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訊教授團隊發表集成電路領域高水平學術論文

2020-08-05 電子科技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電路特色研究中心羅訊教授團隊(ASIS & BEAM X-LAB)分別在集成電路領域頂級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JSSC)、晶片奧林匹克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發表學術論文。論文中的研究成果,均基於國產矽基工藝流片,電子科技大學為唯一單位。

羅訊教授團隊發表集成電路領域高水平學術論文

在2020年5月刊出的IEEE JSSC上,該團隊錢慧珍博士發表了題為「A 20-32-GHz quadrature digital transmitter using synthesized impedance variation compensation」的期刊論文,錢慧珍、羅訊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提出一種新型的全數字寬頻毫米波直接調製全正交發射機晶片,其中的數位化毫米波功率放大器集成整合10-bit數字模擬轉換器(mm-wave power-DAC)。基於國產矽基28nm CMOS射頻工藝,完成了從數字基帶信號到毫米波頻段調製信號的直接生成。該全數字寬頻毫米波直接調製全正交發射機晶片工作頻寬20-32GHz、系統效率22.1%(含DAC)、支持64QAM/256QAM信號、支持500MHz調製帶寬、單信道數據率高達3Gb/s。該新型全數字發射機支持多個5G FR2毫米波通信國際標準,相關技術已布局5G毫米波通信等無線傳輸產品

羅訊教授團隊發表集成電路領域高水平學術論文

全數字毫米波直接調製全正交發射機晶片及其性能對比

在2020年2月召開的晶片奧林匹克會議ISSCC上,該團隊博士生舒一洋同學,發表了題為「A 18.6-to-40.1GHz 201.7dBc/Hz FoMT multi-core oscillator using E-M mixed-coupling resonance boosting」的論文,錢慧珍、羅訊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基於國產矽基40nm CMOS射頻工藝,提出了一種基於電磁混合耦合模式倍增技術的多核振蕩器晶片。該晶片能實現四個工作模式的生成與無損切換,工作頻寬覆蓋18.6GHz至40.1GHz、具有相關頻段創紀錄的最高FoMT性能,是業界首顆完整覆蓋5G FR2毫米波通信各國標準的振蕩器晶片,已技術轉產5G通信等消費電子領域

羅訊教授團隊發表集成電路領域高水平學術論文

電磁混合耦合模式倍增振蕩器晶片及其性能對比

我校集成電路特色研究中心羅訊教授團隊(ASIS & BEAM X-LAB)於2015年7月正式組建。成立至今,團隊主持了近30項縱向/橫向產學研用科研項目,含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863計劃等項目;團隊培育出IEEE領域頂刊MWCL責任主編(亞洲首位)、IEEE MTT學會技術發展委員會委員(MTT-4、MTT-5、MTT-23等三個分委會委員)、IEEE IMS技術委員會委員、IEEE RFIC技術委員會委員等。團隊現已在國際集成電路領域、國際射頻/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等領域頂級期刊(IEEE JSSC、IEEE TMTT、IEEE MWCL、IEEE TCAS-I等)、晶片奧林匹克會議(ISSCC)、國際射頻/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等領域第一會議(IMS)、國際射頻集成電路年會(RFIC)、國際定製集成電路會議(CICC)等發表收錄60餘篇高水平論文;現已授權25項國內外發明專利(含美國專利10項、歐洲專利5項),其中21項專利技術轉產海思半導體等企業消費電子(含智慧型手機等)領域,並大規模商用量產;團隊培養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斬獲了23項射頻/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等領域的IEEE 國際獎項,含IEEE MTT-Society Graduate Fellowship Award兩人次(含中國首位)、IEEE MTT-Society Undergraduate Scholarship Award兩人次、IEEE IMS最佳論文展示獎、IEEE IMS最佳學生設計獎4項(含冠軍3項)等。

IEEE JSSC為國際集成電路領域第一期刊,發表難度極大。IEEE ISSCC為國際集成電路領域第一會議,享有「晶片奧林匹克」的美譽,僅報導國際工業界、學術界的最前沿、最高性能、最有應用價值的集成電路與系統領域創新成果。

相關連結:

