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光譜學:創新技術助力解鎖土壤奧秘

2021-01-15 土壤傳

編者薦語:

我們腳下的土壤,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於,我們每天立於其上,與泥土有親密接觸;「陌生」在於,學界對土壤的複雜結構、性質、功能及其生物活性、生態功能的了解仍顯不足,而且公眾的知識背景中所包含的土壤常識也相對匱乏。

編者認為,破解土壤奧秘與普及土壤科普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創新技術在土壤學中的應用與發展。


文章來源於聯合國糧農組織,作者 FAO 


利用創新技術來了解土壤

土壤:滋養著養活我們的食物,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空間,並且有助於保護和控制我們的氣候。但是不幸的是,土壤承受著壓力。人口增加,對食物的更高需求以及土地用途的變化已經使我們全球約33%的土壤產生了退化。現在,我們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確保我們可以保護它們。


在糧農組織和全球土壤夥伴關係(GSP)框架內建立的全球土壤實驗室網絡(GLOSOLAN)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一大步。自從發現光譜技術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機構和專家第一次通過一項全球計劃,共同努力來利用這項技術支持全球土壤保護的決策。該倡議得到了包括糧農組織-全球土壤夥伴關係、美國農業部、世界農林業中心、ISRIC-世界土壤信息、伍茲霍爾研究中心、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和雪梨大學在內的創始成員的支持,並希望將來有更多合作夥伴加入。


那麼,什麼是土壤光譜學?


土壤光譜學是一種快速、經濟高效且環境友好的技術,它利用電磁輻射與土壤的相互作用來估算土壤的性質,例如酸度、有機碳、氮和持水量。這些決定了受測土壤的健康和可用性。


土壤光譜學如何改變土壤的未來發展軌跡,並確保土壤健康?


在非洲區域土壤實驗室網絡的第一次會議上,技術人員正在準備分析樣品。©FAO/Lucrezia Caon


1) 幫助各國了解土壤條件,以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扭轉土地退化


該計劃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開發了全球土壤光譜校準庫,以支持各國了解土壤狀況。這是提高農業生產率和扭轉土地退化的關鍵因素。在線校準庫可助力快速評估土壤環境和可持續土壤管理,是促進食品安全和環境管理的一項重大進步。該庫最初含括了高質量的土壤光譜反射率和超過80 000個土壤樣品的測量數據。光譜反射率可以用于衡量土壤表面在特定波長下反射的能量(以百分比為單位),進而識別不同的土壤特性。因此,可以分析土壤的狀況和質量。隨著參與國提供更多光譜和常規分析樣品,該校準庫將繼續發展,這意味著各國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快速表徵其土壤環境並幫助保護土壤。這個集中化和標準化的光譜反射率庫將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此外,該校準庫將在近期開始提供免費且易於使用的土壤特性估算服務,用戶可以進入他們的土壤光譜數據,並得出一套估算的土壤條件和特性。


土壤樣品 ©FAO/Lucrezia Caon


2) 提高土壤評估、製圖和監測的能力


知識就是力量。土壤光譜學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通過評估、製圖和監測為各國提供有關其土壤的寶貴信息,從而使其能夠迅速做出決定,並更有效地保護土壤。更重要的是,該工具不僅快速準確,而且具有成本效益優勢。這意味著即使資金或實驗室資源有限,它也可以使國家受益。該校準庫將有助於循證決策的制定,使各國能夠更可持續地管理其土壤。這是對常規土壤實驗室技術的補充,可以成為重要的替代方法。這將有助於糧食安全和營養,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土壤光譜反射率有助於識別不同的土壤特性,從而說明其狀況和質量。健康的土壤是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基礎。©FAO/ Ronald Vargas


3) 支持科學家和政府,加強國際合作


GLOSOLAN是由糧農組織全球土壤夥伴關係牽頭開展的獨特國際合作而取得的成果。全世界127個國家的400多個實驗室首次攜手合作,以統一協調土壤分析的數據和方法,進而使國家和地區之間實驗室的土壤數據和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釋性。該合作還旨在增強實驗室的能力,以提高數據質量。該項光譜學倡議將幫助各國加強在諸如土壤樣品選擇、土壤準備、光譜測量和數據分析質量保證等領域的能力建設。這將使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政府能夠採取更好的措施,以確保土壤資源的可持續管理。GLOSOLAN通過具有不同經驗水平的土壤實驗室之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促進了網絡建設和能力建設。GLOSOLAN將各國團結在一起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保護地球上的土壤。進一步來講,這還將幫助改善糧食系統和人類的生計,甚至應對氣候變化,並從而助力我們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大步前進。



