽誤孩子的行為,家長這樣做無疑是把孩子推向深淵。教育二字,包含「教」和「育」,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教育界有一個著名的公式:「5+2=0」,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 《小宋當家》:這部老少皆宜的國漫,同時教育了兩代人
    跟著姑姑逃難到這個小鎮的小宋是我們的主角,別看年紀小小,卻是個智勇雙全的孩子,經常靠他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困難,劇中其他人物的形象刻畫也是很到位,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老少皆宜具有教育意義的動漫。每個孩子都應有個宋秉老爺爺①孩子遇到問題應如何解決?這可以說是小宋的獨門絕技了,一旦遇到了困難或者無法解決的事,他就會去夢中尋找他的宋秉老爺爺。
  • 孩子最愛的二十個南加州博物館
    如果說帶娃來洛杉磯只去一個博物館的話,非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莫屬。Best of all, 還是免費的!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A County http://www.nhm.org/site/
  • 最該帶孩子去的博物館:首都博物館
    說到博物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幾乎都是故宮博物館,故宮博物館館藏豐富、展品眾多,的確是一個好去處。但是,若你是帶孩子去參觀,我想,故宮博物館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應該是: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1953年開始籌建,1981年第一次對外開放,它與故宮博物館最大的不同,便是它的建館目的並非為了收藏,而是為了考古研究及文化教育。首都博物館地上五層、地下兩層,暢覽其中,如暢遊於歷史長河,濃濃的歷史氣息,淡淡的文化之香,不自禁就沉入其間。
  • 博物館有請抗日石碾子
    抗戰期間擴建新津機場使用的兩個石碾子被建川博物館正式收藏,成為該館最重的文物  目擊:石碾子比人還要高  昨(14)日下午,在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工地上,兩個黑黢黢的石碾子靜靜地聳立在陽光下,「這是剛從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運來的。」建川博物館副館長何新勇站在石碾子旁邊,個頭比石碾子矮了一截。
  • 《霹靂貝貝》導演宋崇:現在的兒童電影大多是「偽兒童片」
    早些年,宋崇在北影廠曾經拍了一部關於特異人的紀錄片,請全國有特異功能的人來表演,有人能耳朵識字,有人能手掌識字,「有些事是你不能了解的。」但這部紀錄片只作為內參,沒有公開過,因為沒法解釋的事情就容易歸類封建迷信,或者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引發詐騙。《霹靂貝貝》截圖影片編劇張之路曾經是個物理老師,寫「帶電的孩子」中有不少物理知識,但宋崇覺得不夠神奇。
  • 十年後重溫《蝸居》:我發現,宋太太這番話,讓多少女人產生共鳴
    說實話,這樣對於宋太太而言,是不公平的,一個女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給了你,為你生兒育女,為你照顧家庭,可是到頭來你卻把你所有的愛給了另外一個女人,這讓你的原配妻子又該作何感想呢
  • 北京五大免費博物館,假期裡孩子的好去處,不要錯過
    不過北京也有很多免費帶孩子遊玩的地方,比如博物館,既可以帶孩子們開闊眼界,還是免費入館。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北京的五大免費博物館,趁著暑假趕快帶孩子走一趟吧。其中的恐龍化石展廳是人氣最多的地方,很多小朋友都喜歡來這裡,裡面的大型整體古哺乳動物化石數量居世界第二。自然博物館免費開放,但要在網上提前預約。開放時間是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每周一閉館,請大家合理安排好時間。
  • SING女團《團團圓圓》上線 電子國風新潮賀歲
    這首為新春精心打造的《團團圓圓》由新銳製作人李懋揚(T2o)擔任詞曲創作,是繼大熱人氣作品《寄明月》後又一「電子國風」風格音樂作品,編曲部分更首次邀請到國風屆大神徐一、賀鑫及電音屆大神紀粹希跨界合作,強強聯手炮製出前所未有的新潮年味。新曲旋律輕快,前奏開始便別出心裁地加入了鞭炮、鑼鼓等聲音元素,而後古箏、琵琶、二胡、嗩吶等傳統民樂悠揚活潑,共同營造出濃重的新年氛圍。
  • 想帶孩子玩出點「內涵」,去魔都的這些博物館逛逛
    炎炎夏日,想避開戶外遊樂場地,還想帶孩子玩出花樣,增長見識,逛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身處上海,有顏有內涵的博物館很多,我們收羅了些適合親子同去的博物館,滿足你想靜下來的願望。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如果孩子對音樂感興趣,那就要去位於上海市中心的全國首個交響音樂博物館。
  • 《宋畫全集》又有全新「姐妹篇」,三年後海內外文博機構館藏精品盡...
    這是繼2008年12月《宋畫全集》在北京舉行首發儀式以後,「大系」的又一次重要文化活動。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鄒曉東(右)代表浙江大學和浙江省文物局向國家圖書館捐贈圖書當前研究中國藝術史和文化史不可取代的「百科全書」在海內外藝術界和學術界,《宋畫全集》是一個標杆。全球博物館美術館裡珍藏了多少珍貴的中國宋畫?
  • 去年的「松鼠夜遊博物館」你沒來,這次的科學大會可千萬別再錯過了
    別別別,別難過,這一次我們準備與你和孩子一起開個特別的會呢!所以這一次我們聯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我們愛科學》雜誌南京科技館為你和孩子打造了一場炫酷的科學探索之旅在這裡可以解答孩子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讓小小宇宙迷們滿載而歸你可千萬別再錯過啦!
  • 兩天一夜青島旅遊攻略,八大關,臺東步行街,小青島,海軍博物館
    時隔一個月,我和大寶有一次來了青島,離得近就是這麼任性,動車一個小時就到了,周末就能來,只是家裡二寶還不到兩歲,沒大有時間,帶著他又太小了。又趕上二寶不在家的周末,周六我網上買上票定上房間,和大寶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 梯媒:分眾、新潮、梯之星三國殺,新賽道悖論
    門口的是分眾傳媒、梯內的是新潮傳媒和梯之星。三張屏,成了目前梯媒殘酷競爭的真實縮影。總體上看,分眾更強調投放點位的密度和覆蓋量,且梯外視頻與梯內兩側平面廣告互為作用,轟炸效果更為集中。新潮更強調對乘梯人的專注力影響,上下大小屏的互動及用戶轉化效果。梯之星略顯薄弱,投放形式與新潮類似,僅從外觀根本看不出差別。但內核全然不同。
  • 北京38家博物館81項寒假活動來了 熱點
    北京38家博物館81項寒假活動來了 熱點 寒假去哪兒?,一同認識太陽、月球、地球、行星、星空和宇宙等,通過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天文實驗、遊戲製作手工天球模型、組裝望遠鏡等互動活動,激發孩子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及動手能力,培養科學素養和求實精神,並且通過親子學習方式,讓家長與孩子一同成長。
  • 上海最值得打卡的博物館,趁著暑假帶孩子去吧
    暑期正是給孩子漲姿勢的好時候,除了在家刷題,上培訓班,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既長知識又好玩。安排起來。 通過燈塔射光互動觀看各類船模的展演、參觀模擬的火箭發射現場,體驗模擬月球表面坑汪不平,讓孩子在奇妙的旅程中學到有關海洋、航天、網際網路、環保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炎炎夏日,粑粑麻麻可以帶孩子來上海兒童博物館體驗一把,這裡絕對能滿足孩子對海洋太空的幻想。此外還有玩家家主題小超市、我的家,巨樹窩等玩處,孩子們也是玩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