JSSC論文: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963645

ISSCC論文: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063100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微波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英才實驗學院大三本科生唐得山同學,在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羅訊教授的指導下,於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MTT)發表題為 「Substrate-integrated defected
  • 南昌大學高水平學術成果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
    南昌大學高水平學術成果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 2020-04-2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在《Cell》子刊《iScience》發表高水平論文
    新聞網訊 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化學生物學張延如課題組碩士研究生喬振同學在《Cell》子刊《iScience》期刊發表長文(article),論文題目為」Detection of Lipase Activity in Cells by a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Formation
  • 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張軍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最近,國際頂尖材料類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數頂級期刊,影響因子12.124)在線發表了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劉寶倉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和高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學術論文「Few Layered N, P DualDoped
  • 桂林理工大學在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桂林理工大學匡小軍團隊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溫材料所Mathieu Allix博士課題組在基於四面體結構類型中製造高遷移能力的氧空位及氧空位穩定和遷移機制研究上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我校一課題組在環境領域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上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Elsevier資料庫旗下環境科學與生態領域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我校環境工程學院萬東錦教授團隊最新研究論文,論文信息如下:Dongjin Wan, Qi Li, Yongde Liu,*, Shuhu Xiao, Hongjie Wang.
  • 國務學院在ESI社會科學領域新增2篇高水平論文
    近日,根據學校圖書館ESI引用論文動態數據顯示,2020年1至5月,國務學院在ESI社會科學領域新增2篇高水平論文,劉幫成教授和梁昕博士的學術論文入選ESI(前1%)引用論文,分別為劉幫成教授2013年合作發表在《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ory》中的論文
  •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張國興教授團隊在JCR一區權威雜誌發表兩篇論文
    【MBA中國網訊】近日,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張國興教授研究團隊先後在中科院JCR一區權威雜誌《Energy Policy》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發表原創性文章兩篇。
  • 北華大學教師指導研究生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北華大學物理化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王龍燕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期刊《CARBON》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分別發表題名為「A bottom-up acidifification strategy engineered ultrathin
  • 石大張軍教授團隊新成果在《PNAS》上發表!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軍教授團隊與石油工程學院徐加放教授,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JosephUSA(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生李力文為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鍾傑為共同第一作者。張軍教授、徐加放教授、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和曾曉成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
  • 【邁向高水平】暨南大學李曉江團隊在《Cell》發表重要學術成果...
    中國教育在線訊 3月30日,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李曉江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教授團隊和美國Emory大學李世華教授團隊合作研究成果「A huntingtin knock-in pig model recapitulates features of selective neurodegeneration in Huntington』
  •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教師在SCI一區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中國網4月21日訊(李小野)近日,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文理系教師楊晶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數學頂級學術期刊《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81期)發表學術論文《Tensor train rank minimization with hybrid smoothness regularizationfor visual data recovery》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黃輝勝教授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曾曉成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oseph S.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 【紅柳人物】馬軍:高水平學術論文的修煉之路
    儘管發表了這麼多SCI論文,馬軍教授也不是為了學校的科研獎勵。「發表論文更重要的是為了擴大學校影響。」馬軍說,雖然在校內看,物理系的成果相對較多,但放眼全國還是與優秀高校有較大距離。目前高校排名的重要參考之一就是發表SCI論文的數量以及被引用次數。他認為,「論文是很重要的學術指標,是科研成果的集中體現,是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更能為學校影響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 經濟學院蘇志偉教授及團隊連續在國際經濟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
    新聞網訊 近期,經濟學院蘇志偉教授及團隊以青島大學經濟學院為第一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連續在投資經濟、環境經濟領域頂級一區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影響因子:5.846)、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安徽科技學院本科生在SCI二區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從安徽科技學院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汪偉同學為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a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 88名本科生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我電的這個學霸年級厲害了!
    同時,2018屆畢業生在學術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6月30日,全年級88人共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包括ACMMM、NIPS、ICLR、ICML、IJCAI、ECCV、SIGKDD、SIGIR、ICC、IoT、TVT等一系列國際頂級會議或期刊。學院本科生獲得多媒體領域頂級會議ACMMM最佳論文獎;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期刊ICLR上發表論文,均實現了我校本科學子在這一領域的首次突破。
  • 新聞 | 我校創新中藥研究院林國強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高水平論文
    近日,我校創新中藥研究院林國強院士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論文Copper(I)-catalyzed diastereo- and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optically pure exocyclic allenes,研究採用銅(I)催化的不對稱分子內還原偶聯反應,高效且立體專一性的獲得天然產物中常見的手性環外聯烯骨架
  • 曹廣忠教授黃蘇丹助理教授團隊在平面電機領域發表系列重要成果
    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曹廣忠教授、黃蘇丹助理教授團隊在國際電子電氣工程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就平面電機技術研究連續發表5篇系列研究論文,該期刊是中科院