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水平!許金榮教授科研團隊在PNAS發表學術論文

2020-12-05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許金榮教授科研團隊題為「A-to-I RNA editing is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and generally adaptive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in Neurospora crassa」的研究論文,這是繼該團隊2016年Genome Research發表封面論文首次報導禾穀鐮刀菌中存在A-to-I RNA編輯之後,在RNA編輯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進展。劉慧泉研究員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他同時與許金榮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來自西農-普度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生黎陽、陳代朋、齊朝妹,博士後王秦虎,副研究員王建華和江聰也都參與了該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論文第一署名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植物保護學院。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和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脈胞菌中50個假基因經A-to-I編輯後獲得了編碼全長蛋白的能力,修正後的部分假基因在有性發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A-to-I RNA編輯是一種重要的遺傳信息修飾機制,它將RNA分子中的腺苷(A)脫氨基轉變為肌苷(I),而肌苷在翻譯過程中被識別為鳥苷(G),可導致遺傳信息發生A→G突變。A-to-I編輯在動物中普遍存在,由ADAR酶催化完成,ADAR是動物中特異進化出來的,動物以外的其它物種尚未發現A-to-I編輯。 許金榮課題組近期在小麥赤黴病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中發現了一種不依賴於ADAR的A-to-I RNA編輯新機制,該機制特異發生在禾穀鐮刀菌有性生殖階段。

該研究以粗糙脈胞菌為模式系統,研究了A-to-I RNA編輯在真菌有性發育中的發生動態和進化規律,發現A-to-I RNA編輯在真菌有性發育的不同時期具有階段特異的調控,而且由其導致的胺基酸改變對物種來說通常是有益的,進化上受到正向選擇。該研究證明A-to-I RNA編輯是絲狀子囊真菌中的一種保守表觀遺傳調控機制,作為DNA變異機制的補充,是真菌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驅動力。研究還鑑定出了四百多個進化保守的編輯位點,成為揭開A-to-I編輯事件重要功能的寶貴資源。

由於有性生殖產生的子囊孢子是小麥赤黴病發生的主要侵染源,這一發現對小麥赤黴病病害防控也具有指導意義。禾穀鐮刀菌有性生殖在越冬的病殘體上發生,次年春天子囊孢子產生和釋放需要適應不同的溫度和環境條件,因此,A-to-I編輯很可能通過增加蛋白多樣性,提高病菌的溫度和環境適應性。 鑑於A-to-I編輯對真菌有性發育和物種進化的重要作用,A-to-I編輯系統將是理想的靶標,阻止RNA編輯的發生,有望減少赤黴病初侵染源,降低其溫度和環境適應性,從而達到病害防控的目的。

點此查看論文原文

相關焦點

  • 西農植保學院許金榮教授科研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在PNAS發表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許金榮教授科研團隊題為「A-to-I RNA editing is developmentally
  • 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
  • 石大張軍教授團隊新成果在《PNAS》上發表!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軍教授團隊與石油工程學院徐加放教授,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JosephUSA(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生李力文為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鍾傑為共同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徐加放教授、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和曾曉成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
  • 江蘇科技大學陳立莊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頂級期刊JACS上發表論文!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陳立莊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以我校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與南昌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湯淵源教授、廖偉強教授合作完成的論文「Precise Molecular Design Toward Organic- Inorganic Zinc Chloride
  • 羅訊教授團隊發表集成電路領域高水平學術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電路特色研究中心羅訊教授團隊(ASIS & BEAM X-LAB)分別在集成電路領域頂級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JSSC)、晶片奧林匹克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發表學術論文。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張軍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最近,國際頂尖材料類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數頂級期刊,影響因子12.124)在線發表了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劉寶倉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和高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Few Layered N, P DualDoped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期,陝科大張美雲教授團隊、王傳義教授團隊分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和重金屬離子吸附分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一起看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01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 【科研新進展】(47)孫麗英教授最新科研成果在PNAS發表
    近日,我校植物保護學院孫麗英教授科研小組在國際知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在線發表了題為 「Phytopathogenic fungus hosts a plant virus: A naturally
  • 科研榜樣:他發表學術論文13篇,SCI8篇,說,科研一定要腳踏實地
    目前共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SCI論文8篇,領域Top期刊論文2篇,中科院JCR一區期刊1篇,二區期刊5篇,機器人領域國際頂級會議2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作為學生中主要參與人員參與橫向課題1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每一次困難都不輕言放棄,成了彭知南探索位置領域成功的基石。
  • 楊榮華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了...
    它是全球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不僅如此這本雜誌的拒稿率高達90%以上,邀稿是更難得,每期綜述邀稿全球只有兩篇,楊榮華教授曾被邀稿兩次,其中一次就是這篇《In situ amplification imaging of RNA in living cells》(活細胞中RNA的原位擴增成像)  這篇綜述講了什麼?
  • 武漢科技大學柴利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
    武科大柴利教授帶領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成為武科大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科技論文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錄用發表了武科大信息學院柴利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
  • 我校一課題組在環境領域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上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Elsevier資料庫旗下環境科學與生態領域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我校環境工程學院萬東錦教授團隊最新研究論文,論文信息如下:Dongjin Wan, Qi Li, Yongde Liu,*, Shuhu Xiao, Hongjie Wang.
  • 「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原標題:「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不鳴則已,
  • ...壟斷,寧波這所高校的論文竟然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
    打破「雙一流」高校的壟斷,寧波這所高校的論文竟然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 近幾年,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實力正在快速增強,每年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文數量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統計,2017年中國科學家在CNS主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超過100篇。
  • 頂級學術期刊PNAS發表本源量子與中科大合作成果
    近日,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國平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宋驤驤副研究員,鄧光偉副研究員(現電子科技大學研究員)等人同美國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田琳教授,以及本源量子公司合作,在納米諧振子聲模相干操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空間上非直接連接的諧振子之間的聲子模式相干操控。
  • 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郴州科研項目論文首次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12月3日,記者從市一醫院獲悉,該院轉化醫學研究所瞿小旺博士團隊撰寫的新冠研究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新冠康復患者保護性抗體與T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各種學術不端和造假開始泛濫,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