更多信息:

http://www.fao.org/global-soil-partnership/pillars-action/5-harmonization/glosolan/spectroscopy/en/http://www.fao.org/global-soil-partnership/pillars-action/5-harmonization/glosolan/en/ 



更多土壤科普文章,請查閱:

(1)每個人都應當對腳下的泥土充滿敬意——評《泥土:文明的侵蝕》

(2)土壤侵蝕:可持續土壤管理的最大挑戰(FAO)

(3)有機農業不是低效,土壤健康才是未來——評《耕作革命:讓土壤煥發生機》

(4)2019年青藏高原江源地區水土流失現狀科考小記

(5)漫畫一則:土壤誕生記

(6)[土壤百科]你對土壤知多少?

(7)[土壤百科]你對土壤知多少?(答案)

(8)2020年東北地區春耕與土壤退化的安全警示

(9)聽~ 大自然在說話:我是土地(陳建斌 配音)

(10)淺談土壤膠體


土壤,最普通但又與我們息息相關,它承載希望、延續文明。

關注土壤,重新發現土壤對人、生物、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liuliang171@qq.com;mfnxnky@126.com。當然,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或意見,歡迎隨時@我們,或直接在公共號留言。我們會及時回復您。謝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細說土壤和土壤微生物
    1、助力土壤的形成和發育 土壤微生物在自己的生活過程中,會通過代謝活動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分泌有機酸等物質幫助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團粒結構,最終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區系組成、生物量及其生命活動與土壤的形成和發育有密切關係。
  • 合肥研究院全面解析環境監測領域中光譜學的技術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劉文清團隊在《光學學報》上發表創刊四十周年特邀綜述,全面解析環境監測領域中光譜學的技術進展。  環境光譜學不僅是經典光學的創新發展,也是環境科學的新發展。
  •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分析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土壤...
    為推動現代分析技術在土壤學研究中應用與理論研究,促進土壤分析檢測行業發展與技術創新,2019年11月28日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分析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土壤分析技術研討會」 在江蘇南京召開,200餘位代表參與了會議。
  • 天瑞儀器全速領跑環境保護之土壤檢測,天瑞儀器,土壤檢測,土壤修復...
    就市場層面而言,目前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蹣跚起步,土壤檢測標準建設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現場土壤檢測標準不慎健全,以至於無法滿足土壤汙染情況大數據的需求。「十三五」和「土十條」等政策的強勢助力有望填補這一短板。但在短板補齊之前,作為能夠提供完整、完善、解決方案的典型代表企業,天瑞儀器無疑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處於領跑狀態。
  • 土壤環境學習時刻 · 導則規範⑩|《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
    為有效指導陝西省土壤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及土壤汙染防治從業人員順利開展土壤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工作,陝西省環境調查評估中心將土壤環境管理相關文件進行了整理彙編,助力推進全省土壤汙染防治計劃實施,提高土壤汙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和維護生態環境。
  • 宏基因組學——了解土壤的奧秘
    一茶匙典型的農業土壤中含有超過十億不同種類的細菌,一百萬其它單細胞有機體,一百萬真菌個體以及數以百計的更大的生物。這種生物多樣性在土壤支持包括農作物在內的植物生命的能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容易被看到的生物之中,蚯蚓是非常重要的生物,作為土壤結構的首席工程師,蚯蚓為微生物進行精細分解提供材料。蠕蟲也是土壤健康的一個指標,它們受酸度、水澇和板結等情況的影響。它們很容易識別和計數,但有了土壤微生物,這項任務要艱巨得多。而,被稱為「宏基因組學」的新分子指紋技術正在改變這一局面。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雙峰土壤溫溼度計_實時監測土壤情況
    武漢漢林苑科技有限公司,土壤溫溼度計,推薦,土壤水分測定儀的使用效果怎麼樣,土壤水分檢測儀助力精細化農業發展,生產批發土壤水分測定儀,包括土壤水分速測儀、土壤墒情速測儀。土壤水分測定儀廠家免費提供土壤水分測定儀價格,分享土壤水分測定儀的用途及使用知識;如需出處,土壤水分測定儀測定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速測儀,2量:土壤水分測定儀可測定土壤含水量情況。
  • 土壤中汞的來源及土壤汞汙染修復技術概述
    摘要:介紹了土壤中汞的來源,綜述了土壤汞汙染修復技術,包括2種常用修復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熱解析修復技術,3種新興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納米修復技術。最後對土壤汞汙染及其修復技術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 創新,需植根於腳下土壤
    創新,需植根於腳下土壤來源:《人民日報》2017-08-28 鮑捷「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科學報國離不開科研成果,而成果的取得則要植根於腳下的土壤和實際的需求。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這也啟示我們,科學家瞄準實際需求、結合國家所需做研究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這樣才能不忘初心、行穩致遠。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我認識到,只有將國外的優秀理念和本土實際有效結合才能獲得最好結果。
  • 創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潤」——透視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動向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創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潤」——透視中國經濟新動能新動向新華社記者 何雨欣、張辛欣、安娜一個「新」字,正在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助力,也在為未來的中國經濟蓄力。連日來,新華社派出多路調研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觸摸到創新前沿,也感受到活力迸發,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在加快壯大。創新的「硬核」邏輯「我們能夠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擁有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善於創新研發的技術團隊。」對這一點,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建兵體會越來越深。
  • 土壤微生物群組
    包括:土壤微生物單分子技術、單細胞技術以及各種土壤微生物分子標記物技術;土壤微生物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和脂質組技術及其關聯耦合機理;土壤微生物功能組學技術;組學技術及其在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基於土壤屬性的物理-化學-微生物專題資料庫整合分析平臺。(2)土壤微生物組原位表徵技術。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本文將圍繞重金屬汙染土壤發展現狀進行闡述,詳細的分析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進行研究,在實際的研究環節中,注重依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從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實際情況出發,旨在提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水平。
  • 土壤肥料檢測技術相關分析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在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之下,要求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有效革新,以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運用促進農業生產活動的進行。土壤肥料技術對農業增產具有重要作用,應當積極加強土壤肥料技術的推廣工作。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汙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複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汙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汙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
  • 土壤肥料檢測技術應用研究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文章主要針對土壤肥料檢測技術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土壤肥料檢測技術的發展現狀,從土壤肥料檢測體系建設的含義、土壤肥料檢測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土壤肥料檢測體系建設方法、土壤肥料檢測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主要目的在於更好的推動土壤肥料檢測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 和土壤相似的閃電你見過嗎?常在雷雨天現身,隨空氣飛行
    球狀閃電 在各種自然現象中,「球形閃電」的奧秘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即使採用今天的先進技術,我們仍然無法解釋形成「球形閃電」的具體原因。
  • ...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複合有機汙染場地土壤高效強化化學氧化...
    」重點專項 「複合有機汙染場地土壤高效強化化學氧化/還原協同修復技術」項目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召開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專項主管首先介紹了「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集中啟動會的情況,並傳達了近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對項目的組織實施提出總體要求,要求項目牽頭單位承擔起主體責任,加強對項目參與單位的監督與協調;項目組要提高責任意識,注重技術創新性、明確研發增量和技術的實用性,同時要充分發揮諮詢專家的作用,為推進場地有機汙染修復技術進步、助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做出實質性貢獻
  • 中科華深農業種植|土壤綠色「彩妝」:土壤鹽漬化了怎麼辦?
    傳統蔬菜大棚經過多年種植後,土壤表面會出現一層紫紅色物質,溼度大時土壤表面會長綠苔,在土壤乾旱時,土表會生成一層白色物質,不僅影響根系生長和水分、養分的吸收,還會誘發缺素症,植株矮小生長慢,葉片小,葉色暗綠無光澤,開花結果少、瓜小、畸形瓜多、產量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